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望山和錦屏山之間,有一座高不過百米的小山——石棚山,距市區僅5公里,是宋代大詩人石曼卿飲酒宴樂和大文豪蘇東坡登山賦詩的地方。
石棚山
古人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由於兩位名人的光臨,使這座山名傳四方。在山南側的一塊石壁之下,刻有隸書“石曼卿讀書處”。相傳他常在此閱卷撫琴,飲酒抒懷。石曼卿,名延年,字曼卿,祖籍北京,是宋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在宋真宗時因為耿直、敢於說公道話,被貶到海州,做一個小小的通判。他與蘇東坡是至交,東坡居士途徑海州時,曾慕名而至,登山與他對賦。山頂有一座石棚,上刻有“高行清風”四個大字,這是當時海州刺史王同為頌揚石曼卿的品行而寫。近來當地政府投入巨資用於石棚山的開發,建起了石梯和水上遊樂園。石棚山已揚名方圓百里,吸引著四方賓客。
石棚山是錦屏山景區當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相當豐富的地方。它位於海州城的東部不遠處,掩映在幾百畝桃園之中,春來一片花海。石棚山雖不太高,但怪石嶙峋,千奇百怪。古人憑藉豐富的想象力,給許多頑石賦予了生命,什麼萬花岩、佛手岩、群龜探海、犀牛斗象、天瞻獨躍、海豹望月、金猴拜山,還有巧奪天工的試劍石、芙蓉洞、小九曲等等,都足以讓遊客駐足觀賞,留連忘返。
山頂上有一塊勢如天外飛來的橢圓形巨石,長十三四米,厚三四米,由下面兩三塊石頭將其托起,形成了一個石室。石室里有天然的石床石凳,可坐可卧;巨石的一角懸空甚多,似乎搖搖欲墜,人居其下.感到隨時都會有傾覆的危險,留之可懼,去之不舍。這就是此山因以得名的石棚。石棚上鐫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書“高行清風”四個大字,乃是頌揚盛名與此山同存的石曼卿的。
石棚山
在石棚西南不遠處,聳立著一塊大招頭崖,向陽背風,前臨一片較為平坦的芳草地。遊人休憩此間,而對翠屏般的南山,便會產生溶入青綠色彩之間超凡出世的感覺。傳說當年石曼卿常在這裡讀書彈琴,飲酒宴樂,故後人於石壁間鐫刻了“石曼卿讀書處”六個擘窠大字,深入石骨,古樸可愛。此外還有兩首紀念石曼卿的七絕。從這些
摩崖石刻可以看出,海州人民對石曼卿是十分景仰的,把他在海州為官數年,視為地方上的榮耀。
從石棚山南路上山,一塊大石像是被劍劈開,劍痕清晰。傳說劉備兵敗
徐州以後流落到海州,海州巨富
糜竺,觀劉備有人主之相,傾囊相助,復興漢室。劉備與糜竺來到石棚山,劉備稱如能東山再起,定能劈開此石,他揮劍劈石,只見劍落石開。所以稱此石為劉備試劍石。
石曼卿讀書處,是石棚山主要景點之一,
繞過石棚北側,“芙容洞”三個隸書大字抬頭可見。這兒適宜納涼,兩邊山石遮陽,夏日來此,涼風習習,使人心曠神怡。石曼卿戲稱芙蓉仙人,所以叫芙容洞。
糜竺墓
糜竺墓,從石曼卿讀書處向東50餘米,便到了糜竺墓。據《三國志·糜竺傳》所記,糜竺字子仲,故里是連雲港市錦屏山一帶,富甲一時。糜竺原是徐州牧陶謙的的得力助手,
陶謙“
三讓徐州”,劉備在陶謙病逝後接任
徐州牧。劉備在抵禦
袁術時,
呂布奪取徐州,迫使劉備流竄到廣陵海西(即連雲港市灌南),關羽也逃到了海州,劉備窘困之時,糜竺弟兄資助劉備“奴客三千”,補充兵源,支持其“金銀貨幣”做軍餉,並“進妹於劉備為夫人”,使劉備得以東山再起。
劉備稱帝后,拜糜竺為安奴將軍。糜竺去世后,就安葬在石棚山。現在的這座陵墓是按照當時的風格重新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