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子廟

皈子廟

皈子廟(舊名文昌祠)位於北平外二區櫻桃衚衕十五號。京師北直刻字同業公會會址。

北直刻字行業公會與文昌帝君


由於經費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的工商行業者購買舊有寺廟,經改建后成為本行的商館或會所。光緒二十三年,北平刻字行斥資購買正陽門外櫻桃斜街的皈子廟,作為公會議事場所。這些寺廟,原來已有自己的特定神祇,並培育了一定的供奉信眾群。刻字行公會入主成為管理者后,對舊有的神位與祭祀,一般都予以保留。如刻字業者對皈子廟故址稍加修葺后,“擇後殿設(文昌帝君)位祀焉,禮也。前殿舊祀七聖,今仍之。”
歷史上有記載刻字行業祭拜文昌帝為行業的神靈和祖師爺。但是京師北派刻字行除供奉文昌帝君外,還供奉其他諸神,而非刻字行只奉皈子。皈子廟是文昌祠故址,祠內除供奉文昌帝神像外,還供奉山神、土地、龍王、趙公明、關帝、財神、楊二郎諸神。
民國二十七年刻字行公會管理人葛鍾緒(山西稷山)卸任,北平翰茂齋鐫碑鋪的李月庭接任北平刻字行業公會管理人(行業公會會長)直到解放前。

現狀


今天的皈子廟已經是一個大雜院了,廟宇被嚴重拆改。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師北派刻字行出資重修皈子廟,並以此作為京師北派刻字行業公會之址,供奉文昌、關帝等,春秋致祭,並對舊有的神位與祭祀予以保留。
據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文昌祠記》記載,京師北派刻字行,即北直刻字行以所購皈子廟作為奉祀文昌帝之所:“今北直刻字行等,恐春秋祀典歷久而忘也,爰於光緒廿三年十一月四日,用金陸百兩,購得正陽門外櫻桃斜街皈子廟故址,共殿宇十三楹。稍加修聾,擇後殿設位祀焉,禮也。”
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平特別市政府寺廟登記檔案中記載,:“刻字公費首事管理,刻字行義地使用。”檔案中開列了廟內神像法物清單:“山神、土地、龍王、趙公明、關帝、財神、楊二郎、文昌各一尊,銅磬一口,鐵磬一口,供桌兩張,泥五供香爐全份,另有樹一棵,鐵燭山子一座。” 1928年皈子廟登記註冊為公建廟宇。
民國十九年(1930年),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在調查北平廟宇碑記后的報告中(1929-1932年間)以及由張江裁,許道齡編輯的《北平廟宇通檢》,《北平廟宇碑刻目錄》中均有詳細記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前身是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對1930年完成的北平廟宇調查資料進行了重新清點和登記,在2015年6月出版了《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2016年3月出版了《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二區卷》和《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三區卷》。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9月2日)北平市社會局寺廟登記記載:皈子廟 (北平外二區皈子廟街十五號),刻字行公會房屋十六間半,土地一畝三分五厘,泥像(關帝,財神,文昌,山神)等八位,禮器法器十三件,供桌六張,鐵磬一隻,石碑一座。從1936年起皈子廟(北平刻字行公會會址)註冊登記由公建改為私建廟宇。
皈子廟解放后失去了原來的作用,由於疏於管理,開始破落。到1956年公私合營后,皈子廟劃歸北京市刻字生產合作社管理。

皈子廟門牌號碼考


皈子廟民國時期登記的地址為北平外二區皈子廟街十五號(櫻桃衚衕十五號)。
在琉璃廠東口(俗稱:廠東門)和楊梅竹斜街西口南邊有一條小街舊時叫皈子廟(后改為櫻桃衚衕),南口與櫻桃斜街中段相連。櫻桃斜街走向傾斜,東北起自大柵欄西街,西南終於堂子街。
皈子廟位於櫻桃衚衕南口與櫻桃斜街中段交匯處,為一三角型院落,前門是櫻桃衚衕十五號,東門臨櫻桃斜街。
有些記載皈子廟位於北京櫻桃斜街19號(櫻桃衚衕18號),這可能是解放以後的地址。

皈子廟中的《重建文昌祠記》


《重建文昌祠記》鐫刻於北平正陽門外櫻桃斜街皈子廟的石碑上。碑文拓片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重建文昌祠記》
額題:“重建文昌祠碑記”
責任者: (清)楊士驤撰;(清)馮恩崐書;(清)崔師範篆額
年代: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