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區

安徽省蚌埠市轄區

蚌山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屬於蚌埠市中心城區,蚌埠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商貿中心。原名中市區,2004年經區劃調整后,更名現名。

蚌山區東接龍子湖區,南連鳳陽縣,西接禹會區,北鄰淮上區。截止至2020年,蚌山區幅員面積83.0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個鄉,戶籍人口34.3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40.7萬人(2018年)。

蚌山區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文明城區、電子商務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2019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35.37億元,同比增長6.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0元;完成財政收入14.7億元。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夏商至春秋前期,為淮夷族聚居區。春秋戰國時期,為魯、宋、楚等國邑地。秦朝時期,屬九江郡。北宋至南宋初期,屬鍾離縣。明朝屬鳳陽府。清沿襲明制。
1947年設中山區,1951年改中市區。為蚌埠最早形成的老市區。
蚌山區遠眺圖
蚌山區遠眺圖
1997年,中市區位於蚌埠市區中部,為市政府駐地,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8.5萬,是蚌埠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區。下轄5個街道:小蚌埠街道、緯二路街道、青年街道、天橋街道、勝利街道。區政府駐南山路。
1998年8月,將東市區的延安街道,西市區的朝陽路以東、塗山路以西區域(黃庄街道)劃歸中市區管轄。
2004年,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因轄區內“南山”得名。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號),調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區劃: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蚌山區轄原中市區的天橋、青年、緯二路、勝利和黃庄5個街道;原東市區的宏業村、龍湖新村2個街道及煙墩村;原西市區朝陽街道的新建、東方紅2個居委會,釣魚台街道的友誼、雅郢2個居委會和施徐村;原郊區的燕山鄉,雪華鄉的邱橋、紀郭、沈圩3個村,長青鄉的陶店、金圩2個村,秦集鎮的仲集村。
2020年7月,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蚌山區列入“淮南”片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蚌山區位於東經117°11′-117°31′,北緯32°49′-33°01′。東西寬7.45公里,南北長14.42公里,轄區總面積83.08平方公里,北擁淮河,南接鳳陽縣,西至朝陽路,東臨津浦鐵路、龍子湖,呈扇形向南延伸。

氣候特徵

蚌山區燕山
蚌山區燕山
蚌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數為2200小時,年均氣溫15℃,年降雨量95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20天左右。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以黃棕壤為主。

河流水系

淮河是蚌山區的主要水系,在蚌山區的流程西至朝陽公路大橋,東至淮河老鐵路橋,長1840米;境內還有張公山湖、龍子湖、迎河等水系。

自然資源


林業

截止到2011年底,蚌山區林業用地面積1391.4公頃,其中有林地1308.5公頃,灌木林地11.3公頃,森林覆蓋率15.75%,林木綠化率21.33%;活立木總蓄積量2.9萬立方米。林業用地按地類分:森林面積1391.4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1.3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25.0公頃、苗圃地面積44公頃、宜林地面積1.5公頃。

礦產

蚌山區礦產主要為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集中分佈於燕山鄉。截止2013年,探明礦產資源為:飾面用花崗岩礦產1處,查明資源儲量38.72萬立方米,保有資源儲量5.40萬立方米。普通螢石礦產1處,查明資源儲量11.90萬噸,保有資源儲量7.20萬噸。礦泉水資源,大多數屬偏硅酸與鍶達標型。

行政區劃


至2013年底,蚌山區下轄天橋、青年、緯二路、黃庄、宏業村5個街道,雪華、燕山2個鄉。
天橋街道
蚌山區淮河路
蚌山區淮河路
天橋街道是蚌埠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濱淮河,南抱大塘,東倚京浦鐵路,西抵昇平街。轄區面積0.46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居委會,戶籍居民1.7萬人。天橋街道是蚌埠最早形成的老市區和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境內有淮河蚌埠港客貨碼頭、大塘公園。
緯二路街道
緯二路街道位於城區西部,轄區面積約0.43平方公里,下轄緯一路社區、愛國巷社區,常住人口約2萬人。
黃庄街道
黃庄街道位於城區西南部,北至勝利中路,南至東海大道,西至朝陽路,東至工農路。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轄前進、朝陽、紅旗、東方紅、和平5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約4.3萬人。
青年街道
蚌山區建設
蚌山區建設
青年街道東以中榮街為界,南臨勝利路,西靠工農路,北接淮河路。轄區面積0.6平方公里,轄華豐、青年、同樂園、中平、南山5個社區,常住人口3萬餘人。
雪華鄉、宏業村街道
雪華鄉、宏業村街道位於蚌埠市東南部,東臨4A級國家水利公園---龍子湖公園,西接張公山公園,南與蚌埠市政府相鄰,北至勝利路。2005年,雪華鄉與宏業村街道合併,形成鄉、街一體的體制結構,城鄉結合,轄3個行政村(施徐村、沈圩村、煙墩村)、4個社區居委會(第一、二、三、四社區)。轄區面積8.5平方公里,人口約5.5萬人。
燕山鄉
燕山鄉位於燕山腳下,東接龍子湖公園,西連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南臨鳳陽縣。轄區面積67餘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萬餘畝,總人口3.5萬人。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蚌山區總人口118178人,其中(7個街道):天橋街道12737人,青年街道19466人,緯二路街道12954人,勝利街道27352人,延安街道23494人,黃庄街道19681人,小蚌埠街道249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區戶籍人口為21.83萬人,常住人口為334426人。常住人口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7%下降為6.9%,下降3.67個百分點。

