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雲鄉

四川達州市通川區下轄鄉

安雲鄉位於四川達州市通川區,面積665平方千米。全鄉海拔高度在230-930米,山脈走向呈南高北低起伏均勻的蚌層分佈,有三山兩溝四條河,兩坎三梁十面坡之稱。因盛產獨特的紅辣椒,被譽為“川東辣椒之鄉”。

安雲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S201省道達(州)通(江)公路過境,G5012巴(中)達(州)高速公路過境,並在落花村設通川安雲互通,從安雲鄉到達州市主城僅20餘分鐘。

2016年10月,安雲鄉大河村、二龍村、木龍村、佛岩村、戰馬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

2021年,達州市通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雲鄉常住人口為6231人。

歷史沿革


安雲紅辣椒基地
安雲紅辣椒基地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興安、翠去之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翠雲鄉併入興安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名安雲鄉。
1950年1月,分置安雲、翠雲鄉。
1956年5月,翠雲鄉入安雲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9月,公社改鄉。 
2013年7月,將原達縣安雲鄉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截至2011年末,安雲鄉轄安雲1個居民委員會,樓房、鳳翔、戰馬、大尖、佛岩、落花、水洞、南鷹、石人、三層、大河、木龍、二龍、七河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100個村民小組。 
2020年4月,安雲鄉進行村級建制調整,將原13個行政村、1個社會,調整為6個行政村、1個社區。將鳳翔村、戰馬村合併,設立戰馬村。將大尖村、佛岩村合併,設立佛岩村。將落花村、水洞村合併,設立水洞村。將石人村、二龍村合併,設立二龍村。將木龍村、大河村合併,設立大河村。將南鷹村、七河村合併,設立七河村。將樓房村、安雲社區合併,設立安雲社區,社區性質為場鎮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安雲鄉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三清廟街56號。 
安雲鄉區劃詳情
安雲社區佛岩村三層村二龍村
戰馬村水洞村大河村七河村

人口民族


2021年,達州市通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雲鄉常住人口為6231人。

地理環境


安雲鄉地處通川區北部,東與宣漢縣大成鎮相鄰,南與通川區蒲家鎮接壤,西與碑廟鎮毗鄰,北與青寧鎮交界。 

地形地貌

安雲鄉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勢東高西低,東北部為山地丘陵。山脈走向呈南高北低起伏均勻的蚌層分佈。境內最高點位於大尖山頂,海拔920米;最低點位於鳳翔村羅家河,海拔220米。 山脈走向呈南高北低起伏均勻的蚌層分佈,有三山兩溝四條河,兩坎三梁十面坡之稱。

氣候

安雲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2℃;8月平均氣溫27.3℃。平均氣溫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安雲鄉境內河道屬巴河流域,為常年性溪流,主要靠地下水補給維持徑流。 

自然災害

安雲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大旱、洪澇、霜凍、雷擊等。乾旱平均三年二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75年7月10日至8月18日,連續乾旱,大春糧食嚴重減產;最嚴重的一次山體滑坡,發生在1989年7月,水洞村3個社大面積滑坡,78戶,360人受災,損毀房屋63間,損毀耕地182畝。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安雲鄉耕地面積11298畝,林地面積45100畝。 

交通


達巴高速安雲出口
達巴高速安雲出口
安雲鄉境內有S201省道達(州)通(江)公路過境;G5012巴(中)達(州)高速公路過境,並在落花村設安雲互通;縣鄉級公路1條,長13千米。
2011年末,安雲鄉有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8輛,貨運總量5.4萬噸。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雲鄉農業總產值9059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2%。工業總產值38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55元。財政總收入630萬元。 
2019年,安雲鄉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第一產業

安雲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安雲鄉生產糧食7262噸,其中水稻3603噸,玉米1157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5315畝,產量12225噸,主要品種有辣椒、大蒜、白菜等,其中辣椒產量3800噸。 
2012年,安雲鄉辣椒種植面積6000餘畝,實現產值2000萬餘元。因盛產獨特的紅辣椒,被譽為“川東辣椒之鄉”。
安雲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安雲鄉生豬飼養量26069頭,年末存欄11534頭;羊飼養量5091隻,年末存欄2203隻;家禽飼養量24萬羽。
截至2011年末,安雲鄉累計造林1700畝,林木覆蓋率47.24%。

第二產業

2011年,安雲鄉工業企業1家,職工128人;工業總產值3895萬元,工業增加值3187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安雲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15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890萬元

地方特產

● 綜述
安雲鄉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李,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薴麻和達縣烏梅。
●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 達縣薴麻
達縣薴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薴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薴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薴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雲鄉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202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9所,在校生1134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安雲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2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安雲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8人,其中高級3人,中級12人。 

文體事業

1971年11月,安雲鄉開通有線廣播站。1990年,改為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安雲鄉有線電視用戶530戶。
2011年末,安雲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9個;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1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安雲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病床17張,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安雲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安雲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戶,人數53人,支岀11.4萬元,月人均179元。
2011年末,安雲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戶數579戶,人數809人,支出38.8萬元,月人均4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2人,支出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8人次,支出3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55人次,支出3.5萬元。
2011年末,安雲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8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安雲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13份(冊),業務收入2.8萬元。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38戶,行動電話用戶3785戶,寬頻接入用戶30戶。 

文化


● 名字由來
安雲鄉因興安、翠雲二鄉合併置鄉時,取其“安”“雲”二字得名。 

代表人物


落花村-2
落花村-2
羅啟然(1954-),落花村人,業餘詩人。先後在《詩潮》、《江河文學》、《中原》、《四川文藝》、《四川農村日報》、《四川政協報》、《西南電力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300餘篇,與其同胞兄弟羅啟洪(被譽為“達州棒棒詩人”)出版詩集《不想打攪你》、《月夜心事》兩部。致力於中、短篇小說創作。
付聯國,70后,經濟學本科,中國詩歌網會員,有詩歌,小說,散文散見於各大報刊,部分詩歌已寫成原創歌曲。曾擔任過節目主持人、中學語文教師、講師,現為企業職業經理人。
《美麗的安雲小鎮》
小鎮是一方凈土
更是一方熱土
達巴高速公路懷揣著安雲人的夢想
張開雙臂擁抱小鎮
讓這個雖然偏僻但不封閉的小鎮
纏綿與寧靜中而生機勃發
風景迤邐的大尖,木龍,石人山
是安雲小鎮的骨梁 條條通向大山深處的鄉村水泥公路
是小鎮的血脈在流淌
大山的風景承載著不竭的動力
即使是大山深處的一塊田地
也能在一幅幅畫面里生息繁衍
從幼苗長到金黃
南鷹村
南鷹村
安雲鄉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鎮
創新的腳步
大踏步邁向永無遮攔的天空
為了一個夢想 河流拋棄了暗礁
大風鼓足了勁吹的力量
七彩的陽光籠罩著
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美麗的安雲小鎮呵
在莊園的精耕里創造奇迹
仰望新一輪升起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