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旭升村的結果 展開

旭升村

山東省章丘市旭升村

旭升村位於山東省章丘市區南郊,胡山山麓以西,西巴漏河東岸。西隔巴漏河與埠村鎮相鄰,東聳青雲嶺與胡山相望。轄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6100畝,山林面積5500畝,1396戶,4776口人,8個黨支部,222名黨員,是章丘市第一個村級黨委,連續十四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是省級文明村居示範點,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國服務農村、服務基層文化先進單位。全村總產值突破4億元,繳納稅金85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6100元,旭升村始終堅持“自強不息、不甘人後、與時俱進”的理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村風和諧,村民富庶。

歷史沿革


旭升大廈
旭升大廈
旭升村立村歷史悠久。早在後唐時期,東張官莊、山周家莊曾在這一帶建庄。東、西鳩塢村定名於明代,因村內楊樹高大,鳩鳥飛鳴而得名。村內周、王、張、謝、李等支脈,大都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和河北棗強一帶遷徙至此。

自然狀況


全村東面地勢較高,山巒起伏;西面沃野平疇,方圓數里;森林茂密,米粟飄香,溝壑縱橫,水光山色,適宜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全村轄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擁有可耕地406.7公頃,宜林荒山233.3公頃。境內盛產小麥、玉米、雜糧及溫帶蔬果。全村森林覆蓋率達36%,植被狀況良好。
境內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村北緊靠濟王公路(309國道),村東距章萊公路明水僅4公里,明旭公路從村中穿越,三路公交車往來其間,是投資建廠經商擇業的良好去處。境內現有中小企業38家,其中濟南市鍛造廠、章丘市第二水泥廠位列章丘市鄉鎮企業三十強。濟南市城建局建材服務中心、福建省福清市旭升加油中心落戶這裡。
2000年,全村共有1317戶,總人口471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1‰。現有周、王、張、謝、李、馬、劉、魏等20多個姓氏,均為漢族。

經濟狀況


195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僅為26.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56.7萬元;2000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已攀升到3.78億元,人均純收入4068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3.6∶81.4∶15,共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52億元,全村純收入1400萬元。

第一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該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生活極度貧困。為了祛邪避災,留下了過“半年”的風俗。建國初的1955年,糧食平均畝產不到138公斤,總產119.5萬公斤,農業總產值僅26.5萬元。1955年成立高級社后,王立業帶領全村幹部群眾經過積極探索旱作作物的生長規律,以“旭升發家,棉花地瓜”為主攻方向,基本解決了群眾溫飽問題。從60年代初,王立業又團結帶領幹部群眾,掀起尋找地下水源、鑽打機井的高潮。經過連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鑽打機井69眼,開挖水渠2萬餘米,修築水庫塘壩7座,改造平整土地4500餘畝,購置各種農機具53台(套),總共搬運土石方量達250萬立方米。不僅實現了水澆地零的突破,而且實現了人均一畝水澆地的奮鬥目標。糧食產量顯著提高,單產突破千斤大關。1970年以來,每年向國家貢獻糧食50萬公斤,皮棉10萬公斤,成為章丘農業發展的一面紅旗。1978年,平均畝產380公斤,總產204萬公斤,農業總產值116.7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開始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1994年以來,周顯義帶領黨委一班人,著眼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精心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以推廣優質麵包麥等優良品種為核心,進一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積極推行微灌、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措施。2000年,平均畝產418公斤,總產213.9萬公斤,農業總產值718.3萬元,比1999年增加177萬元。其中林業產值37萬元,畜牧業產值608萬元,漁業產值1萬元。
林果業以推廣名、特、優、新果樹新品種為切入點,堅持生態、效益雙向發展的原則。經多方努力,和省農科院達成合作意向,1998年著手規劃建設高科技觀光農業生態示範園,並以此為契機,在全村開展農業結構調整。截至2000年底,規劃建成觀光農業生態示範園近1000畝。園區以山林、水面為主,向四周可以輻射該村近5000畝山坡旱地,分採摘園、觀光垂釣園和休閑農莊幾大部分。經過精心培育,園區內已引種九個系列6萬餘株特有經濟林木,且普遍成活。為啟動示範園建設,該村規劃建成佔地50餘畝的園藝苗圃,引種20幾個品種10萬餘株綠化樹和特有經濟果木,為群眾致富造綠提供了方便。同時,無償提供資金5萬多元購置苗木,供果農示範實驗。全村群眾積極投入示範園建設,利用山坡、荒地、磚廠復耕地到處栽花種果,使全村綠樹成蔭、花果滿園。

