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秦長城
戰國秦長城
戰國秦長城風光集萃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築起了西起臨三北(今甘肅山尼縣)東至遼東郡(今遼寧省)的萬里長城,它由寧夏延伸入內蒙古之後,從狼山而東,經由包頭市固陽縣北部的西斗鋪、銀號、大廟鄉,進入武川縣經大青山東部,延伸至河北。
戰國秦長城風光圖冊
秦長城不僅在構築方法上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在防禦設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長城以石築見稱,雄偉壯觀,漢代沿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迹,更是我們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燦爛文化的象徵。
內城從明庄過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順向小丘陵上,經郭庄、十里鋪過清水河后至沙窩。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弓背狀,經喬窪過清水河,過河后再折向東南至沙窩與內城合二為一。內城與外城遺跡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內城城墩城牆高大、寬厚、完整,城線筆直如划,氣勢雄偉巍峨。全線約8公里長的內城遺跡保存較完好,除現代公路及少數後期沖溝穿破外,全線基本上不曾中斷,每200至230米便有一個城墩。外城已殘毀不堪,大部分夷為平地,殘留的城墩多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牆。
戰國秦長城
戰國秦長城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段
在祁家莊和小庄之間的轉彎處,有一節多出長城主線1公里而伸向正南張溝圈村的長城。說明在長城施工之前,曾經有過系統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統一的技術規範要求。但施工時由於政區的分工,兩個政區之間並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長城在此處又向東北成90度的轉向。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經過西吉、固原、彭陽3縣,全長約174公里。
秦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迹,更是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燦爛文化的象徵。
如今雖然被歷史的風雨剝蝕成了斷垣殘基,但仍以蒼蒼莽莽的氣勢,威武雄渾的壯闊,濃縮成了一種厚實的文化積澱,以永恆的蒼涼和悲壯,永遠留在華夏文明的史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