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縮寫為UIUC),創建於1867年,位於伊利諾伊州幽靜的雙子城厄巴納–香檳市,是一所享有世界聲望的頂尖研究型大學。
該校是美國“十大聯盟(Big Ten)”創始成員,美國大學協會(AAU)成員,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並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
該校一直致力於卓越的研究、教學和公眾參與,取得了很多獎項榮譽。校友和教授中有30位獲得諾貝爾獎,25位獲得普利策獎,這在美國公立大學中僅次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該校很多學科素負盛名,其工程學院在全美乃至世界堪稱至尊級的地位,始終位於美國大學工程院排名前五,幾乎所有工程專業均在全美排名前十,電氣、土木、材料、農業、環境、機械等專業排名全美前五,計算機專業排名全美第二;傳媒學院學術研究處於世界頂級,是傳播學學科的產生地。商學院也具有極強的實力,其會計、金融等專業為全美一流水平,其中會計專業排名全美前二。
該校計算機專業校友創建(或參與創建)了特斯拉、甲骨文(Oracle)、Youtube、Paypal、AMD、Yelp等世界知名的公司和IT產品,以及JavaScript、Swift等編程語言。
該校擁有全美第二大大學圖書館,僅次於哈佛大學。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第37位;在2017年ARWU排名第37位;在2018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32位。
2019福布斯美國大學排行榜,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位列第68名。
十九世紀中葉,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認識到從殖民地時期繼承的學院式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進步,開始呼籲舉辦實用的工業和農業教育。1857年,伊利諾伊學院的喬納桑·特納教授聯合佛蒙特州的眾議員賈斯廷·莫里爾在國會提出由聯邦政府贈地開辦農業與機械學院的議案。議案在國會得到了通過,但是為布坎南總統所否決。1861年,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林肯成為美國總統,12月,莫里爾再次提出同樣內容的議案。國會通過後,1862年經林肯總統簽署,正式生效。這就是對美國的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莫里爾法案”。
根據這項法案,1863年2月,伊利諾伊州得到了48萬英畝的土地,並於1867年選址在厄巴納市創建了一所大學,校名為伊利諾伊工業大學(Illinois Industrial University)。大學第一任校長同時也是創始人的約翰·密爾頓·格雷戈里(John Milton Gregory)想將學校創建成一所注重文理教育的想法,在當時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所有人包括州議會和伊利諾伊州的公民都想將學校建成一所“工業技術學校”。學校於1868年3月11日正式開學,最初只有兩名教員和77名學生。儘管格雷戈里在任校長13年之後辭職,但他注重文理教育促使學校一開始便向綜合性大學發展,他的貢獻至今仍為學校所稱道。1885年,在學生和校友的強烈要求下,學校改名為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得益於所在地區的寧靜環境和便捷交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到二十世紀初期,全校學生人數超過2300名,已經快速成為美國的主要公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聲譽傳遍了全美。
![Main Quad](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0/m303ad6515c5bacabe00417e3523a2707.jpg)
Main Quad
經過近一百五十年的發展,伊利諾伊大學已經是全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伊利諾伊大學一直聲稱,“伊利諾伊大學屬於全體伊利諾伊人民”,“一所大學,三所分校”,“一個歷史目標:為公眾服務”。學校從建校開始延用至今的校徽上銘刻著是“學習、勞動”的校訓以及耕地的犁與打鐵的鎚子和鐵砧,可以想象其深刻涵義。
![1908年6月9日中國駐美大使伍廷芳到訪伊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5/mc5e82f5952cf2d6bf544c96f5f83061d.jpg)
1908年6月9日中國駐美大使伍廷芳到訪伊大
伊利諾伊大學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有著特殊的關係,早在1906年,校長愛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庚子賠款用於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後來發展為庚子賠款獎學金,諸多的中國學生得以留美深造,而在1911-1920年,伊利諾伊大學收留和培養了多達1/3的早期留美中國學生,是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大學之一。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強調學術研究,2013年,僅在科學及工程方面的研發費用就達到7.43億美元。該大學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獲得研究經費量年年在全美名列第一,SCI論文總數在全美名列前5位。位於該大學的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在高性能計算、網路和資訊技術的研究和部署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大學不僅設有逾150個研究中心、實驗室及研究所,而且教員多是國家級學術機構的傑出會員,這些國家級學術機構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等等。
![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b/mdbd981f7d6da8af8e45403a16ab946d7.jpg)
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