第二產業

該村工業起步於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00人,產值128萬元,利稅不足30萬元。1980年靠兩盤紅爐起家建起全村第一家工業企業。隨後,章丘市第二水泥廠、旭升加油站、章丘市型鋼總廠、旭華軋鋼廠等一大批企業相繼建立。旭升村由始走上了工業強村的道路。至2000年,全村工業從業人員30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3.28億元,年末固定資產1.52億元,上交稅金500萬元,人均上交稅金1000餘元,名列章丘市前茅。
90年代中期,由於買方市場的形成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旭升村的企業同全國鄉鎮企業一樣陷入低谷。為此,該村黨委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創新,先後投資3000餘萬元對原有生產設備進行了“嫁接改造”。1993年,完成D65-125B徑向鍛造機械技術改造;1995年,完成一噸模鍛電液錘改造;1996年投資800餘萬元從俄羅斯引進2500噸熱模鍛生產線,形成了3500噸熱模鍛件生產能力。1998年從青海省齒輪廠引進27台總價值468萬元的先進加工設備,緊接著引進俄產NC800加工中心,使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1999年在強化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的同時,一舉獲得自營出口權,一大批機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出口美、英、法和新加坡、香港等地,實現年出口創匯50萬美元的能力。1999年3月,該廠年產值1400萬元,年產10萬噸花磚、路沿石,帶動了旭升建材企業的發展。2000年11月,與福建省福清市達成合作議項,引入資金500萬元,合作重建旭升加油中心。

第三產業

旭升村工礦企業較多,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緩。90年代中期,村黨委確立了以工哺農、以企養民、有退有進、活躍商貿經濟的發展思路。通過企業改制,全村共盤活存量資產1000餘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500餘名,有力地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全村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運輸業;依託較多的工業企業和繁榮的集貿市場,興辦商鋪、飯店;擺攤設點,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顯著增加。2000年底,全村共有各種運輸車輛300餘部;商業店鋪50餘家;集市攤位達700餘個,從業人員500人之多,成為旭升村的新興產業。
旭升村是個工業村,也是全市的老典型,工業是旭升的特色,也是旭升村的支柱。早在91年旭升村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億元村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培育,已形成機械加工、鍛造磨具、建材橡塑和資源開發四個主導產業,全村80%以上的勞動力,在村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上班。較強的工業優勢和強勁的發展勢頭,使旭升村及早的成為全市農村納稅大戶,全村完成工業稅收850萬元,出口創匯50萬美元。

集體企業

旭升村的支柱集體企業有濟南市鍛造廠和旭春集團兩大企業,也是我村主導產業的王牌。其中鍛造廠有專業技術人員78名,是大型二檔鄉鎮企業、中國鍛造協會成員一常務理事。主要產品有汽車配件、工程機械配件、農機配件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具有年產鍛件10000噸、成品配件50餘萬件的生產能力,現已形成了專業化、大規模、高科技的現代化鍛件生產基地。該廠創出了工業總產值1.4億元,銷售收入1.1億元,自營出口15萬美元,利稅370萬元的效益。並且該企業採取大力節能降耗,走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之路,改造了全部燃煤加熱爐,進行了電液錘改造。集體企業的穩定發展已經成為旭升村經濟大發展的基石。

