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縣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

荔波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省最南端,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地帶,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南丹縣毗鄰,總面積2431.8平方千米。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烈士的故鄉,境內生態良好,氣候宜人,擁有國家5A級樟江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水春河漂流、黃江河國家級濕地公園、瑤山古寨景區、四季花海和寨票、水浦、大土民宿等景區景點。

2019年,荔波縣下轄1個街道、5個鎮、2個鄉。2018年,荔波縣常住人口13.2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66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0.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6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71億元。

歷史沿革


秦王嬴政三十六年(前221年),荔波為象郡毋斂縣地。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置婆覽縣(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恆豐,原屬荔波);玄宗開元元年(713年)至天寶三年(744年),改置勞州和莪州(勞州即今撈村鄉,莪州在縣城附近)。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置羈糜荔波州。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5年),荔波為蒙、皮、雷三土司領地割據。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統一蒙、皮、雷三土司領地,荔波併入廣西思恩縣;洪武十七年(1494年),撤荔波縣,置方村、蒙村、窘來村三巡檢司,易十六埲為十六里,改屬廣西河池州;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荔波改司設縣,仍屬河池州;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縣治設在喇軫村(今時來舊縣),改屬貴州都勻司;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縣界。
清順治元年(1644年),荔波縣屬貴州;順治十六年(1659年),縣治里襖村(今方村鄉)改屬廣西慶遠府;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縣改屬貴州都勻府;乾隆二年(1737年)縣治遷蒙石里全亨村(今縣城),並設荔波營,五年(1740年)置游擊署、守備署、千總署。
民國時期,荔波縣直隸貴州省長公署,先後屬貴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均駐獨山)。
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縣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屬獨山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以後,屬都勻地區專員公署。1956年8月,都勻地區專員公署改建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荔波縣。1959年3月,荔波合併到獨山縣。1961年6月16日,恢復荔波縣建制,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荔波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荔波縣薰衣草花海
荔波縣薰衣草花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荔波縣,地處黔南邊陲,東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榕江縣接壤,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縣、南丹縣毗鄰,西與獨山縣相連,北與三都水族自治縣交界。介於東經107°37′至108°18′,北緯25°7′至25°9′之間,總面積243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荔波地處貴州廣西兩省區的交界處,地形聚集了貴州高原和廣西丘陵的綜合優勢,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屬於喀斯特地形地貌。 
氣候特徵
荔波縣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溫分佈的總趨勢是南高北低。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帶比同高度的山地,東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閉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氣溫高。全縣年平均氣溫18.3℃。全縣常年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7月平均氣溫為27.0℃以下,極端最高氣溫不超過40.0℃;1月平均氣溫各地均在5.5℃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在-10.0℃以上。
荔波縣內霜期少,無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終霜期分別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縣境內冬季降雪較少,且多為冰粒,其次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在一個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較少出現,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現在3—5月,且都為小冰雹,降雹的時間短,範圍也不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佔全年總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僅佔全年總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佔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風逐漸增強,降水佔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於4月下旬進入雨季,4—10月份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後,海洋季風減弱,逐漸為南下的大陸季風取代,降水量顯著減少。 
