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桑的結果 展開

龍桑

龍桑

龍桑是桑樹的一個栽培品種。桑科,桑屬;落葉喬木;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中國南方和華北均有栽植,凡桑樹的分佈區,龍桑均有零星栽培。

園林綠化上,龍游桑樹冠豐滿,枝葉茂密,秋葉金黃,適生性強,管理容易,為城市綠化的先鋒樹種。宜孤植作庭蔭樹,也要與喜陰花灌木配置樹壇、樹叢或與其它樹種混植風景林,果能吸引鳥類,宜構成鳥語花香的自然景觀。居民新村、廠礦綠地都可以用,是農村“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此外,被用於蠶吃,喜歡吃嫩的,嫩的摸起來粗糙,老的柔。

龍桑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抗旱寒,耐瘠薄,耐修剪,可培養成中干樹形或高幹喬木,成片成行栽植均宜。

形態特徵


發芽遲,屬晚生桑,為落葉喬木,樹皮黃褐色,淺裂。枝條均呈龍游狀扭曲。幼枝有毛或光滑。葉片有心臟形和卵圓形,葉形中等,有光澤。葉長15-18cm ,寬8-18cm ,葉柄長1-2.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心臟形,邊緣具粗鋸齒或有時不規則分裂。表面無毛,背面脈上或脈腋有毛。花單生,雌雄異株,腋生穗狀花序,花期4月,聚花果5~6月成熟,黑紫色或白色。年畝產桑葚1000公斤左右,畝產桑葉1000公斤左右。
(一)桑根的形態結構桑根由主根、側根(一級、二級等)、細根和鬚根 (直徑1mm以下)組成。鬚根的先端為根尖,由根冠、分生區(生長點)、伸長區、根毛區四部分組成。鬚根的構造為初生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表皮、皮層和中柱三部分。細根的主要構造(次生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部。
(二)桑根的主要功能1.吸收水分、養分。2.運輸水分、養分。3.合成、轉化和貯藏有機物質。4.固定和支撐樹體。(三)桑根的分佈桑根在土壤中的生長和分佈因土壤質地、地下水位、樹齡和樹形養成及肥水管理等有較大差異
龍桑
龍桑
(一)形態結構新梢頂端由上而下分為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通過頂端分生組織的活動,保持新梢不斷生長。成熟區屬莖的初生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表皮、皮層和中柱三部分。桑幼莖的皮層細胞中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隨著莖的生長,成熟區維管束中間的形成層細胞分裂,產生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使莖不斷地加粗生長,並逐漸由初生結構過渡到次生結構。桑莖的次生結構主要由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邵組成,桑莖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形成層細胞的不斷分裂形成次生組織,逐漸長成一年生枝條,並隨著樹齡的增長,進而成為枝幹。枝條上著生芽或葉的部位稱節,節與節之間的距離湖桑類一般3~4cm,枝條上著生許多不規則的氣孔,這是枝條內部與外界進行水分和氣體交換的通道。枝條的色澤因品種和生長發育時期等而有較大差異,桑品種枝條的固有色澤一般在冬季落葉休眠期調查。
桑樹的莖、葉和花都是由芽發育而來,在桑樹生長季節,隨著新梢的生長,在葉腋內形成細小的綠色幼芽,並逐漸發育成為腋芽和冬芽。
(一)冬芽的內部構造觀察冬芽的內部構造,由外向內依次為數層芽鱗、數片托葉和幼葉相間排列,中心部為頂端呈圓錐形的生長錐,具有很強的細胞分生能力,是新梢加長生長的部位,混合芽內還可見到幼嫩的花序
。(二)芽的種類1.依發育程度,分腋芽、冬芽。2.依開花與否,分花芽、葉芽、混合芽。3.依生理狀態,分生長芽、休眠芽、潛伏芽。4.依著生位置,分頂芽、側芽和主芽、副芽。
(三)芽的形狀、色澤1.冬芽形狀 三角形、長三角形、橢圓形等。2.冬芽色澤 赤褐、黃褐、深褐、灰白等。
桑葉由葉柄、葉片和托葉三部分組成,屬完全葉,是桑樹主要同化器官和收穫物。葉片又分葉尖、葉緣、葉底、葉脈和葉肉。葉片的形態有全緣葉和裂葉兩大類,湖桑屬全緣葉,而日本桑品種則多為裂葉
。(一)桑葉形態1.全緣葉 圓形、卵圓形、橢圓形。心臟形等。2.裂 葉 裂葉、五裂葉、多裂葉。(1)葉尖 尾狀、銳頭、鈍頭、雙頭等。(2)葉緣 銳鋸齒、乳頭狀鋸齒、鈍鋸齒、復鋸齒等。(3)葉底 深凹、淺凹、直線形、鍥形等。
(二)桑葉內部結構桑葉內部結構上表皮(厚度20~30μm)柵欄組織(厚度25—40μm)海綿組織(厚度50~70μm)下表皮(厚度12~20μm)(三)其它特性 1.葉色 深綠、淺綠、嫩綠。2.葉厚 100~200μm。3.葉片大小150~350cm2。4.葉重 1.5—2.5g/dm2。5.葉序 互生葉序,有1/2、1/3、2/5、3/8等類型。6.氣孔密度 500~1200個/mm2。
花椹子
桑花是由數十朵小花聚集在同一花軸上形成花穗,花性因品種不同有雌雄同株或異株,雌雄同穗或異穗。雌花:花被(萼片)4個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花:萼片4個雄蕊4根(花絲、花藥)雌花受粉后,柱頭逐漸枯萎,花萼和子房壁發育成多汁多肉的漿果,數十個小果結集在同一花軸周圍,即形成桑椹,並隨發育成熟,桑椹由綠色逐漸變為紅色、紫紅色、紫黑色,也有少數品種桑椹成熟時為飴白色。桑椹淘洗后,可見淡黃色、扁卵圓形的桑種子。桑種子分為:種皮、胚乳(含豐富的脂肪、澱粉和蛋白質)、胚根(由子葉、胚軸和胚根組成)。

