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鎮

重慶市萬州區轄鎮

余家鎮,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地處萬州區西北部,東與後山鎮毗鄰,南與孫家鎮相連,西連梁平縣復平鄉、城東鄉,北接彈子鎮,距萬州區政府駐地35千米,區域總面積138.95平方千米。

清末,余家鎮境域屬大周里一甲;1992年10月,由余家鄉與關龍鄉合併為余家鎮。截至2018年末,余家鎮戶籍人口為58962人。截至2020年6月,余家鎮下轄5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街社區萬安路106號。

余家鎮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建材為主。2018年,余家鎮有工業企業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余家鎮因原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余姓農戶較多而得名。
清末,屬大周里一甲。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第一大區大一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三區。
1956年後,為萬縣橋亭區余家公社。
1984年4月,余家公社改為余家鄉。
1992年10月,余家鄉與關龍鄉合併為余家鎮。
1993年,屬萬縣市天城區。
1998年8月,屬重慶市萬州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余家鎮地處萬州區西北部,東與後山鎮毗鄰,南與孫家鎮相連,西連梁平縣復平鄉、城東鄉,北接彈子鎮
余家鎮
余家鎮

地形地貌

余家鎮地處大巴山脈末端,屬中丘河谷地形,山巒起伏連綿,溝壑縱橫,坡度較大;境內最高峰風車頂位於硝水村,海拔1270.9米;最低點杜家灣河溝位於九龍村,海拔248米。

氣候特徵

余家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至18℃,1月平均氣溫-1℃至0℃,極端最低氣溫-6℃(1985年1月20日);7月平均氣溫38℃至42℃,極端最高氣溫43℃(2010年8月13日);最低月均氣溫5℃(2001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1.5℃,最大日較差10℃(1995年2月24日);生長期年平均360天,無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長達310天,最短2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02.3小時;0℃以上持續期340天(一般為12月20日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87天,最多達95天(2004年),最少為70天(2007年);最大雨量3200毫米(1989年),最少雨量680毫米(199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以7月最多。

水文

余家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38.5平方千米;浦里河自五一橋入境,由涼水井出境,境內河道長27千米,主要河道有浦里河東西支流(關龍河、浦里河),在境內交匯后,向北流向彈子鎮,貫通余家鎮14個村,境內河道長27千米,流域面積138.5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800立方米/秒。

土壤

余家鎮土壤以肥沃的紅棕泥土為主。

自然災害

余家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風災、冰雹等;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89年7月10日,連續3天暴雨,最大降雨量282毫米/天,浦里河最大行洪流量2660立方米/秒,近4平方千米的余家場被洪水淹沒,沖毀房屋1460餘間、道路37千米、橋樑3座,李埡村山地滑坡120畝,死亡人數9人,沖走牲121頭、家禽240餘只。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自然資源有林地7萬畝,其中喬木3.1萬畝,疏林、灌木林5090畝,竹林3990畝,經濟林2.3萬畝。

礦產資源

余家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灰岩,其中煤儲量180萬噸,石灰岩儲量72萬方。

行政區劃


2011年,余家鎮下轄老街、岔路口、關龍、邵家、回龍5個社區,萬安、柏桐、安平、九龍、饒家、余家、橋亭、關龍、鳳池、五一、三河、李埡、鐘樓、同心、邵家、張河、千銀、硝水、鐵爐、回龍20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15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余家鎮下轄5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街社區萬安路106號。
老街社區岔路口社區關龍場社區
邵家場社區回龍場社區關龍村
橋亭村鐵爐村硝水村
萬安村柏桐村安平村
九龍村饒家村余家村
鳳池村五一村三河村
李埡村回龍村鐘樓村
同心村張河村千銀村
邵家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余家鎮總人口582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264人,城鎮化率38.20%另有流動人口238人。總人口中,男性30899人,佔53.02%;女性27384人,佔46.98%;14歲以下9772人,佔16.77%;15—64歲41790人,佔71.70%;65歲以上6721人,佔11.53%;以漢族為主,達58227人,佔99.90%;2011年,余家鎮人口出生率15.5‰,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1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0.9人。
2017年末,余家鎮常住人口為38015人。
截至2018年末,余家鎮戶籍人口為58962人。

