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山石窟
國家AAAA級旅遊區
伍山徠石窟位於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境內,地處東海之濱的三門灣群,東鄰岳井洋與象山縣隔海相望;距寧海縣城約30公里,距寧波市僅100公里,公園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0.46平方公里,是浙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山中瑤草今人識,洞里桃花更盛開”。寧海縣東部長街鎮,自北向南排列著五座山;松嶴山、道士岩、不周山、聰明山和石蘭山。五座山外表皆松竹覆蓋,歷經宋、元、明、清時代採石,至今已形成一個個氣勢雄偉、形狀奇特的絕世奇觀。
2010年5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寧海伍山海濱石窟列入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資格名單。2013年5月,經國土資源部驗收同意,寧波伍山海濱石窟國家礦山公園揭牌開園。
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持有效證件(醫師執業證書、護士執業證書及身份證)的全國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風景
伍山石窟景區最誘人之處是石窟園林景觀,堪稱“海灣洞天”。歷經800餘年的人工採石到廢棄,洞口荒草荊棘叢生,洞中撲朔迷離多變。已經發現的,大約30餘個洞窟群,800多個形態各異的洞窟。有的形如巨鍾,頂如覆鍋,四壁如桶;有的形如古代軍旅幕帳,長崖峭壁,雄偉驚險;有的如巨大方井,自地面或洞中垂直而下;高度(深度)數10米至100餘米,底部直徑10米到30米不等。多數洞體自山頂而下,深入山體。有的洞中開鑿隧道,平洞出山。洞窟的組合形式,有孤洞,有雙洞,有多洞相通的群洞。上下相疊,左右相通,洞洞相連,洞洞生奇,曲折迴環,幽深莫測。穿岩透空如天窗,削壁橫切似長廊,高下層疊成樓閣。有的洞窟積水成潭,深不可測,一泓碧水,晶瑩如玉;有的洞壁滲水織彩,天然壁畫,色彩斑斕,奇妙無比。
伍山石窟距寧波市區1小時車程,伍山石窟位於東海之濱的三門灣畔。風與鳥獸將種子帶入洞窟,野生花樹藤蘿援壁凌空,風姿各異。千百年來,大自然與古代工匠共同創造了藝術家難以想像的神奇壯美世界。伍山石窟因其雄奇變化,藤樹原始和海洋風情,不同於其它採石遺景,為國內罕見。最近在多處石窟內發現蝌蚪文遺跡,尚需破譯。
古人詩云,山中何事,春花釀酒,春水煎茶。此井之水清如春釀,故命名為醴泉,“醴”意為甘甜之水,醴泉在當地極為多見。
寧海當地的海洋運輸歷史久遠,在宋代便已船桅林立,同朝鮮、日本均有貿易往來。據《宋史·日本傳》記載和日本友人村上博優共同考證,當時園區附近西嶴村的村民就多供職於寧海與日本間的船隊。按當地習俗,出海之人歸來所飲的第一口水必出自醴泉,有去除咸腥,洗去風塵,賀平安歸家之意,所以當地人還親切地稱呼其為“救命泉”。
清朝軍隊攻下南京、蘇州、杭州后,清政府認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髮令,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韓菼《江陰城守紀》上)。由於這項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原因之一是為了削弱漢族的反抗意識,鞏固清朝統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導致清政府的血腥鎮壓。半壁台柱上的對聯“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為抗清英雄張蒼水的詩句,表達了這位英雄守衛半壁河山的決心和氣魄。伍山石窟附近至今還保留著張蒼水的屯兵遺址,均可在《寧海縣誌》內查到。
