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區

山東省菏澤市轄區

定陶區,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中部,介於東經115°20'—115°47',北緯34°57‘’—35°15”之間。總面積846平方公里。定陶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秋涼春燥,日照充足,四季變化分明。截至2017年,定陶區轄2個街道、10個鎮,區政府駐天中街道。截至2017年末,定陶區共有常住人口59.57萬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定陶縣。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后,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2016年4月29日,定陶撤縣設區。境內有濟廣高速、濟菏高速、日東高速、日南高速、菏徐高速,京九鐵路穿境而過。定陶區是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平安山東建設模範縣、玫瑰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定陶區是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有西周曹國古墓群、法源寺、范蠡湖、漢高祖受命壇、項梁墓、彭越點將台、戚姬寺等人文名勝古迹。

2017年,定陶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90.7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60.1億元,增長12.8%。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歷史沿革


三鬷國
三鬷國
定陶古稱陶,上古時期為華夏部落活動的核心區域,因堯又叫陶唐氏,遂得名為陶丘,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
堯、舜時期為古陶國。
夏商有三翮國。
公元前12世紀,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鐸為曹伯,建曹國,都陶丘。《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居之。”陶丘古城遺址在今馬集鎮費庄村北200米處。
曹國
曹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定陶縣。
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后,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國被宋國所滅,郡治移至定陶故城,即今塔坡劉庄與李線庄之間。
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濟陰郡,后又改為定陶國,東漢時又改為濟陰郡。
唐代,定陶為鎮,治左城,即今馬集鎮左山寺附近。該城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被淹。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縣城遷至今地。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修築土城。
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土城修築為磚城。
興仁府濟陰郡
興仁府濟陰郡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中共定陶縣第一個黨支部在戶集成立。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定陶抗日縣政府成立。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中共定陶縣委建立。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縣屬平原省菏澤專區。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定陶縣隨菏澤專區劃屬山東省。
1958年11月,定陶析入菏澤、成武兩縣,改屬濟寧專區。
1961年6月,恢復定陶縣,屬菏澤專區。
1978年3月,菏澤地區行政公署成立,定陶縣屬菏澤地區。
2000年6月,菏澤地區改菏澤市,定陶縣屬菏澤市。
2016年1月7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定陶縣,設立菏澤市定陶區,以原定陶縣的行政區域為定陶區的行政區域、定陶區人民政府駐天中街道陶朱公大街939號。
2016年4月29日,定陶撤縣設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定陶區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中部,介於東經115°20'—115°47',北緯34°57‘’—35°15”之間。北距菏澤市區20公里,西距世界名城七朝古都開封(汴京,東京)100公里,南與曹縣毗連,東與成武縣相鄰,西與東明縣交界,東北與巨野縣交界。轄地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40公里,總面積8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定陶區為黃河中下游衝擊平原,屬華北平原沉降盆地的一部分,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便於發展陸運水運、水利設施、工業項目的建設和農林牧漁業的綜合開發利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呈簸萁形逐漸降低,海拔高度為44—53.6米之間,高差9.6米。微地貌形態分高、平、窪3種類型,分別佔總面積的17%、57%和26%。

氣候

定陶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秋涼春燥,日照充足,四季變化分明。春季,多偏南風,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空氣乾燥,受寒潮侵襲時有出現霜凍和倒春寒天氣;夏季,炎熱多雨,常有潮濕悶熱天氣,有時因暴雨成災,有時也可能因降水稀少而出現夏旱,適合大多數作物的生長;秋季天高氣爽,日照充足,常發生秋旱現象;冬季氣候乾冷,多偏北風,降水(雪)稀少,個別年份出現凍害。
定陶區近30年的平均氣溫為13.9℃,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6.8℃,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0.7℃,氣溫年較差27.5℃,極端最低達-17.9℃,極端最高氣溫40.7℃,近十年來氣候變暖趨勢明顯,特別是冬季的氣溫近十年來較前三十年偏高1.4℃左右。
定陶區降水量的分佈極不均勻,但一般規律是夏季降水多,佔全年降水量的60%,冬季降水量少,僅佔全年降水量的4%,秋季多於春季而少於夏季。年平均降水量663.0毫米,最多1188.4毫米,最少357.1毫米,無霜期209天。
定陶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235.7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4%。一年中春、夏、秋季光照較多,冬季較少,光照最多月份在5月份。最少的在2月份。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定陶區土壤屬於潮土土類,下分兩個亞類,兩個土屬,111個土種。一是潮土亞類,潮土土屬,包括69個土種,總面積84.9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86.4%。二是鹽化潮土亞類,鹽化潮土屬,包括42個土種,面積13.4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13.6%。以土壤表層質地可分為松沙土、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5種,面積和分佈如下:松沙土(飛沙地):面積1.9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2%,主要分佈在張灣鎮半堤鎮;沙壤土(沙地):面積26.7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27%,多位於緩坡高地和島形高地上。多數鎮街均有分佈;輕壤土(兩合土):面積37.3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38%,多位於緩坡平地上。主要分佈在仿山鎮冉堌鎮;中壤土(紅花面淤):面積28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28.5%,多位於緩坡平地和緩坡窪地上。多數鄉鎮均有分佈;重壤土(淤土):面積4.3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4.5%,多位於緩坡窪地、碟形窪地上。主要分佈在張灣、杜堂、陳集、孟海等鎮。

