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樹上開花的結果 展開

樹上開花

漢語成語

拼音: shù shàng kāi huā

解釋:“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穫。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四回:“應元道:‘前日卑職原說這點銀子不夠,此刻若回曹州,往返多日。不如想個樹上開花的法子,安撫衙內當案王孔目,卑職與他廝熟,太尊只須立紙文書與他,待結案時交付,豈不省一番急迫。’”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比喻句

釋義


“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穫。

出處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四回:“應元道:‘前日卑職原說這點銀子不夠,此刻若回曹州,往返多日。不如想個樹上開花的法子,安撫衙內當案王孔目,卑職與他廝熟,太尊只須立紙文書與他,待結案時交付,豈不省一番急迫。’”

典故


“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穫。《蕩寇志》第九四回:“應元道:‘前日卑職原說這點銀子不夠,此刻若回曹州,往返多日。不如想個樹上開花的法子,安撫衙內當案王孔目,卑職與他廝熟,太尊只須立紙文書與他,待結案時交付,豈不省一番急迫。”《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總而言之:這件事參出去,胡統領一面多少總可以生法,還可以‘樹上開花’。”

用法搭配


例句

而經過商議之後,眾人決定採取樹上開花的策略。

成語出處


《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這件事參出去,胡統領一面,多少總可以生法,還可以樹上開花,不過借我們這點,當做藥線,好處在後頭。

成語賞析


樹本來沒有開出花朵,但是可以人為地使它有花開在其上。把彩色綢絹剪成花朵粘在枝上,不仔細察看的人就不易發覺。讓美麗的假花和真樹交相輝映,造成一個全新的巧妙逼真的完整假局面。這裡是指把精銳兵力布置到友軍的陣地上,給原來虛弱的友軍人為地造成強大的表面聲勢,以便震懾敵人。
樹上開花
樹上開花
三十六計中的“樹上開花”,意指製造假象,迷惑敵人。樹本無花,經過精心偽裝,就會看上去有花。用在軍事出有因上就是通過偽裝使自己看起來十分強大。此計給現代的經營者提供了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謀略思想,那便是製造聲勢。“善戰者,求之於勢”,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造聲勢,以適時、準確、廣泛、生動的宣傳,提高本企業的知名度,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感和企業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以達到期搶佔市場,擴大銷售的目的。
此外,藉助產品的規格、式樣、包裝,或藉助商店店面裝潢裝飾,也可以形成強大、豐富的陣容,吸引消費者,提高競爭能力。
樹上開花”的第一個要點,是“布勢”。這種“布勢”是對形式的重視。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需要形式為其服務,這是一種規律;管仲所以要“三權”,就是注重形式為內容服務。
“樹上開花”的第二個要點,是“剪粘”。“樹上開花”的按語說:“樹上本來沒有“花”;但是,樹上需要“花”,可以人為地剪綵花以粘貼在樹上。不以仔細觀察,是難以分辨其真實的。”軍事上運用此法,可以有效地迷惑對手,力小勢大、以弱勝強。田單利用“剪粘”迷惑對手,因此破燕。
“樹上開花”的第三個要點,是“威敵”。“樹上開花”作為《三十六計》·並戰中的一計,主要強調於聯軍作戰。配合懾敵,是此計的主要目的。
一切事物的配合,都是取長補短以求完善;“布勢”、“剪粘”亦無例外。所以,《三十六計·樹上開花·按語》說此計為“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樹上開花”之計,主要強調一定的禮儀之權與政治體制的作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傳統的中國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與老子文化與孫子文化相互協調,在戰略兼并和政治衝突中,就能夠:一,安內;二,攘外。
與此同時,“樹上開花”主張廣攬人才、“和而不同”,調動各種積極因素、配合壯勢;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它是有效的。李斯的《諫逐客書》是“樹上開花”經典說明之一。
要點:
○第一個要點,“布勢”。
○第二個要點,“剪粘”。
○第三個要點,“威敵”。
○“樹上開花”之計,主要強調一定的禮儀之權與政治體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