水系水文
荔波境內河流均屬龍江水系歸珠江流域。全縣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幹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縣集雨面積大於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長於10千米的河流共30條。縣內河道總長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長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縣總面積中屬上述三條水系的縣內流域面積為2375.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荔波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論蘊藏量34.9萬千瓦,可開發量24.43萬千瓦,截至2010年已開發4670千瓦,占可開發量1.34%。 
生物資源
荔波常用的材林樹種有42科126種。其中經濟林樹種有11科17種;灌木林樹種13科23種;竹類1科14種;水果樹種有5科114種;另外引進樹種8科11種。
主要用材林種有:杉木、南方紅豆杉、貴州惠花杉、馬尾松、廣東五針松、黃松、黃枝油杉、羅漢松;柏木、側柏、福建柏;香樟、臭樟、尾葉樟、大葉樟、小葉樟;潤楠、貴州潤楠、黔貴潤楠;細葉香桂、州桂、月桂、香葉樹、檫木;楓香、啊丁楓、半楓荷、馬蹄荷、繼木、紅苞木、四州臘瓣花;青杠櫟、麻櫟、貴州烤飯承青杠、巴東櫟、紅稠、小紅烤、蒴烤、水青杠、甜楮烤;香椿、苦楝、州楝;榆樹、光皮舉、糙葉木、朴樹;臭椿;厚朴、深山含笑、闊瓣白蘭花、長梗木連、鵝掌楸;掌葉木、小葉欒樹、複葉欒樹、傘花木;冬青、小果冬青;皂莢、香槐、紅豆樹、山合歡;楸樹、壽樹紫薇樹紫薇威;貴州鵝耳櫪、光皮樺、早冬瓜;梧桐;紫花泡桐、白花泡桐、花香桐花香香、野核桃、黃杞、楓楊;重柳、響葉楊;桑樹、岩桑、榕樹、斜葉榕;木荷、銀木荷、紅花茶、舟炳茶;山柳、欏木;重陽木、粗康柴、園葉烏桕;九里香;虎皮楠;馬尾樹、女貞、桂花;刺楸、脫皮龍;山桐子;香子樹、梔子花;網脈山龍眼;魚尾葵;大果香園;猴板栗;拐棗樹;黃連木、清香木、南酸棗;中華械、飛鵝械、紅翅械、青窄械。經濟林樹種有:木姜子、毛葉木姜子、山蒼子、核桃;構樹;油桐、千年桐、烏桕;漆樹木;鹽膚木;油茶;棕櫚;花椒;杜仲;十大功勞;白臘。
灌木樹種有:馬桑;溪畔杜鵑;羊蹄甲、雲實、黃檀;毛葉榕;救軍糧、薅秧泡、金櫻子、刺梨;三葉五加、五葉五加;大葉黃楊、細葉黃楊;臭牡丹;六月雪;黑野花椒;白櫟;百合花。
竹類有:泡竹、白竹、苦竹、南竹、吊絲竹、金竹、大節竹、簡竹、四方竹、紫竹、實心竹、射文竹。水果樹種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紅、酸梅、黃果、桔子、柚子;楊梅、石榴;楊梅豆;獼猴桃。引進樹種有:銀華、大葉桉、細葉桉、檸檬桉、喜樹、柳杉、相思樹、北京楊、油橄欖、葡萄桐。 
礦產資源
荔波縣境內主要礦產有:煤炭、鐵、鉛鋅、碳酸鈣、方解石、石灰石、白雲岩等,分46個礦點。其中以煤炭分佈最廣,儲量最多。另外還有冰洲石、硅、銅、水晶以及貴重金屬異常反映現象。
1、煤炭,包括煙煤和無煙煤兩種。縣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煤系地層和煤層分佈。
2、鐵礦,主要有赤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前兩者為沉積型,後者為風化淋濾表生礦產。
赤鐵礦,貯存於下石炭統祥擺組和下二疊梁山組。有水條、拉槽、水利、水慶4個礦點,屬高硅、高鋁、貧鐵礦石,尚難利用。
菱鐵礦,礦體貯存於下石炭統擺佐級炭岩中。含鐵45—60%,為高品位礦石,估算儲量278萬噸。
褐鐵礦,分赤鐵礦風化的褐鐵礦、煤系中黃鐵礦氧化的褐鐵礦和鉛鋅金屬氧化的鐵帽型褐鐵礦,縣境內多有分佈。儲量8394.52萬噸(未審批)。
3、鉛鋅礦,縣境東北部為廣西白城鉛鋅含礦帶延伸部。
4、硅石礦,翁昂硅石礦,產於下石炭統馬坪組、中石炭統黃龍組和上二疊統茅口組灰岩,質量上乘,資源豐富,除作水泥石灰石外,尚有電石和制鹼灰岩。
5、白雲岩,產於中石炭統黃龍組,經地質部門調查,礦床特點質優、量大,未開發,礦石品質高鎂低硅磷,少鉀鈉,很具開採前景。
6、方解石,尚未開發。
7、縣境內陶土有一定開採價值。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2年,荔波縣轄6鎮11鄉(其中3個水族鄉、2個瑤族鄉),98個村,縣政府駐玉屏鎮。 
玉屏鎮朝陽鎮甲良鎮茂蘭鎮立化鎮佳榮鎮翁昂鄉撈村鄉駕歐鄉洞塘鄉播堯鄉方村鄉水利水族鄉水堯水族鄉永康水族鄉瑤山瑤族鄉瑤麓瑤族鄉
2013年1月10日,撤銷荔波縣駕歐鄉,設立小七孔鎮。同年,撤銷玉屏鎮,設立玉屏街道;撤銷播堯鄉,設立播堯鎮。 
2014年4月14日,撤銷荔波縣玉屏街道等15個鄉(鎮、街道)建制,設置新的玉屏街道、甲良鎮、茂蘭鎮、小七孔鎮、瑤山瑤族鄉、黎明關水族鄉:
甲良鎮茂蘭鎮立化鎮小七孔鎮播堯鎮    
 鄉方村鄉撈村鄉洞塘鄉翁昂鄉瑤山瑤族鄉瑤麓瑤族鄉水利水族鄉水堯水族鄉永康水族鄉
甲良鎮:轄原甲良鎮、方村鄉,鎮人民政府駐甲良村;
茂蘭鎮:轄原茂蘭鎮、立化鎮、瑤麓瑤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堯朝村;
小七孔鎮:轄原小七孔鎮、播堯鎮,鎮人民政府駐和平村;
瑤山瑤族鄉:轄原瑤山瑤族鄉、撈村鄉,鄉人民政府駐拉片村;
黎明關水族鄉:轄原永康水族鄉、洞塘鄉、翁昂鄉,鄉人民政府駐拉內村;
玉屏街道:轄原玉屏街道、水利水族鄉和水堯水族鄉,街道辦事處駐城西社區;
區劃現狀
2019年,荔波縣轄1個街道、5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水族鄉、1個瑤族鄉):玉屏街道、朝陽鎮、佳榮鎮、甲良鎮、茂蘭鎮、小七孔鎮、瑤山瑤族鄉、黎明關水族鄉。縣人民政府駐玉屏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522722001000玉屏街道
522722101000朝陽鎮
522722102000茂蘭鎮
522722104000甲良鎮
522722105000佳榮鎮
522722107000小七孔鎮
522722211000瑤山瑤族鄉
522722212000黎明關水族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荔波縣總戶數為57280戶,總戶籍人口數為18.329萬人,較2017年度增加1770人。全縣戶平均人口為3.20人,男性95684人,女性87606人,男女性別比率為1.09,分別佔總人口的52.2%和47.8%。全縣17周歲及以下人口為41392人,18至34歲人口為49640人,35至59歲人口為67129人,60歲以上人口為25129人,分別佔總人口的22.6%、27.1%、36.6%、13.7%。本年度共出生人口3167人,死亡人口1181人。省內遷入人口6738人,省外遷入335人,遷往省內6738人,遷往省外551人。全縣共有城鎮人口91660人,佔總人口的50.0%,鄉村人口91630人,佔總人口的50.0%。年末常住人口13.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
荔波縣少數民族人口佔92.7%,主要有布依、水、苗、瑤等少數民族。

