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鎮

重慶市合川區轄鎮

官渡鎮,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地處合川區東部,東與小沔鎮淶灘鎮相連,南與雙鳳鎮獅灘鎮隔江相望,西與雲門街道接壤,北與淶灘鎮毗鄰,距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地28千米,區域總面積61.01平方千米。

清咸豐二年(1852年),官渡鎮一帶設有官渡場;1993年12月,由官渡鄉、方碑鄉合併為官渡鎮。截至2018年末,官渡鎮戶籍人口為37098人。截至2020年6月,官渡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政府駐地官新街462號。

2018年,官渡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歷史沿革


清咸豐二年(1852年),官渡鎮一帶設官渡場。
官渡鎮
官渡鎮
民國十五年(1926年),設官渡鄉,屬第四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設官渡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官渡鎮為官渡鄉。
1958年9月,福壽、龍溪鄉併入官渡鄉,成立官渡公社。
1959年3月,官渡公社析置龍溪公社。
1968年7月,改名為燈塔公社。
1972年1月,恢復官渡公社原名。
1983年,由官渡公社改為官渡鄉。
1993年12月,官渡鄉、方碑鄉合併為官渡鎮。
2001年6月,福壽鎮併入官渡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官渡鎮境內大部為淺丘,地勢呈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19
官渡鎮
官渡鎮
5—305米,主要高地有天坪寨、磨盤寨、人和寨、大峨寺等;最高點位於龍翠山,海拔403米;最低點位於厥家溝,海拔196米。

氣候

官渡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9℃,1月最低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2℃(1993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3℃(2009年8月18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2℃;生長期年平均356天,無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長達327天,最短為24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23.5小時,年總輻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52天(一般為2月1日至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13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55天,最多達178天(1982年),最少為133天(1987年);最大雨量1568.9毫米(2007年),最少雨量836.1毫米(196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水文

官渡鎮境內河道屬渠江水系;渠江從鋪壩村東入境,自東向西,在斷橋村西出境,境內長16千米;境內有9條溪河,雙龍湖水庫下泄水從北向南縱貫境內,在方碑村注入渠江。
官渡鎮
官渡鎮

自然災害

官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冰雹、澇、霜凍、雷擊、泥石流(地質滑坡)等。旱災三年一遇,雹災平均五年一遇,洪災以渠江和溪河沿線為主,每年都發生暴雨山洪引發泥石流地質滑坡事故,嚴重的一次是1997年發生的方碑村4組地段滑坡,造成房屋損壞,1人死亡。

自然資源


官渡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河沙、條石;河沙儲量50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南部渠江沿岸;條石3000萬立方米,分佈於境內各地。2011年,官渡鎮有耕地面積3.22萬畝,人均0.84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6年2月,雲門鎮的石屋村划入官渡鎮。
2011年末,官渡鎮下轄官渡1個社區,斷橋、梭子、方碑、鋪壩、菊星、福壽、興勝、通廟8個行政村;下設3個居民小組、40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官渡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官渡社區、鋪壩村、興勝村、通廟村、斷橋村、梭子村、方碑村、福壽村、菊星村,鎮人民政府駐官新街462號。

人口數據


2011年末,官渡鎮總人口3843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764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16092人。總人口中,男性20366人,佔53%;女性18066人,佔47%;14歲以下5043人,佔13%;15—64歲27976人,佔73%;65歲以上5413人,佔14%;以漢族為主,達39538人,佔99.8%;有苗族等少數民族共62人,佔0.2%。2011年,官渡鎮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3人。
2017年末,官渡鎮常住人口為34636人。
截至2018年末,官渡鎮戶籍人口為37098人。
官渡鎮
官渡鎮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官渡鎮財政總收入280.6萬元,比2010年減少59.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4.5萬元,比2010年增長80%。2011年,官渡鎮農民人均純收4.8萬元。

農業

2011年,官渡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比2010年增長11.3%,農業增加值1808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5.6%;官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為主。2011年,官渡鎮生產糧食2.4萬噸,人均598.6千克。官渡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官渡鎮蔬菜種植面積1.46萬畝,產量1.35萬噸。官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官渡鎮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7.8萬羽。2011年,官渡鎮生產肉類2653噸;畜牧業總產值621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8%。2011年,官渡鎮水果種植面積0.78萬畝,產量10146噸,主要品種有紅橘、廣柑、油桃、葡萄、李子、梨。官渡鎮漁業以白鰱、花鰱、草魚為主。2011年,官渡鎮漁業總產值36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

工業

官渡鎮工業以建築材料、農副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官渡鎮工業總產值為到6433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236萬元,比2010年增長28%,占生產總值的10.3%。2011年,官渡鎮有工業企業3家,職工83人。

商貿

2011年末,官渡鎮有商業網點263個,職工1086人。2011年,官渡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5億元,比2010年增長23.35%;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6480萬元,有個體工商戶763戶。

金融

2011年末,官渡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5.7億元,比2010年增長11.9%;人均儲蓄14831元;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比2010年增長0.2%。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南宋時,官渡鎮一帶建官家要道的水陸碼頭,曾有官員出錢置辦渡船,由此得名官渡。

交通


2011年末,官渡鎮有縣道車樂路和鄉道福高路、方寶路、雲寶路4條公路幹線在境內交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官渡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93人,專任教師66人;小學3所,在校生1452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39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官渡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1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8.4%;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61.8%,比2010年增長10.7%。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官渡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4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5人,經營管理人才1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官渡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8個,有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6000餘冊。2011年末,官渡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2011年末,官渡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376戶,入戶率3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官渡鎮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10個,其中有中心衛生院1個,分院1個,村級衛生室8個;有床位39張,固定資產總值484.9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官渡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01萬人次。2011年,官渡鎮法定報告傳染率發病率為1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6.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萬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4/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官渡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59戶,人數852人,支出186.08萬元,比2010年增長6%,月人均182元,比2010年月人均增長11元;農村醫療救助28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52人次,共支出1.7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4戶,人數464人,支出60.13萬元,比2010年增長5.6%,月人均108元,比2010年月人均增長6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收五保老人12人;梭子、方碑兩村建有五保家園,散居五保老人20人。2011年,官渡鎮新增就業人員141人,有4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登記失業人員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9%。
官渡鎮
官渡鎮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官渡鎮境內斷橋村、梭子村被列為了重慶市“千百工程”中的示範村和推進村,並把梭子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村,通過規劃與建設,投資25萬餘元在該梭子村建起了佔地1660平方米、建面436平方米規範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五保家園,投資58萬元進行房屋整修與立面改造48戶、庭院美化綠化硬化51戶、建污水處理排池1處、建垃圾台8個、道路綠化6000米、種樹91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