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頭鎮

山東省郯城縣下轄鎮

郯城縣高峰頭鎮緊靠縣城,鎮駐地位於城南9公里處,是郯城的南出口,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古老的馬陵山與秀麗的沭河水并行南北,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全鎮轄7個社區(行政村)、48個自然村,47280人(2017),總面積70.4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高峰頭鎮
高峰頭鎮
店子相傳明朝初期,吳姓於此道旁落戶立村,開設坊店,得名店子。為高峰頭鎮人民政府駐地,今駐地遷至蒲汪三村。現有446戶、1765口人。
徐庄回憶徐氏宗譜載,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徐姓由大圩溝遷此建村,得名徐庄。現有328戶、1246口人。
北張庄相傳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張姓遷此建村,得名張庄。后以方位,改稱北張庄。現有400戶、1396口人。
長疃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建村。此處原為徐姓穀場,故取名場疃,后演化為長疃。現有183戶、644口人。
北藺藺氏宗譜載:“明萬曆年間始祖諱失紀,由即墨來郯”。建村后,稱藺庄。后以方位改稱北藺庄,簡化為北藺。現有304戶、1328口人。
鹽店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張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始名張庄。后官府於此設鹽店,故改稱鹽店。現有196戶、770口人。
李圩子相傳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李姓於此築圩立村,得名李家圩子,簡化為李圩子。現有391戶、1443口人。
西曹村相傳南宋時期(1127~1279年)建村,原以曹姓興旺,得名曹村。后以方位,改稱西曹村。現有838戶、2845口人。
周崗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周姓遷此土崗上居住,因靠曹村(今西曹村),統稱曹村,後分立成村,改稱周崗。現有251戶、925口人。
王莊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王姓遷此定居,因近曹村(今西曹村),統稱曹村,后以姓氏改名王莊。現有237戶、843口人。蔡圩里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建村,以姓氏始稱蔡村。后因村周築圩,改名蔡圩子,今稱蔡圩里。現有97戶、326口人。
於圩子於氏宗譜載:“於氏祖原居陰騭村,明崇禎十四年分支來此居住”。為防匪患,村築土圩,故名於圩子。現有325戶、1173口人。
東曹村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曹姓人於此道旁建村,開店設鋪,始名曹家店,后以方位改稱東曹村。現有155戶、528口人。
許圩子許氏始祖墓碑載:“吾始祖由浙江紹興府餘姚縣遷此……明萬曆二十八年立”。1948年以許姓興旺,改名許庄。因與郯城縣郯城鎮、黃山鎮的許莊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文件公布,更名為許圩子。現有187戶、741口人。
前茅茨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張姓遷此立村,因此處茅草叢生,村民住房多以此草蓋頂,且村小於北面茅茨庄,故名小茅茨,后改稱前茅茨。現有330戶、1194口人。
小麥城相傳明初建村。傳說從前此處有姑、嫂二人分居馬陵山兩側。嫂在江蘇東海縣皇姑城,姑於此居住。村以此稱小妹城,后演化為小麥城。現有294戶、1032口人。南藺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藺姓由藺庄遷此建村,稱小藺庄。后以方位,改稱南藺庄,簡化為南藺。現有304戶、1314口人。
蒲汪回憶李氏宗譜載,李姓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遷此建村。因村處蒲草叢生的汪塘旁,故名蒲汪。現有714戶、2676口人。
解庄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建村,以姓氏得名解庄。后因村莊擴大,分為後解庄、前解庄。現有649戶、2563口人。
胡井相傳明初建村,原稱李家井。后因胡姓興旺,改名胡村。因與郯城縣勝利鄉胡村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文件公布,更名為胡井。現有361戶、1340口人。
前高峰頭回憶侯氏族譜序載,侯姓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遷此建村,以吉祥意,取名高鳳頭,轉音為高峰頭。后以方位,改稱前高峰頭。現有881戶、3192口人。
陰村相傳東漢末期建村。原以積陰德之意,取名陰騭村,簡化為陰村。后隨村莊擴大,1953年後,分為民主、新華、中心、前進、聯合5村。現有1158戶、4872口人。
陵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建村,以杜姓居多,取名杜庄。因與郯城縣重坊鎮的杜莊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文件公布,以靠陵江河,更名為陵江。現有132戶、453口人。