政治


荔波縣委書記葉霖

經濟


綜述
2018年,荔波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66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0.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6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71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荔波縣新增500—5000萬元投資項目入庫14個,新增5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入庫9個(其中億元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為43.34億元。全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高於全州水平1.8個百分點。產業投資佔總投資比重8.2%,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全縣民間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72%,民間投資比重(不含房地產)43.4%,比上年同期高34.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產業投資比重為8.3%,比上年同期低31.9個百分點;生態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28.6%,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 
財稅收支
2018年,荔波縣財政總收入7.24億元,同比下降6.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3億元,同比增長1.4%。地方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3.4%,比2017年低11.7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稅收收入5.81億元,同比下降13.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各項地方稅收2.37億元,同比下降14.5%。
2018年,荔波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7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教育支出3.73億元,比上年減少15.6%;農林水支出4.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0億元,比上年減少4.5%;住房保障支出2.78億元,比上年增長66.5%。 
人民生活
2018年,荔波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6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097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3元,同比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6元,同比增長10.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分別為20461元和3969元,人均經營凈收入分別為7508元和4453元,人均財產性收入分別為1242元和—59元,人均轉移性收入分別為1152元和1882元。 
第一產業
2018年,荔波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8.7242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農業產值完成9.3451億元,同比增長8.6%;林業產值完成1.829億元,同比增長7.0%;牧業產值完成4.9302億元,同比增長5.4%;漁業產值完成8490萬元,同比增長7.2%;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完成1.7709億元,同比增長8.1%。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11.5955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農業增加值完成5.7605億元,同比增長7.9%;林業增加值完成1.2986億元,同比增長6.0%;牧業增加值完成2.6867億元,同比增長5.0%;漁業增加值完成5923萬元,同比增長7.3%;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2574億元,同比增長6.8%。
種植業
2018年,荔波縣糧食種植面積15.4308萬畝,比上年減少36081畝。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0.5448萬畝,減少9905畝;玉米種植面積17818畝,減少19101畝。經濟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1.663萬畝,增加8030畝。 
林業
2018年,荔波縣園林水果種植面積52532畝,增加4028畝;茶葉種植面積180.5畝,減少19.5畝;中草藥材種植面積8880畝,減少7755畝。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荔波縣2000萬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共26個,覆蓋行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開採、砂石開採、和水泥、磚瓦製造等傳統行業,全年累計完成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實際增長10.2%。規模以上輕工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39.5%,高於重工業47.6個百分點。其中主要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43.7%,紡織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26.8%。高技術產業實現0突破,年內新增1個醫藥製造業企業入庫。 
建築業
2018年,荔波縣成功申報3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入庫,在庫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個,完成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34.4%,增速比2017年同期高9.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荔波縣成功申報入庫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共2個,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8個,限額以上餐飲業企業14個。年末庫內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7個,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18個,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37個,限額以上餐飲業企業21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75億元,同比增長8.4%。批發業銷售額完成17.56億元,增長12.6%,增速比2017年同期加快9.1個百分點;零售業銷售額完成19.19億元,增長11.9%,增速比2017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住宿業營業額完成5.21億元,增長13.7%,增速比2017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餐飲業營業額完成5.35億元,增長16.9%,增速比2017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
2018年,荔波縣成功申報房地產開發項目入庫7個,計劃總投資為17.8億元。庫內房地產開發項目共21個,完成投資9.03億元,同比增長80.2%,較2017年同期高出98.2個百分點。全縣庫內共有16個房地產開發企業,比年初多7個,全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同期增長16.4%。 
郵電通信
2018年,荔波縣郵路總長度101679.6千米,郵政業務總量實現1655.05萬元,較上年增長1.57%,郵政業務收入221.16萬元,比2017年增加了13.14萬元。國內平常信件334674件,國內掛號信件7395件;國內普通包裹1947件;機要郵件1147件;報紙累計2327916份,雜誌累計98320份,報刊流轉額312.14億元;集郵郵冊759冊;郵政公司代理速遞業務量42464件(進口數據)。年末電話用戶數208649戶,固定電話用戶數14859戶,公用電話數144戶,行動電話用戶數193790戶,實現電信收入1.30億元,同比增長17.8%。 
旅遊業
2018年,荔波縣共接待遊客人數1615.63萬人次,同比增長38.0%,實現旅遊總收入141.86億元,同比增長34.4%,旅遊人次及旅遊收入總量在全州僅次於都勻市,排第2位。大小七孔景區暑期期間連續11天入園人數超4萬,獲2018年中國旅遊影響力品牌、2018中國最美縣域城市等稱號。研發235種旅遊商品投入市場,建成6個旅遊商品銷售網點。設置旅遊諮詢中心16個。新增入庫重點服務業企業4個。全縣註冊在經營的餐飲企業97個,從事餐飲行業的個體戶978戶。全縣賓館酒店發展到483個,民宿75個,鄉村旅遊接待單位(農家樂)554個,總床位數2.8萬餘張。新增入庫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企業達到22個。住宿餐飲業入庫稅收增長49.14%。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荔波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5.1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9.4%。其中,住戶存款48.7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2%;非金融企業存款16.24億元,比上年末減少31.3%;廣義政府存款10.12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0.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2.7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2%。涉農貸款餘額72.61億元,比年初增加14.3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4.2億元,比年初增加3.06億元。