民營企業

旭升村散落於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近60餘家,因為廠房佔地等種種原因制約了發展的後勁,村兩委在多次黨員會和村民代表議事會上聽到群眾要求建立工業園的呼聲,因此通過多次論證及程序以後,04年我們依託濟南市鍛造廠為中心成立了旭升村工業園區。園區以鍛打為主導產業,現已形成鍛造、機械加工、橡塑、電機等為一體的新型工業園區。村委已投資260餘萬元,形成了園區水、電、路三通。現已入住園區的企業18家,累計投資6000餘萬元,06年實現稅收300餘萬元,同時為旭升村解決勞動力500餘人。旭升村的園區企業既有本村的也有引進的,園區的發展已經由過去的招商引資過度到招商選資的工作思路上,06年我們園區新上的兩家企業均為無污染勞動密集型,既濟南東新木業有限公司(出口企業)和章丘市德龍電器有限公司,為全村解決勞動力近300名。尚有多家企業正在入住洽談之中,村兩委將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開拓思路,激情創新,不斷提升工業園區的整體形象,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力爭五年內形成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超3000萬元的工業園區。

建築業

70年代初,村建築隊開始蓋房建樓。1975年在4個自然村先後建成4幢居民樓,1982年建成旭升水泥廠辦公樓,1984年建成旭升加油站辦公樓,1986年建成旭華軋鋼廠辦公樓,1990年建成村委辦公樓。1992年,建築隊晉陞為三級建築公司。1996年、1998年先後建成中心中、小學教學樓,期間建成農民文體活動中心。2000年,建築業完成產值279萬元

文教科技


建國前,旭升村文化科教落後,適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5%。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辦學條件逐步改善。1977年建起旭升鄉中心小學,1982年,建成旭升鄉中心中學,學校綠樹成蔭,暖氣、電扇安裝齊全,冠名為“育才園”。90年代,新一屆黨委班子為實現“少有所教,老有所養”的基本目標,共投資近300萬元,於1995年和1998年,先後建起高標準的中、小學教學樓,教室寬敞明亮,儀器設備添置一新。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先後有300人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本科50餘名。多年來,先後有1000餘名農民接受各類種養技術培訓,共計有500人次到高等院校參加培訓,培養了種養能手、科技大戶200名;中、高級職稱的專業人才300餘名。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為謀生計辛苦勞碌、顛沛流離。建國后,自合作化時期人們初步解決吃飯問題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們逐步由溫飽步入小康。195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僅50元,1978年達到360元,2000年已攀至4068元。人們普遍住上小康屋,開始向富裕生活邁進。截至2000年,全村共擁有機動車輛1300輛,個人擁有汽車、摩托車1000輛;程式控制電話普及率達70%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以上。

村莊建設


建國前,群眾住的是土坯牆、草氈房,村野不分,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建國后,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磚廠、水泥廠的建立,自70年代以後,開始建設以鋼筋、水泥、磚瓦結構為主體的樓房。1979年全村一次建起90戶標準房,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餘平方米。為了把村建納入總體規劃,新一屆“兩委”班子,著眼於建設新農村,立足於美化、綠化、凈化,確立了“梅花五朵,衛星拱月”的村建思路,對五個居民點進行了規範化、標準化、條理化布局。先後專批了兩個小康樓建築區、四個新村規劃區,並分別於1996年、2000年先後兩次將村中主要道路、街衢修葺一新。同時組織成立了專門清潔隊,對主要街道定期清掃。2000年,全村群眾全部搬進了新居,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米。中心居初具規模以後,進一步加大了美化、綠化、凈化的力度,使中心居街道整齊,樓舍儼然,綠樹成蔭,清新亮麗。2000年,三峽移民落戶旭升后,村黨委視移民如兄弟,待移民如家人,把全村最好的地段全部預留給三峽移民。全村人均居住面積達30平方米。

強村由來


旭升村是章丘市十大經濟強村之一,農村經濟總收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連續9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是全省文明村示範點,先後榮獲濟南市明星村、濟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章丘市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是章丘市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來該村視察,對該村兩個文明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集體福利


70年代全村用上自來水。自80年代開始,為鼓勵村民拆舊建新,贍養老人,村裡規定每建一處房屋,由村裡補貼紅磚3萬塊,水泥2噸,石灰3噸;凡贍養老人者增批兩間房屋。同時,建立了老幹部退休制度,並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老黨員實行獎勵補助。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幾年來,村黨委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先後出台了婚喪嫁娶、喜事儉辦的制度。領導幹部身體力行,舉辦集體婚禮十年不輟。為了深化依法治理,及時頒布了村規民約,並向群眾進行“雙向承諾”。為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最早在農村安上閉路電視;為了宣傳計劃生育,較早的創建了“宣傳一條街”;為了帶領群眾“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村委領導率先創辦示範服務基地。