礦產資源

定陶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礦泉水、地熱資源、粘土礦等。張灣鎮地區勘查面積126.51平方公里,該區控制含煤面積較大,含煤面積約66平方公里,估算儲量7—10億噸。

地熱資源

定陶區濱河街道秦河村為中心,輻射周圍52平方公里為地熱異常區,鑽探地熱井一眼,深度1230米,地熱水井口溫度58℃。

動物資源

定陶區可開發利用水產資源1600公頃,主要魚類有: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青魚、鯽團頭魴、三角魴、鯰魚、黃鱔、烏鱧、泥鰍、花鰍、黃顙、紅鰭鮊、翹嘴紅鮊、細鱗斜頜鯝、麥穗魚、棒花魚、餐條、中華鰟鮍、高體鰟鮍、大鰭刺鰟鮍、櫛蝦虎、克氏蝦虎、鱖魚、馬口魚、赤眼鱒、鱤魚。
定淘區野生動物資源全區分佈有獸類18種,分屬於5個目,兩棲類8種,爬行類10種;鳥類157種,分屬於16個目41個科,其中優勢種為麻雀、花喜鵲、灰椋鳥、大山雀、珠頸斑鳩、家燕等,普通種有斑啄木鳥、四聲杜鵑、金翅雀、金腰燕、黑枕黃鸝、普通翠鳥等,稀有種有金黃鸝、栗葦鵂、大鴇、金眶鵂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5年10月23日,撤銷定陶縣孟海鄉、張灣鄉,設立孟海鎮、張灣鎮。
2001年2月,定陶縣機構改革,合鄉並鎮,東王店鄉併入定陶鎮,一千王鄉併入張灣鎮,力本屯鄉併入馬集鎮,姑庵鄉併入黃店鎮,王雙樓、田集鄉併入冉堌鎮,保寧鄉併入陳集鎮,鄧集鄉與游集鄉合併成立仿山鄉,南王店鄉、孟海鎮、半堤鄉、杜堂鄉繼續保留。
2001年9月,撤銷定陶縣馬集鄉,設立定陶縣馬集鎮
2011年4月,撤銷定陶縣仿山鄉、半堤鄉,設立定陶縣仿山鎮、半堤鎮。
2011年9月,撤銷定陶鎮,設立天中、濱河街道兩個辦事處。
2012年11月,撤銷定陶縣杜堂鄉,設立定陶縣杜堂鎮。
2013年12月,撤銷定陶縣南王店鄉,設立定陶縣南王店鎮。
2016年4月29日,定陶撤縣設區,轄天中街道辦事處、濱河街道辦事處,仿山鎮、張灣鎮、馬集鎮、南王店鎮、冉堌鎮、黃店鎮、孟海鎮、半堤鎮、陳集鎮、杜堂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定陶區轄2個街道、10個鎮,區政府駐天中街道。
天中街道冉堌鎮孟海鎮半堤鎮
濱河街道張灣鎮馬集鎮杜堂鎮
陳集鎮黃店鎮仿山鎮南王店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定陶區共有常住人口59.57萬人,同比增長1.36‰;全區城鎮化率達到47.13%,同比提高1.94%。
截至2016年,定陶區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彝族、瑤族、東鄉族等16個少數民族,14900餘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2.2%。少數民族分佈呈小聚居、大雜居態勢,其中回族14824人,佔全區少數民族人口的99%以上,主要聚居在天中街道南城社區、王洪廟社區和陳集鎮前沙海村、中沙海村四個民族村居(社區);其他少數民族大多因婚姻、經商等遷徙形成。少數民族人口1000人以上的民族工作重點鎮(街)2處,分別是天中街道和陳集鎮。
2021年6月,菏澤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定陶區人口數為540016。