文化


荔波縣中小學藝術節
荔波縣中小學藝術節
荔波縣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傑地靈。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世居於這塊神奇土地的勤勞智慧的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荔波由於地處華南十萬大山之中,在封建時代,經濟發展較遲,教育起步較晚,較長時期屬於邊遠落後之地。直到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始設義學。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開建義塾,地方子弟方受教化。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縣內破天荒地出現第一位舉人(陳克謙)。爾後中斷九十九年後到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才繼出4位舉人。
從清嘉慶至宣統的115年間,荔波又湧現貢生59人,其中拔貢10人、恩貢24人、歲貢25人。此外還有不少秀才。清代著名的“西南大儒”鄭珍(公元1806—1864年),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到荔波任訓導,對荔波文化影響甚大。他和荔波的貢生、秀才們,留下了一批詩作流傳於世。
紅色文化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革命老區,有鄧恩銘故居、板寨紅七軍會師舊址、打響貴州抗日第一槍的黎明關舊址等全國革命遺址12個,是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民族風情
荔波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有玉屏水浦和瑤山董蒙兩個省級民族保護村寨,“水書”和“布依文”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猴鼓舞和打獵舞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熱烈詼諧的布依族婚禮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對歌、自由純樸的苗族婚戀、古樸神秘的瑤族鑿壁談婚和搶腰帶等民族習俗。
民俗文化
吊腳樓,瑤族人居室的基本象徵,據說已有100餘年歷史,在菇類村懂蒙組全是這種樓房,100多年過去,懂蒙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吊腳樓建築。瑤族服飾,白褲瑤男女穿的衣服,都是白褲瑤婦女自己開荒種棉花,自紡、自織、自縫、自繪、自蠟染、自綉而成。用粘膏樹脂來畫衣裙,下裝則是絢麗多彩的百褶裙。男子的便裝衣服皆黑布平領,黑腰帶,褲子純白大褲襠。

