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膏,漢語詞語,拼音是chūn yǔ rú gāo,形容春天雨水可以像脂膏一樣滋養農作物。后又轉化成了“春雨貴如油”的諺語。出自《左傳》。
“春雨如膏”最早可能源自《左傳》:
魯襄公十九年,
魯國季武子出使
晉國拜謝出兵幫助時曾說,“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如常膏之,其天下輯睦,豈惟敝邑。”後來遂有“春雨如膏”的成語,形容春天雨水可以像脂膏一樣滋養農作物。例如宋《至治集》和《元詩選》中就有“春雨如膏三萬里,盡將嵩呼祝堯年。”後來又轉化成了“春雨貴如油”的諺語,例如清李光庭《鄉言解頤》中說,“春雨貴如油,膏雨也。”這個成語主要流行於“十年九春旱”的華北。華北春雨很少,下雨等於下糧食。歷史上還曾有把“春雨如膏”錯聽成“春雨如糕”后的一串笑話。
《
貞觀政要》記載:一天,
唐太宗問
許敬宗:“在眾臣中,朕就覺得愛卿你最賢能了,但很奇怪,為什麼不少人對你有意見?”許敬宗聽后很是從容地答道:“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尤憾,而況臣乎?臣無美酒肥羊調和眾口是非,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受戮,父聽子遭誅,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絕,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別!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
龍泉,殺人不見血。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唐太宗聽后頻頻點頭,說:“愛卿說得實在是有理,朕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