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戰,漢語常用字,讀音zhà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打仗:戰爭;引申含義為泛指爭鬥,比高下:論戰。又指比強弱,講勝負。如:觀戰、舌戰;又假借指發抖,打哆嗦,如:戰慄。

戰的常用組詞為寒戰。包含戰的常用成語為背城一戰。

文字溯源


“戰”始見於戰國晚期,當時主要有兩種形體。一種是圖1的金文,左旁是“單”,甲骨文的“單”本來是一種長柄的狩獵工具,后演變成殺敵的武器;右旁是“戈”,本義是一種用於勾割的兵器,二者結合起來,便成了圖1的金文,意指拿著“單”“戈”等武器或狩獵武器去搏鬥。此外“單”與“戰”音相近,“單”也可視為聲旁。另一種是圖4的金文,左邊部分是“嘼”,“嘼”就是獸;右邊部分是“戈”,表示持戈和野獸(或野獸般的人)拚鬥,從這個意思看,“戰”的本義也是戰鬥,也是會意字。
圖9的字形是小篆。字的左旁已統一為“單”,作為表音的聲符;字的右旁以“戈”表意。以後便以小篆為基文,相繼發展為隸書和楷書。繁體的“戰”字共十六畫,書寫速度慢,於是新造了一個以“占”為聲,以“戈”為形的“戰”,這個字見於明末的官府文書檔案《兵科抄出》和清初的《目連記彈詞》中,後作為簡化漢字。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zhàn名詞戰鬥;戰爭。battle;war
《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晉書·杜預傳》:“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宣戰;停戰;持久戰
(Zhàn)姓氏用字。
動詞進行戰爭或戰鬥fight
《尚書·甘誓》:“大戰於甘,乃召六卿。”
《三國演義》第六一回:“蒙曰:‘兵有利鈍,戰無必勝。’”
戰勝;征戰;百戰百勝
泛指搏鬥,爭鬥。fight
《周易·坤卦》:“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嵇康《養生論》:“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筆戰;商戰;舌戰
較量,角逐。方干《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詩:“文戰偶未勝,無令移壯心。”戰兵
發抖。shiver
《戰國策·楚策四》:“顏色變作,身體戰憟。”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退立,股戰而栗。”
寒戰;戰慄;膽戰心驚
害怕。《國語·晉語五》:“戰以鋅於、丁寧,儆其民也。”
以戈擊獸。《集隕·線韻》:“戰,以戈擊獸。”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下】【戈部】之扇切(zhàn)
鬬(斗)也。從戈,單聲。
說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戈部】
斗也。
斗各本作鬬,今正。斗者,兩士相對,兵杖在後也。《左傳》曰:皆陳曰戰。戰者,聖人所慎也。故引申為戰懼。
從戈,單聲。
之扇切。十四部。
廣韻
之膳切,去線章‖單聲元1部
戰,懼也。恐也。又姓,之膳切。二。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部】戰
古文: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之膳切,旃去聲。《說文》:鬬也。《左傳·庄十一年》:皆陳曰戰。
又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又姓。漢戰兢,明戰慎。
戰
戰
戰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戰
書寫提示
【筆順】
①丨(豎)②一(橫)③丨(豎)④㇕(橫折)⑤一(橫)⑥一(橫)⑦㇂(斜鉤)⑧ノ(撇)⑨丶(點)
【寫法】
“占”窄“戈”略寬;頂部“占”低,底部“戈”低。
“占”,居左半格;“⺊”從左上格寫至左下格;“口”上寬下窄。
“戈”,首筆橫從田字格中心左側起筆,略向右上斜行;㇂(斜鉤)從豎中線上端右側起筆,斜行至右下格鉤出;撇從橫中線起筆,撇至“占”下側。
書法欣賞
戰
戰
戰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ȶi̯an
王力系統ȶǐan
董同龢系統ȶjæn
周法高系統tjian
李方桂系統tjanh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山先仙jiɑ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ĭɛn
擬音/王力系統ǐ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j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i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jän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韻系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去聲三十三線開口呼仙A三等全清之膳切tɕjæn
集韻去聲三十三線開口呼三等全清之膳切ʨiæn
中原音韻去聲先天齊齒呼全清tʂiɛn
中州音韻去聲先天張檀切
洪武正韻去聲十一霰全清之膳切tʃien
分韻撮要陰去第一先蘚線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