紅顏不老,手氣常佳。不老泉的水為石窟源頭之水,格外清澈,遊客濯洗,不僅可以青春常駐,還可以攢攢手氣,萬事亨通。
徠此梯名為“青雲”,意為平步青雲之意,凡登此梯者必能步步高升,一飛衝天。
碧池空山是進入聰明山水景區的第一個大景點,它包括回龍門、仙人棋、虯松門、空山池、卵民女、靈猴瀑、雄獅岩和天聰門等8個子景點。其中空山池上面還保留著之前《天龍八部》拍攝所用的道具——水牢,此景也被各影視劇選為拍攝場地,例如《天龍八部》、《大唐魔盜團》等。
此石頭形如人之大腦,故得名“聰明石”,整個聰明山水景區也因此命名,見此石者必能聰明伶俐,才思敏捷。
古有一書生寒窗十年,進京趕考,途中從獵戶手中救下一白尾小狐。書生一考落榜,鬱鬱寡歡,欲跳河輕生之時,一妙齡女子將其救下,並帶到自己的城郊小宅中。此後數年,女子不僅對書生飲食起居悉心照料,也常對各類書籍文章註釋指點一二,書生再考,竟高中狀元,衣錦還鄉。來年走馬上任做官之前,欲往城郊小宅迎娶女子,卻發現人去宅空,牆上只余幾幅女子懷抱白狐之像,書生始知女子來歷,知緣盡,跪地大哭,后花重金修葺此宅,名為“狐宅”。
伍山石窟
景區周圍地形屬濱海丘陵平原,地勢平坦,中有南北排列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矮山崗五座,自北向南分別為松嶴山――道士岩――不周山(原名“三角塘山”)――聰明山(原名“下長山”)――石蘭山(原名“蘭頭山”),故稱“伍山”。
有窟廣如巨瓮,環壁拔地生風上接天穹,望之頭暈目眩;有窟四壁成方,直貫井潭,潭水清碧不見底,俯仰間高深莫測;有窟宏闊如殿宇,肅殺之氣逼人;有窟玲瓏如斗室,幾欲設案焚香;有窟豁然半敞,坦然大度;有窟似藏閨房,隱意深深;有窟如遭神力一擊,一片殘山剩水,仿如共工怒觸所致;有窟大氣磅礴,石材亂迭,疑是女媧補天所遺,猶聞昔日石破天驚;斷壁兀突,若立碑誌史,石橋橫空,似長虹卧波;削懸壁而布棧道,透窟頂以作天窗;窗亦無定製,或斜開旁出,含山景並印山風,遊人或隔洞借窗互望,情趣盎然;陽光穿窗照臨潭水,石壁波光蕩漾,耀眼奪目。洞之組合多姿多變,孤洞、雙洞、群洞;左右相通,上下相疊;數洞相連,綴為迷宮;有洞近在咫尺可望而不可及,須迂迴而至,有洞險在層巔實有通途;幾番曲徑通幽,幾處柳暗花明,幻變離奇,不一而足。
洞窟中植物的奇美,同是洋洋大觀。看那陡如刀削,堅硬如鐵的石壁,僅憑天窗透下一縷光亮,竟生長出成簇連片的岩草山花,碧如翡翠,爛若繁星;還有無數株松樟野樹,才沾得壁上一痕裂縫落腳,便如蒼鷹展翅,傲立凌空;至於蔓藤薜蘿,更是無處不敢攀援,妙手織錦,構成了消魂奪魄的稀世“壁畫”!
在飽覽不周神山自然風光雄奇壯麗的同時,你還能欣賞景區精美的詩賦和碑記,不周賦為你描述了不周神山的全景。
伍山石窟
始采於隋唐:根據史志記載,宋代已經達到很大商業規模;顧及浙江省石材開採歷史,伍山採石至少應上溯400年至隋初,距今應有1400多年歷史。
鼎盛於宋元:據《寧海縣光緒志》宋代儲國秀的“寧海賦”記載:“一十六窟蟠其胸;礦石錮於蛇蟠之丘,工師鑽堅而臠分;磨礱磉砌,以供百家之常需;此雖方物之所宜,抑亦他邦之鮮伍。”該志《地理志。敘山》又載:“舊采蛇蟠山,嗣後松嶴、道士岩亦開宕,邇年開宕處尤多。說明寧海的蛇蟠島、伍山等十六個石窟群相繼開宕,在宋代已經形成大規模的商業開採,為周邊地區所少有,是寧海縣對外貿易第一大宗產品。由於隋唐至元末的700年的和平繁榮發展環境,伍山採石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
發展於明清:明初至嘉靖年的倭患和禁海,清初至康熙年的海禁遷界,使伍山石窟開採兩度完全停產。但明嘉靖和清康熙二十二年以後明清社會繁榮的石材需要,仍然大力促進了伍山採石的發展。據統計,長街鎮明代嘉靖后圍築的有青珠塘等8個海塘;在清康熙后圍海造田共12000餘畝,圍築海塘12個;由此產生大量採石需要。
