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區

安徽省蚌埠市下轄區

淮上區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轄區,位於蚌埠市區北部、淮河以北,成立於2004年3月,東與固鎮縣王莊鎮接壤,北與固鎮縣的新馬橋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庄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

截至2014年底,淮上區總面積412平方公里,總人口26.8萬人,轄5鎮2社區。2013年,淮上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沫河口12億元),比2012年增長15.5%。

淮上區處於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區內擁有曹老集鐵路貨運站和淮河貨運碼頭。

歷史沿革


淮上區
淮上區
史前時期,淮上區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
春秋戰國時期,淮上區曾分別為宋、吳、楚等國都邑地。
秦王朝建立后實行郡縣制,淮河北岸的淮上區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晚清鳳陽縣主簿由溪河集移治今小蚌埠鎮,清同治二年(1863年),鳳陽府在小蚌埠正街原鳳陽縣主簿街署立“三縣司”一所,直屬鳳陽府管轄,專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1912年民國政府將“三縣司”廢,該鎮由鳳陽縣划屬靈壁縣,一直到1947年蚌埠脫離鳳陽縣設為市,小蚌埠又划屬蚌埠市。1949年初設小蚌埠區,1956年改名郊區。
2003年8月,市委、市政府貫徹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淮北地區發展,把蚌埠建設成為淮北乃至中原地區中心城市的決定,下發蚌發[2003]8號文《關於加快蚌埠河北新區建設發展的決定》,全面實施“完善東西、發展南北、整體推進”的城市發展思路,以規劃區30平方公里的建設範圍為起點,通過建設淮上區,實現跨河發展,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目的,力爭把蚌埠建設成為皖北及中原地區中心城市。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號),調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區劃:郊區更名為淮上區;淮上區轄原郊區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原中市區的淮濱街道;原屬懷遠縣梅橋鄉;原屬固鎮縣的曹老集鎮。區人民政府駐小蚌埠鎮。將原郊區的李樓鄉長淮衛鎮雪華鄉的曹彭、仇崗、孫郢、山南4個村劃歸龍子湖區管轄;將燕山鄉,雪華鄉的邱橋、紀郭、沈圩3個村,長青鄉的陶店、金圩2個村,秦集鎮的仲集村劃歸蚌山區管轄;將長青鄉的許庄、九龍、山香、黃山、王崗、石巷6個村,秦集鎮的秦集、九塘、河北、東周、姜顧、花郢、西朱、禹會、大徐、高埂、前郢、馮東、馮西、宗窪、草寺、大孔、老貫徐、三尖塘、彭巷、仁和、棗林、周蔡、杭劉、廣德24個村劃歸禹會區管轄。
2004年,淮上區政府由塗山路遷至淮上大道。2004年底,淮上區轄1個街道、3個鎮、1個鄉。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
2013年底,淮上區共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鎮、沫河口鎮5個鎮、淮濱街道1個社區。其中沫河口鎮為代管。
2014年5月,原五河縣沫河口鎮整建制划轉淮上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淮上區地處淮河北岸、蚌埠市北部。介於北緯32°57′~33°05′、東經117°14′~119°08′之間。東與五河縣大新鎮接壤;北與固鎮縣的新馬橋鎮、王莊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庄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區境東西最長距離20.61公里,南北跨度16.34公里,總面積412平方公里。

水文

淮上區的地表水以淮河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為河湖結合類型,河短,水流量小,乾旱年份常見斷流。地下水基本上屬入滲蒸髮型,周圍地形產生的側面補給量很小。

氣候特徵

安徽蚌埠市淮上區太平崗村水田
安徽蚌埠市淮上區太平崗村水田
該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帶,所以兼有南方和北方的氣候特點。全區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水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風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上降雨集中,常有旱、澇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年平均氣溫攝氏15度,最低氣溫攝氏零下19.4度(1969年2月5日),最高氣溫攝氏41.3度(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為216.8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19.1卡/平方厘米,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氣溫自北向南遞增,常年乾燥度為1.05.暴雨天氣系統主要受渦切變和颱風影響,大多出現6至9月份,期間約佔全年的60%至80%,隆雨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隆雨量為837.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為376毫米(1922年).汛期暴雨集中,成災暴雨多發生在7至8月份.降雨年際、年內分配不均,是造成本區窪地洪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季:約始於3月26日,止於5月20日,歷時56天。這是風向轉換交替的季節,西北風隨著大陸增溫,蒙古高壓勢力減弱而衰退,天氣忽冷忽暖,常有寒潮、大風、晚霜凍、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夏季:約始於5月21日,止於9月20日,歷時123天。常受到東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多刮東南風、南風,炎熱、潮濕、多雨,暴雨中伴有雷電,雨量集中,淮河、北淝河水位陡漲,易造成洪澇災害。入伏后,日照足,地面蒸發量大,時有伏旱出現。
秋季:約始於9月21日,止於11月15日,歷時56天。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勢力逐漸減退,北方冷高壓勢力增強南下,氣溫日漸降低,常有秋高氣爽天氣。但異常年份也出現夾秋旱或陰雨邊綿天氣,形成漬澇。
冬季:約始於11月16日,止於次年3月25日,歷時130天或者131天。主要受西伯利亞冷高庄控制,多西高壓,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偶爾寒潮南下侵襲,氣溫驟降,伴有雨雪,常有12月至次年2月間造成災害。

