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中壩鎮的結果 展開

中壩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轄鎮

中壩鎮位於涼州城北約六公里處,東連發放鎮,南靠金羊鎮,西與永昌鎮隔石羊河相望,北與羊下壩鎮接壤,S211省道穿鎮而過,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4078戶,17010人,耕地面積23748畝,人均1.4畝,屬井泉灌區。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中壩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1986年1月,中壩鄉併入羊下壩鄉;1991年10月,分設為中壩鄉、羊下壩鄉;2002年8月,中壩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中壩鎮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花寨村何家莊。

2011年,中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690元。2018年,中壩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歷史沿革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中壩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復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後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分屬武威縣金羊、白塔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後,屬金羊、白塔區。
1952年7月,屬第一區(金羊)、第四區(白塔)。
1956年1月,為中壩鄉。
1958年10月,中壩、金羊、金沙鄉合併成立金羊公社。
1962年,改立中壩公社。
1983年7月,設中壩鄉。
1986年1月,中壩鄉併入羊下壩鄉。
1991年10月,分設為中壩鄉、羊下壩鄉。
2002年8月,中壩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壩鎮地處涼州區北部,東靠發放鎮,南鄰金羊鎮,西與永昌鎮接壤,北連羊下壩鎮。行政區域面積21.14平方千米。
中壩鎮
中壩鎮

地形地貌

中壩鎮屬洪積平原,地勢平坦開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599米。

氣候

中壩鎮屬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氣候,具有乾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58—173天,年平均降水量161毫米,蒸發量2020毫米,年光熱總輻射量139.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2968小時。

自然災害

中壩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大風、沙塵暴、乾熱風、冰雹、暴雨、霜凍等。連陰雨天氣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其平均降雨量104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65%以上。

自然資源


中壩鎮有耕地面積2.4萬畝,全部為水澆地。

行政區劃


2001年末,中壩鎮轄上壩、花寨、汪泉、下畦、中壩、頭溝、高樓7個行政村;下設6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中壩鎮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花寨村何家莊。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20602110001123上壩社區居委會
620602110002123裕和苑社區居委會
620602110003123頭溝社區居委會
620602110004123下畦居民委員會
620602110200220上壩村委會
620602110201121花寨村委會
620602110202220汪泉村委會
620602110203220下畦村委會
620602110204220中壩村委會
620602110205220頭溝村委會
620602110206220高樓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中壩鎮總人口17010人,城鎮常住人口1094人,城鎮化率6.4%。另有流動人口6879人。總人口中,男性8725人,佔51.3%;女性8285人,佔4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5.1%。另有回、土等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6.7‰。
2017年末,中壩鎮常住人口為16505人。
截至2018年末,中壩鎮戶籍人口為18095人。

政治


鄉鎮領導

林興述同志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
史生伯同志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
蘇雷文同志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財務工作;
祁永軍同志分管組織、宣傳、黨的建設、共青團、婦聯、老齡、精神文明、機關事務、幹部管理、檔案、紀檢監察、公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教育等工作;
陳國虎同志分管計生、衛生工作;

主要職責

趙 普同志分管民政、勞務經濟、交通、商務、小康建設、土地管理、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
李正忠同志分管經營管理、林果、農機、畜牧、農民減負、水電等工作;
胡秀梅同志分管農技、科技推廣應用、農業示範點片的建設、農民農業技術培訓等工作;
張大勝同志分管工會工作;
楊恆山同志分管經委、鄉鎮企業、經濟、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安全生產、勞動保障等工作。
中壩鎮
中壩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中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690元。
2018年,中壩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1年,中壩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1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中壩鎮播種面積1.5萬畝,產量80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日光溫室蔬菜種植。2011年,蔬菜播種面積為0.9萬畝,產量42000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辣椒、茄子等,其中西紅柿14000噸,辣椒15000噸,茄子8000噸。
中壩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9萬隻;生豬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1萬羽。

工業

中壩鎮以農產品加工、鑄造業為主。2011年,中壩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億元。工業企業10家,職工2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商業

2011年末,中壩鎮有商業網點68個,從業人員有214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70萬元,比上年增長1.5%,主要產品有餅乾加工、綠色無公害蔬菜等。

文化


地名由來
中壩鎮因地處舊水系金塔河的羊中壩而得名。
中壩鎮
中壩鎮

交通


中壩鎮境內有569國道縱貫。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壩鎮有初級中學1所,村級小學7所,幼兒園7所,在校生2278人,教職工168人。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中壩鎮有農業技術人員17人,其中有中級職稱2人,聘請農民技術員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壩鎮有村級文化活動室7個,農家書屋7個,各類圖書1.4萬冊。2011年末,中壩鎮有籃球場16個,乒乓球室10個,體育活動中心1個,實施體育鍛煉標準的學校8所,達標率100%。2011年末,中壩鎮有線電視用戶0.3萬戶,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中壩鎮
中壩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壩鎮有衛生院1個,床位34張,醫務人員32人。已創建標準化村級衛生所7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867人,參合率93.3%。

社會保障

2011年,中壩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8戶,人數937人,支出67.7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3人,支出21.0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9人次,共支出0.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13人,支出9.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7.2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