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保村
中國十大名村之一
福保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城南,六甲鄉人民政府轄區南部,坐落於昆明壩子西南滇池之濱,系寶象河支流六甲河下游,三面環水,半島型。北距市區12.5公里,距六甲鄉政府4.8公里。柏油馬路縱橫,村北有官南大道穿廣福公路直達本村,市區公共汽車32路終點站在村委會西,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全村國土面積 2.155平方公里,海拔1,891米,年平均氣溫 15.20 ℃,年降水量 1,065毫米,適合種植韭菜、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035畝,人均耕地0.389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36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68元。
村委會下設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19戶,農業人口 2709人,勞動力 17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8人。村東寶象河水溝渠流經村域,縱橫數十條溝,均可灌溉農田。福保村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走改革開放,共同富裕之路。上世紀90年代福保進入了小康,被省、市、區列為小康示範村。
福保村1949年有耕地1234.19畝,其中1110.77畝水田,86畝秧田,旱地123.42畝,人均耕地1.26畝。直至於1960年基礎保持不變,但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降為0.91畝,因歷年圍海灘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的圍海造田及後來的土地有償轉讓,故而本村耕地逐年增加。
1969年耕地面積達1321畝,人均0.79畝;1975年1537畝,人均0.7畝。1984年,福保塘按股份分入幾百畝,耕地面積增加到1992畝,人均耕地0.78畝。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以後,區委、區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大力發展村辦企業,佔用了一批土地,至2000年,實有耕地總面積1035畝,人均耕地 0.39 畝。主要種植韭黃、花卉等作物。
截止2007年底,福保村已實現通即: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1019戶通自來水,有1019戶通電,有101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01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1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19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 203輛,摩托車 413 輛。到2007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 792 戶;村農戶住房有9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練習太極拳
福保村
福保村先後投資35萬元建成了福保小學電腦室、語音室,改善了福保小學的教學設施;利用福保已有教學設施把具有60多年歷史的昆明市第九中學整合搬遷到福保辦學。同時,還制定了村民教育培訓目標,對全村青年進行學歷和職業培訓;與省委黨校合辦了經濟管理函授大專和中志班,並選送村辦企業的廠長、經理到中央2中央培訓學習,培養了一批經營管理人才。村裡制定了學習激勵制度,每年對考上中專以上學校的學生獎勵3000至11000元。福保村已初步形成幼兒園、中小學教育、成人職業技術教育為一體的教育布局,為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後勁。村裡非常重視群眾文化設施的建設,投資興建了圖書室、報刊室、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堅持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立了老年之家、婦女之家、青年之家、職工之家、福保文化藝術團、秧歌隊、女子龍燈隊等群眾團體,形成了"月月有演出、節日有活動、人人都參與、無處不歡樂"的生動場景,切實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氛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福保村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發展農村經濟,成功地探索了一條以農業資金的積累發展工商業,以工商業資金的積累扶持農業,以工補農,以工建農,相互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由傳統單一的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形成農、工商綜合經營的經濟實體。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福保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省、市、區委政府以及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真抓實幹、務實進取,開創了一條新型的現代農村發展的路子,形成了統一集中管理的良好局面,集體鄉鎮企業從粗放單一的粗加工業發展到科技含量高、上檔次、上規模、創名牌,在市場中站有一息之地的支柱產業。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236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39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219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68元。
打造文化產業新亮點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福保村實現了兩次跨越,一次是90年代初由"農業福保"向"工業福保"的轉變,第二次是近兩年開始的由"工業福保"向"文化福保"邁進。發展文化產業為福保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不竭動力。
上世紀90年代,福保村的工業企業辦得紅紅火火,成為雲南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典範。但福保地處滇池邊,土地資源有限,原有的鑄造、造紙等企業佔用資源大,技術含量低,環境污染大,培效慢,路子越走越窄。我們經過認真思考分析,認識到:福保只有發展資源消耗少,文化科技含量高,又不污染環境的產業,最終才有出路。福保新一輪發展將更多的取決於文化要素,取決於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與互動;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福保",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福保的最佳選擇。