建校以來,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造就了無數國家棟樑和社會精英。特別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後,1940年唐納德·克斯特在伊利諾伊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感應加速器;其後厄巴納―香檳分校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機伊利埃克一號;教授約 翰·巴丁發明晶體管、提出低溫超導理論(BCS理論),歷史上第一次在同一領域(固態理論)中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教授哈肯與阿佩爾合作在計算機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校友馬丁·艾伯哈德是世界第一電動汽車公司Tesla的創始人之一。世界知名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也是由該校校友陳士駿,賈·卡林姆聯合創建。網路神童馬克·安德森在該校設計出第一個網路瀏覽器軟體Mosaic(莫塞克)及Netscape(導航者),使得網際網路真正實現了大眾化;校友傑克·基爾比首創的集成電路是信息時代最為重要的一項發明;校友姚期智是首位圖靈獎華人得主;華羅庚曾任該校教授;敢講真話的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黃萬里是該校博士;參與研製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北大化學系教授邢其毅也是該校博士;竺可楨早年曾在該校攻讀農學;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是該校土木工程碩士;一度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的甲骨文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官拉里·埃里森曾在該校讀書;AMD創始人兼首席執官傑里·桑德斯是該校電子工程學士;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官傑克·韋爾奇是該校化工博士;兩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李安是該校戲劇系學士。
截至2019年,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共有23位教授及校友榮獲過諾貝爾獎(其中有11位畢業自該校),在美國公立大學中僅次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有28位教授及校友榮獲過普利策新聞獎(其中校友24位);2位校友榮獲過圖靈獎(被視為是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1位教授榮獲過菲爾茲獎(被視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11位教授榮獲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現任教授中有2位普利策獎得主、22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8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Altgeld Hall](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0/m20accc94558335da2b546d34ac830abf.jpg)
Altgeld Hall
工程學院
工程學院位於以巴丁小廣場為中心的建築群落,包括了空間工程、農業與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與化學工程、市政土木、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工業系統工程、材料工程、力學與機械工程、核工程和物理系(物理系屬於工程學院是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特色)。這些專業幾乎全部在美國大學相關專業排名位列前十,其中大部分專業排名前五。
工程學院是厄巴納―香檳分校科研的核心,早年學院以約翰·巴丁教授發明的晶體管技術作為出發點,在物理 系的蓬勃發展下不斷分離出新的工程專業和研究所。工程學院有26個研究中心、10個主要實驗室和9個附屬項目。學院還是美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所在地,和美國能源署高級火箭模擬中心所在地。由該校電氣工程系校友William Wallace Grainger於1994年捐資助建的Grainger工程圖書館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工程類圖書館。
文學與科學學院
厄巴納―香檳分校擁有一個龐大的文學與科學學院,該學院創立於1913年,主辦公樓是林肯廳(Lincoln Hall)。文學專業和眾多門的科學專業隸屬該院。學院的化學、心理學和演講專業在美國極具聲望。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數學系位於鐘樓內,是一個數學大師雲集的地方,華羅庚等華人教授曾經在此執教。雖然數學系和物理系在不同的學院,但是彼此學術交流頻繁,學校的數學物理交叉方向也相當有名望。
![農業中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2235933b0580eb45d4faad1944ce2c.jpg)
農業中心
厄巴納―香檳分校坐落於農業墾區,農學院也是該校一大特色,是美國最優秀的農學院之一。農學院有動物實驗室和一小片試驗田,同時憑藉學校位於伊利諾伊農業區的地理條件,農學院也與周邊農業區有著緊密合作,在轉基因作物、綠色燃料等方面進行研究試驗。農學院的建築群位於南廣場。
商學院
商學院是美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有著年輕的教師隊伍。學校開設了多種課程和博士研究課題。
信息科學學院
![大學圖書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d/m4d2dec8cdea50af948549cb11324d7db.jpg)
大學圖書館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學科專業設置齊全,共有近200個專業學科,其最好的學科是工學和商科。