交通


2018年,荔波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874千米,高速公路51千米,國道85千米,省道213千米,農村公路為1525千米(縣道276千米,鄉道285千米、通村公路449千米、組道515千米),農村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81.4%。公路密度78平方千米/百平方千米。瀝青(水泥)路面總里程達1874千米,橋樑總數達到125座,其中大橋9座。全縣共有98個行政村,已部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為100%。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共12座。 
公路
荔波地處黔桂交界處,西有獨山至荔波二級柏油路,至獨山接貴新高等級公路達貴陽,行程僅需4.5小時。東有荔波至環江縣德勝,達柳州的一級公路,行程約需6個小時。北有四級公路經三都達凱里,里程205千米。南有荔波至南丹達南寧公路,里程410千米。 
鐵路
貴南高速鐵路縱貫荔波縣境內並設荔波站,預計於2023年隨貴南高速鐵路通車。
航空
荔波機場位於荔波縣境內,距縣城僅13千米。荔波機場於2003年3月正式開工,跑道長2300米,寬45米。航站區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22萬人次、高峰小時150人次設計,為4C類機場,可以起降波音737及以下機型。貴陽到荔波空中距離為180千米,空中飛行時間23分鐘左右。 
運輸
2018年,荔波縣共完成道路客運量4768萬人,客運周轉量272397萬人千米;貨運量7786萬噸,貨運周轉量479298萬噸千米,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8%、35%、63%、8%。全縣線路班車企業4家,車輛164輛,座位3301座,其中小型中級87輛,小型高一級22輛,小型普通級5輛,中型中級11輛,中型高一級17輛,大型中級1輛,大型高一級21輛。貨運運輸企業1家,總貨車549輛,運力2257噸,其中廂式貨車70台,多軸重載車輛57台,廂式貨車與重型車所佔比重分別達到12.7%、10.4%。全縣有客運班線99條,其中農村客運班線70條,行政村通車率為100%。7個鄉鎮開通公交線路7條,輻射自然村242個,自然村通車覆蓋率達到100%。

社會


科技事業
2018年,荔波縣發明專利申請量58件(其中:發明專利43件、實用新型14件、外觀設計1件),查獲涉嫌假冒、標識不規範專利案件585件(其中查處電商假冒專利案件530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61.1,在全省縣域第三方陣乙類縣中排第2位。共組織申報“荔波蜜柚地理標誌產品產業化促進試點項目”“荔波萬畝梅園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省州科技項目11個;共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0項,涉及項目資金620萬元,項目實施率達100%。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荔波縣有中小學、幼兒園共111個校點數。其中小學68所,普通初中7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學校1所,幼兒園34所。全縣建成校舍面積447027平方米,年內新建校舍48267平方米,總投資7570萬元。全縣各類學校新建校舍建築面積分別為:小學15590平方米、初中6570平方米、高中2650平方米,職業學校15400平方米,幼兒園8057平方米。各類學校在校生人均校舍建築面積分別為:小學11.6平方米、初中13.3平方米、高中14.29平方米,職業學校13.15平方米,幼兒園8.83平方米。小學在校學生13737人;普通初中在校學生6338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4087人;幼兒園在園(班)兒童7639人(其中在園6863人)。年末在職教師共2122名,其中,小學教師895名,初中教師484名,高中教師259名,職業學校教師145名,幼兒園教師339名。年內共完成國培359人次,省培2812人次,州培215人次。全縣參加普通高考學生共1546人,一本上線232人,一本上線率15.5%,超貴州省上線率1.24個百分點,超黔南州上線率0.1個百分點,排全州第4位,實際錄取一本227人,一本錄取率14.7%。二本以上上線1003人,其中理工類661人,文史類243人,體藝類99人,上線率64.9%。二本以上錄取1003人,二本錄取率64.9%。提前本科錄取14人。荔波中職校向省內外高職院校輸送優秀畢業生201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荔波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25所,其中,醫院22所,衛生院16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2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新農合參合率100.06%,全縣醫療機構床位數860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6.5張。全縣有執業醫師411人,同比增加99人,千人擁有執業醫師數3.1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9.75‰,有效控制在12‰指標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文化事業
2018年,荔波縣網路數字電視節目標準套數增至100套,網路數字電視節目付費套數由2017年的73套減至56套,電視發射機台節目套數增至19套,模擬電視4套,模擬廣播4套,數字電視16套,數字廣播3套,廣播電視站遍布8個鄉鎮,衛星地面接收站36000個,廣播人口覆蓋率72.78%,電視人口覆蓋率99.61%。 
勞動就業
2018年,荔波縣全社會就業人口7.98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5.25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數0.89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數1.85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17人,比上年增長0.9%。 
脫貧攻堅
截至2018年末,荔波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166人,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664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6.03%。全年建成易地扶貧安置房2386套,易地扶貧搬遷入住6326人,改造農村危房875戶,教育精準扶貧資助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4314人。
名優特產
● 荔波風豬
採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豬仔,刮毛去五臟后,加灑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薑等佐料及精鹽腌制風乾而成,故名風豬。
● 水蕨菜
水蕨菜生於蔭涼潮濕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產於王蒙、朝陽、玉屏、撈村一帶。水蕨菜在沃土可長至一尺余長,但通常情形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鮮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僅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聯山灣
聯山灣位於貴州省荔波縣駕歐鄉,是布依族群居區,以小七孔景區和大七孔景區為依託,以鄉村田園風光和布依族農耕文化為特色。
梅原
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生長著2萬多畝梅林。