衰敗於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水泥建材在中國的推廣和發展,導致對石材需求的不斷萎縮。但“民國初年,伍山的採石工匠尚有1000人以上。1956年,伍山成立石業生產合作社,日產石板180多張,銷上海、舟山、寧波等地。后因鋼筋砼建材發展,石板銷路日衰。”
重生於保護性開發:2004年,寧海縣政府發文控制保護伍山石窟的礦山遺址,全面制止了對於伍山石窟遺址的破壞性開採。同年,長街鎮與寧波伍山石窟旅遊開發公司,開始合作開發寧波伍山石窟旅遊項目。
蟶子
長街蟶子,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寧海縣蟶子的養殖歷史悠久,並以長街的下洋塗出產的蟶子最為有名。早在宋嘉定年間(1027年前後),寧海學者寫《風俗篇》中記載:“近則采螺蚌蟶哈之屬,以自贍給或載往他郡為商賈。”長街蟶子,個體大小均勻,無畸形,貝殼完整,表面清潔,殼色呈淺黃色,殼表有黃綠色殼皮,條紋清晰,殼內壁有光澤;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捷,用手觸摸,雙殼閉合迅速,進排水管及足部收縮快速;肥滿度高[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長街蟶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泥螺
寧海長街主產的泥螺很著名,長街泥螺肉質脆嫩不含泥筋(腸泥),個體肥大,味鮮美,民間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黃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為佳。
泥螺也稱吐鐵,屬腹足綱,阿地螺科,是寧海縣沿海區域的一大傳統產品。
泥螺鮮美醇香,營養價值十分豐富,是餐桌上的上乘菜肴。同時味甘咸,性寒,且具有補肝腎、益精髓、潤肝、明目、生津之功能。尤其是我縣長街鎮生產的泥螺更具有肉嫩、體大、舌軟(無沙性)的特點,味道特別鮮美,在滬甬和港台地區享有盛譽,被稱為“長街泥螺”。
挑選泥螺,要選體大殼薄、腹足肥厚、無破殼的泥螺。若是腌漬好的泥螺,除了看泥螺本身外還要留意腌漬的鹵液:
質量好的泥螺:貝殼清晰,色澤光亮,呈青褐色;腹足(頭盤或稱舌)呈乳灰色,結實且脆;螺體深入鹵中,鹵液是深黃或淡黃色的,潔凈無泡沫。
變質的泥螺:貝殼顏色暗淡,與機體稍有脫離,並露出殼的白壁(俗稱白點或亮點),腹足柔軟發韌,因受熱而引起發酵,故泥螺常浮於滷麵,鹵液渾濁有泡沫。
伍山石窟(不周神山景區)位於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境內,地處三門灣畔,東鄰岳井洋與象山縣隔海相望;距寧海縣城約25公里,距寧波市僅100公里,是浙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鐵路
寧海站——伍山石窟:
寧海客運樞紐站上車,坐寧海115/K115/117路/106路/113路在東站換乘寧海208路車,可到長街老車站,在長街車站打車前往景區。或直接在汽車東站乘寧海——長街直達車,長街伍山站——伍山石窟中巴車。
公路
瀋海高速:
在寧海出口下高速進入寧海互通,左轉進入興海北路,行駛約1.4公里後進入215省道,再行駛約15公里后右轉進入創業路繼續行駛3公里,后左轉進入422縣道,18公里後到達。
甬莞高速:
第一條線路:象山靈南出口下高速行駛約300米后左轉進入510縣道,沿510縣道行駛3.8公里後進入黃山線,再繼續行駛約4公里右轉進入寧松線后,再行駛約1.2公里到達。
第二條線路:長街出口下高速行駛約176米後向右前方轉進入411縣道,沿411縣道行駛約9.4公里後到達。
輪渡(主要為象山方向的遊客)
定塘鎮台寧碼頭擺渡15分鐘到伍山碼頭,伍山碼頭西南2KM處即到達伍山海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