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

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以開封為新興副中心,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繫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之一,並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徠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複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規劃》提出建設洛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

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28日批複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 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67778.12億元,總人口16353.17萬人。

中原城市群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陸橋通道與京廣通道交匯區域,“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裝備製造、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

《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將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歷史沿革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從夏朝至宋朝,中原地區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中原地區,中國八大古都中原地區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個,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
4500萬年前,人類遠祖起源地鎖定在河南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
4000至5000多年前,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定都於中原地區,奠定了華夏歷史文化根基。
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中原地區的洛陽夏都二里頭遺址上演了夏、商王朝的更替。
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奴隸制最鼎盛的王朝——商朝在中原地區繁榮壯大,商朝末期的都城安陽殷墟是中國至今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最早的都城。
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周朝的中原地區見證了奴隸王朝與封建王朝的更替,周朝末期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聖賢誕生在中原地區,中原地區的周朝都城洛陽、宋都商丘、趙都邯鄲、魏都開封、韓都鄭州成為商業大都會。
公元25年至220年,東漢在中原地區的洛陽建立,在此期間,科技領域中原地區發明了造紙術、地動儀等偉大發明,醫學、文學、史學等成就斐然。
公元213年至534年,中原地區進入了曹魏、西晉、北魏三個朝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少林寺開始修建。東漢和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間,洛陽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
公元581年至907年,隋朝、唐朝相繼在中原地區建立,以洛陽為中心樞紐的隋唐大運河得以開鑿,溝通了中原地區和全國南北,洛陽成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杜甫、白居易、韓愈、元稹、劉禹錫、李商隱、李賀等著名詩人在中原地區的河南誕生,以唐詩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影響海外。印刷術在此期間發明。
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原地區進入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在此期間,中原地區隨著政治、經濟、交通重心的東移,開封逐步代替洛陽成為商業大都會。
公元960年至1279年,宋朝在開封建立,火藥、指南針在中原地區發明並廣泛使用,宋詞成為中國封建文學的巔峰,宋朝的科技、商業、手工業、城市建設、文學、教育都較前代有巨大進步,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成為中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繁榮的朝代。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的都城開封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洛陽、商丘也成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
宋朝以後的元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逐步移出中原地區。
民國時期,隨著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等鐵路大動脈在中原地區沿主要城市修建,中原城市群的雛形逐步顯現。
近代以來,坐擁中國鐵路心臟的鄭州逐步發展成為中原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心和繁華的商業大都會。
新中國以來,特別是河南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以後,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0世紀末期尤其是進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原地區的國道、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國省幹線建設沿著主要地級城市得到布局,形成了以京廣鐵路城市帶和隴海鐵路城市帶為骨幹的中原城市群。
2000年以後,中原地區的交通幹線網路逐步得到強化,尤其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重大快速交通幹線的興建,擴大了中原城市群的腹地範圍,形成了以鄭州大都市區為核心,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為主軸,鄭濟鐵路、鄭合鐵路、鄭渝鐵路、鄭太鐵路等“米”字形高鐵幹線網路為發展軸的特大型城市群。
2013年3月8日,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獲國務院批複,標誌著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正式設立,要求鄭州要建設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區,形成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2016年1月6日,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複,這是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2016年3月30日,國務院批複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求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努力建設成為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
2016年8月31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使得中原城市群加速成為連通世界、融入全球的開放門戶。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批複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成為被國務院正式批複建設的全國第8座國家中心城市,《規劃》還提出建設洛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規劃》提出:發展壯大經濟增長極,壯大中原城市群,形成支撐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地帶。《規劃》將中原城市群定位為:立足區位交通等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複《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範圍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將中原城市群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規劃》提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規劃》提出:進一步提升洛陽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持南陽、商丘、安陽、長治、邯鄲、蚌埠、阜陽等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201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鄭州作為鄭州大都市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要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增強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成國際化現代都市。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

戰略定位


• 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成為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應、共同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增長區域和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5-7]
• 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5-7]
• 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 [5-7]
• 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 [5-7]
• 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 [5-7]
•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極具發展活力的核心地帶 [16-17]

區域範圍


省份城市名單
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南陽市、商丘市、安陽市、新鄉市、平頂山市、許昌市、焦作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濟源市
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
河北省邢台市、邯鄲市
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
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阜陽市、亳州市