性別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70457人,佔50.97%;女性人口為163969人,佔49.0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75下降為103.94。

年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1869人,佔18.50%;15-64歲人口為237075人,佔70.89%;65歲及以上人口為35482人,佔10.6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6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9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個百分點。

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蚌山區常住人口中,有回族、苗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21個少數民族,共5233人,其中回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6%。

經濟


蚌山區商業街
蚌山區商業街
2019年,蚌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5.37億元,同比增長6.7%,居蚌山區商業街全市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居全市第1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4億元,居全市第1位;完成進出口總額9766萬美元,同比增長113.9%,居全市第1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0元,同比增長9.7%,居全市第2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80.4%,居全市第1位;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居全市第1位。
2016年,蚌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6.97億元,居全市第9位,按可比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10.1%,高於全市0.7個百分點,居全市第4位。分產業看,一產完成增加值0.89億元,增長3.3%;二產完成增加值12.47億元,增長9.1%;三產完成增加值53.62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1.3:18.6:80.1。

工業

2013年以來,蚌山區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2013年1月至7月份,蚌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77億元,完成增加值2.67億元,居蚌埠市市第九位,同比增長24%,居蚌埠市第二位,增幅比蚌埠市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完成總產值1.39億元,完成增加值0.38億元,同比增長18.3%,居蚌埠市第一位,增幅比蚌埠市平均水平高12.4個百分點。

農業

蚌山區農業主要分佈於燕山鄉,屬於城郊型農業。
至2013年底,蚌山區利用近郊優勢,大規模的種植、養殖基地呈多點開花之勢。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增至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至10個。建成2個市級菜籃子重點基地,蔬菜種植面積1.7萬畝、年產量4.2萬噸,年產生豬4500頭、水產品1500噸、牛奶2700噸。在充實市民菜籃子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
為服務農業產業化發展,蚌山區努力搞活農產品流通,延長產業鏈條。區、鄉支持特種水產養殖企業興建佔地38畝的城南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交通


蚌山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既具有承東啟西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又是華東運輸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貫中國東部地區的南北大動脈---京滬鐵路和千里淮河在蚌埠交匯。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營造了蚌山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利條件。

公路

蚌山區是皖北高速公路重要環節。S207貫穿南北,G3京台高速公路設仁和集出口。城區公交系統完善。
至2013年底,蚌山區有解放路、延安路、東海大道、燕山路等高等級公路,總里程達45公里。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

鐵路

蚌埠市是華東鐵路運輸網的重要節點。至2013年,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日編組能力3000輛,年貨物吞吐量達400萬噸。乘火車可直達國內16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

航空

蚌山區西南部的仁和集機場也稱為蚌埠機場,為4C級軍民兩用機場,將開通民航支線航班。

水路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直通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轄區水路運輸主要貨種為礦建材料、煤炭、糧食、化工原材料,出口貨物大多發往蘇、浙、滬等長三角地區。

社會


科技

蚌山區全力實施科技興區戰略,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創歷史新高。2013年1月至10月,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7.21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70%,增速位居蚌埠市第一,完成目標任務94.5%,蚌山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創歷史新高。
蚌埠市科學宮
蚌埠市科學宮
科技項目取得新突破。截止到2013年11月底,蚌山區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省級重點新產品1項,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項,省級計劃項目1項。
產學研合作取得新成果。蚌埠藍天塑料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的生物降解聚乙烯薄膜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省科技廳計劃項目的資金支持,獲得資金15萬元。
科技投入實現新增長。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共需兌現專利464件,同比增長257%,兌現專利資金96萬元,同比增長261%。
專利工作取得新進展。2013年新增專利權質押貸款1000萬元,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稱號。

