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

張徠開,女,江蘇人,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國際傳播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國際新聞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傳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媒介素養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學外語系,後分別於1997年2004年進入北京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深造,研究生學歷,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學位。
1982年大學畢業后,先後在安徽蚌埠教育學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從事一線教學與科研工作。
期間於2000-2002年新華社借調常駐非洲烏干達。
2006年在倫敦大學知識研究所訪學一年。
2010年再度被新華社借調常駐新加坡一年。
曾以專家評委身份三度參加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研究方向
對外傳播、國際傳播和媒介素養的研究。
主要貢獻
從2004年起,負責舉辦了4屆中國媒介素養國際學術會議。
學術成果
論文《新媒體時代國際輿論引導與國家安全》,《南京社會科學》,2015年11期。
論文《<北平無戰事>對受眾群體的審美關照——以反腐話題為切入點》,《北京廣播影視》,2015年底2期
論文《1985-1990美聯社中國新聞報道研究》,《法制新聞傳播》,2014年11期。
論文《新媒體環境下媒介賦權與媒介素養》,《北京廣播影視》,2014年底6期。
論文《E-governa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媒介素養教育與包容性社會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論文《2013年中國媒介素養研究回顧》,《2013年媒介素養年度報告》2014年9月出版。
論文《全球傳播視域下的文化強國與中國夢》,《現代傳播》2013年第8期。
論文《中國電視國際新聞傳播問題探討》,《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年第4期。
論文《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與意識》,《2012年中國與加拿大加女性論壇》,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論文《中國模式:國際新聞話語選擇的新視野》,《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11期。
論文《中國媒介素養研究的重點、局限和未來的期待——2011年中國媒介素養研究綜述》,《2012年媒介素養年度報告》2012年12月出版。
論文《從草根運動到政策推動——全球媒介素養教育正走向理性化的發展道路》,《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年第4期。
論文《地方文化外交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貢獻——以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為例》,《當代世界》2011年第9期。
論文《由西方三大通訊社亞洲新聞選題引發的思考》,《現代傳播》,2011年第10期。
論文《西方媒體如何防範虛假新聞》,《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5期。
論文《淺析英美大報版面設計特點》,《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6期。
論文《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專業素養》,《中國傳播電視學刊》2010年第11期。
論文《感知文化差異跨越傳播障礙》,《現代傳播》2010年第9期。
專著
《媒介素養教育與包容性社會發展》,2014年5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
“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2015年8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專著:
“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 2015年8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揚州運河文化傳播與交流》,2012年8月外文出版社出版。
《全球傳播學》,2013年9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論文集:
《媒介素養教育與包容性社會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媒介素養跨學科研究與實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教材:
《媒介素養教育手冊》,中國傳媒大學2014年10月出版。
《小小媒介掌舵人》,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2015年8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徠科研項目:
1. 青少年網路素養與價值觀引導問題研究(國家社會基金項目) 。
2. 電視劇與青少年成長及問題對策研究 (廣電總局人文社科)。
3. 提高企業幹部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研究與培訓(企業項目)。
4. 運河文化傳播的方式式和方法研究(大運河申遺項目)。
5.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師指導手冊(中國兒童中心項目)。
6. 美聯、路透亞洲新聞報道議程設置特點研究(亞洲傳媒中心項目)。
7. 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 (揚州市政府項目)。
8. 全球媒介素養評估框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
9. 中國媒介素養現狀調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

個人作品


出版圖書
《媒介素養教育與包容性社會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系列教材:全球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