近幾年來,依託原有印刷包裝業,旅遊業的優勢,福保村因地制宜,加強資源整合,加大投入,實施項目帶動,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福保村已經擁有彩印包裝廠、文化城、東陸印刷股份公司、福瑞包裝有限公司、造紙廠、紙卷管廠六家文化企業。其中,福保彩印包裝廠年產值1.4億元,曾被評為"全國包裝行業最大經營規模100家企業"第四名。福保文化城現已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規模較大的集休閑度假、會議接待、文化交流為一體的文化旅遊企業,擁有亞洲最大的室內溫泉娛樂場所,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開業以來,文化城已累計接待450多萬人次的中外遊客。文化與經濟的結合,文化產業的興起,增強了福保村綜合實力。當前,全村已建成小康住宅760餘戶,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全體村民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富裕、安康生活。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福保的經濟支柱。
促進產業升級,努力把福保打造成"昆明文化第一村"
當前,福保村正在規劃建設佔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福保三個半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目標為以弘揚古滇文化為核心內涵,以文化產業、旅遊業為發展龍頭,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注入,開發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集會展、康體、休閑、娛樂一體的"滇池生態水鄉",逐步形成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超大面積綠色生態區、城市濕地建設和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把福保打造成"昆明文化第一村"。
圍繞這一目標,擬組建以文化產業類企業為核心的福保企業集團;目前總投資3800萬元的"福保大劇院"已經建成,推出了展示滇文化精髓的大型水上景觀晚會"福天寶地"。這部大型原生態歌舞劇把雲南歷史文化、傳統藝術和餐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豐富了雲南民族文化傳播載體,成為全省、全市的旅遊文化精品項目。此外,我們利用福保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正在滇池邊建設一個佔地300畝、預計投資2500萬元的大型室外水上實景表演劇場,讓遊客與滇池、生態濕地公園、藝術品走廊、購物商城、文化交流中心等項目融為一體。充分展示古滇文化和"老昆明"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文化,提升福保的文化旅遊品牌。同時,與雲南藝術學院聯合辦學,與雲南省新聞出版局進行戰略性合作,建設雲南省面向國內和東南亞的印刷品生產基地和印刷物資集散中心,把包裝印刷業做大做強。
隨著福保三個半島文化產業區的加速開發建設,我們將通過廣泛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項目,積極籌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福保的文化產業再上新台階。
打造文化娛樂品牌,立足福保未來發展
如今,福保村抓住機遇,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先後斥巨資建成了在當地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福保文化城、藍色莊園遊樂中心和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福保文化城水世界,大力發展娛樂、休閑旅遊業,並成功舉辦了"首屆福保亞洲杯攀岩賽"。福保村緊緊抓住雲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和現代新昆明的機遇,及時調整發展定位--建設"文化生態示範村"。制定了以建設文化生態村為目標,圍繞滇池環境保護要求,強化產業結構調整,以發展文化產業和休閑旅遊業為重點,突出老昆明特色和湖光山色,使農業生態化、工業高科技化、農村城鎮化,把福保建設成為融文化、生態、教育為一體的文化生態示範村"的發展思路。並配合滇池治理,投巨資興建人工生態濕地,在創建滇池生態保護示範村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在滇池周邊農村中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 10149戶,共鄉村人口 2709人,其中男性1299人,女性1410人。其中農業人口 2709人,勞動力182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709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8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 公里。
衛生所
開展了為60歲以上老人實行兩減一免政策(即減少注射費、減少掛號費,同時免出診費);實行配藥離院前的一次性付費,減少流程;設立溫馨觀察病區,為留觀輸液病人配置整潔的病床和電視機、飲水機;設計了健康處方和健康諮詢傳單,負責向就診人員進行免費健康諮詢。
民主管理
2005年福保村成立黨委,下設8個黨支部,其中村支部1個,老協會支部1個,企業黨支部6個。截止2007年6月全村共有黨員138人。其中:男112人、女26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4人、大專23人、中專10人、高中22人,其它學歷79人。50歲以上的黨員有56人,50歲以下黨員82人。以黨員基本情況以看,福保黨委正向年青化、高學歷化、高素質化轉型,具有較大潛能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福保村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情況
班子建設