地形地貌

蚌埠市淮上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種。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淮上區
淮上區
淮上區地處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及熱帶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過渡的地帶,主要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也稱為夏綠林。因歷史的變遷,原始植被已消失殆盡,但典型的南北方樹種在境內多有分佈。植被除耕耘的農作物外,在張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蘆山、黃山、錐子山等山場有近20年內營造的人工林,屬幼齡林區,也伴有少量的老齡人工林木。人工林單一,純林多,混交林少,一般為黑松、馬尾松與刺槐、麻櫟的混交。在沿淮灘河堤岸邊,營造有防護林帶;村周圍林木茂密。道路兩旁以楊樹、梧桐、雪松、中槐為主;公路邊已普遍綠化,除楊樹外,還有柳樹、泡桐、刺槐等樹種。園藝場及林果專業村種有蘋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經濟林木。

動物資源

淮上區飼養的動物及魚類主要有:馬、黃牛、山羊、驢、騾、豬、水牛、兔、狗、貓、奶牛、綿羊、雞、鴨、鵝、鴿、鵪鶉、畫眉、百靈鳥、鸚鵡、鰱魚、鱅魚、草魚、青魚、甲魚、黃鱔、鯉魚、團頭魴、羅非魚、大阪鯽、金魚、珍珠蚌、蝦;飼養的昆蟲主要有蠶、蜜蜂等。
野生的動物、昆蟲主要有:野兔、野雞、獾、刺蝟、黃鼬、豹貓夜鷹、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鵲、烏鴉、麻雀、野鴨、斑鳩、鷺、布穀鳥、啄木鳥、鸕鶿、水蚤、水螽、蜈蚣、飛蝗、螞蚱、蜻蜓、白蟻、螳螂、蟑螂、馬蜂、足節蟲、紡織娘、油葫蘆、金鐘兒、螻蛄、蟬、蚜蟲、蟻、蝶、寄生蜂、蠅、蚊、蛉、蛾、螟、蚤、斑蝥、臭蟲、虱子、叩頭蟲、螢火蟲、瓢蟲、天牛、蜘蛛、蠍、蟋蟀等。

行政區劃


淮上區成立於2004年3月,她東接五河、西壤懷遠、南毗淮河而北鄰固鎮,位於蚌埠市北部。面積24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7萬餘人。截至2019年,淮上區轄淮濱街道、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鎮、沫河口鎮.。
街道淮上區轄淮濱街道
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鎮沫河口鎮
基本信息
淮上區總面積232平方千米。總人口27萬人(2013年)。
區人民政府駐淮上大道。郵編:233002。代碼:340311。區號:0552。拼音:HuaishangQu。
郵編:233002代碼:340311區號:0552
拼音:HuáiShàngQū英譯:HuaishangDistrict
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攝氏15度,年平均無霜期為216.8天,年平均隆雨量為837.8毫米。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京滬鐵路、206國道、101省道、308省道穿境而過,有淮河蚌埠新港。名勝古迹有雙墩新石器遺址、三汊河省級濕地公園、曹操屯兵處、霸王別姬處、古鹽卡等。