政治


區委書記聶元科
區長朱中華

經濟


綜述

2017年,定陶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90.7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60.1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68:51.19:33.13調整為14.19:51.6:34.2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1.49%,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41%,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0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9695元。
2017年,定陶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2億元,可比增長13.58%。其中:增值稅完成2.0551億元,可比增長14.56%;營業稅完成0.0012億元(營改增因素影響不可比);企業所得稅完成0.7532億元,增長18.2%;非稅收入2.7514億元,增長18.82%。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8.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4.96%。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17億元,比2016年增長20.37%,其中教育支出6.487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7204億元、醫療衛生支出4.6686億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億元,分別增長17.56%、28.44%、14.49%和41.7%。
2017年,定陶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6.10億元,比2016年增長13.9%。第二產業投資53.86億元,同比增長28.46%,其中工業投資53.02億元,同比增長29.65%;第三產業投資41.57億元,同比下降0.5%。
2017年,定陶區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55131元,比2016年增加7037元,增長14.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1元,比2016年20368元增加1857元,增長9.1%;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9元,比2016年10637元增加1032元,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209元;比2016年增長13.4%;農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8441元。

第一產業

2017年,定陶區第一產業增加值24.9億元,增長3.3%。
2017年,定陶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9.2萬畝,比2016年增加0.31萬畝,增長0.2%;糧食平均畝產446.3公斤,比2016年增加8.1公斤,增長1.8%;糧食總產達到63.77萬噸,比2016年增加0.87萬噸,增長1.4%。
2017年,定陶區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5.7億元,增長0.6%,剔除價格因素,可比增長3.6%;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5.3億元,可比增長3.5%。
2017年,定陶區造林面積1.2萬畝,年末實有農田林網面積7.2萬畝,年末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
2017年末,定陶區農用機械總動力達74.77萬千瓦,增長6.08%,其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總動力6.99萬千瓦,排灌機械總動力22.19萬千瓦。年末擁有農用拖拉機0.79萬台,農用運輸車0.46萬輛。機耕面積61.58萬畝,機電灌溉面積77.43萬畝。全年第一產業用電量5444萬千瓦時,增長16.95%。農用化肥(折純)使用量4.1萬噸,地膜覆蓋面積51.05萬畝。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8.37%,同比提高0.19%。

第二產業

2017年,定陶區第二產業增加值90.7億元,增長8.6%。
2017年,定陶區工業完成增加值77.4億元,同比增長9.9%,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0.7%。截止2017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44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全年各月份累計增速均穩定在9.5%左右。2017年,全區工業用電量41757萬千瓦時,同比下降0.9%。
2017年,定陶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3.9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利稅40.9億元,同比增長12.1%;實現利潤32.6億元,增長12.5%,比去年提高11.9%。
2017年末,定陶區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20.4億元,增長14.7%。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5.8%,比去年提高5.2%。

第三產業

2017年,定陶區第三產業增加值60.1億元,增長12.8%。
2017年,定陶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3.96億元,比2016年增長25%。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完成13.17億元,增長24%,佔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94.3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0.72億元,增長100%,佔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5.1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50.34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14.92%;房屋竣工面積30.52萬平方米,增長257.78%。
2017年,定陶區完成郵政業務收入9678.74萬元,比2016年增長12.48%。
2017年,定陶區固話交換機容量6.8萬門,年末固定話用戶總數達1.5萬部。行動電話用戶達45.88萬戶,固定網際網路用戶達到8.9戶。
2017年,定陶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52億元,比2016年增長10.35%。消費品市場中城鎮實現零售額81.25億元,增長10.5%;鄉村實現零售額24.27億元,增長8.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實現91.93億元,增長9.9%;餐飲收入13.34億元,增長11.3%。
2017年,定陶區完成進出口總值53498萬元,比2016年增長28.6%;進口總值14600萬元,比2016年增長33.8%;出口總值38898萬元,比2016年增長26.7%;實際利用外資55萬美元,比2016年減少38.89%。
2017年末,定陶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12.45億元,比年初增加39.8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6.27億元,比年初增加23.7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13.86億元,比年初增加22.0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8.96億元,比年初減少1.45億元,中長期貸款74.63億元,比年初增加23.72億元。

