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蚌埠鎮

小蚌埠鎮

小蚌埠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地處淮河北岸,與蚌埠市老城區隔河相望,為淮上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4.23平方公里,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引顯示,2008年該鎮總人口4.93萬,耕地總面積2.1萬畝,下轄17個村。

小蚌埠鎮位於淮上區南部,淮河北岸,北緯30°56′、東經117°15′~117°21′。為淮上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瀕淮河與蚌埠市老城區相望,北抵北淝河曹老集鎮相望,東與吳小街鎮接壤,西與梅橋鄉毗連。東西寬9.5千米,南北長約4.45千米,面積42.3平方千米,人口4.93萬人(2006年),轄18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主要河流有淮河、北淝河、淝淮新河,京滬鐵路、界阜蚌寧高速公路、206國道和307省道過境。古迹有雙墩遺址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小蚌埠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西漢時屬谷陽。南宋時宋金隔河而治,時稱河南碼頭小店為蚌埠店,稱河北的金治區為小蚌埠。明朝河南稱蚌埠集,河北稱小蚌埠街,又稱正街。清朝小蚌埠為鳳陽懷遠、靈壁三縣交界處,以正街為中心。清同治二年(1863年),鳳陽府在小蚌埠正街原鳳陽縣主簿街署立“三縣司”一所,專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1912年“三縣司”廢,小蚌埠改屬靈壁縣。1947年元旦,蚌埠正式設市后,設市轄小蚌埠區公所。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小蚌埠區公所改為小蚌埠區政府(10月成立小蚌埠區人民政府)。
小蚌埠鎮置於1949年1月,1958年9月與路東、路西鄉合併成立衛星公社,1959年2月改為淝淮公社,1964年11月改為小蚌埠公社。1984年2月改為小蚌埠鄉。1992年2月,吳郢鄉、小蚌埠鄉合併為小蚌埠鎮。1997年,面積42.2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方溝、吳庵、趙宋、高庵、陳台、后樓、蘆台、山香、金台、桃園、東趙、果園、林場、東廟、丁崗、雙墩、吳郢、徐崗、小蚌埠、蘆小廟、王小溝21個村委會。

行政代碼


2013年
代碼 城鄉分類名稱
340311100200112小蚌埠村委會
340311100201112方溝村委會
340311100202112吳庵村委會
340311100203112趙宋村委會
340311100204112高庵村委會
340311100205112陳台村委會
340311100206111后樓村委會
340311100207112盧台村委會
340311100208112山香村委會
340311100209112果園村委會
340311100210112金台村委會
340311100211112桃園村委會
340311100212112東趙村委會
340311100213112王小溝村委會
340311100214112盧小廟村委會
340311100215220徐崗村委會
340311100216220吳郢村委會
340311100217220雙墩村委會

區位交通


該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作為淮上區規劃主城區,小蚌埠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濃厚的重商傳統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曾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蚌埠市開埠崛起之地,有“蚌埠之源”一說。206國道、界阜蚌寧高速公路和307省道貫穿全境,合徐高速公路和101省道與該鎮擦肩而過,119、125、126、135、136、201、202、203路公交車穿梭內外,交通便捷。
該鎮境內的雙墩遺址已有7300多年歷史,出土的600餘件種類繁多的刻劃符號對探討中國文字起源以及文明起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的陶塑紋面人頭像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該遺址與隆華寺、團湖濕地三位一體,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旅遊資源。

行政區劃


小蚌埠鎮下轄村:
小蚌埠村方溝村吳庵村趙宋村高庵村陳台村后樓村盧台村山香村果園村金台村桃園村東趙村王小溝村盧小廟村徐崗村吳郢村丁崗村雙墩村東廟村

經濟發展


工業發展
該鎮緊緊圍繞“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的目標,按照“建設陸家嘴,打造第一鎮”的定位,乘勢而上,開拓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06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5.89億元,財政收入9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0元。
該鎮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省級工業園區――安徽蚌埠工業園的落戶,成為助推該鎮工業崛起的加速器,借園區發展平台,小蚌埠鎮以招商引資為載體,以優化環境為手段,著力打造平安和諧小蚌埠,引資金、引人才、引技術,努力營造“親商、重商、優商、安商”環境,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強化軟環境,促進硬發展。2006年,新建續建各類重點建設項目43項,引進項目29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585萬元。同時發揮民營主力軍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實現規模擴張,提升發展素質,在全鎮經濟中撐起大梁,爭當主角。截至2006年,鄉鎮企業已發展至984家,其中規模企業8家。
農村經濟
該鎮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該鎮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科技興鎮、種養富鎮、生態立鎮”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重點培育、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形成了以王小溝村為中心的9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新建蔬菜園區2個,建成市級特色養禽小區4個,家禽年出欄240萬隻,生豬存出欄11000頭,在建生態村1個,綠色生態產業園1個,農業休閑觀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蔬菜供應市場
該鎮是蚌埠市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種植面積近7000畝。趙宋的辣椒、吳庵的大蔥、王小溝的西紅柿、雙墩的大青豆等都是響噹噹的蔬菜品牌。小蚌埠鎮組織農辦、農技等部門人員,深入蔬菜專業村,指導菜農科學種菜,防治病蟲害。

城鎮建設


該鎮城鎮建設全面提速。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堅持軟硬體齊抓,建設與管理並重,城鎮面貌日新月異。長征北路、果園西路等12條道路建成使用,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齊全完善。淮上投資發展大廈、金地園小區、蚌埠淮上實驗小學新校區、鎮政府辦公大樓、小蚌埠醫院新院等建築拔地而起。“麗景天成”商住小區一期正式開工建設。以桂花園社區為代表的一排排整齊劃一的5大社區建築群的巍然聳立成為該鎮城市化的“縮影”,使成千上萬的人實現了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已入住拆遷戶457戶的桂花園社區綠地成片,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是全市容積率最小的社區。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小蚌埠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