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活檢的結果 展開

活檢

活檢

活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檢”,亦稱外科病理學檢查,簡稱“外檢”;是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從患者體內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

它是診斷病理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對絕大多數送檢病例都能做出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被作為臨床的最後診斷。

活檢目的


(1)協助臨床對病變作出診斷或為疾病診斷提供線索。
(2)了解病變性質、發展趨勢,判斷疾病的預后。
(3)驗證及觀察藥物療效,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4)參與臨床科研,發現新的疾病或新的類型,為臨床科研提供病理組織學依據。

應用範圍


(1)手術摘除的器官、組織,如闌尾、甲狀腺、膽囊、淋巴結等。
(2)穿刺抽取組織,如肝、腎、淋巴結的穿刺組織。
(3)自病變部位切取的小塊組織,包括用纖維胃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內鏡鉗取的病變組織。

取材


(1)標本的解剖部位、顏色、體積、質地,有無腫塊,即腫塊是否有包膜;包膜是否完整;附帶組織如皮膚、淋巴結等的形態變化。
(2)標本能作切面者應切開,觀察切面的顏色、質地、有無出血、壞死、結節、囊腔,囊腔內有無內容物,內容物的性狀。
(3)食管、闌尾等應測量其長度,觀察其漿膜、黏膜的顏色,有無粘連等。
注意事項
(1)取材部位要準確,要避開壞死組織或明顯繼發感染區,在病變與正常組織的交界處取材,要求取到病變組織及周圍少許正常組織,其大小一般以1.5cm×1.5cm×0.2cm為宜。
(2)取材應有一定的深度,要求與病灶深度平行的垂直切取,胃黏膜活檢應包括黏膜肌層。
(3)有腔標木應取管壁的各層;有被膜的標本取材時應盡量採取;淋巴結等附屬組織均應取材以備鏡下觀察。
(4)切取或鉗取組織時應避免擠壓,避免使用齒鑷,以免組織變形而影響診斷。
(5)活體組織直徑小於0.5cm者,必須用透明紙或紗布包好,以免遺失。
(6)含骨組織首先應進行脫鈣處理后取材。

送檢


(1)為了防止組織發生自溶與腐敗,標本取材后應及時固定。標本固定最好用10 %的甲醛(福爾馬林),固定液的量應為送檢標本體積的5 倍以上。
(2)盛裝標本的容器應足夠大,宜於保持標本原形,口宜大,利於標本裝入和取出。容器外應貼標籤註明:患者姓名、性別、標本名稱、住院號、病床號等項。送檢標本多時,一定注意不要將標本弄混。
(3)按要求逐項認真填寫病理送檢申請單。

診斷過程


活檢的組織病理學診斷過程一般是肉眼觀察送檢的標本→取材→(固定、包埋)→製成薄切片→進行蘇木素-伊紅(HE)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通過對病變組織及細胞形態的分析、識別,再結合肉眼觀察及臨床相關資料,做出各種疾病的診斷。但對一些疑難、罕見病例,還需要在上述的常規檢查基礎上,再通過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電子顯微鏡或分子生物學等技術進行輔助診斷。

活檢分類


1、按採樣方式分類:開放式活檢(手術)、內窺鏡活檢(活檢鉗)、經皮穿刺活檢(活檢針);
2、按採樣部位分類:軟組織穿刺活檢、骨組織穿刺活檢;
3、按檢查樣本分類:細胞學活檢、組織學活檢。

