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癭蚊

菊花癭蚊

菊花癭蚊分佈在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地。

菊花癭蚊


【學名】 Epiymiu sp.雙翅目,癭蚊科。分佈在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地。
菊花癭蚊
菊花癭蚊
【寄主】菊及野生菊科植物

【為害特點】


幼蟲在菊株葉腋、頂端生長點及嫩葉上為害,形成綠色或紫綠色、上尖下圓的桃形蟲癭,為害重的菊株上蟲瘦累累,植株生長緩慢,矮化畸形,影響座蕾和開花。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mm,初羽化時桔紅色,漸變為黑褐色。複眼黑色,大而突出。觸角念珠狀,17—19節,雄蚊有環毛。前翅圓闊,具微毛,縱脈3條,后翅退化為平衡棍。足黃色細長。腹部節間腹和側膜黃色,背板黑色,腹節前6節短粗,后3、4節細長。卵長0.5mm,長卵圓形,初桔紅色,后呈紫紅色。末齡幼蟲體長3.5—4mm,橙黃色,紡錘形。頭退化不顯著。口針可收縮,端部具一彎曲鉤,胸部有時發現有不大顯著的劍骨片。裸蛹長3—4mm,橙黃色,其外側各具短毛l根。

【生活習性】


河北、河南年生5代,以老熟幼蟲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初成蟲羽化,在菊花幼苗上產卵,第一代幼蟲於4月上、中旬出現,田間不久出現蟲瘦,5月上旬蟲瘦隨幼苗進入田間,5月中、下旬一代成蟲羽化。卵散產或聚產在菊株的葉腋處和生長點。幼蟲孵化后經l天即可蛀入菊株組織中,經5天左右形成蟲瘦。隨幼蟲生長發育,蟲癭逐漸膨大。每個蟲癭中有幼蟲1—13頭。幼蟲老熟后,在癭內化蛹。成蟲多從蟲癭頂部羽化,羽化孔圓形,蛹殼露出孔口一半。以後各代都在菊花田內繁殖為害。第2代5月中下旬一6月中下旬發生;第3代6月下旬一8月上旬;第4代8月上旬一9月下旬;第5代9月下旬一10月下旬。10月下旬后幼蟲老熟,從蟲癭里脫出,入土下l一2cm處作繭越冬。天敵有5種寄生蜂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間菊科植物雜草,減少蟲源。(2)避免從菊花癭蚊發生嚴重地區引種菊苗,因菊花癭蚊發生較早,苗期即可帶卵和初孵幼蟲。(3)藥劑防治成蟲發生期可噴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殺死產卵成蟲。(4)保護天敵。該蟲發生後期,當天敵數量大時,不要盲目使用化學藥劑,以保護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力,樣既可以控制後期為害,又可以壓低明年春季的發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