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武鎮的結果 展開

馬武鎮

重慶市涪陵區下轄鎮

馬武鎮,隸屬於重慶市涪陵區,地處涪陵區西南部,東與荔枝街道接壤,南與武隆區廟埡鄉為鄰,西與涪陵區青羊鎮相連,北與藺市鎮龍橋鎮毗鄰,距涪陵區政府駐地16千米, 區域總面積161.53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清代,屬涪州長灘里,設有馬武埡場;清末,屬涪州第三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置馬武鎮。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馬武鎮改為馬武鄉。
1958年10月,馬武鄉改為馬武公社。
1984年1月,馬武公社改為馬武鄉。
1985年,馬武鄉撤鄉設鎮,改為馬武鎮。
1992年9月,蒲江太和鄉併入馬武鎮。
1998年,馬武鎮析置太和鄉。
2008年5月,太和鄉、惠民鄉併入馬武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馬武鎮地處低山丘陵區,地勢大致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南部的低中山丘陵、北部的平壩淺丘兩大類型;主要山脈有北東走向的大梁子山、吳家山,北西走向的鳳凰山、千山、小坪山;境內最高點大梁子山主峰位於白果村,海拔1347米;最低點位於民協村的洗布河河邊,海拔200米。 

氣候

馬武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5℃,1月平均氣溫7.1℃,極端最低氣溫-3.5(2008年1月19日);7月平均氣溫28.7℃,極端最高氣溫42.3℃(2006年8月27日);生長期多年平均285天,無霜期多年平均280天,最長300天,最短2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72毫米,最大降雨量1221.6毫米(1988年),最少降雨量356.6毫米(200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5月最多。 

水文

馬武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河蒲江河、洗布河、魚溪河3條,總長62.1千米;有三級河響水河、桃子溝、清水河、雙叉河等27條,總長51.0千米,河流總長113.2千米,河網密度0.7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蒲江河,從西南轉東北流經境內小壩、碑記關、蒲江、外壩、保安、均田等8個村,長33.3千米,流域面積98.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響水河、桃子溝、清水河、水利溝等13條。 

自然資源


馬武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砂岩、頁岩、黏土等;馬武鎮陸棲動物有150餘種,水生動物有6目10科45種,主要有草魚、白鰱、鯉魚等。 

自然災害

馬武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風災、低溫綿雨、霜凍、地質滑坡等;旱澇災害平均約5年一遇,主要發生在7—9月;常有20—35天不等的高溫伏旱天氣,對農業生產及人畜飲水的影響最大。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馬武鎮下轄均田、星高、民協、民權、保安、平灘、千落、紅專、鸚鵡、八節灘、蒲江、碑記關、石河、外壩、四合、松濤、平橋、白果、石干、小壩、林口、靈官、水利23個行政村和華榕1個社區。
2011年,馬武鎮下轄樺榕、惠民2個社區,碑記橋、民協、均田、紅專、保安、蒲江、外壩、平橋、白果、林口、小壩、石干、板橋、文觀、興隆、方碑、石朝門17個行政村;下設11個居民小組、123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馬武鎮下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樺榕社區、惠民社區、均田村、保安村、民協村、紅專村、蒲江村、平橋村、外壩村、碑記村、白果村、石干村、小壩村、林口村、板橋村、文觀村、興隆村、方碑村、石朝門村, 鎮人民政府駐樺榕社區183號。 

人口民族


1996年,馬武鎮人口2.4萬人。
2011年,馬武鎮總人口397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38人,城鎮化率20.9%;另有流動人口2312人。總人口中,男性20703人,佔52.0%;女性19091人,佔48.0%;14歲以下4578人,佔11.5%;15歲—64歲29201人,佔73.4%;65歲以上6015人,佔15.1%;以漢族為主,達39722人,佔99.8%;有苗、土家、白等9個少數民族,共72人,佔0.2%;超過10人的有苗、土家、白3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2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6.1%;土家族23人,佔31.9%;白族10人,佔13.9%。2011年,馬武鎮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3.5人。 
2017年末,馬武鎮常住人口為32958人。 
截至2018年末,馬武鎮戶籍人口為3920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武鎮財政總收入53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7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35萬元,比2010年增長27.5%。2011年,馬武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022元,比2010年增長24.7%。 

