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豪

大連石油化工公司職員、大連畫院畫家

陳豪,男,1960.4生,山東人。擅長版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藏書票藝委會會員。大連市傑出的中青年版畫藝術家。

簡介


男,1960.4生,山東人。擅長版畫。大連石油化工公司職員、大連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藏書票研究會常務理事,大連市美協理事、版畫研究會副會長、藏書票藝委會副主任。
大連石油化工公司職員、大連畫院畫家
大連石油化工公司職員、大連畫院畫家
1981年畢業於大連石油七廠技校;
1984年在大連市業餘藝術學校學習;
1987年在東北財經大學學習。現在大連石油化工公司工作。

成就


大連畫院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中國藏書票藝委會會員。
大連市傑出的中青年版畫藝術家。
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版畫展;
《紅雲》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春暉》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6年,參加第31屆國際藏書票大展。
2007大連美術家系列精品展”《陳豪版畫藝術展》。

版畫


版畫作品
版畫作品
陳豪版畫作品《燭》、《餘輝》、《山裡人家》分別入選全國第九屆、第十三屆、第十六屆版畫展,作品《紅雲》《春暉》分別入選全國第八屆、第九屆美術展。藏書票作品在全國展中八屆八次獲獎,五次入選世界藏書票雙年展並獲獎,應邀赴歐洲參展考察。2003年獲得大連市美術最高獎學術獎,被授予遼寧省優秀藝術人才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

情結


像版畫一樣經得起折磨陳豪學得是煉油,喜歡的卻是繪畫,最初走的是油畫、水彩之路,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紀時,喜歡上版畫,埋頭進去,至今二十餘年痴心不改。
要說明的是,那時節,版畫跌進低谷里艱難徘徊著,不像油畫國畫那樣風頭勁健。陳豪與版畫,二者間似有患難之誼,在寂寞中結成莫逆。真情常常會換來笑容,版畫回饋給陳豪很多榮譽,其中最珍貴的笑容是,他的人生有滋有味,而且是超脫於物質之上的精神享受。
品性敦厚,是人生一大幸事,一輩子都可支取享用它的利息。
徠陳豪天性厚道,厚道衍生出耐力、堅持等品質。人生長路上,怎樣走取決於各自品性,有人長於短跑衝刺,有人善於長途跋涉,陳豪應歸入長跑一族,小虧不斷地吃,寂寞連年圍繞,但串起來則釀成“吃虧是福”。在版畫蕭條那些年頭裡,愛好促使他信念堅定,才沒有跟風轉到國畫或者回到油畫裡面去。
像人類無力改變天氣一樣,畫家個人無力改變大局面,那就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改變自己,要麼堅守自己。陳豪堅守版畫,贏得圈裡圈外的尊重,供職的大連石化公司一直默默地支持他。進入新世紀,版畫從低迷中蘇醒,迎來了曙光,老話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誠不欺人。
陳豪每到大學里給藝術專業學生講課,通常都會感慨,你們走上美術這條路的起點,要懂得珍惜,學會堅持,耐力總會給你們回報。
青年學子們未見得能悟透其中境界。不經歷感性認知過程,大體形成一個似信非信的概念罷了。人到老成精了,說話著文無不言簡意賅,那是閱歷和思考形成的精華。好的文章、繪畫等等作品要品,甚至要用經歷去品。陳豪人不老,也沒成精,他的堅持源於品德,而這種敦厚品性,恰是一生可供支取的儲蓄。
小畫也有大境界陳豪的版畫里,大連老建築是他最出彩的題材。
去年應旅順博物館邀請辦個人畫展,他在前言里陳述過他對老建築的感情,表達核心是:“創作中找到了抒發情感的樂趣,藝術植根於生活,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回憶往事,從前的老屋,是一段抹不掉的生命痕迹。‘濱城系列’以老建築為題材,刻畫出那草、那樹、那房、那小路幽靜而空靈,當這些老建築逐漸在濱城隱退,只剩下依稀飄渺的影子,征服化為遺憾。”
關於老建築那段抹不掉的生命痕迹,那是陳豪童年少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當時,他在星海小學念書,每天上學都穿過星海部隊大院,裡面的小洋樓、小橋流水、頂著瓜子皮形狀松葉的松樹,所有的記憶後來都刻畫到版畫里。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陳豪走遍大連每條街道和角落,創作他的“濱城老建築系列”作品,以寫實的手法、灑脫而富有動感的刀刻藝術再現漸漸消失和遺忘的城市風情。
城市改造進程中,老房子拆遷了,不像被污染的河流尚可讓它重回清澈,一旦沒有了,就真的沒有了。即使哪一天想起來再重建,永遠不可能恢復它們的原汁原味。
2006年8月,陳豪應邀到瑞士參加第三十一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有機會到法國等歐洲一些國家參觀旅遊,親眼目睹了歐洲人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與堅持,再對比咱們城市改造推倒重來的現代風格,好生叫人惋惜。如果一味沉浸在老建築里,會被憂鬱消磨得愁腸百結。敦厚的陳豪找到另一個出口,他刻畫山水,做藏書票,一樣經營得色香味俱全。
版畫技術有其特殊性,畫圖、刻版、上色、印刷,作品出來后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好或壞,這是讓陳豪沉迷版畫的重要原因。藏書票屬版畫的一個分支,由歐洲人發明,英國一家博物館就收藏有20萬張藏書票,國外私人收藏藏書票最多的達7萬多張。
藏書票尺幅一般不大,可這不影響他的品位和境界,做得好,一樣是很高妙的藝術。與躁急情緒相輔相成的是,藝術強調衝擊力,思想力不夠就用巨幅畫面衝擊,其合理因素在於展館建得又高又大,尺幅小的猶如足球場里打乒乓球,在空間上吃虧不小。不想吃虧的話,寧可思想意境空泛,也要畫大作品,難怪很多畫家對如今的參展評選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