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鎮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響水鎮

響水鎮,隸屬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部徠, 東連加茂鎮、南茂農場,南靠新政鎮,西南與毛感交界,西北接五指山市暢好鄉,東北連五指山南聖鄉,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51.28平方千米。 

1961年,響水成立公社。1983年,成立區公所。1987年,置鎮,均以響水命名。2002年,毛岸鎮併入響水鎮。 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戶籍人口26548人。 截至2020年6月,響水鎮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 

2011年,響水鎮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4368元。2011年,響水鎮財政總收入525萬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有7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3個。

歷史沿革


1961年,響水成立公社。
1983年,成立區公所。
1987年,置鎮,均以響水命名。
2002年,毛岸鎮併入響水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響水鎮地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部,東連加茂鎮、南茂農場,南靠新政鎮,西南與毛感交界,西北接五指山市暢好鄉,東北連五指山南聖鄉,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51.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響徠水鎮西北部多山,東南部開闊平緩,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水文
響水鎮境內主要河流為響水河、陡水河。

交通優勢


2011年末,響水鎮有海榆中線穿鎮而過,保亭出口公路經過大本村委會,通往三亞、五指山市,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
2011年末,響水鎮道路總長度1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響水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圖書室10個,農家書室12個,藏書2.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配置9套農村文化資源共享工程電腦設備和電影放映設備。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響水鎮有響鎮金江學校、響水中心學校、毛岸中心學校、毛岸瑞華小學,在校生總數為179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入學率達100%,中學入學率達97.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響水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村衛生室8所;病床19張,專業醫務人員21人。
2011年,響水鎮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萬人,參合率94.3%。 
社會保障
2011年,響水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戶,人數216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4戶,人數787人,支出114.83萬元;農村五保戶供養23人,支出6.9萬元。
2011年,響水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0人,參保費總計43160元,參保率77.7%。
2011年,響水鎮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5541人,參保費總計809060元,參保率91.3%。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響水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 
● 供電
2011年末,響水鎮有35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69台,總容量21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7條,總長度87千米。能源主要的水電站為:南春發電站,位於南春經濟場。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響水鎮有小型公園1個,面積0.5公頃,鎮區綠地面積3公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響水鎮轄有大本、什龍、響水、合口、什月、什邱、毛岸、陡水河8個村委會,1個鎮辦農場,48個自然村;下設6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響水鎮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 
響水鎮區劃詳情
金江居社區茶場居社區大本村什龍村什月村
響水村合口村什邱村毛岸村陡水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響水鎮轄區總人口137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77人,城鎮化率10.7%。總人口中,男性7119人,佔51.7%,女性6641人,佔48.3%;18歲以下3241人,佔23.5%;18~60歲9273人,佔67.3%;60歲以上1246人,佔9.2%。總人口中,以黎族為主,達10578人,佔76.8%;還有漢、苗、壯等4個民族,共3182人,佔23.2%;超過2000人的是苗族,共2268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長率8.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3人。 
截至2017年末,響水鎮常住人口31474人。 
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戶籍人口26548人。

資源


響水鎮是國家六部委確定的1887個重點鎮之一。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森林覆蓋率32%,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魯楚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已獲得農業部產地認證。境內有鸚哥嘴碑林、奇險的涼風洞、夾馬石杜鵑林、風景宜人的雨獺林場、保存完好的鄧漢祥故居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盤縣響水鎮電廠
盤縣響水鎮電廠
360萬千瓦的盤南電廠、1000萬噸的盤南煤礦及年產200萬噸的響水焦化廠坐落響水,響水將形成大煤促大電,大電帶大煤的“經濟圈”。

