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中壩鎮的結果 展開

中壩鎮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轄街道

中壩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四川省、貴州省以及廣東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常住人口131833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歷史沿革


中為壩,故名“中壩”。歷來為工商雲集之埠、人文薈萃之地,屬四川四大“名鎮”之一,是川西北的重鎮,素有“小成都”之美稱。中壩鎮,原名雙流場。涪江、昌明河從東西兩側流過,又因其形如船,兩面臨水,是為名。始建於元代,興盛於明朝。清乾隆年間為原江油縣第三甲管區。民國2年設中壩場團防局,代理行政事務維持地方治安併兼管商務。民國14年改中壩場為中壩鎮。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途經江油,建立中壩鎮蘇維埃政府。紅軍西進轉移后中壩鎮改設聯保辦事處。1949年12月22日江油解放,成立中壩鎮軍事管制委員會。
中壩鎮夜景
中壩鎮夜景
1950年3月改為“第三區人民政府”,轄19保。1951年5月,江油縣人民政府由武都遷中壩,改為城關鎮。1954年改名城關區。1955年城關區改為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58年江油、彰明兩縣合併。彰明縣的太平場、三合場併入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81年複名為中壩,1985年金輪鄉撤消,合併到中壩鎮。
中壩鎮位於江油市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通訊、商貿中心。地處涪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北部,東連三合鎮,西接太平鎮,東距寶成鐵路2公里,南距綿陽市41公里,距成都市175公里,北距廣元160公里。幅員面積10.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9平方公里),轄21個社區委員會,4個行政村,16個村民小組該鎮現轄27個街道居委會,6個村委會,2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萬,其中農業人口0.8萬,主要為漢族,也有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中壩鎮位於涪江沖積壩地之上,地勢平坦,溝渠縱橫

自然資源


土壤深厚肥沃。涪江、昌明河經流量豐富,地下水也充裕,利於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本鎮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90天左右,常年日照1362小時,宜種面廣,特別適宜亞熱帶作物生長。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6℃。

行政區劃


天寶社區紀念碑社區濱江社區
東勝社區明珠社區花園社區
太白社區大河社區天府社區
涪江社區昌明社區新場社區
金輪社區涪利社區先鋒社區
明月社區詩仙社區幸福村
畫屏社區銀河社區金輪村
桃源社區華豐社區城北村
華豐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77523
38129
39394
家庭戶戶數25822
家庭戶總人口(總)73798
家庭戶男36213
家庭戶女37585
0-14歲(總)12742
0-14歲男6614
0-14歲女6128
15-64歲(總)58503
15-64歲男28341
15-64歲女30162
65歲及以上(總)6278
65歲及以上男3174
65歲及以上女31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6268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131833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9.148億元,是1988年5551.92萬元的34.49倍,企業總產值實現17.325億元,是1988年3702萬元的46.79倍,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5.25億元,是1988年3702.84萬元的14.18倍;財政稅收實現3380萬元,是1988年415.96萬元的8.13倍;農業總收入實現1.823億元,是1988年694萬元的26.2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986元,是1988年694元的5.74倍。