在US NEWS 2015年美國大學學科排名中,該大學排名全美前10名的研究生專業有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教育學、會計學、人力資源與勞資關係、大眾傳播學、信息科學、音樂、數論、代數、邏輯學、微生物學。該校工程學院在全美聞名遐邇,排名在第5位,其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工程等系科都排在全美前5位,化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業工程排在全美前10。根據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在工程領域的表現名列世界第4,僅次於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領先於所有的常春藤盟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在1922年頒發第一個會計專業學士學位,更在1939年頒發了全球第一個會計學博士學位。
在社會科學方面,該校的心理學科系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院校的同類科系並列全美第五,人力資源與勞資關係專業公認為全美前三,而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則一直以來蟬聯全美第一的位置。該校還擁有全美最大校友關係、最廣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精算系,是北美精算協會(Centers of Actuarial Excellence)的最早一批成員。
![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4/m2445fd460aeb9d9aefa45efabb4674f5.jpg)
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樓
2015年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第41名
2015年美國公立大學排名第11名
2015年美國大學商科排名第15名
2015年美國大學工科排名第5名
2017年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第44位
US NEWS 2015美國大學研究生院排名
商學院排名第47
![計算機科學中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f/mffdfae3550d4d339a644c45267a05d06.jpg)
計算機科學中心
工程學院排名第5
法學院排名第41
信息科學學院排名第1
會計專業排名第3
金融專業排名第19
航天工程排名第7
農業工程排名第4
生物工程排名第29
![基因生物研究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6/m964cf84306c5411bb644a26a26ed0cde.jpg)
基因生物研究所
土木工程排名第2
計算機工程排名第2
計算機科學排名第2
電氣工程排名第4
環境工程排名第3
工業製造排名第15
材料專業排名第4
![大學天文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6/m368710346eba537b8ec4aff8dc1332fa.jpg)
大學天文台
核工程全美排名第10
工業設計全美排名第10
全球高校排名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9位
2015QS世界大學排名第59位
201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6位、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30位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75位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82位。
2020年11月3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20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該校排名第32位。
2021年1月28日,泰晤士高等教育2021年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第105名。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中第82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5位。
2021年9月,位居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48位。
![The Hallene Gateway](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3/m1373d226dc28630ba7545d680f0393f6.jpg)
The Hallene Gateway
理科(數學與自然科學):世界排名第36位
工科(工程、技術與計算機科學):世界排名第4位
生命科學(生命科學與農學):世界排名第21位
社會科學:世界排名第39位
![大學機場(Willard Airport)](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a/m7a3c80ef289275499914bf28f355d472.jpg)
大學機場(Willard Airport)
費用項目名稱 | 費用項目英文名稱 | 2016-2017學年就讀費用 |
學費+雜費 | Tuition & Fees | $31,252-$36,256 |
食宿 | Room & Board | $11,308 |
書費與生活用品費 | Books & Supplies | $1,200 |
其他費用 | Other Expenses | $2,500 |
總計 | Total | $46,260-$51,264 |
本科:高中畢業;兩篇文章;ACT/SAT;托福80以上(官網上是這個標準,但實際錄取要求更高,如果沒 有90分以上不要申請),工程、商學、傳媒等學院要求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以上(單項分不低於6.0),工程、商學、傳媒等學院要求雅思7.5以上(單項分不低於7.0);藝術、舞蹈、音樂、戲劇類申請人有特殊要求。
研究生:大學本科畢業;托福(有條件錄取80以上、完全錄取102以上)或雅思6.5(單項分不低於6.0);GPA3.0;GRE或GMAT;個人自薦信和學術推薦信。
註:官網上明確提示,上述為最低入學要求,在許多情況下,獲得入學許可所需的標準更高!
