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葉鐵線蕨
扇葉鐵線蕨
扇葉鐵線蕨(學名: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Sp.)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植物。植株高20-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棕色、有光澤的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10-30厘米,粗2.5毫米,紫黑色,有光澤,基部被有和根狀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葉片扇形,長10-25厘米,二至三回不對稱的二叉分枝。葉干后近革質,綠色或常為褐色,兩面均無毛;各回羽軸及小羽柄均為紫黑色,有光澤,上面均密被紅棕色短剛毛,下面光滑。孢子囊群每羽片2-5枚,橫生於裂片上緣和外緣,以缺刻分開;囊群蓋半圓形或長圓形,上緣平直,革質,褐黑色,全緣,宿存。孢子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
分佈於中國、日本(九州)、琉球群島、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及馬來群島。生長於海拔100-1100米的陽光充足的酸性紅、黃壤上。
扇葉鐵線蕨全草入葯,清熱解毒、舒筋活絡、利尿、化痰、消腫、止血、止痛,治跌打內傷,外敷治燙火傷,毒蛇、娛蚣咬傷及瘡痛初起;還治乳豬下痢、豬丹毒及牛瘟。此外,它生於pH值為4.5-5.0左右灰化紅壤和紅黃壤上,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
扇葉鐵線蕨
扇葉鐵線蕨
植株高20-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棕色、有光澤的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10-30厘米,粗2.5毫米,紫黑色,有光澤,基部被有和根狀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縱溝1條,溝內有棕色短硬毛;葉片扇形,長10-25厘米,二至三回不對稱的二叉分枝,通常中央的羽片較長,兩側的與中央羽片同形而略短,長可達5厘米,中央羽片線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2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小羽片8-15對,互生,平展,具短柄(長1-2毫米),相距5-12毫米,彼此接近或稍疏離,中部以下的小羽片大小几相等,長6-15毫米,寬5-10毫米,對開式的半圓形(能育的),或為斜方形(不育的),內緣及下緣直而全緣,基部為闊楔形或扇狀楔形,外緣和上緣近圓形或圓截形,能育部分具淺缺刻,裂片全緣,不育部分具細鋸齒,頂部小羽片與下部的同形而略小,頂生,小羽片倒卵形或扇形,與其下的小羽片同大或稍大。葉脈多回二歧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干后近革質,綠色或常為褐色,兩面均無毛;各回羽軸及小羽柄均為紫黑色,有光澤,上面均密被紅棕色短剛毛,下面光滑。孢子囊群每羽片2-5枚,橫生於裂片上緣和外緣,以缺刻分開;囊群蓋半圓形或長圓形,上緣平直,革質,褐黑色,全緣,宿存。孢子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染色體2n=116。
扇葉鐵線蕨
扇葉鐵線蕨
孢子通常在夏秋間陸續成熟,當囊群蓋顏色變深時,將栽盆放到潮濕的,無人踐踏的泥地上,讓孢子散出,落入泥土,若氣溫維持在25°C左右,可望於1-2個月內長成新的孢子體。也可用人工採收孢子進行繁殖。盆栽植株的葉片,在孢子成熟后就衰老,可將老葉剪去,並疏鬆盆土,施入肥料,控制溫度在20°C左右,促進新葉提前展開,在這一時期可進行分株繁殖。
扇葉鐵線蕨在其分佈區範圍內栽培,可於早春引種野生苗,經精心管理,當年可獲得成熟孢子,在遠離分佈區的地區以孢子繁殖為好。
扇葉鐵線蕨適宜盆栽。盆土可選用經去雜、過篩,蒸汽滅菌等處理的酸性壤土,摻入泥炭、苔蘚和經粉碎的松樹皮等,或取用闊葉林下有機物含量豐富的“山泥”(也稱腐葉土)。成活前不宜直射陽光照射,也不能缺水。成活后除炎夏和旱秋,上下午可以接受陽光照射,同時開始由輕至重施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但也可在生長不良,急需調整生長時酌量施用化肥。
生長於海拔100-1100米的陽光充足的酸性紅、黃壤上。扇形鐵線蕨的生境為山地丘陵上的灌草叢、林緣或林下,土壤為紅壤,pH4.5-5.5。生長情況與生境關係十分密切。在灌草叢和林緣幾乎很難長成具有觀賞性的植株,只有在腐殖質豐富,僅有散射光的林下才能長高,且葉片的分裂度可以超過二至三回,使觀賞性得到發揮。
本種全草入葯,清熱解毒、舒筋活絡、利尿、化痰、消腫、止血、止痛,治跌打內傷,外敷治燙火傷,毒蛇、娛蚣咬傷及瘡痛初起;還治乳豬下痢、豬丹毒及牛瘟。此外,它生於pH值為4.5-5.0左右灰化紅壤和紅黃壤上,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