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小康的結果 展開
小康
漢語詞語
小康(xiǎokāng),漢語辭彙。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
1、.稍安。
《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鄭玄箋:“康,安也。今周民罷(pí)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詩自解》:“昨因風發甘長往,今遇陽和又小康。”
①《晉書·孫楚傳》:“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②《資治通鑒·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在位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五代,粗為小康。”
(3).今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在特定時期所要求達到的目標。《瞭望》1985年第37期:“鄧小平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探索了中國怎樣搞社會主義。歸根結底,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逐步發展中國的經濟。第一步,規定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從一九七九年底提出這個目標到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按人均計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從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
(4).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
①宋洪邁《夷堅甲志·五郎君》:“庠不能治生,貧悴落魄……然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②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丁前溪》:“楊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
③《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④郁達夫《遲桂花》:“家裡雖稱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5).【形】指家庭經濟情況可以維持中等水平生活:家道小康;小康人家。
(6).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
小康[漢語詞語]
小康(或中產),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中一代,大多為自身的發展而錯過了創新年齡;富二代,大多隻圖享受而缺乏進取心)。
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
中產階層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國家的社會制度,阻礙了貧困階層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會階層固化。在中國,城市一胎化的人口政策,嚴重地阻礙了中產家庭的正常發展,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最大風險,並使現有的中產階層快速減少(流失)。“非均衡生育”是中國人口問題的根源,採用“均衡生育”是中國最為可行也最為公平的選擇;在發達國家實現代際均衡的生育率為2.17胎,在發展中國家實現代際均衡的生育率為2.3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因此,實行“鼓勵二胎、充許一胎、徵稅多胎和無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選擇(俄羅斯已經對無胎徵稅),這有利於實現人口調控的“費改稅”,並從根本上減少中國政府的非稅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時,還有利於形成“普通二胎、中產三胎、少數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結構,有利於增加中產階層的比重,儘快使中國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