大學擁有近40個圖書館,藏書量居世界公立大學之冠,除了擁有多達1,700萬種類目,包括900萬本書籍、9萬種定期刊物,還設有40多個學術部門。每星期有逾100 萬人次從全世界各地造訪該大學電子圖書館的記錄。
大學提供近9千個宿舍單位,有國際學生宿舍、單人房、男生及女生宿舍等,種類繁多,宿舍的申請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
![校友中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a/mea2b48b4982b34e8fcb4399028be47b4.jpg)
校友中心
紀念體育館可容納7萬人。大學經常舉辦10大名校足球、籃球、手球等大賽,設施先進。
大學有1000多個學生社團組織,包羅萬象,而且每年也舉辦一些主要活動,如新生迎新會及周末親子活動等。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是美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這裡的氣候多變,但是戶外活動盛行,夏天隨處可見很多人從事騎車、慢跑、露營、烤肉、登山等活動,冬天可從事滑雪等戶外活動。
• 約翰·巴丁(John Bardeen),物理系教授,與布拉頓(W. H. Brattain)、肖克利(W. Shockley)發明晶體管,共享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利昂·庫珀(Leon Cooper)、約翰·施里弗(John Schrieffer)創立低溫超導理論(BCS),共同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約翰·巴丁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在同一領域(固體物理學)中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在伊利諾伊大學任教從1951年直到1991年去世。
• 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集成電路(IC)的兩位發明人之一,共享200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集成電路被譽為信息時代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1947年獲伊利諾伊大學理學學士。
• 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J. Leggett),物理系教授,因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的開拓性貢獻,與Alexei A. Abrikosov及Vitaly L. Ginzburg共獲2003年諾貝爾物理獎;1983年成為伊利諾伊大學教員。
• 保羅·勞特伯(Paul C. Lauterbur),化學系教授,因磁共振可視化不同結構的開創性發現,與彼得·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共獲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85年成為伊利諾伊大學教員。
• 羅莎琳·薩斯曼·耶洛(Rosalyn Sussman Yalow),醫學物理學家,因開發多肽類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共享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二個女科學家;獲伊利諾伊大學1942年理學碩士、1945年理學博士。
• 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Edward Adelbert Doisy),生物化學家,由於發現維生素K以及其結構和生理作用,而與亨利克·達姆(Henrik Dam)共享194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伊利諾伊大學1914年文科學士、1916年理學碩士。
• 文森特·迪維尼奧(Vincent du Vigneaud),生物化學家,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獲1955年諾貝爾化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23年理學學士、1924年理學碩士,並於1929-1932年在該校任教。
• 羅伯特·W·霍利(Dr. Robert W. Holley),生物化學家,因闡明了連結丙氨酸與DNA的精確結構,獲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42年化學學士。
• 埃德溫·克雷布斯(Edwin Gerhard Krebs),生物化學家,1992年與他的合作者埃德蒙·費希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關於蛋白質可逆磷酸化作為一種生物調節機制的研究;是伊利諾伊大學1940年文學士。
• 波利卡普·庫施(Polykarp Kusch),物理學家,因電子磁矩的精確測量而共享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33年理學碩士、1936年理學博士。
• 利昂·庫珀(Leon N Cooper),低溫超導理論(BCS)創立者之一,與教授約翰·巴丁(John Bardeen)、校友約翰·施里弗(John Schrieffer)共同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55-1957年在伊利諾伊大學任研究員。
• 約翰·施里弗(John Schrieffer),物理學家,低溫超導理論(BCS)創立者之一,與約翰·巴丁(John Bardeen)、研究員利昂·庫珀(Leon Cooper)共同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54年理學碩士、1957年理學博士,並於1959-1962年在該校物理系任教
• 菲利普·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遺傳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因為發現斷裂基因而共享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69年化學博士。
• 漢密爾頓·史密斯(Hamilton Smith),生物化學家,因發現了限制性內切酶及其在分子遺傳學中的應用,共享197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48年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高中,並於1948-1950年在該大學學習。
•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Wendell Meredith Stanley),化學家,因酶製備和病毒蛋白質純化的貢獻,共享194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27年理學碩士、1929年理學博士。
• 埃利亞斯·科里(Elias Corey),因有機合成理論和方法的發展,獲1990年諾貝爾化學獎;1951-1959年在伊利諾伊大學化學系任教。
•默里·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因在發現有關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類別方面的貢獻,獲得196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伊利諾伊大學1951年的博士后研究員,並於1952-1953年在該校任客座研究教授。