黨組織結構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55年5月,成立第一屆高級農業社黨總支,王立業任黨總支書記。1958年11月,人民公社時期,成立旭升大隊黨總支,王立業任黨總支書記。1984年5月,成立旭升小鄉,陳宜忠任書記。1992年11月,成立章丘市第一個村級黨委,陳宜忠任黨委書記。1997年10月,全村共建有1個黨委、10個支部。至2000年,全村共有黨員218名。2000年旭升村黨委由11人組成。黨委書記周顯義,副書記周德公、孟凡泉、張和仁、吉?,委員周承山、邢介林、周立三、豆書和、孟祥蓮、周殿祥。
基層組織建設1955年5月,成立旭升高級農業社,王立業任社長。1958年11月成立旭升大隊,王立業任大隊長,下設25個生產隊。1967年3月,成立旭升大隊革命委員會,王立業任主任。1984年5月,成立旭升小鄉,謝玉勤任鄉長。1985年11月,成立旭升村村民委員會,周義澤任村主任。2000年,旭升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周德公,副主任曹鳳武,委員邢憲良、劉成寶、呂有財、王恩欽、豆書和。

主要官員


王立業(1921~1986)1955年入黨,1955年旭升成立高級農業社,任第一任總支書記。為使人們記住舊社會的苦難,激勵人們奮發向上,他為高級社起了“旭升”這個名字。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初步解決了群眾的溫飽問題,改變了全村的自然面貌。從60年代初,團結帶領群眾掀起尋找地下水源、鑽打機井的高潮,實現了人均一畝水澆地的奮鬥目標。王立業帶領群眾立下“秋整麥田冬深翻,春天大戰向陽山,青雲嶺下變水澆,四溝變成米糧川”的誓言,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從1970年以來,每年向國家貢獻糧食50萬公斤,皮棉10萬公斤,成為章丘農業發展的一面紅旗。他本人於60年代被評為華東地區勞動模範,當選山東省第四屆人大代表,是旭升創業的主要領導人,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和緬懷。
朱永剛,現任村委書記

大事記


1955年5月,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王立業任第一任總支書記兼社長。
1958年11月,全社糧棉大豐收。
1963年11月,章丘南部山區第一個用上電。
1964年7月,王立業被評為華東地區勞動模範,當選山東省第四屆人大代表。
1969年11月,全村實現人均1畝水澆地。
1970年11,全村從此開始每年向國家貢獻糧食50萬公斤,皮棉10萬公斤,成為章丘農業發展的一面紅旗。
1979年11月,全村一次性購置拖拉機25台,全村進入農業機械化時代。
1985年4月,建成章丘農村最大的水泥廠。
1988年8月,全村安裝閉路電視,成為章丘有線電視第一村。
1991年12月,農村經濟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成為章丘市第一個名符其實的億元村。
12月,被評為章丘農村第一個省級文明村。
1992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省長趙志浩先後來旭升村視察。
11月,成立章丘市第一個村級黨委,陳宜忠任書記。
1994年5月,旭升鍛造廠晉陞為濟南市鍛造廠,並加入中國鍛造協會,其後,獲得自營出口權。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來旭升村視察,對村黨委取得的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1996年7月,該村建成集休閑、娛樂、體育運動於一體的大型遊樂場,周顯義書記親自冠名“逸民亭”。
1996年7月,該村中心中學辦公樓竣工。1998年7月,中心小學教學樓落成,同年老年公寓完成主體工程。
1998年6月,旭升村黨委被中共濟南市委評為“五好村黨委”。
1999年8月,全村初步建成1處佔地1000餘畝,集休閑、觀光、示範、服務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
1999年3月,全村引進濟南市城建材料開發服務中心。
2000年11月,全村引進福建福清市500萬元資金,合作重建旭升加油中心。
12月,全村初步做好接收三峽移民的思想、物質準備,為三峽移民的全面安置奠定了基礎。
12月,全村籌措資金,將文旭路、移民路、明旭路及村莊主要街道納入2001年上半年修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