教育

蚌山區有多所中小學校,主要有蚌埠第十五中學、蚌埠第二十六中學、蚌埠第三十二中學、蚌埠鐵路中學、蚌埠市蚌山小學、蚌埠鐵路第三小學、蚌埠市回民小學、蚌埠第一實驗小學、蚌埠新城實驗學校等。
蚌埠南山兒童公園
蚌埠南山兒童公園
2013年以來,蚌山區學校標準化建設紮實推進。通過實施校安工程建設、班班通工程、教學設備添置等項目,極大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學前教育大力發展。加強幼兒看護點動態管理,為A、B類幼兒看護點統一掛牌。舉行“蚌山區優質園與看護點結對幫扶啟動儀式”,二所省級一類園分別扶幫4所幼兒看護點。推進新校建設優質資源進一步拓展。採取名校辦分校的模式,打造蚌山小學南山酈都校區,建設一實小北校區。積極探索學校綠色發展督導評估機制。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建立了五個督學責任區,聘請15名教育督學,實行督學掛牌公示。
學前教育
至2013年底,蚌山區四個公辦幼兒園建設項目全部完成。積極培育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組織專家組分別對裝甲兵學院幼兒園、新時代幼兒園兩所幼兒園創建市一類幼兒園進行視導,並印發了《蚌山區幼兒園與幼兒看護點結對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紮實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提高規範辦園、科學保教的水平。
中小學教育
推進新一輪中小學布局規劃。進一步優化全區教育資源,推進重點項目建設。2013年,一實小北校區舉行開工儀式,蚌山小學南山酈都校區部分主體已完工。

衛生

2011年,蚌山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達到2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人口達100%。加強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實行了鄉村衛生服務“八統一”的一體化管理模式,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達100%。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和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重點加強全科醫生、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村醫的培訓。年培訓醫師13人、社區護士7人,為鄉衛生院培訓衛生人員7人、村醫25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0人。

民生

蚌山區花鼓燈嘉年華大型遊樂場效果圖
蚌山區花鼓燈嘉年華大型遊樂場效果圖
蚌山區將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快啟動、早實施、強推進、重質量”的工作要求,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落實部門責任、積極籌措資金、注重督查指導、加強政策宣傳等措施,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實施。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4.1億元,惠及全區16萬城鄉居民,群眾滿意率、支持率逐年提高,形成了群眾得實惠、事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2011、2012年均獲得蚌埠市“民生工程組織實施先進區”稱號。
2013年,蚌山區承擔32項民生工程任務,其中承擔省級民生工程22項,承擔市級民生工程10項。從資金保障情況看,區級資金配套6500萬元,已超額完成配套任務並全額到位。從項目進展情況看,全部項目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旅遊


自然景觀

梅花山
梅花山景點
梅花山景點
梅花山也稱為蘆山,有飛來石、吉象龜、魯肅井等景觀。
飛來石為一塊巨石,上大下小,彷彿凌空飛來,擱在山峰之巔。大禹治水時,挑石鑿山,挖溝開渠,消除洪災,相傳這塊飛來石就是他治理洪水時遺失的一塊神石。吉象龜位於梅花山西麓,酷似一隻烏龜伏在大象背上。在民間流傳的講究和說法中,大象是吉祥(象)的意思,也是代表穩重、誠實。在梅花山麓,有一眼泉,水深不可測,泉眼形如滿月,泉水清涼,久旱不枯涸,久雨不漲滿。魯肅在此屯兵練兵時,全軍皆飲此泉泉水,兵馬強健。故名“魯肅井”。
珠園
珠園
珠園
珠園為修建津浦鐵路取土留下的水塘。解放后經全面治理,1958年闢為公園,稱大塘公園,總面積6.9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1999年,經重新規劃改造后,改名為珠園。
南山兒童公園
南山兒童公園總面積5公頃,始建於1927年,是蚌埠最早建成開放的公園。原名中山公園,后曾多次易名,1981年定為現名。