臨床活檢


術前活檢

是指在治療性手術前或在其它治療(如放療、化療)前所做的活檢。一般是取一小部分病變組織(如病變小又位於體表者常常全取病變)送病理活檢,經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需3-7天才能發診斷報告。其目的是明確診斷,以便臨床擇期採取相應的手術或其它治療措施。這樣的活檢多在門診進行,而且只取小塊組織,故也稱“小活檢”或“門診小材”。某些內臟器官通過內鏡鉗取的材料更是典型的超小活檢,如通過胃鏡取胃粘膜病變、纖維支氣管鏡取肺病變,以便確診是否是癌,然後再行手術等治療。
這種術前活檢的優點是創傷較小,一般在門診即可做,絕大多數都能幫助臨床確診,使臨床對下一步制定治療方案有了確切的依據。其缺點是:對一些深在部位的病變難於取材;少數可造成出血或播散的病變應慎取小活檢;取材不合規範或未取到病變,易造成診斷困難或漏診;患者和臨床要等待較長時間(3天以上)才能出診斷報告,對急需明確診斷者不適用。

術中活檢

是指在治療性手術或探查性手術進行當中所做的活檢,一般在20-30分鐘內完成定性診斷,以便指導手術如何進行。應用最多的是快速冷凍製片技術,用不經固定的新鮮標本,快速冷凍至零下18℃以下,進行切片、HE染色進行觀察診斷。所以也稱“術中冷凍”、“快速冷凍”或“冰凍切片”,有時也可使用快速石蠟切片技術或細胞學檢查技術。
術中活檢的目的是:
①確定病變性質,以便決定手術方案。如對一個性質不明的病變,在手術台上取病變送檢,等20-30分鐘,如冷凍切片診斷為炎性或良性腫瘤,則手術範圍很小即可;如為惡性,則立即做擴大切除的根治術。
②了解病變,特別是惡性腫瘤的生長、擴散情況,如浸潤的範圍、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以及手術切除的邊緣組織有否瘤細胞等,以決定手術範圍。
③確定所取標本是否含有預定的組織器官或病變,如要切除甲狀旁腺,但在術野中分辨不清,即可通過冷凍活檢幫助確認。
術中活檢的最大優點就是在手術進行當中,即能對性質不明的病變予以確診,使臨床能立即確定手術治療方案,避免再第二次進行治療性手術。可畢其功於一役,患者免受二次手術,醫護人員可省去再一次手術的勞頓。其次,起到了為外科醫生安上了上百倍放大鏡作用,能知道病變侵犯多深,多遠,切緣有無瘤細胞等。
其缺點是,快速冷凍技術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不是所有的活檢材料都適於做快速冷凍檢查,僅適用於體表器官(如乳腺、甲狀腺)或內部器官手術探查,並需弄清良、惡性時才應用。而對一些病變複雜的疾病和需要辨認細胞微細結構的腫瘤(如淋巴瘤)等均不適用。②受取材等限制,常有假陰性(漏診)。
③由於製片、染色時間短,切片厚,組織細胞結構不如普通石蠟切片清晰,又要在幾分鐘之內完成觀察、分析並做出診斷,沒有更多時間思考,更沒有查找文獻的時間,故診斷難度大,常需有豐富經驗的病理醫師。
④由於上述原因,且其準確率僅在90%左右,未能確診率和假陰性率高,假陽性率也可發生。所以,快速冷凍活檢僅是一種應急的初步的定性診斷,在此之後,還需把冷凍活檢材料再做普通石蠟切片進行病理檢查,才算最後的診斷。如有術中冷凍漏診、誤診,再行二次手術或其它補救措施。

術后活檢

是指對治療性手術切除的病變及相關的組織、器官進行較全面的病理學檢查。與術前活檢不同的是切除送檢的常是全部病變並可伴有受累的或需擴大切除的組織器官,以及所屬的淋巴結等(如對惡性腫瘤的根治性手術)。故各病變及送檢標本均需按規範多處取材,常規甲醛固定,石蠟包埋,HE染色,在做病理診斷時,不單確定病名、疾病性質,還要盡量給予分類、指出侵犯程度、有無播散、手術切緣有無病變等,需3-7天才能發出診斷報告。由於這種檢查多為在病房住院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故也常稱“大活檢”或“病房大材”。
術后活檢的目的,是確定疾病的性質、類型、嚴重程度、切除是否徹底、有無播散,以判定術前或術中診斷是否正確、手術治療是否徹底、是否需要進一步輔助治療以及預后取向等。
術后活檢的優點是檢查全面細緻,診斷更可靠,可進一步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判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據。其局限性是對於不適於手術治療的或手術中發現已不能切除的疾病不能進行全面診斷。儘管有相關規範,全面檢查取材,但由於有主、客觀局限性,也有1%左右的漏、誤診率。