交通


鐵路

定陶區距菏澤市中心區20公里,已列入菏澤市新一輪市區規劃。京九鐵路(北京西——九龍)穿越全境。規劃中的菏徐鐵路(菏澤——徐州)將在定陶站與京九鐵路接軌。

公路

濟廣高速、濟菏高速、日東高速、日南高速、菏徐高速在定陶區呈“米”字形交匯。日(日照)—南(南陽)高速公路聯通京福、濟青、京滬高速,在建的德商高速、菏徐高速、濟菏高速縱橫交錯,菏關高速—定碭路連接線縱貫城區,臨(臨清)—商(商丘)、東(東明)—豐(豐縣)、劉(劉口)—民(民權)、定(定陶)—碭(碭山)四條省級公路連接區鄉公路成網狀分佈,使定陶成為重要交通樞紐。鋪修了定陶—張灣、陳集—菏澤公路,定陶—碭山公路。

航空

定陶區菏澤民用機場獲得國家民航局批複。菏澤機場項目計劃於2018年6月開始施工,2019年12月完工,總投資19.8888億元。項目位於菏澤市東南部定陶區孟海鎮的黃庄村附近。主要建設內容分為飛行區工程、航站區工程、貨運區工程和配套工程三大塊。

數據

2017年,定陶區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560萬人,增長0.56%;客運周轉量28771萬人公里,增長1.6%;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1607萬噸,增長0.87%;貨運周轉量326041萬噸公里。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定陶區擁有博物館1處,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藏書總量萬冊(件)。藝術表演團體1個,鄉鎮文化站12處。定陶區擁有無線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2座。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2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100%。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定陶區有普通高級中學3所,在校生11003人;普通初級中學20所,在校生22001人;小學共147所,在校生67684人。初中畢業升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技事業

2017年,定陶區共組織科技計劃16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1項,其中7項獲市獎勵。
2017年,定陶區發明專利申請量101件,增長9.8%。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13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0.9件,比上年提高0.23件。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定陶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6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所。醫院、衛生院編製病床位1900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360人,其中執業醫師1050人,註冊護士1110人。全區參加新農合人數587342人。截止年末,全區萬人擁有病床位27.3張,比去年增加1.3張,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3人,比去年增加2.1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定陶區共有民辦社會福利機構3處,救濟災民0.1272萬人,享受城鎮低保1175人,農村低保12738人。
2017年,定陶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0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75人。全區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180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524人,定陶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3811人,定陶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9.78萬人;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2.51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3.1023億元(含職業年金);退離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15988人。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1560.4元/月。

旅遊


風景名勝

仿山旅遊區
仿山旅遊區景點
仿山旅遊區景點
仿山旅遊區位於定陶區城北5公里,距離菏澤市牡丹區15公里,為國家AA級景區。仿山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前487年,曹亡后,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1995年設立仿山旅遊開發區,面積4.6平方公里。
官堌堆
官堌堆
官堌堆
官堌堆位於定陶城區西北6.3公里,仿山鄉姜樓村南400米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堌堆高6米,長60米,寬48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
官堌堆從發掘出土的石刀、石鐮、石針、陶器等文物考證,此堌堆為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新石器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洪水茫茫,人類只得擇高台居住。大禹治水成功后,“九河既道,雷夏復澤,於是民得下丘居土”。該堌堆乃大禹治水前原始居民的居所。
戚姬寺
戚姬寺
戚姬寺
戚姬寺位於山東省定陶區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高帝劉邦的愛妃,劉邦死後戚氏母子被呂后所害。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文帝劉恆即位,剷除諸呂,恢復了劉氏政權,並在戚夫人的故鄉定陶建祠祭奠,以亦紀念,該祠建在高崗之上,人稱戚姬寺。戚姬寺原有大殿三間及配房,院內古樹參天,傍晚時分,晚鴉歸巢,繞寺飛鳴,似哀戚姬,故“戚堌晚鴉”成為了定陶古八景之一。
“文革”期間,戚姬寺遭嚴重破壞,加之年久失修,僅存清代大殿三間,大門一座。姬寺遺址於2006年12月7日入選“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項梁墓
梁王台
梁王台
項梁墓位於定陶城區東北2.5公里,堌堆劉庄西南100米處。項梁,秦末戰爭中著名反秦將領,楚名將項燕之子,霸王項羽之叔父。秦二世胡亥二年(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存封土高出地面2米,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佔地面積10餘畝,平面呈橢園形。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梁王台
梁王台遺址位於定陶橢圓形北3公里,定陶鎮賈樓村西北100米。梁王台南北長50米,東西寬35米,高2米。乃漢初梁王彭越的點將台。2013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墓
范蠡墓位於定陶城區往東北方向,崔庄村村北。2013年被列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封土南北長70米,東西寬100米,最高處2米。墓項呈橢圓形,佔地面積700平方米。墓地及其周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史記》載,范蠡輔越滅吳后,棄官經商,先到齊國,后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後葬於此地。
左山寺
左山寺,又名左山禪寺,位於定陶區馬集鎮郭庄村南300米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名興華禪院,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
明代寺院佔地2.67餘公頃,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戲樓、寺門、鐘樓、鼓樓關帝廟、白衣奶奶廟、龍王殿、祖師廟等300餘間,以天王殿、十八羅漢堂、立佛殿、睡佛殿、藏經殿和百神殿最為雄偉。寺院西南角有寶乘塔,下藏舍利子6顆。
定陶靈聖湖漢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墓地原有3座大型封土墓葬,封土早年被平毀。該墓葬屬於“甲”字形大型木槨墓,封土直徑約150米。從墓室結構初步判斷,墓葬年代屬於西漢晚期。該墓是山東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木槨墓葬。2013年4月,山東省定陶靈聖湖漢墓入選被稱為“文物界奧斯卡”的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