農業

2011年,馬武鎮有耕地面積5.1萬畝,人均1.3畝;林地面積5.2萬畝。2011年,馬武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比2010年增長23.3%,農業增加值0.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2.0%。馬武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為主。2011年,馬武鎮生產糧食3.0萬噸,人均751千克,其中水稻1.7萬噸,玉米6800噸,小麥1700噸。馬武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青菜頭(榨菜原料)蔬菜、中藥材等。2011年,馬武鎮青菜頭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5.9萬噸;蔬菜種植面積4.9萬畝,產量8.2萬噸;種植中藥材面積7355畝。馬武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馬武鎮生豬飼養量7.0萬頭,年末存欄2.5頭;家禽飼養量36.2萬羽,上市家禽19.8萬羽。2011年,馬武鎮年產肉類3561噸,其中豬肉3126噸,牛肉57噸,羊肉378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2011年,馬武鎮水果主要品種有梨、柑橘等,種植面積2060畝,產量828噸,其中梨樹面積1358畝,產量676噸。 

工業

2011年,馬武鎮工業總產值8.5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工業增加值1.5億元;有企業92家,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5家,區級龍頭企業2家。 

商貿

2011年末,馬武鎮有商業網點187個,職工2521人。2011年,馬武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1億元,比2010年增長2.3%;有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交易額8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6.0%。 

金融

2011年末,馬武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理處和支行。2011年末,馬武鎮境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2.3億元,比2010年增長0.45%;各項貸款餘額0.2億元,比2010年降低5.5%。 

文化


2011年末,馬武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300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學業完成率、升學率均達100%;有小學4所,在校生1400人,專任教師148人,初中3所,在校生1270人,專任教師1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升高中升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馬武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226.7萬元,比2010年增長32.7%。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馬武鎮因東漢大將馬武曾屯兵於境內而得名。 

交通


馬武鎮區位交通圖
馬武鎮區位交通圖
馬武鎮有涪南高速公路、涪南路橫貫鎮境,境內總長18.7千米;有鎮(鄉)幹道馬堡路、馬太路橫連兩翼。2011年末,馬武鎮共有鄉道7條,總長39.2千米。 

社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馬武鎮有重慶市科技型微企孵化器1個;科技人才16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3人,經營管理人才8人,技能人才5人,農村實用人才103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武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9個;農家書屋19個,有圖書室6個,藏書3萬餘冊。2011年末,馬武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村級塑膠燈光籃球場1個,69.1%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0%。2011年末,馬武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村村響機站19個,有廣播喇叭178隻,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2%,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302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武鎮有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17個,門診部(所)4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05張,每千人擁有病床2.6張,固定資產總值119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8名,平均每千人有專業衛生人員2.0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0.3人。2011年,馬武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1.2%,手術123台次,出院病人2333人次。馬武鎮重點醫院有馬武衛生院,其中床位6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2.3張,專業衛生人員35人。2011年,馬武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6.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7.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66.8人,參合率97.4%;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馬武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33戶,人數698人,年支出173.8萬元,比2010年增長7%,月人均207.0元,比2010年增長10.0%;大病臨時醫療救助102人次,發放救助金額10.7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民政部門特定人群醫療救助237人次,共支出47.4元,比2010年增長1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0戶,人數491人,支出33.4萬元,比2010年增長5.0%,月人均57.0元,比2010年增長6.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0人,支出31.1萬元,比2010年增長4.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0人,支出28.8萬元,比2010年增長3.2%;農村醫療救助5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57人次,共支出1.9萬元,比2010年增長6.8%;農村臨時救濟763人次,支出15.3萬元,比2010年增長8.7%;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34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9.0%;有敬老院2家,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7人。
榨菜風脫水現場
榨菜風脫水現場

旅遊


景點有宋代碑記橋、八方碑、鸚鵡寺、三仙寨、穆花寨、明代四合院民居老虎沖、廣慈橋、鷹舞寺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