城市層次


城市層次城市名單
鄭州大都市區鄭州市、開封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
核心發展區鄭州市、開封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漯河市、鶴壁市、商丘市、周口市、濟源市、晉城市、亳州市
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安陽市、濮陽市、長治市、邢台市、邯鄲市、聊城市、菏澤市
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阜陽市
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駐馬店市、南陽市、信陽市
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三門峽市、運城市

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城市名單
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鄭州市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市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市、安陽市、商丘市、長治市、邯鄲市、蚌埠市、阜陽市
國家重要節點城市平頂山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三門峽市、運城市、晉城市、邢台市、聊城市、菏澤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城市規模


城市規模數量城市名單
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1000萬人)1座鄭州市
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500萬人)12座洛陽市、南陽市、商丘市、新鄉市、開封市、安陽市、平頂山市、焦作市、許昌市、邯鄲市、蚌埠市、阜陽市
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100萬人)17座漯河市、濟源市、周口市、信陽市、駐馬店市、鶴壁市、濮陽市、三門峽市、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邢台市、聊城市、菏澤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經濟建設


GDP排序城市GDP/億元(2017年)GDP省份排序人口/萬人(2017年)人均GDP/元(2017年)
1鄭州市9130.20河南1988.1092401.58
2洛陽市4343.10河南2710.1061161.81
3邯鄲市3666.30河北1951.1138547.59
4南陽市3377.70河南31005.0233608.29
5聊城市3064.06山東1641.2347784.10
6菏澤市2820.18山東2873.6032282.28
7許昌市2642.10河南4440.8959926.51
8周口市2517.03河南5876.2228726.00
9新鄉市2384.81河南6576.9041338.36
10焦作市2342.80河南7356.0165807.14
11安陽市2268.00河南8512.8544223.46
12邢台市2236.36河北2735.1630420.04
13信陽市2226.55河南9645.3634500.90
14商丘市2217.89河南10729.8630387.88
15駐馬店市2195.50河南11700.1131359.36
16平頂山市2015.29河南12499.9040313.86
17開封市1934.95河南13454.9342532.92
18濮陽市1620.56河南14363.9344529.44
19阜陽市1571.10安徽1809.3019413.07
20蚌埠市1550.66安徽2337.6745922.35
21宿州市1503.91安徽3565.6926585.41
22長治市1477.50山西1345.5042764.11
23三門峽市1460.81河南15226.8764389.74
24運城市1336.10山西2533.6025039.36
25亳州市1184.00安徽4516.9022905.78
26漯河市1165.10河南16265.0343961.06
27晉城市1151.50山西3233.3049357.05
28淮北市929.00安徽5222.8041696.59
29鶴壁市832.59河南17162.1351353.24
30濟源市612.47河南1873.1083785.23
/合計67778.12/16353.1741446.47

批複文件


規劃批複

《國務院關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
國函〔2016〕210號
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
鄭州
鄭州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報送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發改地區〔2016〕2463號)收悉。現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部地區崛起和新型城鎮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產業體系分工合作,加強生態環境同治共保,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構建網路化、開放式、一體化的中原城市群發展新格局。
三、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調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會商推進機制,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和專項規劃,依法落實《規劃》明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中原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政策,在有關規劃編製、體制創新、政策實施、項目安排、資金投入、土地保障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16年12月28日

印發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地區[2016]2817號
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你們,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洛陽
洛陽
一、推動中原城市群發展,對於加快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拓展我國經濟發展新空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國函〔2016〕210號)精神,提高認識、緊密合作、紮實工作,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努力把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構建網路化、開放式、一體化的發展新格局。
二、請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調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會商推進機制,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和專項規劃,依法落實《規劃》明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三、請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中原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措施,在有關規劃編製、體制創新、政策實施、項目安排、資金投入、土地保障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四、我委將按照國務院批複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件: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6年12月29日

發展規劃


以下內容節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發展基礎

綜合實力較強。中原城市群產業體系完備,裝備製造、智能終端、有色金屬、食品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國家和省級創新平台數量眾多,人力資源豐富,勞動人口素質持續提升。合蕪蚌、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展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引領開放、帶動全局的效應日益凸顯。
交通區位優越。中原城市群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交通條件便利,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前列,鄭州等機場可實現與國內外主要樞紐機場的快速聯通,“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
城鎮體系完整。中原城市群擁有特大城市鄭州和數量眾多、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城鎮空間聚合形態較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
自然稟賦優良。中原城市群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和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自然景觀薈萃,動植物資源豐富,氣候兼有南北之長,人居環境優良。平原丘陵山地兼具、以平原為主,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小。
文化底蘊深厚。中原城市群人緣相親、文化相融,人員交流和經濟往來密切,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量眾多,地上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前列。

