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龍珠
葡萄種類的一種
蛇龍珠(拉丁學名:Cabernet Gernischet)屬於解百納品系。歐亞種。原產法國,為法國的古老品種之一。與赤霞珠、品麗珠是姊妹品種。1892年引入中國。現在山東煙台地區有較多栽培。
嫩梢底色黃綠,具暗紫紅附加色,絨毛稀疏。葉片小,薄,邊緣下卷,圓形或心臟形,五裂,上側裂刻深,閉合,下側裂刻淺,開張,葉面有皺紋,但不粗糙,葉背有稀疏絨毛,葉緣鋸齒雙側凸,葉柄窪開張,為具尖底豎琴形。花兩性。果穗中等大,平均穗重232g,圓錐形。果粒著生中等緊密,平均粒重2.01g,圓形,紫黑色,出汁率7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含酸量0.61%。由它釀成的酒,寶石紅色,澄清發亮,柔和爽口,具解百納酒的典型性,酒質上等。
宜在山東、東北南部、華北、西北地區栽培。
植株生長勢較強。結果枝占芽眼總數的70%,每一結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數為1.23~1.6個,產量中等。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的生長日數為138天,活動積溫為3267.6℃,在北京8月下旬成熟,為中晚熟品種。適應性較強,抗旱,抗炭疽病和黑痘病,對白腐病、霜霉病的抗性中等,不裂果,無日燒。宜籬架栽培,中、短梢修剪。
蛇龍珠是釀製紅葡萄酒的世界名種。宜在山東、東北南部、華北、西北地區栽培。
主要釀製干紅葡萄酒.
該品種樹勢強,3月底至4月初萌芽,5月中下旬始花,9月上中旬果實成熟。生長期150天以上,有效積溫3200℃以上。芽眼萌發率較高,結果枝占芽眼總數的70%左右,平均每結果枝上有花穗1.6個。
抗病力強,耐旱,耐瘠薄,抗寒性弱。在疏鬆土壤、砂質壤土和於、濕地栽培均宜。宜中、短捎修剪。要求肥水中等。
果穗中等大小,長15—16厘米,寬11厘米左右,重230克以上,圓柱形或圓錐形,果穗緊密。果粒中等大小,圓形,百粒重210克左右。果皮厚,紫紅色,上著較厚的果粉。味甜多汁,具有青草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8%—19.5%,含酸量0.6%—0.8%,出汁率75%以上,每粒果有種子1—2個。果肉為青色的,帶有青草的味道。
1892年,張裕從國外引入124個葡萄品種,經過成功嫁接后,衍生出很多新品種,蛇龍珠就是其中之一。解百納干紅裡面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蛇龍珠,這種名貴的葡萄酒原料在中國也只有煙台才大規模種植。而且,蛇龍珠只到80年代的末期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種植。
蛇龍珠
蛇龍珠干紅葡萄酒與赤霞珠干紅葡萄酒口感特徵有些類似,以黑茶鑣子、堇菜花香和破碎果香氣味為主,同時具有香料、蘑菇、松脂等氣味,其干紅葡萄酒中芳香醇如苯乙醇、4-羥基-苯乙醇含量相對較高佔到峰面積相對含量的10.33%,且香味獨特,單品種酒具有玫瑰香(rose)、紫羅蘭香(violets)、茉莉香(jasmine)、香料辛辣味/礦物味(spicy/miny)、茴芹香(anise)、丁香味(cloves)、果味(fruity)等特有香味。在其香氣化合物組成上,李華、胡博然、楊新元、李可昌等在賀蘭山東麓地區‘蛇龍珠’葡萄酒香氣成分中,分離出32種化學成分,鑒定出29種化合物,其峰面積相對含量佔總量的98.06%,主要為脂肪羧酸、脂肪醇、芳香醇、低級脂肪酸、脂肪酮、雜環類(呋喃類、噻吩類)、醚類等,其中含量較高的以3-甲基丁醇(47.97%)、丁二酸二乙酯(16.487%)、苯乙醇(10.33%)、2-羥基丙酸乙酯(6.41%)、2-甲基丙醇(3.51%)、二氫化-2[3氫]-呋喃酮(2.07%)、2,3-丁二醇(1.93%)、四氫化2-甲基噻吩(1.68%)、乙酸乙酯(1.21%)、己醇(0.95%)等為主。芳香醇如苯乙醇、4-羥基-苯乙醇含量相對較高佔到峰面積相對含量的10.33%。
關於寧夏賀蘭山東麓地區不同釀酒葡萄漿果的化學成分,胡博然、李華研究分析出‘梅爾諾’和‘蛇龍珠’相同成分26種,‘梅爾諾’特有成分21種,‘蛇龍珠’特有成分25種;‘赤霞珠’和‘蛇龍珠’相同成分25種,‘赤霞珠’特有成分18種,‘蛇龍珠’特有成分25種;‘霞多麗’與‘赤霞珠’、‘梅爾諾’和‘蛇龍珠’分別有相同成分16、16、13種,‘赤霞珠’、‘梅爾諾’和‘蛇龍珠’分別含有特有成分27、31、38,‘霞多麗’與其相比較,分別含有特有物質65、65、68種。‘蛇龍珠’葡萄漿果的化學成分特有成分種類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