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柏森的結果 展開

楊柏森

吉林省劇院院長

楊柏森,男,1953出生於吉林省扶余縣,音樂創作,畢業於吉林省藝術學院

代表作有《找情郎》《劉老根》《農家十二月》等。

人物關係


個人作品


個人形象照
個人形象照
曾參與電視劇《劉老根》《農家十二月》《聖水湖畔》《馬大帥》等電視劇的音樂創作,並為主題歌譜曲。曾參加滿族新城戲《鐵血女真》的音樂創作,並獲第二屆文化部文華獎。創作的歌曲有《找情郎》(獲長白山文藝獎)等。楊柏森開始涉足電影、電視劇的音樂及表演工作,創作了電影電視劇《男婦女主任》《我愛我孫兒》《嗯唉哎嗨呦》《農家十二月》《小城交警》《大山嫂》《種啥得啥》《關東金王》《關東漁王》《礦哥礦嫂》《聖水湖畔》《美麗的田野》《永遠的田野》等劇的全部音樂、歌曲、主題歌。

社會任職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作曲家,現為吉林省吉劇院院長。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楊柏森出生在松原,童年時父親扮演了他音樂道路領路人的角色。
關於人生,楊柏森還有許多選擇,比如來長春讀大學,或者當一名鐵道兵,但是因為哥哥先他外出工作,相信“父母在,不遠遊”,他最終留在了松原。而關於想從事音樂,到當地文藝團體工作的想法,也因為家裡不太同意而“擱淺”。1969年,楊柏森和許多同齡人一起下鄉插隊了。

演藝經歷

在自己的堅持下,楊柏森最終還是選擇了和音樂打交道的職業。1970年,年僅17歲的楊柏森進入了扶余縣文工團,先當戲曲演員,後進樂隊。從沒專門學過音樂,文工團成了楊柏森的學校,也是從那時開始,他有了和二人轉的“親密接觸”。“當時不允許二人轉演員上舞台,我就跟著團里的老藝人學。後來到了樂隊,我根本不識譜,更談不上創作,我就開始下工夫學,1973年,我就已經能獨立創作了。”在家鄉的文藝團體,楊柏森一呆就是30年,這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後來流傳甚廣的歌曲,其中就包括《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忙於創作,楊柏森也不忘提升音樂修養和專業水平。
1985年,他進入吉林藝術學院學習文藝理論。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只要一有機會,楊柏森就到全國各地學習、採風,全國各地的大劇種,他聽了個遍。難怪有人說,有的作曲家的歌曲是坐著寫出來的,而楊柏森的作品都是用腳“走”出來的。
2005年,楊柏森從松原調至長春,任省歌舞劇院副院長,除了為歌舞劇院的大型演出創作把關、創作歌曲外,他一直要在二人轉發展上做文章。說起二人轉,楊柏森總是興奮中夾雜著擔憂,“有人說二人轉死了,有人說二人轉只剩說口了,這是一種悲哀。”關於二人轉的發展,楊柏森始終認為唱是根本,不能丟的,“如果二人轉沒了唱,沒了劇情,還怎麼轉?二人轉並不完全是說口、雜耍,現在才藝展示有點過了,而二人轉應該回歸傳統,找回唱段和情節。”
楊柏森希望以一種新的形式,讓原汁原味的二人轉走得更遠,“2002年時,我與大慶交響樂團合作,嘗試了搞一場‘交響樂·二人轉’,我們想要高雅化的演出二人轉。”有了上次的嘗試,楊柏森也品出了不少味道,他有意對這種形式繼續改造,讓二人轉繼續“交響化”,並走向全國。
近些年,楊柏森還多次參與了省、市多台電視晚會的音樂創作。由於他在音樂創作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1994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3年被評為吉林省第七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9年,獲松原市政府哈達山文藝獎·成就獎。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17日,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