重要意義

推進中原城市群發展,對於加快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拓展我國經濟發展新空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有利於發揮中原地區人口和市場規模優勢,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培育形成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有利於優化城鎮和人口空間布局,保障農業安全和生態安全,為人口密集的傳統農區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經驗;
有利於提升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水平,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內陸腹地戰略支撐;
有利於優化區域發展空間格局,推動經濟增長空間由東向西梯次拓展,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
戰略定位
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大都市區引領和中心城市帶動,建設高端發展平台,提升城市群綜合實力,打造體制機制較為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發展區域,成為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應、共同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增長區域和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商丘
商丘
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堅持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智能化戰略取向,發展壯大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位居國內行業前列的先進位造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物流中心、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全國重要的商貿中心。
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完善區域創新平台,健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路,促進各類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創業人才的動力活力,努力在創新創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完善連接國內主要城市群的綜合運輸通道,構建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開放經濟走廊,全面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國內其他地區的合作互動;強化鄭州航空港和其他重要交通樞紐的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打造對內對外開放平台,營造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制度環境,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雙向開放格局,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
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傳承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與現代城鎮發展相融合,打造歷史文脈和時尚創意、地域風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麗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優良的宜居城市群。

空間布局

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網路化空間格局
鄭州大都市區。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強化物流及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對外開放門戶功能,全面增強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區,進一步深化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聯動發展。
主要發展軸帶。依託“米”字形綜合交通網路,增強沿線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聯動發展,打造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現代產業和城鎮密集帶。
鄭州市總體規劃
鄭州市總體規劃
——沿隴海發展主軸。發揮陸橋通道優勢,提升鄭州、洛陽、開封、商丘、三門峽“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城市功能,增強運城、淮北、宿州、菏澤等沿線節點城市經濟人口承載能力,聯合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文化旅遊、有色金屬、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等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實力的先進位造業和城鎮集聚帶,強化對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走廊的戰略支撐作用。
——沿京廣發展主軸。依託京廣通道,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邢台、邯鄲、安陽、鶴壁、新鄉、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導食品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精品鋼鐵、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家居等產業加快集聚,打造溝通南北的城鎮產業密集帶,密切與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等的聯繫。
——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依託鄭(州)濟(南)、鄭(州)萬(州)高速鐵路建設,加速形成綜合運輸通道,強化聊城、濮陽、平頂山、南陽等節點城市和沿線中小城市支撐作用,培育發展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特色輕工等產業,形成對接成渝城市群、溝通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城鎮發展帶。
——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加快鄭(州)合(肥)、鄭(州)太(原)高速鐵路、跨區域高速公路和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推動長治、晉城、焦作、濟源、周口、阜陽、蚌埠等城市擴容提質,加快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集聚發展,構建連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鎮和產業集聚帶。
城鎮協同發展區。突破行政壁壘,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省際相鄰城市合作聯動,加快構建跨區域快速交通通道,優化產業分工協作,推動教育、科技、文化、生態等資源共享,培育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長區域和開放空間。

發展路徑

遵循城市群發展規律,推動空間結構升級,強化關鍵要素驅動支撐,以重點突破帶動城市群加快發展,增強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
核心帶動,推進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徠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
軸帶導向,推進交通網路現代化發展。以京廣、隴海等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的主通道為支撐,構建“米”字形綜合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半小時、1小時和1.5小時交通圈,加快推進高速鐵路建設,完善普通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路,優化樞紐布局,推動各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形成跨區域多路徑高品質的現代交通網路。
生態宜居,推進生產生活綠色化發展。把建設優良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群發展的基本保障,擴大生態空間,減少環境污染,發展低碳經濟,建設優美和諧、林水相依的城市景觀系統,增強生態承載力和服務功能,打造山清水秀、綠色宜居的美麗中原。
創新驅動,推進產業集群高端化發展。把提升產業競爭力作為推動城市群發展的戰略基點,瞄準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構建創新驅動型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融入全球價值鏈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形成服務經濟與智能製造“雙輪驅動”、新動能培育與傳統產業升級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