生長環境


龍桑
龍桑
喜光,幼樹稍耐陰,喜溫暖、濕潤。耐寒,可在—40度低溫下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最喜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土壤,最適pH為4.5~7.5。但在微酸性、中性、石灰質和輕鹽鹼(含鹽0.2% 以下)土壤中也能生長。耐旱澇貧瘠。抗風力強,對H2S 、NO2 等有毒氣體抗性很強。

分佈範圍


桑樹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中國南方和華北均有栽植,凡桑樹的分佈區,龍桑均有零星栽培。

繁殖方法


龍桑
龍桑
可用播種、分根、壓條和嫁接等法繁殖。萌芽力強,耐修剪。

主要價值


樹枝條扭曲似游龍,枝條可作為盆景、插花材料。樹皮纖維柔細,可作紡織原料、造紙原料;根皮、果實及枝條入葯。葉為養蠶的主要飼料,亦作藥用,並可作土農藥。木材堅硬,可制傢俱、樂器、雕刻等。桑椹可以釀酒,稱桑子酒。
龍桑樹枝條扭曲似游龍,樹冠寬闊,枝葉茂密,秋季葉色變黃,頗為美觀。可培養成中干樹形、叢干樹形、高幹喬木,成片、成行、散植、孤植均宜,且能抗煙塵及有毒氣體,適於城區、工礦區四旁綠化。桑葉可養蠶。枝條可作為盆景、插花材料。全株入葯。

遺傳研究


龍桑
龍桑
龍桑是桑樹的一個栽培品種,它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曲枝性,本文對龍桑曲枝性遺傳作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結 果表明,用龍桑嫁接苗天然授粉的種子培育的具有曲枝性狀的龍桑實生苗,相互傳粉所獲得的種子再培育的實生苗,其中有75%的幼苗表現為曲枝性,25%的幼苗表現為直枝性。進一步證明了,龍桑曲枝性遺傳機制符合一對顯隱性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