旅遊


截至2018年,荔波縣已擁有1個5A級景區、7個3A級景區。
荔波縣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佔全縣1/6的面積,以獨特的生態環境資源和珍貴的科研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原始、古樸、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稱,主要有四大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樟江田園風光景區、大七孔景區、小七孔景區。整個景區目前已開發57個景點,經專家考證達到世界級的6個,國家級的25個。
荔波山水融林、洞、湖、瀑為一體,具有奇、險、靜、幽的特點,是貴州景區特點的高度濃縮。荔波境內居住著布依、水、苗、瑤等多種民族,獨具魅力、濃郁而又古樸的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參觀價值,豐富了旅遊多元化的格局。荔波縣城內樟江園廣場旁的樟江部落,佔地31.34畝,融吃、住、行、游、購、娛樂、文化體驗和會議需求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式民族文化風情區,其中有夜郎美食街、民族風情酒吧、民族風情茶樓、民族手工藝品區、貴州土特產區、原生態表演廣場。通過樟江部落這個窗口,將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的深厚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化地展現出來。
主要景區
小七孔景區
小七孔古橋位於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
小七孔古橋位於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
小七孔指的是一座七孔橋,它在古代是貴州和廣西的交界處,走過小七孔橋,你便腳踏兩省了。小七孔的景點都是沿山路分佈的,最好的遊覽方法便是坐著當地農民趕著的驢車漫步其中。尤其美的是這裡的水,雖然是一條長長的河,間隔不久便會有很大的落差,看上去是由一個接一個的小瀑布組成。有時落差間隔很小,一層層的瀑布便連成了一片,白花花的水簾從綠色的石頭上流過,流入清澈見底的河流當中,其間還有許多水靈靈的水草,且不說如此的美景,就是這一路上的水聲也足以讓人心曠神怡了。
小七孔風景區以精巧、秀美、古樸、幽靜著稱,景區移步換景,布局緊湊。有著名的七孔古橋、68級響水河瀑布、拉雅瀑布、龜背山原始森林、野豬林漏斗森林、天鍾洞卧龍河生態長廊等景點,更有掩映在森林之中的鴛鴦湖。鴛鴦湖湖面小兩個天然湖泊相連而成,大小湖這間有長約700米的“水上林蔭”,兩岸秀木枝蔓成棚。湖區濃蔭四匝,水鳥相呼,境界幽絕。置身其間,有如仙境。
小七孔有一奇景——鴛鴦湖,鴛鴦湖湖水如油,碧綠而凝重。因湖中有兩棵並排參天的大樹而得名,這兩棵棵樹半截在水中,枝葉則在上方交握,雌樹纖巧秀麗,雄樹則兩三人才能環抱過來,雄壯挺拔。湖面幽靜,水道四通八達,不小心還會迷路,不過湖中經常會有領路的船隻行走,一旦迷路只需靜靜等待救援即可。湖的四周由各種顏色的植物組成,密密高高地包了好幾層,在湖中蕩舟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綠色當中還摻雜著紅色、粉色的花朵,在陽光下美麗而溫暖。
大七孔景區
大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南部,距縣城25公里。因王蒙鄉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又名孟塘河)上有一座七孔大橋而得名。此橋高7米、寬4.5米、長35米,橫跨東西。修建於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於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橋被洪水沖毀一空,交通中斷。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復改名雙溪橋。是解放前荔波縣境內第一大石拱橋,現今通向“小七孔”的公路經過橋上,是旅遊區的重要橋樑和景物之一。
大七孔景區有如下景點:
山神峽:打狗河兩岸懸崖峭壁,形成天然峽谷,逆行前行1公里,左岸有座寬、高100多米的峭崖直衝雲霄,堆堆鍾乳奇異,叢叢翠林閃彩,像斑斕的彩畫帖在絕壁之上。它的中央有由下斜著向上排列成“一”字型的3個洞穴,深邃黝黑。其中最大的一個岩洞口,也是最高的一個洞口,這裡危岸層疊,峭壁矗立,視線狹窄,仰望天空一線。人們在這裡如大聲說話,兩岸絕壁上就有沙石乒乓落下,飛沙走石。