主要目標

近期目標。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6%;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多層次、一體化的生態網路基本建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比例、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均完成國家指標;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水平穩步提升;多層次、立體化的開放平台支撐體系基本形成,實際利用外資、對外貿易保持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基本建成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高效互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國家級城市群,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
遠期目標。到2025年,現代基礎設施網路全面形成,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綜合經濟實力和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與經濟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帶動全國發展的新增長極地位更加鞏固,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大幅躍升。

發展體系

南陽
南陽
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建設。依託鄭州中心城區、航空港區等,強化國際開放門戶和多式聯運物流中心功能,建設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和區域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打造集中體現區域競爭力的大都市區核心區,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公共交通複合廊道對空間發展的引導作用,推動核心區產業和服務功能向周邊縣(市)拓展,培育形成特色製造中心和新增人口集聚地,打造發展新空間。提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集聚產業和人口能力,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力和綜合服務功能的大都市區門戶,促進與大都市區核心區聯動發展。推進大都市區一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建設,打造以軌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網為主體的通勤圈,完善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功能互補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形成網路化、組團式、集約型的大都市區空間體系。
發展壯大區域中心城市。以優化城市形態、提升現代服務功能為重點,有序推進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推動中心城區產業高端化和功能現代化,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持南陽、商丘、安陽、長治、邯鄲、聊城、蚌埠、阜陽等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城組團式發展,形成300萬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
建設重要節點城市。支持工業基礎較好的漯河、濟源等城市加快產業高端化發展,壯大城市規模和綜合實力。支持周口、信陽、駐馬店、菏澤、運城等傳統農區城市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大力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加快人口集聚。支持平頂山、鶴壁、濮陽、三門峽、宿州、淮北、亳州、邢台、晉城等資源型城市加快培育接續產業,實現資源開發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培育現代中小城市。以縣級城市為重點,加強產業和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引導,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加快集聚。推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經濟實力強的縣級城市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其他有條件的縣城發展成為20萬人口以上的小城市。
發展特色小城鎮。把小城鎮作為帶動農村地區發展的支點和載體,重點選擇區位條件優越、基礎好、潛力大的小城鎮,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電子信息產業、先進位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

區域創新

建設區域創新高地。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強科技資源整合集聚,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統籌鄭州東部、開封西部高校園區創新資源,建設鄭汴“雙創”走廊。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創新發展。
完善區域協同創新平台。圍繞產業技術關鍵領域創新,建設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平台,在有條件的城市設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

創業創新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大力培育創新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廣泛應用,支持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和承擔重大創新任務,圍繞主營業務及產業鏈培育孵化創新團隊和小微科技企業,支持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
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集聚資本、人才、技術、政策等優勢資源,積極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在若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一批瓶頸制約,激發體制活力和內生動力,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生態和政策環境,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邯鄲
邯鄲
加強“雙創”孵化體系建設。依託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支持創建一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推廣“孵化+創投”、創業導師等孵化模式,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孵化方式,培育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新型“雙創”孵化載體。
提升科技服務能力。發展研發設計、成果轉化、創業孵化、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等各類科技服務,推動共建一批創新服務聯盟和協同創新服務機構,形成一批科技服務產業集群。推進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和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建設,選擇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建設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和職業化人才隊伍,構建城市群技術轉移網路,支持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培育天使投資人群體,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雙創”企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鄭州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
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激勵和引進政策,開展國家級重點引智專項計劃,引進一批國內外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和優秀企業家。建立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培育一線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加快推進鄭州航空港引智試驗區和鄭州高新區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建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產業分工