村黨委在建設工作中以 "雲嶺先鋒"工程為載體,按照黨建目標和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標準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一是每月堅持25日支部黨員定期學習,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委會及村委會企業黨員幹部會,年度黨員冬訓民主評議黨員會,組織學習和研究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二是突出抓好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和黨風廉政建設,對40多名入黨積級分子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培訓,增強了黨員幹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三是實行"農村共產黨員戶"掛牌教育,當前已有121 戶黨員戶正式掛牌,使廣大黨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好模範帶頭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村黨委把精神文明建設列為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村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目標和措施辦法。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生產經營同時規劃、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獎懲,層層簽訂責任書,使每一次創建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確保"組織領導、人員機構、資金投入、管理協調、監督激勵"五到位,增強了幹部群眾的文明意識。同時,以創建文明村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了創建"十星級文明戶"活動,使創建工作逐步向各個行業滲透與拓展。形成人人講文明,戶戶創文明的社會氛圍。此外,先後與14集團軍、六甲派出所開展了軍民、警民共建文明村活動,並使活動實現了制度化、經常化。
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完善自身建設的中心工作,福保村黨委深刻認識到制度管理蘊含的優勢,因此積極創新建立黨建各項制度。一是創新黨員培養制度,從源頭上抓好黨員發展工作,把致富青年中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二是創新黨員教育制度,堅持三會一課,每月25日黨員學習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員電化教育結合起來,通過觀看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經驗,做到看有形象、學有榜樣,採取"重溫入黨誓詞"、"黨員政治生日"等有效做法,增強黨員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三是創新黨員政治思想教育制度,制定黨員具體任務目標,以考核、評比的方式,檢驗黨員政治思想教育效果。四是創新黨員技能培訓制度,在雲南省黨校支持下,村黨委舉辦兩期經濟管理函授大專班共125人,兩期函授中專班共計72人。今年又委派年青黨員5人到清華大學參加培訓教育,提高了黨員的整體素質黨員在各企業,各部門都擔任著重要的崗位,其中女黨員17人,使黨員懂經營、會管理,帶領群眾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五是創新黨員聯繫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六是創新黨員權益保障和激勵制度提高黨員構建和諧社會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工作能力。
評星定級和雙促雙帶"工作
成立了黨員電教育活動室。作為全省"黨員電教活動室的試點",福保村黨委在村內成立了擁有先進電教設備,充實電教片以及環境良好的黨員電教活動室,讓全村138名黨員有活動地點,有接受黨組織教育的場所,村黨委較有創新意識地將"黨員目標管理責任欄"、"黨員三培養工作情況預覽表"、"黨員風彩"和"黨員光榮榜"上牆,為系統管理黨員起到了規範作用,使來到活動的黨員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全村138名黨員的評星、政治生日、先進性等內容,在激勵普通黨員的同時也使上榜黨員接受全體黨員們的監督。
星級共產黨員評定,福保村黨委在昆明市率先啟動"星級共產黨員戶"評定工作,把"星級共產黨員戶"評定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黨員發揮先進模範作用的有效載體,並且在實施"星級共產黨員戶"的評定工作中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制定出符合新農村建設和福保村實際的"星級共產黨員戶"評定標準和管理辦法,全村共有共產黨員138人,經過民主評選,評出五星級黨員71人、四星級黨員39人、三星級黨員28人、二星級黨員2人。其中優秀共產黨員22人,村黨辦公室及時將評星情況填寫到《黨員管理目標責任欄》內。黨委對評星進行不定期抽查,對星級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對符合標準的黨員進行加星,對不符合標準的黨員摘星。
福保村黨委制定了補助獎勵制度。對村民子女考入大學、中專的給予每個學生3000至5000元,對全村在冊戶口年滿55周歲的老年人每月每人補助發放大米10公斤,肉類2公斤、禽蛋30個,麵粉等,每年衣服兩套。七.一建黨節期間,對我村老黨員進行節日慰問金,對黨齡滿30-40年的老黨員給予500元至1000元的慰問金。
福保文化城
福保村從古至今,一般村民信仰佛教。有少數村民受西方基督教的影響,信仰上帝。信奉佛教是該村村民之緣由,其語言、習俗、禁忌及傳統節日等均與昆明壩子和周邊村落的漢族相同。
福保村
福保村
3、公路改造。公路改造配備有人行道、綠化帶標準,屬城市化道路。在道路建設中改建了兩條暗管,使農管和排放其他水質的污水管進行清污分流。在綠化帶下埋設兩條PG200的鑄鐵管道,一條是用於群眾生活用的自來水主管,一條是用於消防用水、綠化用水的供水管。改造村主公路時拆除農戶老住房27幢、集體房屋9幢、公廁6所、私廁65個,通信線路1800米,村中公路拓寬改直全長1130米,現路寬18米,有效路石積16950平方米。道路竣工后,緊接著配套安裝了公路兩旁路燈53座,栽種了道路沿線兩旁綠化帶內的花草樹木。
4、配套設施建設。為使小康村建設更趨於科學化、合理化,充分增強各種配套設施工能,切實挖潛長遠發展的適用性,對水利設施、供電、供水、公共設施進行了全面的實施。首先以貫徹提高農業基礎地位為前提,不斷加強水利建設,兩期工程管道費用投381.5萬元,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又鋪設暗管、架線通電,在材料及安裝上等又投資了96.11萬元(包括飲用寶象河自來水管投資在內),在公用設施建設方面上,建蓋了公司辦公樓、商業網點、水沖衛生廁所、公旱廁。文體活動廣場、綠化建設、通信設施等共投資992.15萬元,通過這兩期"小康村"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
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福保2001年制定了福保村2001--2011年的遠景規劃,並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這一規劃的制定,使福保村的發展在一定時期內有了明確的目標依據,是福保實現"小康"的重要條件,促進了福保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福保村"兩委"高度重視老年人工作,為提高老年人生活待遇:55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公斤大米、2袋蕎面;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公斤大米、2袋蕎面、30個雞蛋、2公斤豬肉;在法定節日對所有老人進行慰問;凡55以上的老人一年度內可以免費進行健康檢查,跟蹤保健服務,村醫義務上門服務等。同時,還為全村村民減免農村社會統籌費、義務兵優撫費等;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文化產業“福天保地”
范村,使之成為昆明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