行政區劃


高峰頭鎮下轄7個社區(行政村)、48個自然村:
曹村社區:曹村(東曹村、魏園村)、葛道口村、江庄村、北張庄村(煙墩村)、廟后村、南張庄村、賈庄村、關庄村、許圩子村、
蒲汪社區:蒲汪一村、蒲汪二村、蒲汪三村、胡井村、店子村、解庄村、
高峰頭社區:前高峰頭一村、前高峰頭二村、前高峰頭三村、后高峰頭東村、后高峰頭西村、南藺村、陵江村(杜庄村)、
徐庄社區:徐庄村、鹽店村、前毛茨村、李圩子村(周庄村)、北藺村、長疃村、
中心社區:中心村、愛國村、聯進村(聯合村、前進村)、新民村(新華村、民主村)、
周崗社區:周王莊村(周崗村、王莊村)、曹東村、曹中村、曹西村、於圩子村、蔡圩子村(蔡圩后村、蔡圩里村)、 
麥坡社區工:麥坡村、馬場村、小麥城村
轄4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店子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371322108201122蒲一村
202122蒲二村
203122蒲三村
204121店子村
205122胡井村
206122解庄村
207220賈庄村
209220葛道口村
210220廟后村
213122關庄村
214122許圩子村
215220南張庄村
216122於江村
218220曹西村
219220曹中村
220122曹東村
225122於圩子村
226220前茅茨村
227220徐庄村
230220鹽店村
231220北藺村
232220長疃村
233220前高峰頭一村
234220前高峰頭二村
235220前高峰頭三村
236220杜庄村
237220后高峰頭東村
238220后高峰頭西村
239220南藺村
242220陰村中心村
243220愛國村
246220麥坡村
247220小麥城村
248220馬場村
249220北張庄村
250122曹村村
251122周王莊村
252220蔡圩子村
253220李圩子村
254220聯進村
255220新民村

經濟


產業發展

一是產業經營型。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加強規模基地、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開發,建設出口創匯蔬菜、杞柳製品、板栗、銀杏精深加工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基地,形成“公司+基地+農戶”一體化產業經營模式,建成各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6個、專業合作社12個,參與農戶近1200戶。
二是龍頭帶動型。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貼息扶持,2006年投入資金46.62萬元,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家。
三是資源節約型。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氣化等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建成沼氣池73個,自來水工程23處,農田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2萬畝次,每畝節本增效40元以上。
四是科技服務型。聘請國家、省、市、縣專家授課,舉辦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果樹管理、水稻節水高產栽植等技術培訓30餘期次,培訓農民3500人,開展科技進村活動7次。
高峰頭鎮
高峰頭鎮

發展戰略

工業強鎮
“十五”以來,全鎮加大工業發展力度,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工業不僅是高峰頭鎮的支柱產業,而且是一個關聯性、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工業的迅猛發展可以為第一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直接帶動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業、餐飲、文化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十一五”期間,要以發展為主題,以效益為核心,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堅持走“依託優勢,科技創新,培植支柱,帶動全面”的發展之路。企業向著“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邁進。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圍繞柳編加工、保鮮儲藏、黃沙開採、糧食加工、建築裝飾、機械加工、板材加工和工藝品製作等支柱產業,積極扶植一批名牌產品、龍頭企業和傳統行業,帶動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全面振興工業經濟。
高峰頭鎮
高峰頭鎮
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經濟自我積累,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一種基本經營方式,具體表現在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利益,是多元參與者自願結成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它是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十一五”期間,要積極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狠抓龍頭企業和基地規模建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科技農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的加工深度、轉化率和增值率,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外向帶動
按照重點突破、多元發展、全方位開放的要求,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拓寬外商投資領域,引導外資投向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改制,要採取新型靈活的招商方式,積極宣傳高峰頭這一“魯南明珠”,通過招商會、招商代理機構和計算機網路等多種途徑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大力發展對外貿易,鞏固和開拓國外市場,進一步優化出口結構,擴大產品出口。狠抓出口企業的規模膨脹,培植出口企業大戶,積極開拓加工貿易新領域,培植新的出口創匯增長點,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龍頭和載體作用,促進實施經濟快速發展。
高峰頭鎮
高峰頭鎮
城鎮化
城鎮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首要前提,是工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現實舉措,“十一五”期間,要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工作的重點。從實際出發,突出區位優勢和特色經濟,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建設的原則,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中心鎮。
商貿帶動
市場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是聯繫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橋樑。繁榮發達的市場,可以加快工農業產品的銷售,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生活。“十一五”期間,該鎮要著眼於國內外市場,以建設魯南蘇北大市場、發展大流通為目標,突出抓好蒲汪商貿小區、蔬菜批發市場的改造提升,規範發展農村集貿市場,真正形成具有魯南特色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質量興鎮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和人們消費水平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質量直接關係著經濟的發展。“十一五”期間,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突出抓好農業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按照QS認證要求,搞好食品企業的改造,不斷開發研製新產品,培育名牌,拉長名牌產業鏈。強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