先進位造業
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電氣裝備、冶金礦山及石油大型成套裝備、工程裝備、現代農機、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建設重要智能裝備基地;加快汽車產業發展和產品升級,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客車生產基地,推動專用車產品創新發展,配套建設特色汽車零部件集群。
消費品產業集群。以冷鏈食品、面製品、肉製品、休閑食品、飲料、油脂、果蔬等為重點,建設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綠色食品品牌,支持漯河“中國食品名城”建設。發展中高端服裝、環保家居、智能家電、製鞋、箱包、發製品、貴金屬與珠寶玉石等產業集群。
精品原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精品鋼產業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氯鹼化工基地、硝鹼化工基地以及鋁深加工、精品陶瓷、特種玻璃和非金屬礦物製品等產業集群。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充分發揮鄭州、洛陽、新鄉、南陽、蚌埠、聊城、邯鄲、邢台、運城、長治等城市創新優勢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統籌布局和分工協作,聯合打造一批創新園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突破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發展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鏈的計量測試技術,加快培育形成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機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高分工效率為導向,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研發設計、信息與軟體服務等行業,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細化專業分工,提升專業化水平。
戰略性新興產業
生物醫藥。重點發展化學創新葯、現代中藥等優勢產品,積極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和新型醫療器械,加快生物類似葯規模化發展和新型疫苗創製,培育壯大一批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現代中藥產業基地。
新鄉
新鄉
先進材料。重點發展電子功能材料、生物基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超硬材料等特種功能材料,加快高強高模碳纖維、高性能鎂合金及精深加工、玻璃深加工及鍍膜玻璃、鎢鉬戰略材料、高性能新型鋁鎂合金研發和製品產業化,積極發展石墨烯、納米材料、超材料等前沿性材料,推動特色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的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龍頭,建設智能終端研發生產基地。培育高端軟體、信息安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產業集群,建設電子終端、可穿戴設備、網路通信、半導體照明、數字視聽、北斗導航定位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機器人。依託機器人產業聯盟,突破機器人整機、精密減速器、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技術,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積極發展服務機器人,建設智能機器人製造基地。
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先進變速器等核心部件的產業化能力,突破安全性、可靠性、結構輕量化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大無人駕駛客車研發,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基地。
基因檢測。依託河南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積極推進基因檢測技術在高發腫瘤、遺傳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應用。加強與國內外機構合作,促進基因組學研究成果在健康服務、生物育種、精準醫療等方面的應用。
現代服務業
現代物流。加快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推動國家物流園區節點城市和省級區域節點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綜合性和專業性物流園區、綜合批發交易市場,支持物流企業建立合作聯盟,推動中原城市群物流服務一體化。
現代金融。加快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金融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構建具有較強融資能力的區域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產品創新和對外開放。
商務服務。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推動廣告、諮詢、商務中介、人力資源服務等行業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強的商務服務品牌。
現代商貿。依託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全國性、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推動傳統商圈向主題型、體驗式、智慧化商業中心轉型,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線上線下交易融合發展。
旅遊。推動建設一批文化旅遊名城。加強跨省旅遊風景道建設,聯手開發黃河沿線、淮河沿線、南水北調源頭、明清黃河故道、隋唐運河、京杭運河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跨省旅遊資源,研究建設中原山水度假旅遊區。
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行業交互融合,大力發展網路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意設計龍頭企業和機構。依託特色文化資源,發展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開封宋都古城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支持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基地(園區)發展,打造一批海外文化傳播平台和文化出口示範基地,創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健康養老。加快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協同規劃,建設一批區域性健康養老示範園區。依託中醫藥優勢規劃建設一批區域性中醫養生中心。