宮頸活檢

(1)月經前1周、月經期最好不做,以防出血。
(2)術前應預先檢查白帶,確診沒有陰道炎,方可進行活檢。
(3)取活檢的部位可能會出血,因此做完檢查后1~2周內不要性交、陰道灌洗或坐浴。陰道出血多時,應到醫院檢查治療。
(4)有陰道鏡設備的,可在陰道鏡下取活檢,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細胞學檢查


細胞學(cytology)檢查是指通過對患者病變部位脫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細胞,進行病理形態學的觀察並做出定性診斷,細胞學檢查主要應用於腫瘤的診斷,也可用於某些疾病的檢查和診斷,如內部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診斷和激素水平的判定等。
細胞學的標本可以是來自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分泌、排泄物中的脫落細胞,也可以是經穿刺抽取的胸、腹、心包腔、關節腔、腦脊髓膜腔液體中的脫落細胞,還可以是經各種內窺鏡刷塗片、印片採集的細胞,或經細針吸取(FNA)技術(針外徑0.6-0.9mm)直接或在B超、X線引導下穿刺吸取出的全身各組織器官病變處的細胞等,將這些細胞直接或經離心沉降等方法處理后塗片、固定、染色,在光鏡下觀察、診斷。一般幾小時內即可出結果。主要目的是判定有無腫瘤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

適用範圍

(1)機體上皮表面的腫瘤組織脫落細胞,如食管脫落細胞、女性生殖道的脫落細胞、泌尿道的脫落細胞。
(2)穿刺抽吸腫瘤組織。
(3)腫瘤細胞染色體的異常改變。

原理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一樣,有不斷脫落的現象,但是瘤細胞生長迅速,細胞之間的黏合力較低,所以癌細胞的脫落較正常細胞快,又因癌組織表面常由於供血不足,易發生壞死與脫落,以含有這種脫落細胞的體液或分泌物中作塗片檢查,易找到癌細胞。
脫落細胞學檢查的優點是:
①塗片製作簡便。取材範圍廣,損傷很小或無損傷,經濟、快速、安全。
②不需作外科手術,並可多次重複檢查。常有較高的陽性率(主要用於區別良、惡性,如對許多癌的陽性率可達70-90%)。
③脫落細胞代表著廣泛區域腫瘤的情況。尤其適用於大規模的腫瘤普查,可對人體多種惡性腫瘤(尤為各器官的癌)起到初篩作用。
其局限性是:
①假陰性和假陽性比較高。
②主要用於對腫瘤病變的定性(良、惡),而進一步判定腫瘤類型、亞型、浸潤、轉移等一般均有困難。因而僅是一種初步的定性診斷。因此,對細胞學陽性(惡性)的患者,在做損害較大的治療之前,要儘可能地做活檢來印證細胞學診斷,並進行分類和分型等;而對細胞學陰性者,臨床高度疑為惡性腫瘤,或者再多做幾次細胞學檢查或做活檢等其它檢查,以防漏診。

意義

(1)陽性率高如食管癌細胞學檢查診斷陽性率高達90%以上。
(2)適用於防癌普查因其製作簡便,不需外科手術,故其最大用途可用於大規模社區的防癌普查,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3)設備簡單,易於操作,易於推廣細胞學檢查設備簡單、容易掌握、操作方便且安全,被檢查者痛苦小,費用低,適合各級醫療單位普遍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