民族

全鎮以漢族為主,達58227人,佔99.90%;有土家、苗、滿、黎等19個少數民族,共56人,佔0.10%;超過1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1個民族,共1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3.92%。

經濟


綜述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22萬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7.8萬元,同比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3906元,同比增長37%。
2011年,余家鎮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9.4%。2011年,余家鎮財政總收入537.0萬元,比2010年增長7.6%。2011年,余家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125元。
2018年,余家鎮有工業企業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11年,余家鎮有耕地面積7.5萬畝,人均1.4畝,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余家鎮是萬州優質稻、蠶桑烤煙、柑橘、畜禽生產基地。2011年,余家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業增加值0.6億元。2011年,余家鎮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0.5億元,比2010年增長5.7%;完成土地流轉經營面積1.2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5萬噸;新增農戶自主創業1240戶,占農戶總數的6.7%;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新增重專大戶155戶。余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余家鎮生豬出欄4.4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牛飼養量515頭,年末存欄223頭;羊出欄0.4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家禽飼養量14.7萬羽。2011年,余家鎮生產肉類0.7萬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余家鎮漁業以淡水養殖鰱魚、鯉魚、草魚為主。2011年,余家鎮漁業總產值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3%。

工業

余家鎮工業以建材為主。2011年,余家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工業增加值0.4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4.7%。2011年末,余家鎮有工業企業5家,微型企業136家,職工586人。2011年末,余家鎮有商業網點931個,職工1742人。2011年,余家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2.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2.0%;全年引進企業3家。

金融

2011年末,余家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3.6%;年末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境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6.8億元,比2010年增長3.0%,人均儲蓄5623元;各項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9.0%。

交通


綜述

2011年末,余家鎮有公路382千米,鄉道24.8千米,村級道路342.2千米,村級硬化道路4條,共27千米。余家鎮有滬蓉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約2千米;達(川)萬(縣)鐵路過境並設有火車站。
余家鎮
余家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余家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50餘人,專任教師34人;有高級完全中學1所(橋亭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鐵爐學校)、小學1所(余家小學),在校生5880人(高中1038人、初中1745人、小學3097人),在
余家鎮
余家鎮
職專職教師310人(高中65人、初中105人、小學140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高考升學率達80%;有各級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2011年,余家鎮教育經費達364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240萬元。

科技

2011年末,余家鎮有科技人才31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3人,經營管理人才49人,技能人才51人,農村實用人才153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余家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0個,有文化專業戶8戶,有圖書室22個,藏書6.3萬冊,攝影及文藝創作隊伍10個。2011年末,余家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公共塑膠籃球場1個;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0%。2011年末,余家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達3452戶,廣播村村通覆蓋率達100.0%;廣播覆蓋率10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余家鎮醫療有衛生院1個、分院2個,門診部(所)2個;病床80張,固定資產總值58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8名。2011年,余家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9萬人次,住院手術812台次,出院病人2700人次。2011年,余家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2.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萬人,參合率92.3%;孕產婦死亡率0.6/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1‰、0.03‰、0.01‰。

社會保障

2011年,余家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69戶,人數331人,支出67.0萬元,比2010年增長8.0%,月人均170.0元,比2010年減少2.3%;城市醫療救助6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1人次,共支出1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1戶,人數2035人,支出187.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月人均920.0元,比2010年增長10.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75萬元,比2010年增長3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14人,支出11.78萬元,比2010年增長33.3%;農村醫療救助4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86人次,共支出5.9萬元,比2010年增長11.4%;農村臨時救濟2079人次,支出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30.0%;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有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7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5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5.0%;基金支出合計520.4萬元,比2010年增長5.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8萬人,參保率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