發展壯大現代農業集群。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新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交通工程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推進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基礎設施網路,增強對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
焦作
焦作
暢通對外運輸通道。加快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提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區域樞紐功能,持續改進航空網路通達性,拓展加密國際航線,構建連接全球重要樞紐機場的空中通道;支持洛陽機場發揮一類口岸功能,適時開闢國際客運航線。依託陸橋通道,向東拓展連接沿海港口群的鐵路貨運班列運輸,向西加密開行至漢堡、盧森堡、法蘭克福等歐洲主要城市的中歐班列(鄭州),形成聯通歐亞的國際物流通道。
構建綜合運輸網路。依託國家鐵路網、國家公路網、內河航運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京廣、陸橋通道功能,建設濟(南)鄭(州)渝(重慶)、太(原)鄭(州)合(肥)、聊(城)邯(鄲)長(治)、沿淮通道,完善中原城市群對外運輸主通道格局。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推進“四縱六橫”貨運幹線鐵路建設,有序推進支線和地方鐵路建設,加強國道省際銜接路段建設,提升與周邊區域的陸運聯通水平。優化城市群民航機場布局,規劃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加密與國內主要城市間的航線。加快推進淮河、沙潁河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打通中原內陸地區直通華東地區的水運通道。
完善城市群城際交通網路。以核心區和省際相鄰城市互聯互通為重點,加快發展城際鐵路,有序推進支線和地方鐵路建設。推動高速公路多路聯通,加快繁忙路段增線擴容,開展普通幹線公路瓶頸擁堵和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實施農村公路暢通安全工程,打造中心城市間、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小城鎮間的複合型快速通道,推動城市群交通網路化、一體化發展。
打造鄭州大都市區交通網。加快發展鄭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連接周邊組團的市域(郊)鐵路,實施幹線公路城區段外遷,布局貨運專用通道,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城市快速路網為基礎的都市區交通廊道。做好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與國家鐵路網的銜接,適度增加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數量和通行能力,規劃建設銜接綜合客運樞紐的大容量公交線路和停車換乘設施,確保都市區內外交通銜接順暢。
拓展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要求,持續完善鄭州站、鄭州東站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大樞紐場站功能,建成鄭州南站等一批樞紐場站,加快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三大物流園區建設,將鄭州打造成為國際性樞紐城市。推動其他城市發展集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洛陽、商丘全國性樞紐,南陽、安陽、許昌、阜陽、菏澤等區域性樞紐,以及蚌埠、聊城、邯鄲、新鄉、長治、三門峽、漯河、信陽、運城、邢台等地區性樞紐,形成布局合理、層級明晰、分工明確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創新集成應用。鼓勵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推廣“一票式”聯程和跨城市“一卡通”服務,實現城際、城市、城鄉客運協調發展。構建現代貨運物流體系,發展“一單制”聯運服務,拓展空鐵聯運、高鐵快件運輸等組織模式,推動交通物流融合高效發展。
機場。適時啟動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工程及北貨運區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洛陽、南陽、運城、邯鄲、阜陽、長治等機場功能,有序推進信陽、商丘、邢台、菏澤、聊城、安陽、蚌埠、亳州、宿州、魯山等機場建設,合理布局建設一批通用機場。
鐵路。完善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功能,建成鄭州南站客運樞紐和鄭州圃田、薛店等物流基地,建成鄭州站至小李庄至圃田聯絡線,規劃建設鄭州高鐵快件物流集散中心;新建濮陽東站菏澤站聊城站許昌北站周口東站、阜陽西站、長治東站、晉城東站、焦作站、博愛(焦作西站)、平頂山西站、南陽卧龍站、運城北站等高鐵客運樞紐;推動安陽、新鄉、南陽、洛陽、阜陽北、信陽、運城西、三門峽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
高速鐵路。建成鄭(州)徐(州)、鄭(州)萬(州)、鄭(州)阜(陽)、太(原)焦(作)、鄭(州)濟(南)、商(丘)合(肥)杭(州)、曲(阜)菏(澤)蘭(考)鐵路;加快推進(北)京九(龍)等高鐵建設,規劃研究聊(城)邯(鄲)長(治)等高鐵,研究寧(南京)西(安)高鐵、呼(和浩特)南(寧)高鐵豫西通道建設可行性。
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
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
城際鐵路。建成新鄭機場至鄭州南、鄭州南至登封至洛陽、焦作至濟源至洛陽城際和鄭(州)開(封)城際延長線;有序建設新鄉至焦作、合肥至蚌埠至宿州至淮北、徐州至淮北至宿州至阜陽等城際鐵路,規劃研究建設鄭州南至開封、開封至新鄉、鄭(州)焦(作)城際雲台山支線、洛陽至平頂山至漯河至周口至商丘等城際鐵路。
幹線鐵路。建成蒙西至華中、三門峽經禹州至江蘇沿海港口鐵路,推進運城至三門峽鐵路、邢台至和順鐵路、菏澤至沛縣鐵路、隴海鐵路三門峽段改線等鐵路建設、焦柳鐵路擴能改造,啟動邢台—黃驊港複線項目前期工作。
地方鐵路。穩步推進鄧州至南陽至駐馬店至阜陽等鐵路建設,規劃建設邯鄲至濮陽至潢川、月山至桐柏至隨州、濟源至運城、鶴壁至晉城、伊川至嵩縣至欒川至西峽、鄭州至新鄉至南太行鐵路、南陽至周口至商丘鐵路。
公路。與支線機場、鐵路站配套建設公路客運站、城市公交樞紐站,推動同站換乘、同台換乘;到2020年,實現每個省轄市至少有一級站,每個縣至少有二級站。
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呼北高速(G59)、荷寶高速(G3511)、青蘭高速(G22)泰安至聊城段、德上高速(G3W)、大廣高速(G45)濮陽至陽新段等國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菏澤至棗莊、林州至焦作、合徐高速固鎮連接線、合肥至霍邱至阜陽、蚌埠至五河、阜陽至淮濱、徐州至淮北至阜陽、明光至定遠至巢湖、石家莊至林州太行山前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項目。
普通幹線公路。重點加快以一級公路、二級公路為主的普通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力爭打通所有普通國道省際出口;加快推進跨黃河特大橋建設。
港口碼頭。建設周口港漯河港、商丘港、信陽港、平頂山港、南陽港、固始港、鹿邑港、蚌埠港、阜陽港、淮北港、亳州港、宿州港、聊城港、菏澤(定陶)港、邯鄲港等港口。
內河航道。建設淮河幹流、沙潁河、沱澮河、渦河唐河洪河泉河、泥河、新汴河茨淮新河江淮運河洙趙新河、京杭運河、菏澤新萬福河、鄆城新河、鄆巨河航道;規劃研究建設徒駭航道、賈魯河航道。

