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仇級航空母艦

怨仇級航空母艦

怨仇級航空母艦(英文:Implacable class aircraft carrier,又稱:不赦級/無赦級),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型艦隊航空母艦,於二戰中建造的一級艦隊航空母艦。

怨仇級航空母艦由光輝級航空母艦改進設計而來,其航速更快、裝載飛機更多,就制空能力而言,比二戰時期日本“翔鶴”號航母強出將近一倍,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時期最優秀的航空母艦。

怨仇級航空母艦共建造了兩艘,於1939年開工,1942年下水,1944年服役,1954年退役,之後分別於1955年和1956年出售拆解。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光輝級光輝號
光輝級光輝號
1922年,《華盛頓條約》簽訂,對世界各國擁有的航母的總噸位有嚴格的限制,當時英國航母的總噸位上限 為135000噸,皇家海軍考慮了種種可能,最後確定建造6艘噸位約22000噸的航母,一方面航母的功能最大化,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保證不違反條約的限制。但是當時正值嚴重經濟危機,受財政困擾,直到1934年才得到建造經費。在這種背景下,第三代英式航母誕生了。英國設計師W·A·D·福布斯先後設計了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和光輝級航空母艦,並成為英國在二戰中裝備的主力航空母艦。在光輝級前四艘分兩批建成服役后,其第二期改進型,即後來的怨仇級航空母艦在“光輝”號開工后30個月方動工興建,並在一開始就預定將部署於太平洋。

建造沿革

戰後一度擔任本土旗艦的“怨仇”號
戰後一度擔任本土旗艦的“怨仇”號
1939年內,怨仇級兩艘“怨仇”號和“不倦”號相繼開工,由於戰爭期間英國造船能力有限,一直到1942年底才 相繼下水,期間1942年英國海軍造艦局計劃繼續建造4艘“怨仇”級同型艦,由於“怨仇”號和“不倦”號是皇家海軍光輝級航母的第二期改進型,因此這兩艘航母也常被劃歸為光輝級航母。

服役歷程

1944.6.7怨仇號
1944.6.7怨仇號
1944年,怨仇級兩艦竣工時,歐洲戰事尚未結束,怨仇號和不倦號被分配到英國本土艦隊,主要活動是攻擊 挪威境內的目標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之後前往參加了英國太平洋艦隊的戰鬥。
二戰結束后,英國海軍造艦局繼續建造4艘“怨仇”級同型艦的方案取消。“怨仇”號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1946年6月成為本土艦隊的起降測試艦。1950年起,“不倦”號改為訓練艦。
1954年9月1日,“怨仇”號“不倦”號退役,“怨仇”號於1955年出售解體,“不倦”號於1956年11月出售解體。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怨仇”號右視圖
“怨仇”號右視圖
怨仇級航空母艦在光輝級第一批改進型“不撓”號的基礎上又經過了進一步改進,側壁裝甲削弱,機庫尺寸已接近更早的“皇家方舟”號;機庫為雙層,上層機庫加長到 63米,高度4.3米,與長51米,高4.9米的下層機庫不一致,運用較為不便;增加一組主機,航速提高到32.5節,與美國的埃塞克斯級相當。

艦型結構

飛行甲板
飛行甲板
怨仇級航空母艦水線主裝甲帶厚114毫米,機庫上部飛行甲板及艙壁厚76毫米,機庫側面甲板厚38毫米,防禦甲板厚38毫米。

艦載武器

防禦
不倦號
不倦號
怨仇級航空母艦裝有8座雙聯裝,共16門MK5型114毫米兩用炮;6座8聯裝,共48門兩磅“砰砰”炮;1座四聯 裝兩磅機關炮。戰爭期間又增加了4門博福斯40毫米機炮(“不倦”號10門)和55門厄利孔20毫米機炮(19或20座雙聯,9或17座單聯)。
艦載機
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
怨仇級一般可搭載55架艦載機,最大80架,包括22架TBM攻擊機和36架新型的超馬林“海噴火”或者美製F6F“地獄貓”,相比之下日本最好的“翔鶴”號航母卻只能搭載20架零戰。此外怨 仇級還可以搭載更新的弗爾雷“螢火蟲”,飛行甲板甚至可以接受陸基“蚊”式轟炸機的起降。由於機庫高度不足,和“不撓”號一樣無法使用美製F4U“海盜”戰鬥機。
1948年,“怨仇”號開始部署13架“海黃蜂”戰鬥機和12架“火炬”攻擊機,但由於新機型適應期過長,實際一直到1949年初才具備戰鬥力。

艦電系統

怨仇級航空母艦的電子設備包括79B型對空雷達,281B型對空雷達,293型尋的雷達,272M型尋的雷達,265型對空雷達。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233.6米
艦寬29.18米
吃水線長/
吃水線寬/
吃水深度7.9米-8.8米
標準排水量23450噸 
滿載排水量32100噸
飛行甲板長231.6米,寬27米
機庫面積/
航速32節
續航力11000-11300海里/14節
艦員編製1390-1585人(二戰後為2300 人)
傳動四軸四槳 
動力系統
重油4693噸,航空燃料430噸
4台帕森斯式蒸汽輪機
8部海軍部式三股重油鍋爐,輸出功率達到148000馬力 

服役動態


1944年初,“怨仇”號參與了對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的空襲。
不倦號1945.9.18
不倦號1945.9.18
1944年底,“怨仇”號和“不倦”號一起前往澳大利亞,加入英國太平洋艦 隊,其中“不倦”號成為英國快速航母編隊指揮官維安少將的旗艦,“怨仇”號則頂替了回國大修的“光輝”號。兩艦首先參與了對太平洋日軍航空基地的壓制。
1945年,“怨仇”號和“不倦”號進軍沖繩,支持美軍的登陸作戰。
1945年4月1日作戰開始當天,“不倦”號的上層建築被一架特攻機撞中,死14人,但由於甲板完好,在搶修5個小時后即恢復戰鬥力。
1945年9月2日上午,“不倦”號隨英國太平洋艦隊戰列和美國艦隊進入東京灣,經歷了日本投降儀式。
1945年底,“不倦”號執行了從日本運回獲釋英國戰俘的任務,隨後前往紐西蘭、澳大利亞一帶活動。

該級各艦


舷號艦名英文艦名建造船廠開工時間下水時間服役時間退役時間備註
R86怨仇HMS Implacable法菲爾德船廠1939.2/3.211942.12.101944.5.221954.9.11955出售解體
R10不倦HMS Indefatigable約翰·布朗船廠1939.11.31942.12.81944.5.31954.9.11956.11出售解體 

總體評價


怨仇級航空母艦與光輝級第一批次和“不撓/屈”號航母一樣,由於機庫高度不足,無法使用體積更大的噴氣式飛機。如果對它們進行“勝利”號一樣的現代化改裝,成本又過於高昂,這也是其實際使用不到10年就退役拆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