人文景觀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位於蚌山區蚌埠港東約500米處,是津浦線上僅次於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始建於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車。為固定型桁梁橋,全長570米,單車道。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是連通中國南北重要交通大動脈,也是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歷史價值。大橋現仍在使用。
2010年,作為蚌埠開埠象徵的蚌埠淮河大鐵橋,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橋烈士紀念塔
建橋烈士紀念塔
建橋烈士紀念塔
建橋烈士紀念塔全稱為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建橋烈士紀念碑,位於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南端西側旁邊,始建於民國38年(1949年),是為了紀念人民解放軍搶修炸毀的大鐵橋而光榮犧牲的鐵道兵三支隊王吉珍、劉建國、王煥倫等6位烈士。
1982年被蚌埠市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蚌埠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座落在蚌山區燕山鄉孫家圩子村,在中國軍事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距市中心約7公里,由蚌官路可直達,交通十分便捷,是蚌埠市重點開發的旅遊項目。
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
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為蚌埠光彩大市場二期重點工程之一。2013年被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歷史街巷

淮河路(中段)
東起天橋,西至工農路口。原名一道街、大馬路。民國5年初成。民國8年,采蚌山砂石拓寬修築路面,成為老市區中心東西幹道。解放後為蚌埠市商業中心。
中山街
北起華昌街,南至體育路。曾名中新街、向陽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形成,民國22年改稱中山街。
民國5年,南京人俞昆濤在中山街北首租房,創辦普濟醫院,為蚌埠首家西醫院。民國6年,中華基督教會在中山街口東北角建教堂,基督教傳入。蚌埠解放后,中山街10號成立市立工人聯合醫院,為蚌埠第一所公營醫院,現為南山賓館。
太平街
北起淮河路,南至紅旗一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的大潮中,太平街吸引眾多“下海”人員經商,自北向南,雨後春筍般冒出一批批經營食品、飾品、用品為主的小商品的攤位,一時間,商賈雲集,人頭攢動,一度成為聞名遐邇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
華豐街一巷
南山路至華豐街段。曾名華豐里、抗美街。為老天橋的延伸區域,內有天橋清真寺,民國21年由平房改建,民國31年擴建,1957年改名蚌埠清真寺。民國12年秋,華豐街厚德里設皖北中學,為蚌埠最早的中學。
青年街
北起北圈堤,南至中平街。曾名老大街、中正街。路口以北為老大街,是蚌埠碼頭上岸之地,是蚌埠最早的道路之一。淮河路口至中平街口俗稱米坊街。民國2年,蚌埠商會在老大街附近設立。民國元年,有築街路民工在南段擺米匾子售糧。嗣後,糧攤、糧坊相繼增多,全興昌、玉興、泰來、裕大、謙豐和、寶興公等商號立行經商,因扼守五叉路口,交通便利,盛極一時。
愛國巷
東自緯一路,西至朝陽路,南起勝利路,北止南山路。被譽為“淮河岸邊一枝花”。
中興街(篾匠街)
淮河路至南山路段。曾名水果街、支農街。清宣統年間,陸續有篾匠來此,形成竹器一條街,俗稱篾匠街。1950年,成立合作小組生產竹器,1957年遷走。1980年,民辦青年勤儉竹器廠成立,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恢復竹器經營。九十年代后,隨著周邊商業區的發展,逐步轉為特色小吃街區。
國貨路
南起南山路,北至鳳陽西路。曾名中和街、立新街、國光街。1920年,蚌埠市“民眾教育館”在南山北麓舉辦一次規模空前的國貨展覽會,實業界巨子們在會上宣讀了“實業救國”的誓言,抵制洋貨對民族工商業的排擠,為紀念這一愛國行動,國民政府把“中和街”改為“國貨路”。
鳳陽西路(二馬路)
東起鐵路六股道西至昇平街。初名二道街,俗稱二馬路。津浦鐵路通車后漸成,民國初,商號增多,享譽皖北。解放后,商業中心轉移后一度消退,1979年該段新辟小商品市場,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富有特色的個體經營的火爆聞名遐邇,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華盛街
西起昇平街東到中榮街。曾名人民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經營雜貨、炒貨著稱。解放后,為商業中心,西段逐漸形成農貿市場,中段有百貨、雜貨、炒貨經營。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向陽飲食群、紐扣街、電器街聞名。
延安路至中榮街段
曾名公園路、蚌山路、人民路,俗稱花鳥市場,現名南山文化市場。是老天橋雜耍場南遷后形成的,以經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而聞名皖北,其中古玩玉器市場列全國古玩市場第8名,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產業發展基地”。

獲得榮譽


蚌山區為“雙擁模範區”,是省科普示範城區和省綜合治理示範城區。所轄緯二路、青年街道辦事處榮獲全國優秀體育社區獎,中平街小學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集體”。
2013年,蚌山區獲得市學前教育先進(縣)區、省教育系統退離休協會工作先進集體、市教育宣傳信息工作先進單位、教育部“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優秀組織獎”。
2019年9月21日,蚌山區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區榜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