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霞節是貴州三都、獨山、荔波等縣水族人民古老的祭祀性節日。“霞”是水神,也稱“霞神”,它本來是一個人形的石頭。傳說它有人性神性兩通的本領,它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如有對霞神不尊之舉,它將自動行走他方,使這個地區風雨失調,莊稼長不好。故各地總要將霞神妥為保藏,避免被別人拿走。“敬霞”就是敬霞神。
敬霞節
'霞'是水神,也稱'霞神','敬霞'就是敬霞神。節日時間各地不一。具體時間要根據
水書來擇定。三都縣九吁地區揚拱'霞',在地支的丑、未年,中間相隔六年;大多數地區的'霞',在地支的子年過,其間相隔十二年。月份一般在水歷的九月或十月(農曆五、六月)兩個月內選擇一個吉利的西日舉行。'霞神'一般是一尺來長的人形石頭。傳說很久以前,水族人的一位長者下水捕魚,捕來捕去總是捕到一個人形石頭,開初很不高興,后又覺得有趣,最後將石頭拿回家。當人們圍住觀看時,石頭顯起靈來,告訴人們逆水而上可以找到可種莊稼的壩子。人們依照石人的指點,遷徙到現在的地方定屠,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從此,人們每隔六年或十二年敬一次奇石。天長日久,便成了水族人民的節日。
敬霞節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敬霞節
敬霞儀式在霞堂舉行。霞堂設有祭壇。壇前立著一根竹竿,竿頂上站立一隻公雞。祭壇中是主祭席,其友有用松針鋪成十二個祭祀點,由宗族各支系擺設祭品。敬霞這天,各支系由德高望眾者領隊。抬著豬肉、糯米飯、米酒等食品列隊進入霞堂。一路上
銅鼓、銅鑼、欽、革鼓被敲得冬嚏冬嚓地響,人們跟在後面吆喝著前進。祭典開始,鑼鼓暄天。接著由執壇的水書先生念讀敬霞的祝詞,內容多為祈福禳災,期冀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之類。祝詞之後便酪酒祭之:此後,由兩個身穿白衣的小夥子抬一母豬到田壩中繞行,後面那位不時用松針刺戳豬的尾部,使它發出嗥叫聲。圍觀的人常常發出鬨笑,並且盡情地用竹片屏水和撮稀泥向抬豬者灑淋過去。走過霞堂之後,抬豬者丟下母豬,故意穿進圍觀的人群,嚇得人們四處躲避。這種逗趣結束之後,水書先生再度念讀咒詞,當他手中的執法彩杖一揮時,飼雞者便學雞嗚,逗引竹竿頂上的公雞啼鳴。這時,主祭者就向眾人高呼:等待霞神降雨來沐浴。此後,水書先生再念祝詞,又酹酒祭之。然後由各族系代表抬著"酒罈去澆灌"霞神"。人們用酒從頭澆到腳,一直澆到"霞神"們倒(象徵酒醉)才算祭祀的成功。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人們傳說只有醉倒了"霞神",它才能永遠留在這方,才能使這裡風調雨順。當水書先生念了最後的咒詞,祭典才在鼓樂聲和歡呼聲中結束。最後,各族系將祭肉一併聚攏,聚餐慶祝。天黑之後,人們秘密地將"霞神"收藏起來,至此,"敬霞"活動全部結束。如今,許多水族地區還保留著舊時敬霞活動的遺址,但大規模的祭祀活動早已不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