天生橋:方村河伏流出露不遠,有一橫跨河兩岸的天然巨岩,是喀斯特是貌奇觀之一,谷稱天生橋,又謂仙人橋。高60米,厚10多米,橋孔寬20多米,河水流過橋后,還形成2米多高的大瀑布。仰觀橋孔下,只見巨型鍾乳懸掛,橋腳、橋側的裂隙石縫長出綠石草叢灌木,藤蘿花卉纏裹橋身,真是滿目琳琅、五顏六色的天然大彩橋。橋下瀑前水激浪涌,小船不能靠近,到此必須停船,把船扛在肩上攀登危岩,超過瀑布,又才能逆流行舟在暗河峽谷之中。
地峨峽:是方村河進入暗河道前的一段明流,是一處寬不過50米,高100多米的深幽河谷。兩岸懸崖峭壁上生長各種奇樹異草,漲水期河流洶湧澎湃,枯水時節潺潺細流。人沿峽谷行走,往往有驚無險,因為峭壁上可進入暗河的小徑旁有密密的小樹擋著,行人不用擔心會掉下河去,步入此景情趣無窮。地峨宮:駕歐鄉板潭村干引(布依語干即洞)內的地下龍宮和地下大湖。湖中有沙灘,沙灘上有棵大樹直立,如定海神針。湖邊暗河出水處形成20米高的大瀑布。
頂天杉:在峨宮喀斯特地表高山頂上,生長著一棵珍稀的三尖杉大樹,蒼勁古雅,巍然挺立,樹高20米,冠幅20米,胸圍3.5米,胸徑1.2米,樹皮粗厚成鱗,宛如巨虯,枝幹婆娑,如大傘蓋。最奇妙處在於此樹能生長在生存環境極其嚴酷的喀斯特山的頂峰而如此粗壯。
笑天河:是方村河伏流后又出現的一段明流。落差48米,河中銀浪滔滔,濤聲隆隆,震撼山谷,有如笑天,故得此名。水出自王蒙鄉聾頂村高山岩溶地帶的亂石堆中,奔流500多米后再伏流至天生橋露出。這段河床陡、水流急,從高處鳥瞰,極富有原始野趣。
地峨宮大洞口:這是方村河(淇江)流經地峨峽進入地峨宮暗河的落水洞口,外面看去是一個100多米高的大洞口,從洞側小路進入洞內可以看到洞內景物,有水洞、有旱洞,進洞口處如大蘑菇似的堆積物一層疊一層,河水一入穴就有一個落水洞,大部分河水翻騰而去。少部分水流又從洞底進入,形成層層暗河,景物有千姿百態,令人驚嘆不已。
哈蟆塘:哈蟆塘圓徑數10米。塘岸雜草荊棘交錯叢生,塘內沼澤地里棲息著稀有的大樹蛙、虎紋蛙、當地土蛙和石蟾蛙。在這裡隨時可以遇見蛙的天敵——蛇。如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橫紋斜鱗蛇、三角鐵頭蛇以及多種多樣式奇怪的毒蛇。夏季雨後,群蛙齊奏,長鳴短噪,交織一片,構成一首歡樂的交響曲,蕩漾在這林谷凹地里,哈蟆塘由此而出名。
飲食
荔波也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其中臭酸、牛骨酸、筍果酸、瑤老漢、魚包韭菜、米片、米花等最具有代表性。“瑤老漢”在當地又稱酸肉,主要將豬肉與小米、花椒、鹽、米酒攪拌放入壇內腌制而成;荔波風豬:以獨特工藝腌制,掛在通風陰涼處風乾而成。
特產
瑤族蠟染
瑤族蠟染
瑤族蠟染
瑤山蠟染工藝古樸而獨特。瑤家婦女人人懂刺繡和蠟染。她們穿的絢麗的衣服和裙子,其花紋圖案都是自染自綉。
瑤山蠟染是取一種名叫“弄歌吊”的樹上的膠,摻適量的水牛油煎熬,兌上草木灰製成灰黑色的“染障”(名“木席”)。染布時將“木席”置鍋里,加微火融化,以銅片蠟刀蘸上“木席”汁,繪在白布上,“木席”冷卻凝固后,將繪好花紋的白布放入藍靛(一種土染料)里染色。有“木席”之處,藍靛不上色,反之則全部染成蘭色。洗去“木席”之後。蘭布上的白色花紋便顯現出來了。
荔波涼席
分佈:荔波縣的洞塘、九安、永康、堯所等鄉盛產綿竹,是編織涼席的優質原料。
歷史:荔波涼席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典故:相傳很早以前,當地有一個叫姚煥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記了帶繩子,正在發愁無法捆柴的時候,看到對面山上有一片綿竹林,於是他去砍了一根綿竹,破成若干細蔑絲,扭成繩用以捆柴,這時他發現細篾絲柔軟如麻,堅韌不斷。從此,姚煥奎經常用綿竹捆柴或捆綁別的東西。後來,當地不少人知道了綿竹的這種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繩使用。經過逐漸發展,人們又用它編織草鞋,竹籃等。
特點:利用竹青和竹簧的自然花紋和天然光澤精心編製而成,它最大特點是精緻美觀,樸素大方,光滑柔軟,能夠折摺疊便於隨身攜帶。
民俗
瑤族的洞葬
瑤族的洞葬
荔波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世居於這塊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苗、瑤、漢等民族,長期和睦相處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長期以來,民族的花燈表演、山歌對唱、吹筆管、打刷把、賽龍舟、爬刀山、跳蘆笙舞、陀螺賽、打獵舞等,至今仍很好地傳承。熱烈詼諧的布依族婚禮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對歌,自由純樸的苗族婚戀,古樸神秘的瑤族鑿壁談婚和搶腰帶,令人倍感新奇,樂於探究尋趣。
瑤族的洞葬