信息工程

加強信息網路設施建設。以實現全域互聯、智能感知、數據開放、融合應用為目標,推進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和超前布局。發揮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綜合帶動作用,高效疏通河南、山東、山西、安徽等省網間流量。支持建設直達國際通信出入口的國際通信專用通道。推進城際骨幹網、城域網升級改造,優化信息通信網路結構。完善城市群新一代高速光纖網路,實現用戶千兆接入。支持鄭州、洛陽、邯鄲等市開展5G網路建設試點,實現無線區域網主要公共場所全覆蓋,打造“無線城市群”。加快鄭州國家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建設。
推進信息資源與服務共享。加快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聯合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建成國家交通物流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區和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區。推進鄭州、洛陽國家級大型數據樞紐建設,優先布局電信、網際網路、金融、證券、保險、物流等國家和區域後台服務中心,共建中部數據匯聚交互基地。制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開放辦法,建設城市群統一的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和開放平台,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社會化開發應用。協同推進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埠,建設一體化公共應用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群。
完善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通信網路、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可靠性,提高網路治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智慧城市網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群通信網路和信息安全應急體系銜接機制,促進網路信息應急安全事件處置規範化。開展城市群無線電協同監管。
信息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鄭州、洛陽、新鄉、商丘、焦作、南陽等“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城市群)和“光網邯鄲”建設,實現中心城市家庭用戶寬頻100兆以上靈活選擇、4G網路和主要公共場所WLAN全覆蓋,積極部署北斗導航服務平台、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形成“陸、空、天”一體化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完善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功能,持續擴容網際網路省際出口帶寬和直聯點互聯帶寬,加快網際網路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建設,推進中原數據基地、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等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
智慧城市群建設工程。開展鄭州、洛陽等智慧城市試點示範,推進智慧城市數據介面標準制定實施,實現城市群區域信息服務一體化;支持城市群物聯網感知設施統一規劃布局,推進河南國家物聯網應用重大示範工程試點省建設;建設城市群統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推進城市群內地理信息數據全域覆蓋和交換共享。
大數據發展工程。加快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建設,在交通物流、農業糧食、電子商務等領域積極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推動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大數據技術服務、數據安全等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建設一批國內一流水平的大數據產業基地;實施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工程,推動電子政務雲平台跨部門跨城市橫向對接和公共數據共享。
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工程。加快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構建一區多園、一園多點、多主體運行、多模式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格局;支持鄭州、洛陽等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加快大宗商品和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推動綜合性、專業性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加快發展。
“網際網路+”行動。實施“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高效物流行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施“網際網路+”普惠金融、電子商務行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實施“網際網路+”益民服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行動,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供給效率。
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支持鄭州應用推廣城域量子通信網路;以強化基礎網路安全、信息系統安全、重點行業工控系統安全等為重點,提升應急基礎平台、災難備份平台、測評認證平台等設施支撐能力。

