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鎮
重慶市萬州區後山鎮
後山鎮地處萬州西部邊陲,1992年,後山撤鄉建鎮,2004年9月鄉鎮建制調整後由原橋亭鄉和後山鎮合併而成。
東與開州區岳溪鎮相連,南與李河、孫家鎮接壤,西與余家鎮相倚,與彈子鎮相鄰,幅員面積78.86平方公里。轄11個村,80個村小組,2個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15個鎮屬單位,兩個集市,總人口3.2萬人,其中社區人口7380人,集鎮場鎮面積為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7萬人,是萬州的一個邊貿大鎮。
解放前因邊貿繁榮享有“旱碼頭”之譽,成為西部10萬人的經濟、文化、物資集散地。境內交通便利,距萬州主城區70餘公里,離渝萬高速公路20公里,鄉村公路四通八達。轄區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地屬深丘,嶺谷交錯,地質複雜,地形多樣,海拔在520——1345米之間,晝夜溫差較大,病蟲害較少,是煙業、優質大米、無公害蔬菜的理想種植地。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銅、鐵、磷、天然氣等多種礦產資源。森林面積8.1萬畝,林區環境優美,怪石眾多,人稱“森林鄉鎮”,旅遊開發潛力較大。耕地面積26842畝,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土豆等,蠶桑、畜禽、煙業、優質大米四大農業產業化基地基本建立,柑橘、榨菜、中藥材等基 地已具雛形。大米加工廠、煤廠、磚廠等工業企業20多家,商貿經營戶200多家,米、面加工,建築、建材、傢具、農具生產等加工型企業也有較大的發展。小城鎮建設初具形象,打造了步行街,興建了廣場,功能日趨完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3所,村校5所,教職工157人,在校學生3208人。有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站11所,醫務人員67人。轄區內聯通、移動基站6座、文化廣播電視站2個,村村通廣播電視、網路覆蓋全鎮。
黨政綜合辦公室
後山鎮
研究、制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對策和措施;負責信訪信息工作;負責加強社會治安網路建設,組織開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等平安創建工作;負責禁毒工作;負責民事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組織幹部群眾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監督檢查各部門依法行政情況;負責對鄉政法口單位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承辦鄉黨委、鄉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7830 |
男 | 9296 |
女 | 8534 |
家庭戶戶數 | 513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7817 |
家庭戶男 | 9285 |
家庭戶女 | 8532 |
0-14歲(總) | 4649 |
0-14歲男 | 2536 |
0-14歲女 | 2113 |
15-64歲(總) | 11817 |
15-64歲男 | 6104 |
15-64歲女 | 5713 |
65歲及以上(總) | 1364 |
65歲及以上男 | 656 |
65歲及以上女 | 70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7705 |
黎明村 曾家村 汪家村 道角村 紫雲村 高峰村 石關村 沐河村 陳明村 石筍村 丁陽村
後山鎮
後山鎮狠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精神,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後山鎮強化措施快速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一是強化領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掛鉤責任制,每個村由兩名副職領導負責,鄉主要領導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村進行檢查。
後山鎮
後山鎮幹部下訪為民辦實事:鄉黨委政府為民辦好實事,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了一批實事,受到了群眾評。
始終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是黨員先進性具體體現。自開展抗旱救災工作以來,組織鄉全體幹部下訪,解決各類矛盾糾紛48起,聽取合理化建議12條,結對幫扶85戶,整修疏通渠道10條,水泵130台套,塘壩53座,組織抗旱上勞8500人,投入抗旱資金13萬元,投入抗旱設備130台套,塑料管2.5噸,灌溉農田0.53萬畝次,幫助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力爭夏季損失秋季補、農業損失非農產業補,千方百計把伏旱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後山鎮
2006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1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009萬元,農業總產值42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2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3.6萬元。全鄉經濟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活力較強的發展勢頭。
後山鎮
社區黨總支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黨員,對照黨章,圍繞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六個堅持”,結合“雲嶺先鋒”工程的“五好五帶頭”要求,立足社區實際,深入開展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具體標準和具體要求“兩個大討論”活動,在開展大討論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提煉出社區內不同類型黨員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