荔波境內的三支瑤族,古時都實行洞葬,臨近解放時白褲瑤改洞葬為土葬。瑤麓青褲瑤仍然保留洞葬習俗至今。瑤麓死了人,喪家要舉行“砍牛”祭祀活動。這是堪與西班牙鬥牛相媲美的壯舉。喪家的女婿在圍觀眾人的吶喊喝彩聲中與牛搏鬥,當眾殺死犧牲品。這是十分熱鬧而壯觀的場面。
身著瑤族盛裝的瑤家女子
身著瑤族盛裝的瑤家女子
各民族接親多在白天,而瑤麓鄉的青褲瑤接親卻在夜間進行。深夜動身去接,天亮之前要接到男家。青褲瑤接親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毋須龐大的接親隊伍,只新郎獨自去接;二是節儉。新郎到女家去,只須為新娘帶去一套新衣裳和一雙新草鞋就行了。甚至新衣服都可以免去,但新鞋是少不了的。據說這標誌著新娘從此告別父母和少女生涯,開始走向新生活。
岳父母招待嬌客的飯菜也簡單。半夜,新郎趕到新娘家,雙雙吃一頓“告別飯”,就匆匆上路了。小夫妻一路走,一路唱起情深意濃的戀歌。新娘一到男家,早已守候在男方內親中的一名姑娘便飛奔到碓房,舂響空碓。歡樂的碓聲響徹瑤寨的夜空,鄉親們便知道新人已經進寨了,紛紛披衣下床,前往男家祝賀。
瑤山鄉的白褲瑤人,每嫁走一位姑娘,新娘家的女人們“恨”男方接親隊伍“搶”走了她們的好姑娘,總要揮動粉拳,笑“打”親家。新郎家接親隊伍進寨后,女方寨里的女人們便準備好整筐整筐的涼粉果和一些野果松球之類,埋伏在寨口。一俟接親隊伍出寨,女人們便“怒罵”著,雨點般地朝接親隊伍砸涼粉果和野果。射擊的重點,是“全權代表”。東西砸完了,女人們還不解“恨”,便乾脆挽袖上陣,粉拳笑捶接親人。
接親隊伍一邊躲閃一邊招架,一邊擇路而逃,情形十分“狼狽”。雙方拉拉扯扯,又笑又鬧,煞是有趣,接親隊伍逃出里把路了,女方寨子的人才以不追窮寇的氣概,歡笑著鳴金回寨。
主要節日
水族卯節
卯節
卯節
卯節,水語稱“借卯”,意為吃卯,這是荔波水族人的節氣。
卯節的日期是依據水族曆法來推算的。具體的日期雖不固定,但有個選擇的原則,即在水農曆、十月(陰曆五、六月)內的卯日分四批過節。水歷十月,水書稱為“綠色生命最旺盛的時節”,辛卯日被稱為“最順遂的日子”,是過節的上吉日。水族人認為,過節逢辛卯就預示風調雨順,人壽年豐。與此相反,丁卯日被視為凶日,是過節的忌日。
過節逢丁卯日會招致旱象蟲災與瘟疫。卯節的分批在很古的時候就約定俗成。水家節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寬/吃卯殿後”。頭三批卯節在荔波境內,第四批卯節,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鮮、水維、永康等鄉的水族人,也在這最後一批卯日過節。
卯節的起源來自一個神話故事。傳說遠古時候一支水族的祖先來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嚴重蟲災,人們束手無策,眼看顆粒無收。這時,水書先生陸鐸從天而降,指示人們掃掃把內煙塵撒在禾苗上,終於除去了害蟲。人們慶勝利,聚而歡歌,代代沿襲便形成了卯節。

代表人物


鄧恩銘(1901-1931),原名鄧恩明,字仲堯,貴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
楊家騮(1905-1937),字季良。貴州荔波方村鄉交進村人,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

獲得榮譽


2018年,荔波縣被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8年12月,荔波縣獲評“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12月11日,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榮譽。 
2020年2月12日,荔波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7月,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2020中國冬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12月,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0年7月31日,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排名第95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名單。
2021年7月,“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發布,荔波縣排名第9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