基礎建設


城鎮境內有政府路、平田路、響水路、西開路、沿河路、車田路、松山路、松柏路、陽橋路等19條街道,街道總長15.2公里。小城鎮樓房林立,錯落有致。
鎮黨委團結帶領2.7萬人民群眾,發揚“顧全大局、甘於奉獻,務實創新、爭創一流”的響水精神,構建“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誠心誠意搞服務,以人為本創和諧”的盤南模式。依託大企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以支持大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為主線,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促進響水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帶領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城鎮基礎設施工程紮實推進,吸納社會閑散資金240餘萬元新建農貿市場,爭取上級資金40萬元新建了響水汽車站。安裝垃圾桶100個,修復垃圾池11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牌1200塊,實施行道樹綠化工程7.18公里。基本完成了(大犁樹——巴馬河)、龍老(龍潭邊——老鷹岩)、戈干(戈西田——干庄)等通村公路建設。基本完成了坪丫、楊糯公路的工程改造。全面完成了響普公路魯楚段的建設任務和魯普、發乾兩條出境公路的建設。全鎮公路完成工程和再建工程79公里,總投資超過500萬元,是響水歷史上規模最大、投入最多、里程最長的一次公路大決戰。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面完成了19條街道的道路硬化和給排水工程,近期可供8000餘人的供水工程主管道安裝已基本完成,進村串戶管道正在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響水鎮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4368元。
2011年,響水鎮財政總收入525萬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截至2018年末,響水鎮有7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3個。 
農業
2011年,響水鎮有耕地面積7186畝,人均0.52畝;林地面積44660畝。
響水鎮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1990年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607畝,畝產173千克,總產2667噸。2011年,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696.4畝,畝產335千克,總產4587.97噸。
響水鎮的經濟作物以橡膠、檳榔為主導產業。2011年,橡膠種植21580畝,開割16600畝,年產干膠846.55噸。檳榔種植面積6186畝,總產量4145.8噸。
響水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534頭;羊飼養量853隻;牛飼養量389頭;家禽飼養量7.66萬羽。
2011年,響水鎮有水果種植面積2470畝,產量1502.1噸,主要品種有龍眼、香蕉,其中龍眼總產量676噸。
響水鎮的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水產品年產量達88噸。 
金融
2011年末,農村信用合作社、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在響水鎮開設了分行或設立辦事處。
社會狀況禁毒工作
截至2009年底,我鎮共有涉毒人員185名,在冊吸毒人員120名,現有吸毒人員65人,種販、毒人員70名,正在強制隔離戒毒8名,正在勞教10名,正在服刑14名,以販養吸4人,新滋生吸毒人員4名新增販毒人員2名。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政法綜治工作暨禁毒工作會議,出台了一系列剛性文件,嚴格落實禁毒工作督查,對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的按照有關規定從嚴處罰和追究責任。全鎮形成了責任落實到位,上下齊抓共管的禁毒工作格局。鎮人民政府積極響應上級禁毒號召,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四個全部,兩個一律”的工作指令。把禁毒工作放在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了禁毒領導小組,層層簽訂禁毒責任狀。認真落實“大幫教活動”,做到全民動員,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禁毒戰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穩步推進,全年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89起,調處成功186起,調處成功率達96%,防止民轉刑4起,防止群眾性上訪2起。
教育工作
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展教育事業。爭取上級資金244萬元興建了響水中學女生宿舍,修建了小學教師周轉房、小學綜合樓。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認真做好適齡兒童入學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鎮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小學7——12周歲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8.20%,初中入學率達到了125.62%,小學輟學率控制在0.53%,初中輟學率控制在2.4%,15周歲完成率達到了97.68%,初中教師合格學歷和小學教師合格率均達到了100%,達到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驗收的標準,順利通過省政府的複查、驗收。初步實現了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環境是校園。13所中小學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遠程教育電視、電腦等,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學連續4年在全市鄉鎮中學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文化廣播電視發展迅猛,有線電視覆蓋整個小城鎮,“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
林業工作
為進一步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完善林權制度改革外業勘界勾圖以及內業清繪圖的轉繪,排查糾紛49起,調處44起,調處面積達11840畝,調處率為89.8%。兌現了2006年至2008年荒山造林管護費49892元,2008年至2009年兩年退耕還林護林費73440元。兌現重點公益林管護費36210元。同時完善了2010年的退耕還林管理合同書。
安全生產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重點待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明[2007]16號精神,響水鎮對轄區內的各煤礦、非煤礦山等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有安全隱患的必須進行整改。到6月底,全部排查結束,沒有存在安全隱患的煤礦及非煤礦山。
生態建設
到2006年底,完成植被恢復造林510畝,其中退耕荒山造林400畝,退耕地造林6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5%,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響水生態環境,為今後開發響水旅遊業奠定了自然基礎。
社會保障
全鎮解決城市低保1671戶3741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325299元;解決特困群眾、五保、孤兒、殘疾等弱勢群體救助951戶2033人,資金140400元,房屋倒塌及火燒重建戶54間,資金125000元;發放救濟糧162330斤,解決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紮實推進,全鎮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已從2005年的3438戶15545人增加到2006年的6252戶22261人。參合率由2005年的61.17%增加到今年的84%,提高了22個百分點。2006年門診共產生醫藥費800403.89元,通過合管辦審核上報得到補償減免醫藥費462865.54元。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計劃生育
全面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符合政策生育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1‰;有效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工作邁出突出性步伐。經常性工作機製得到完善,群眾參與、支持、滿意率提高,控制人口數量,人口素質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

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響水鎮轄區內一河段落差較大,河水瀉下發出聲響,故該地稱”響水”。因鎮址靠近響水河邊得名。

所獲榮譽


2021年6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黨委被海南省委公示為“海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擬表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