• 列昂尼德·赫維茨(Leonid Hurwicz),因奠定了機制設計理論的基礎,與Eric S. Maskin及Roger B. Myerson共享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49-1951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經濟系任教。
• 彼得·曼斯菲爾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磁共振可視化不同結構的開創性發現,與教授保羅·勞特伯(Paul C. Lauterbur)共獲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62-1964年在伊利諾伊大學任研究員。
• 薩爾瓦多·盧里亞(Salvador Luria),因發現病毒遺傳複製機制,與Max Delbruck and Alfred Hershey共獲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50-1959年任伊利諾伊大學細菌學教授。
• 魯道夫·馬庫斯(Rudolph Marcus),因有助於解釋植物光合作用的分子間電子轉移的理論貢獻,贏得1992年諾貝爾化學獎;1964-1978年在伊利諾伊大學擔任化學系教員,並在此期間完成他的大部分獲獎研究。
• 弗朗哥·莫蒂利亞尼(Franco Modigliani),因個人理財和企業融資的兩個主要理論,贏得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48-1952年在伊利諾伊大學擔任教員。
• 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因磁和無序系統電子結構的基本理論研究,與John Van Vleck及Nevill Mott分享197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40年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高中。
•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因投資組合選擇理論,獲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35年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高中。
• 2007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團隊。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授予戈爾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因為他們在建立和大力傳播人為氣候變化知識並為抵消這種變化採取基礎措施方面做出了努力。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大氣科學系的八位教員和研究科學家參加IPCC工作,並被該組織公認對獲諾貝爾獎作出重要貢獻,其中Donald Wuebbles和Michael Schlesinger兩教授因他們在工作中的領導角色被IPCC頒發特別證書。
• 拉斐爾·科雷亞(Rafael Vicente Correa Delgado),厄瓜多現任總統,是該校經濟學碩士、博士。
• 菲德爾·拉莫斯(Fidel Ramos),菲律賓前總統,是該校土木工程碩士。
• 阿提夫·穆罕默德·奧貝德(Atef Mohammed Obeid),前埃及總理,是該校哲學博士。
•陶行知,教育家、思想家,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14年留學該校。
•程天放,五四運動知名領導人,是該校政治學碩士。
• 呂秀蓮,台灣政治人物,曾任台灣副領導人,是該校法學碩士。
• 陳瑩,台灣政治人物,“立法委員”,是該校碩士。
• 林全,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曾任台灣地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是該校經濟學博士。
• 趙守博,前台灣省省主席,是該校比較法碩士和法學博士。
• 管中閔,經濟學家,台灣政治人物,現任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是該校經濟系副教授。
• 梁劉柔芬,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該校計算機工程理學學士。
• 易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副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是該校經濟學博士。
• 喬恩·科辛(Jon Corzine),美國新澤西州第五十四任州長,前高盛集團主席,是該校學士。
• 南希·布林克爾(Nancy Brinker),現任世界衛生組織癌症控制親善大使,曾任美國禮賓司司長,是該校文學學士。
• Reshma Saujani,美國前華爾街律師、政治家,2012創立高科技Girls Who Code非營利組織,幫助更多女生進入計算機科學行業,2016年3月入選美國《財富》雜誌全球50位最傑出的領袖人物名單;本科畢業於該校政治學和語言通信專業(1997年)。
• 喬治·克維利卡什維利(Giorgi Kvirikashvili)2015年12月任喬治亞總理,是該校金融碩士(1998年)。
• 傑克·韋爾奇(Jeck Welch),美國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該校化工博士。
• 勞倫斯·艾利森(Lawrence Joseph "Larry" Ellison),現任美國甲骨文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官,曾在該校就讀,大二輟學。
• 約翰·澤格里斯(John D. Zeglis),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Corporatio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該 校經濟學學士。
•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美國特斯拉Tesla Inc合作創辦人之一,是該校計算機學士。
• 馬克斯·列夫琴(Max Rafael Levchin),美國PayPal合作創辦人之一,是該校計算機學士。
• 陳士駿(Steve Chen),YouTube合作創辦人之一,曾在該校就讀計算機科學系,但在最後一個學期輟學加入Paypal。
• 賈·卡林姆(Jawed Karim),YouTube合作創辦人之一,是該校計算機學士。
• 馬克·安德生(Mark Anderson),網路神童,在該校設計了網頁瀏覽器軟體Mosaic及Netscape,后創辦網景公司,是該校計算機學士。
• 傑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美國AMD超微半導體創始人兼第一任首席執行官,是該校電氣工程理學學士。
• 吉姆·坎塔盧波(Jim Cantalupo),前美國麥當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該校會計系學士。
• 布蘭登·艾克(Brendan Eich),JavaScript的發明人,前任Mozilla公司首席執行官,是該校計算機碩士。
• 雷·奧茲(Ray Ozzie),現任微軟副總裁,IBM Lotus Notes的創造者之一,是該校計算機學士。
• 鮑勃·達德利(Bob Dudley),英國石油(BP)首席執行官,是該校化工學士。
• 喬治·費舍爾(George M. C. Fisher),前摩托羅拉和伊士曼柯達公司首席執行官,是該校理學學士。
• 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L. Johnson),黑人娛樂電視台創辦人,是該校歷史系學士。