經濟


綜述
淮上區
淮上區
2013年,淮上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65億元(沫河口12億元),比2012年增長15.5%。其中,一、二、三產產業加值分別增長3%、19%、11%;實現財政收入7.06億元(沫河口0.16億元),比2012年增長3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5億元(沫河口0.09億元),比2012年增長39.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沫河口50億元),比2012年增長69.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125元,比2012年增長20.6%。
2019年,淮上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7億元,同比增長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7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75.3億元,同比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74.7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財政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14.9%(全省平均增長6.5%,全市平均增長7.6%)。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59元,同比增長9.4%;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88元,同比增長10.8%。
第一產業
安徽蚌埠市淮上區太平崗村水田
2013年,淮上區全年實現糧食總產19.83萬噸(沫河口10.76萬噸),比2012年增長0.84%。新增蔬菜標準化棚室4600畝以上,新增良種繁育面積1萬畝。完成“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成片造林8000畝。苗台、雙墩、九台、三鋪等8個村躍入人均收入超萬元村行列。鄉村建設全年投入9550萬元,蚌埠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完成村莊道路26.1公里,鋪設管網27.51公里,新(改)建衛生、教育、體育等村級公共服務項目25個。2013年全年累計整理土地3.95萬畝,復墾土地2868.6畝,新增耕地開發500畝,流轉土地2.97萬畝。投入各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9000多萬元,新(改)建中小型泵站13座,加固北淝河防洪堤31.1公里,新建配套大中小溝橋涵閘108座,改善除澇灌溉面積4.98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淮上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23家(沫河口48家),新增14家(沫河口5家),實現增加值68億元(沫河口23.2億元),比2012年增長21.5%。完成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6000萬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3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工業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45家,新增10家,實現產值165億元,比2012年增長21%,占淮上全區經濟總量的34.1%。沫河口工業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27家,新增5家,實現產值95億元,比2012年增長18.8%,佔全區經濟總量的19.6%。
第三產業
淮上區
2013年,淮上區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1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5%。2013年全年完成投資55.3億元,開發總面積302萬平方米,銷售面積達74.6萬平方米。商貿物流園區發展加快,共引進項目22個,2013年完成投資20億元。2013全年實現交易額達80億元。2013全年新增私營企業208家、個體工商戶2344戶。

文化


蚌埠玉雕:系以各種玉石為原料的雕琢工藝品。主要產品有爐、瓶、人物、花卉、鳥獸等五大類、數百個品種,龍頂五環爐、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為名貴。
笛膜:又稱葦膜(蘆葦空心桿中的一層薄膜),條狀,約為20多公分。

交通


交通通暢
淮上區
淮上區
淮上區處於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新區與合肥、徐州、宿州、阜陽、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即將建設的北京至上海高速鐵路,蚌埠是重要的中轉站,區內還擁有曹老集鐵路貨運站和淮河貨運碼頭,新區地理及交通優勢極為優越。新區還是承載蚌埠市商貿中心地位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將來的發展輻射重點是皖北和豫、蘇、魯交界地區。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淮上區義務教育工作方面,全年撥付專項經費累計為2094萬元。組建蚌埠三中教育集團淮上實驗學校和二十中校區、蚌埠第一實驗小學淮上分校、市直機關二幼和蚌山幼兒園教育集團淮上分園。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交通津貼機制實施,新聘教師64名,培訓教師2000餘人次。1.25萬名學生享受義務教育制度,300餘人次完成教育就業技能培訓,吳小街鎮公辦幼兒園建成使用。
文化事業
淮上區少年宮
2013年,淮上區在文化建設方面,計投入資金99萬元,小蚌埠公共電子閱覽室建成,5個文化館(站)免費對外開放,52個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完成九類市級民生工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634.1萬元。
醫療衛生
淮上區中心醫院
2013年,淮上區開工建設蚌醫二附院、蚌埠腫瘤醫院,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區衛生服務綜合樓、梅橋鎮衛生院建成運營,區急救中心、吳小街鎮衛生院投入使用。2013全年人口出生率15‰,政策符合率88.2%。
社會保障
2013年,淮上區35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98億元,增長35.5%。六類生活補助保障項目累計發放保障金770.6萬元,9301名城鄉居民、1133名五保戶、394戶享受計生獎扶家庭和952名享受醫療救助居民得到保障,136名生活無著人員、1032名重度殘疾人得到救助。三類社會保險項目累計撥付資金1.03億元,15.9萬人參加新農合,14.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73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旅遊


安徽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有一個高出地面約5米的土堆,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紅燒土塊建築遺存、動物骨骼,以及螺蚌殼等,種類繁多,既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經過專業儀器的檢測,證實了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
淮上區
淮上區
雙墩春秋墓
蚌埠雙墩春秋墓包括雙墩一號春秋墓和雙墩二號春秋墓,均位於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內,兩墓相距80米,其中位於北側的為雙墩一號春秋墓,南側的為雙墩二號春秋墓。雙墩一號春秋墓因2005年6月被盜未遂,該墓葬的主人應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鐘離的國君。具體年代大約在距今2600年左右。一號墓的發掘被評為“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雙墩二號春秋墓為蚌埠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淮上區
淮上區
濕地公園
三叉河濕地公園
三叉河濕地公園是一望無際的蘆葦地,完全原生態,春夏秋冬各有看點。曹老集、梅橋兩鄉鎮交界處的“三汊河”萬畝自然生態濕地為唯一的一家省級濕地公園,是淮河流域濕地中保存較好的一塊幾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濕地,仍處於原始狀態的蘆葦綿延幾公里,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風貌。

獲得榮譽


自2005年以來,淮上區連續三屆(8年)被評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進縣區,先後6年被評為全市目標管理優秀單位,被評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中國最佳投資價值(環境)市(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縣區、全省信訪工作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