現代能源

加大海上原油管道運輸能力建設,依託國家骨幹輸油管道和中原煉化基地,同步建設地方管網和儲配設施,逐步建成以鄭州、洛陽、菏澤(東明)為中心的油品輸送網路。依託國家骨幹天然氣管線布局建設配套支線,提升西北天然氣、沿海進口液化天然氣、蒙西煤制天然氣等輸送引進能力,實現全部省轄市和部分重點縣(市)雙管道供氣。依託蒙西至華中、晉豫魯大能力煤運通道,建設一批煤炭儲配中心。
化石能源轉型升級工程。推動煤炭基地轉型升級,重點做好資源枯竭煤礦轉產退出工作,嚴格控制新建煤礦,實施平頂山、鄭州、焦作(博愛)、鶴壁、三門峽(義馬)、邯鄲、邢台、淮北、長治(霍東、潞安、武夏)、晉城(馬必、柿庄南)、菏澤(曹縣)等礦區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大中城市和產業集聚區熱電聯產工程,優先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嚴格按照國家規劃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實施洛陽石化1800萬噸/年等煉化項目,研究推進商丘1000萬噸/年煉油、東明石化1200萬噸/年煉油擴能、鶴壁煤化一體化、濮陽中原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前期工作。
清潔能源利用工程。建設南陽15萬噸/年秸稈纖維燃料乙醇擴大示範項目;建設三門峽、安陽、平頂山、南陽、宿州等風電基地;建設邯鄲峰峰礦區300萬噸烴基燃料項目。
能源輸配網路重點工程。建設日照—濮陽—洛陽原油管道;建設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工程及西氣東輸三線、鄂爾多斯—安平—滄州等在城市群區內段輸氣管道,研究日照—東明—商丘等原油管道和徐州—皖北等跨區域天然氣管道項目可行性;建設中原油田、平頂山葉縣鹽穴地下儲氣庫,建設一批天然氣區域干網、支線管網工程及配套儲氣調峰設施,研究推動山西至河北、河南煤層氣管線建設;實施500千伏主網架和220千伏地區骨幹電網完善、產業集聚區電網建設以及城鄉電網改造提升工程。

中原文化

緊緊圍繞兼容並蓄、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精髓,深度挖掘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華姓氏、關公文化、功夫文化、中醫藥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共同組織好國家級文化交流活動,加強民間文化交流。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國際化和開放性,全方位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增強中原文化品牌國際影響力,重塑中原文化魅力。
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洛陽、開封、鄭州、安陽、商丘等重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等跨界遺產資源的保護利用,推進國家大遺址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整體風貌保護,加強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聯合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推進二里頭夏朝遺址博物館、中原考古博物院等重大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設。加強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重要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傳統戲曲傳承和傳統工藝振興。深入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保護扶持計劃,支持豫劇晉劇蒲劇曲劇越調宛梆上黨梆子、泗州戲、墜子戲二夾弦山東梆子大平調棗梆地方戲開展“名家傳戲”品牌劇種的保護傳承,加強縣級文藝院團綜合排練場所建設,改善創作生產條件,完善戲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重點發展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工藝項目,推動形成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知名品牌。
文化傳播能力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加快主流媒體戰略轉型,推動與海外華文媒體緊密聯繫合作,培育服務中原、面向世界的大型傳媒集團。創新對外話語體系,講好中原故事,傳播好中原聲音。

區域交流

充分發揮中原城市群戰略腹地效應,深化與京津冀和國內其他地區的合作,積極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合作,引導沿海地區資金、技術向中原城市群轉移。支持三門峽、運城深化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支持鼓勵安陽、聊城、邢台、邯鄲在推動京津冀與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對外開放

全面融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以陸橋通道為主軸,依託國家鐵路和公路主通道,串聯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強與沿線城市和沿海港口群的聯繫,形成連接“一帶一路”的東西雙向戰略通道。完善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國際航線網路,打造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在農業、裝備製造、能源資源、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經貿、科技、旅遊、文化、公共衛生等領域合作,促進產業有序轉移與承接,支持在鄭州等城市共建中德高端裝備產業園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沿線國家有關地區共建互建經貿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鄭州等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培育壯大外貿主體,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貿龍頭企業。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建設,強化貨源支撐,完善運輸組織,推進中歐班列(鄭州)健康有序發展。
推進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商品物流分撥中心,打造完整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和生態圈。加快推進鄭州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承接國際服務業產業轉移。積極承辦國際性會議(展),共建中原城市群聯合招商和商貿合作平台。提高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等既有大型活動知名度。
提升航空港對外開放門戶功能。加快推動鄭州機場形成覆蓋全球、通達各洲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網路,邁進世界級主要貨運樞紐行列。探索發展高鐵貨運,研究開展空鐵聯運試點。加快推進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聯動”發展,打造海陸空多式聯運的國際貨運格局。做大做強航空物流、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建設飛機維修中心,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研發生產基地。合規審慎擴大金融租賃、融資租賃等業務規模,建設全球性產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國內進出口貨物集散中心。
推動口岸和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支持城市群進一步完善口岸布局,提升口岸功能,構建全方位口岸開放體系,打造集綜合加工、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於一體的口岸經濟,加強口岸檢驗檢疫核心能力建設,確保口岸公共衛生安全。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積極支持城市群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促進貿易多元化試點,實施區內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支持鄭州航空口岸開展72小時過境免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適時申請設立口岸進境免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