• 科萊特·伍爾曼(C. E. Woolman),達美航空創辦人之一,是該校農業系學士。
• 約翰·喬菲(John Cioffi),數碼用戶迴路(DSL)之父,是該校電氣工程理學學士。
• 湯姆林森·霍爾曼(Tomlinson Holman),THX音響系統標準創造者,是該校理學學士。
• 唐納德·比澤爾(Donald L. Bitzer),等離子體顯示器創造者之一,是該校電氣工程理學學士、碩士和博士。
• 吉恩·斯賴爾(H. Gene Slottow),等離子體顯示器創造者之一,是該校電氣工程理學博士。
• 左小蕾,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是該校經濟學博士。
• 劉兆凱,台灣東元電機董事長,是該校電氣工程理學博士;其妻沈寶島,是該校歷史學碩士,曾任職台灣科學工業園區擔任電腦中心主任;其大哥劉兆寧,該校計算機博士、教授;其二哥劉兆華,是該校經濟學博士;其三哥劉兆漢,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曾任該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台灣中央大學校長、台灣地區研究院副院長;其四哥劉兆藜,該校地質學博士、教授;其五哥劉兆玄,台灣地區行政主管機構前負責人。
•休·海夫納(Hugh M. Hefner),花花公子雜誌的創始人,是該校心理學學士。
•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數學家之一;1948-1950年擔任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 竺可楨,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1910年留學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獲理學學士。
• 李壽恆,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中國化學工程教育的創始人,浙江大學化工系創辦者;1920年留學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工程系,獲碩士學位和該校研究助教職位。
• 鄒樹文(1884-1980),昆蟲學家,中國近代昆蟲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之一;是伊利諾伊大學理學碩士。
• 卓以和(Alfred Y. Cho),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技術的鼻祖,量子級聯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的共同發明人;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伊利諾伊大學碩士、博士。
• 傅京孫(Kingsun Fu),美籍華裔科學家,模式識別之父,國際智能控制學科的奠基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際模式識別學會(IAPR)第一任主席,美國IEEE計算機學會機器智能與模式識別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是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理學博士。
•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著名計算機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2000年圖靈獎得主,是唯一獲得此獎項的華人;是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博士。
• 黃熙濤(Thomas S Huang),美籍華裔科學家,信息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伊利諾伊大學電氣與計算機系教授。
• 薩支唐(ChihTang Sah),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台灣地區研究院院士,是半導體工業先驅之一,為CMOS主要發明人,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理學學士,並曾在該校任教26年。
• 劉炯朗,台灣清華大學校長;曾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副校長、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 陶為國,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哥達太空飛行中心資深科學家,中尺度模擬與動力實驗室負責人,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降雨與雲委員會主席;是伊利諾伊大學大氣科學博士。
•黃萬里,著名水利學家,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是伊利諾伊大學博士。
• 邢其毅,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曾參與研究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是伊利諾伊大學博士。
• 華萊士·卡羅瑟斯(Wallace Hume Carothers),1930年發明氯丁橡膠,1934年發明尼龍,被譽為世界歷史上的4大化學家之一;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
• 凱尼斯·阿佩爾(Kenneth Appel)數學家,1976年與沃夫岡·哈肯合作在計算機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是伊利諾伊大學數學教授。
• 沃夫岡·哈肯(Wolfgang Haken),數學家,1976年與凱尼斯·阿佩爾合作在計算機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伊利諾伊大學數學教授。
• 史蒂芬·桑普爾(Steven Sample),南加州大學第十任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理學學士、碩士及博士。
• 大衛·約翰斯頓(David Alexander Johnston),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火山學家;是伊利諾伊大學地質學學士。
• 大衛·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植物病理學學家,真菌生理學及植物抗生素方面的先驅,因將鏈黴菌屬的菌種隔離並且發展出氯黴素而聲名大噪;1946年至1982年在伊利諾伊大學任植物病理學教授。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設立了“大衛·戈特利布紀念獎”,頒發予在植物疾病或病原的生物化學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李·克隆巴赫(Lee J. Cronbach),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心理測驗與測量方面有突出貢獻;曾任伊利諾伊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
•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Richard Wesley Hamming),數學家,美國電腦協會(ACM)的創立人之一,曾任該組織的主席;是伊利諾伊大學數學博士。
