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哲學:西方人的盲點

家哲學:西方人的盲點

《家哲學:西方人的盲點》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笑思。本書思想脈絡曾以“家的哲學綱要”為題,發表於《留美哲學博士文選: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出版)。

作者簡介


笑思,旅美學人。生於姑蘇,長於長安。曾為下鄉知青、裝卸工人。七七年入大學,於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反思西方文化,以“家”為人類存在的基本單位,解構了西方哲學——文化中的核心觀念,形成了自己獨創的思想體系。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言
一、思想源由
二、各章簡介
三、神學-哲學
四、家是善源
上卷:人家在西方的原罪——西方家弱點、家盲點的存在及其緣由(第二章到第六章)
導言
第二章 如果亞當與夏娃有童年會怎麼樣?——西方文化的成人中心主義傾向與反家主義淵源
一、從成人出發,還是從兒童出發?
二、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
三、神聖與世俗,能否分清?
四、行為主體是完整的,還是可分的?
五、“個人”總是完整的,還是也可以不充分?
六、“個人”是唯一的道德單位嗎?
七、個人決定家,還是家決定個人?
八、人類的被撫養是應該而正當的,還是罪惡而遺憾的?
九、陰陽必須俱備,還是可以有陽無陰?
十、人有人格,家有沒有“家格”?
十一、人類的初始存在單位是什麼?
十二、政治單位僅僅是個人,還是也有家?
十三、人是個人獨立的,還是同時也依賴家庭?
十四、如果亞當夏娃沒有童年又怎麼樣?
十五、西方人的被迫離家與渴望歸宿
十六、結論與問題
第三章“洞穴”、“蘋果”、“蘑菇”、“幕布”有什麼共性?——“四重斷裂”突然造就個人與西方哲學的成人重構性質
一、西方文化三大理論傳統中的四個比喻
二、四個比喻之間的不同
三、共性一:四種空間(領域)轉換
四、共性二:四個瞬間突變
五、共性三:前理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切換
六、共性四:價值性的叛變
七、四重斷裂的其他形式
八、成人重構主義
九、四重斷裂后的“個人”及其問題
十、四重斷裂的實質是跳過家,同時強迫家人完成社會化一個人化
十一、簡述東方的情形
十二、結論與問題
第四章 文化還是“武化”?——戰爭導致中距離政治和異化人家
一、文化還是武化?
二、戰爭在希臘世界中的頻繁、中性與正面性
三、戰爭、暴力被中性化、正面化的經濟根源
四、荷馬神話的戰爭-暴力教育
五、斯巴達對西方文明形成武化傾向的貢獻
六、阿希那對西方文明武化傾向的貢獻
七、羅馬對西方武化傾向的貢獻
八、教會對武化、生活中距離化的貢獻
九、武化的中世紀封建貴族
十、近代歐美的武化傾向
十一、武化對中距離城邦政治的推重
十二、中距離公域壓倒近距離私域
十三、家的兩元割裂:中距離偽家與戶
十四、家的異化與人的異化
十五、不同距離的四種生活範圍
十六、中華文明的“泛近距離化”性質
十七、結論與問題
第五章 誰是深入人家從事異化的內奸?——奴隸制變家為“政治戶”和“經濟性私有財產”
一、家的中距離化有內外兩種根源
二、奴隸制在西方自始至終存在
三、西方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習慣的主要塑造制度
四、奴役的深重與西方人求自由的狂熱
五、主奴關係是希臘-羅馬戶中的第一關係
六、暴力和強力成為區別人的標準並被奴隸制帶入家中
七、奴隸制對家與家人的“物化
八、奴隸制引入階級制而破壞“家格”
九、奴隸制對父子關係的異化
十、通過“奴隸-子女”途徑對妻子的貶低
十一、家長被奴隸制異化為戶主
十二、家務的地位和家庭幸福受到的否定
十三、西方戶的普遍性問題
十四、努力“縮短”奴隸制:西方人對制度及其進化抱幻想
十五、努力“縮短”奴隸制:世俗化末世學的影響
十六、努力“縮短”奴隸制:道義作為軟實力
十七、家文化使中國人的奴隸制、階級意識都不強
十八、結論與問題
第六章 家是如何變得形象消極,在邏輯上消失的?——神話反家教育與兩極模式對泛申距離化的概括
一、神話中的希臘敗家
二、神話敗家對西方家源道德的影響
三、兩極思維與評價模式的歷史沿革
四、希臘早期哲學中還原人家的因素
五、第一個兩極模式:原子與空間
六、從自然研究到人類研究
七、公民與城邦:柏拉圖的貢獻
八、公民與城邦:亞里士多德的貢獻
九、男人與國家
十、兩極模式較為間接的形式
十一、“個人一社會”兩極模式
十二、“個人化一社會化”作為西方教育的實質
十三、兩極模式的泛中距離化性質和還原家一天下的功能
十四、個人一社會模式與西方的社會科學
十五、西方思想中的兩極模式與兩極模式中的西方思想
十六、結論與問題
下卷: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中庸》第二部分:關於家的哲學(第七章到第十章)
導言
第七章 人類的家庭化——戰爭導致中距離政治和異化人家
一、為什麼需要家庭化觀念?
二、家庭化的必要性
三、家庭化的可能性
四、家的標準:有無與高低
五、家庭化的歷史:家中的“正名”
六、家庭名稱系統及其充分性
七、生活習慣家庭化
八、同時(橫向)家庭化
九、歷時(縱向)家庭化
十、家庭化的主體與對象
十一、家庭化的核心內容
十二、家庭化的結構條件
十三、家庭化的內容條件
十四、家庭化是教育的基礎部分
十五、家庭化與家哲學
十六、中國人的家庭化與家庭素質
十七、結語
第八章 人類的家存在——家哲學的存在論
一、為什麼存在問題會發生?
二、我家,故我在
三、自然、天時與家式共在
四、使人的家存在成為“緣在”的家因緣
五、導致家存在的第一因緣:天時-時機或年齡
六、導致家存在的第二因緣:遺傳-血緣-姓名
七、導致家存在的第三因緣:親情
八、導致家存在的第四因(姻)緣:性別
九、從生前家存在到童年家存在
十、從老年家存在到家存在的身後形式
十一、人的家存在單位:母子、夫妻與三代以上家庭
十二、個人存在、家存在和社會存在
十三、簡要的結論
第九章 家倫理學
第十章 家知識論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