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鎮

四川省重慶市萬州區轄鎮

響水鎮,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地處萬州區西北部。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響水鄉;1992年10月,三三鄉改為響水鎮。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戶籍人口為23859人。截至2020年6月,響水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響水場中心街22號。

響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高梁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為主;工業以生產加工為主。2018年,響水鎮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響水鄉。民國二十年(1931年),響水鄉改設三三鎮。
1958年,三三鎮改為三三公社。
1983年,三三公社復改為三三鄉。
1992年10月,三三鄉改建響水鎮。
1998年12月,響水鎮析置國家鄉。
2004年7月,國家鄉併入響水鎮。
響水鎮
響水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響水鎮地處萬州區西北部,東與龍沙鎮相鄰,南與郭村鄉接壤,西與分水鎮相連,北與甘寧鎮相倚,距萬州區政府駐地45千米,區域總面積62.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響水鎮地處丘陵深山區,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海拔500—800米;境內最高峰位於望牛嶺,海拔800米;最低點位於晏家溝,海拔500米。

氣候

響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6℃,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6.℃(1955年1月27日、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5.6℃,極端最高氣溫39.9℃(2006年8月15日),最高月平均氣溫34.9℃(2006年8月),最低月平均氣溫-1.4℃(1955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9℃,最大日較差18.5℃,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305天,最長達337天,最短2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60小時;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38天,最多降雨日數183天(1974年),最少降雨日數121天(2011年),最大雨量1631毫米(1982年),最少雨量840毫米(2001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7、8月最多。

水文

響水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200平方千米;境內有1條河流為響水河,從總角山至響水河,匯入石橋河后注入長江,長21千米,流域面積20.3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5.9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響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雪災、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12月的一場大雪,響水鎮全部受災,人員財產經濟損失達120.0萬元;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行政區劃


2011年,響水鎮下轄響水場、車興嶺2個社區,青林、寶蓮、高石、付家、公議、總角、萬民、響水、聯合、張家10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9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響水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響水場中心街22號。
轄區詳情
響水社區車興嶺社區總角村響水村萬民村聯合村
張家村公議村青林村寶蓮村高石村付家村

人口民族


2011年,響水鎮總人口2489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62人,城鎮化率25.0%;總人口中,男性12850人,佔51.6%;女性12049人,佔48.4%;14歲以下2797人,佔11.2%;15—64歲18645人,佔74.9%;65歲以上3457人,佔13.9%;以漢族為主,達24839人,佔99.8%;有土家、回、蒙古、苗、彝5個少數民族,共60人,其中土家族3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3.3%。2011年,響水鎮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9.2‰,人口自然增長率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2.0人。
2017年末,響水鎮常住人口為12985人。
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戶籍人口為23859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003
男7161
女6842
家庭戶戶數4244
家庭戶總人口(總)14001
家庭戶男7160
家庭戶女6841
0-14歲(總)2785
0-14歲男1434
0-14歲女1351
15-64歲(總)10062
15-64歲男5162
15-64歲女4900
65歲及以上(總)1156
65歲及以上男565
65歲及以上女59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588

經濟


綜述

2011年,響水鎮財政總收入29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0%;人均財政收入116元,比2010年增長30.0%。2011年,響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94元。
2018年,響水鎮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響水鎮
響水鎮

農業

2011年,響水鎮有耕地面積3.1萬畝,人均1.3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萬畝,林地面積2.9萬畝。2011年,響水鎮農業總產值1357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1%,農業增加值8824萬元。響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高梁為主。2011年,響水鎮生產糧食8964噸,人均0.4千克,其中水稻5167噸,小麥635噸,玉米1312噸,高梁25噸。響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為主。2011年,響水鎮生豬年末存欄20650頭,出欄27434頭;牛年末存欄2154頭,出欄865頭;羊年末存欄732隻,出欄1500隻;家禽年飼養量9.0萬羽。2011年,響水鎮生產肉類1021噸;畜牧業總產值956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0.5%。2011年,響水鎮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592噸,主要品種有獼猴桃、柑橘、梨、李子等。響水鎮漁業以淡水養殖草魚、白鰱、鯽魚為主。2011年,響水鎮漁業總產值2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

工業

響水鎮工業以生產加工為主。2011年,響水鎮工業生產總值0.5億元,比2010年增長0.2%;工業增加值0.4億元。

商貿

2011年末,響水鎮有商業網點25個,職工46人。2011年,響水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5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0%;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1%。

金融

2011年末,響水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3億元,比2010年增長0.3%;存款餘額為約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0%,人均儲蓄11245元;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

文化


● 地名由來
響水鎮因響水灘流水叮咚如琴聲而得名。

交通


2011年末,響水鎮有鎮級公路1條,總長14.5千米。響水鎮有龍響公路、國響公路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響水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75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2所,在校生837人,專任教師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初中1所,在校生509人,專任教師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0%;有各級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響水鎮主要學校有響水中學等。2011年,響水鎮教育經費達1545.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545.5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響水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10平方米,藏書5000冊;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種文化娛樂場所18處;2011年末,響水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100張;5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0%。2011年末,響水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800戶,入戶率90.0%;廣播村村通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響水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5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站24個;病床10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響水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萬人,參合率93.7%;孕產婦死亡率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5‰、1‰、1.2‰。

社會保障

2011年,響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2戶,人數89人,支出20.2萬元,比2010年減少9.6%,月人均190.0元,比2010年增長18.0%;城市醫療救助192人次,民政部門自主參加合作醫療1015人次,共支出5萬元,比2010年增長4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83戶,人數1268人,支出11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0%,月人均80.0元,比2010年增長20.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7人,支出9.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4人,支出31萬元,比2010年增長8.4%;農村醫療救助17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0人次,共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30.0%;農村臨時救濟65人次,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0%;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社會福利費1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0%;有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3人。2011年,響水鎮有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站2個;有稻草援助中心慈善捐助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助2.5萬元,使15名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5萬人,參保率80.0%。
響水鎮
響水鎮

旅遊


響水鎮境內有寨林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主要以古寨、寺廟、古墓群等歷史文化景觀為主,自然風光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