• 湯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曁南大學兼職教授,長城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50人成員,曾任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是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學博士。
• 華雲生,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及偉倫計算機科學教授;曾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氣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並曾在新加坡擔任伊利諾伊大學設立的由新加坡政府科技研究局資助的先進數碼科學中心總監。
• 程海東,澳門大學學生事務副校長,台灣東海大學前校長;曾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副校長。
• 朱有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星際介質和星球之間相互作用以及系外行星的觀測,其夫婿是該校物理系教授。
• 蕭正平(Michael J. Shaw),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商學院講座教授。
• 蔡喜明(Ximing Cai),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水文水資源專家,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的共同主編,美國環境與水資源協會(EWRI)系統分析專業委員會主席,國際水資源協會理事。
• 臧啟芳,前中華民國東北大學校長,前代理天津市市長,台灣東海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曾入讀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學系。
• 何文壽,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
• 游本中(PenChung Yew),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台灣地區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所長,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是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工程理學博士。
•錢思亮,前任台灣地區研究院院長(1970年1983年)及台灣大學校長(1951年1970年);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
• 王惠鈞(Andrew H.J. Wang),台灣地區研究院院士、副院長、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講座;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細胞及結構生物學系教授。
• 楊國樞,現任台灣地區研究院副院長,知名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學者;是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
• 湯明哲(MingJe Tang),台灣大學教授兼財務副校長,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第一任執行長;曾任教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終身教職。
• 鄭克勇(KehYung Cheng),現任台灣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IEEE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機系教授,曾在該校主持集成電路實驗室。
• 彭作奎,台灣前農委會主委,現任中州技術學院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農學博士。
• 庄紹勛(Steve S. Chung),台灣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國際長,IEEE美國總會電子元件學會執行委員,IEEE Fellow;是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理學博士。
• 李德財,台灣中興大學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碩士、博士。
• 周景揚,台灣中央大學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碩士、博士。
• 彭宗平,台灣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台灣元智大學前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材料科學博士。
• 施光訓(Steve KuangHsun Shih),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財金系教授、主任、教務長,台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財金研究所碩士、博士。
• 童美松,同濟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入選者;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后。
• 李安,台灣導演,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電影《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系,獲學士學位;其妻子林惠嘉亦為該校微生物學博士,現為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病理學研究教授。
•張純如,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新聞系,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和自由撰稿人,生前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而聞名。
•庄俊,我國最早留學美國、學習建築工程學的建築師,發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建築師的組織“中國建築師學會”,多次被推舉為會長,晚年編纂《英漢工程建築名詞》一書;是伊利諾伊大學建築學學士。
• 沈祖海,知名建築師,森海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與沈祖海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創辦人,曾任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第一任理事長;是伊利諾伊大學建築碩士。
•德隆·威廉姆斯(Deron Michael Williams),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2008年NBA全明星技巧挑戰賽冠軍,多次入列NBA最佳陣容,現效力於克里夫蘭騎士隊,司職控球後衛;大學時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籃球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