代表人物


冉耕:字伯牛,生於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春秋時期著名學者、孔子門徒。為人質樸,擅長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鄆侯”、“東平公”、“先賢冉子”等封號。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
冉雍: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陶(今山東定陶區)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
冉求:冉求(前522—前489年),字子有,通稱冉有,春秋末期魯國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冉堌鎮)人。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范蠡
定陶區古代人物
定陶區古代人物
范蠡:字少伯,生於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地,在陶經商致富,號陶朱公,是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商業家。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本名姬振鐸,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發之弟,曹國開國君主。
項梁
項梁: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著名起義軍首領之一,楚國名將項燕次子、安平侯項承之孫,西楚霸王項羽之叔父。
彭越
彭越:字仲,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大謝集鎮前昌邑村)人,秦末漢初的軍事政治人物,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
吳起
吳起:古代東周著名的軍事家和改革家,與著名軍事家孫子並稱為“孫吳”,戰國時期衛國左氏(今定陶區力本屯鄉左崗)。
左丘明:曹國左氏(今定陶區力本屯鄉左崗)人,《左傳》的作者。他自幼聰明倔強,勤奮讀書,知難而進,被鄉鄰稱為神童。左丘明長大成人,當了魯國史官,精心研究歷史資料。後來雙目失明,但身殘志不殘,立志傳《春秋》。他嘔心瀝血,秉公直書,采各國史記作《左傳》。
戚夫人
戚夫人(公元前223年一公元前194年):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濟陰戚家寨(今定陶區杜堂鄉戚庄村)人。
穀梁赤
穀梁赤:字元始,《穀梁傳》的作者,戰國時魯(今定陶區陳集鎮西谷庄村)人。他精明能幹,思想敏捷,是一位語言學家和史學家。《穀梁傳》與《公羊傳》體裁相近,主要從思想上闡釋《春秋》,是研究這一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吳質
吳質(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曹魏大臣。
東漢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鄄城招賢納士,吳質應召而至。因其才學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賞識,成為曹丕的摯友,曹植的文友。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區)人。
曹魏初年的謀士、大臣。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后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
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
曹丕、曹叡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划,官至司徒,封樂平侯。青龍四年(236年)卒,時年八十一,謚曰定。
曹邦輔
曹邦輔(1502—1575年)字子忠,號東村,定陶區王雙樓鄉曹樓村人。抗倭名將。1532年進士,先後任元城(今河北大名)及南和(今屬河北)知縣、雲南道御史、陝西巡按、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職。體恤民間疾苦,敢於抨擊權貴,秉公執法。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5月4日,被菏澤市人民政府授予“菏澤市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山東省政府通報表彰2019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單位,定陶區獲得“高質量發展進步縣”。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級文明縣(市、區)”名單。
2021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