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庄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下轄村
蘇庄村地處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西南部,東與興隆村接壤,西與徂徠鎮崔庄村接壤,南與化馬灣鄉賈庄村相鄰,北與埠上村相望,耕地面積1600畝。據傳唐代此地有一姓蘇員外,家有良田千頃,人丁興旺,因而得名蘇家莊,后改為蘇庄村。村西玉皇山,挺拔峻峭,頂部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山東背面西北處有陰佛寺,寺內有唐代石佛一尊,石壁上有多個小佛像,姿態萬種,栩栩如生。
蘇庄村位於岱嶽區角峪鎮西南部,據傳唐代此地有一姓蘇員外,家有良田千頃,人丁興旺,因而得名蘇家莊,后改為蘇庄村。
山頂玉皇廟,宇殿3間,廟牆用就地大石塊砌成,頂部為方石旋拱。前廈石檐、石板用兩根石柱撐起,窗、門框、門坎均為石料剔鑿而成,除兩扇木門外,整座建築全是青石造成。廟中玉皇大帝神像,是周圍村莊群眾尊崇的天神,香火猶勝。現存廟碑10通,分別為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民國六年(1917年)、民國十年(1921年)所立,碑文大部分是祈福、免災內容。宇殿何時建造,已無從考證。青石寨遺址。玉皇廟周圍今存20幾間亂石砌成的房屋牆壁,牆外是懸崖峭壁,峭壁上壘有寨牆。咸豐末年,匪盜四起,殘害民生。各村莊自動組織民團,圍修土寨,守門設防。蘇家莊靠近玉皇山,村民就藉助山勢,建起這座青石寨,寨內有大小石屋,匪兵襲擾時,人們便躲進山寨避難。寨門設在石崖陡峭處,易守難攻,寨內備有滾石檑木,憑此與匪兵抗衡。一次,匪首料定山上無水,就圍而不攻,欲致寨內人於死地。時有智者讓山上人將尿集中起來,浸透幾十件衣服,用木杆挑在石寨四周。匪兵見衣服上有水珠滴下,認為山上有泉,就主動退兵了。
陰佛寺位於玉皇山東麓。佛寺系藉助山腳高大陡峭的石崖雕刻石佛,又借勢挖掘成佛龕,再擴建為寺院。對面是清澈的淘河,東面有卧龍池,西北有八步朝陽橋和八寶琉璃井。寺院依山傍水,幽靜典雅,山坡松柏成蔭,鬱鬱蔥蔥,河邊綠柳垂絲,碧水映天。佛身為坐像,坐南朝北偏東30度,統身高2.08米,兩手扶膝而坐,肩寬0.7米,身體最寬處1米,慈善和祥,安逸文靜。身披方格紋袈裟,下面赤腳裸露,樸實無華。佛像右邊石崖上豎刻有“咸通十四年”字樣。表明石佛是唐末(874年)刻成。原寺院佔地約300平方米,寺門朝北與佛龕佛像朝向一致,門外七級台階至河邊大道,寺門為磚石結構發券拱門,院牆高2米余,底層用料石,上為花磚,南面以岩壁代牆,門裡有3方石碑代為迎壁,旁有甬道通佛龕。院內石碑和蒼松古槐,遮天蓋地,為幽靜的佛門聖地。佛龕兩側石崖向東西展開約100米,高約3米,上面鑿有高低不同的40多個佛龕,每個龕內刻石佛一尊,高者半米,小者十餘厘米,石佛面容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陰佛寺始建於何代,已無法考證,據傳院內早年曾有隋朝石埤。傳說很早以前,一高僧雲遊至玉皇山下,很留戀這片凈土,就身依石崖潛心修鍊,斗轉星移,醒來時歲月已過900多年,石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後人為紀念其虔誠,就請能工巧匠依照影形在石壁上雕刻佛像,修殿建寺,遂稱“影佛寺”。幾十年來,當地開荒造田,發展鄉鎮企業,人們文物保護意識淡薄,諸多人文景點已破壞殆盡。今大石佛像主體,依然存在,蘇庄村老年人有自發捐建了類似原來的佛龕,用鐵門、鐵窗將石佛保護起來,供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