第一產業

該鎮農業具有典型的城郊型農業特點。所轄6個村均處於市區或市郊,全鎮耕地面積2600餘畝。種植業主要生產糧食、蔬菜、水果、生薑等作物;養殖業圍繞城市所需建立了以養肉豬、肉雞、奶牛、禽蛋和魚為主的生產基地。近年來,該鎮堅持以“穩糧增收調結構”為指導,積極探索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新路子,支持和鼓勵農民從事二、三產業,推動了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統計,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42元,85%的農戶住上了小樓房,95%的農戶家有彩電、冰箱,25%的農戶有電話,村村通公路。
根據城郊農業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條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確保農民增加收入。擴大蔬菜栽種面積,糧食收入與蔬菜收入比為15:85;蔬菜栽種向“大棚”、“小棚”、“地膜”方式發展,其“白色農業”占蔬菜收入的52%。積極發展養殖業,種植業與養殖業收入比為44:56;以肉牛、奶牛、太湖母豬、觀賞狗為重點的特種養殖保持了良好勢頭,占養殖業收入的60%。2001年,糧食總產量1076噸,蔬菜總產量6503噸,生豬出欄9060頭,飼養小家禽畜33985隻。
農業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上,以發展“三高一優”農業為主,不斷加大農業結構的調整,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有限土地的產出率和產銷比,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較好地發揮了城效農業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市場優勢,實現了農業產業化企業1個。
畜牧業
在畜牧業的發展上,以不斷增加養殖業大戶來實現畜牧產值,並以飼養母豬、肉牛、奶牛為主,生豬出欄100頭以上大戶達到了18戶,肉牛出欄10頭以上的2戶,母豬存欄10頭以上5戶,奶牛存欄10頭以上2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實現36%。

第二產業

工業
在工業經濟的發展上,緊緊依靠“工業化”和“城市化”這“兩翼”的強大提升作用,
江油市中壩鎮.
江油市中壩鎮.
通過招商引資、激活存量資產等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效益,推進鎮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區域內有各類企業6404家,其中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342家(包括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築及房地產業4家,以餐飲娛樂及商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企業6508家。
1992年,該鎮利用非耕地的荒河灘2000多畝,建立河西開發區”,投資190餘萬元,建立進區道路,10千伏變壓線路及水塔、水井等基礎設施。區內主要布局冶金、化工、機械等重工業項目。目前已初具規模。在此基礎上,該鎮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開發區”建設成新型的“工業園區”。

第三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該鎮從1998年開始,對鎮屬企業進行了全面改制。本著“你發財,我發展”的目的,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堅持“工業興鎮”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艱辛努力,改制后的企業在產業層次、產品結構、市場競爭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一大批經營機制靈活、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私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截止2000年底,全鎮共有私營企業100餘家,個體工商戶近5000戶,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3億元,實現利潤960萬元,上交稅金1900萬元,固定資產近億。冶金、建材、建築、機械加工、紡織器材、包裝、針紡織品、服裝、皮革、百貨五金、造紙、化工、食品、旅遊、運輸和商貿服務等企業群體遍及轄區。已形成較大規模的鋼材市場、水泥及其製品市場,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

文化


特產美食

中壩附子,個頭大、體柔軟,肉質細膩,精加工從形狀、色澤、片口、刀法上都十分考究。藥材行業素有“附子處處種,唯中壩是正宗”之說。作為馳名中外的名特藥材,中壩附片性味甘、熱,質地酥脆,具有回陽補火、散寒祛濕之功效,主治四肢厥逆、微脈欲絕,陽氣虛脫等危重疾症。現在,中壩不僅是全國附片的供應基地,而且每年為外貿提供出口產品150多噸。中壩口磨醬油色澤褐亮、形態濃釅、無沉澱、醬香窯香濃郁,內含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添色提味,增進食慾的功效,適於燒、炒、燉、鹵、涼拌等,風味獨特,色香味精妙,連獲各種大獎,評為部、省雙優,被載入《中國名食百科》,《中國土特名產詞典》。

社會


民生

城鎮建設
中壩鎮處於江油市城區中心,城鎮建設與整個市區建設融為了一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近十年的舊城改造,現已成為初具規模的中等現代化城市。該鎮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大街寬闊筆直。近年新建、改建主要城市道路13條,整個城區的5個進出口通道得到了全面改造。城市道路總長度近40公里。城區建成面積達到11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電訊、綠化、排水防洪、環衛條件、環境保護,市內公共交通等市政設施都進行了同步配套建設。每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火樹銀花,霓虹閃爍,好一個安定祥和、歌舞昇平的“不夜城”。
城市供電、供氣充足。城東北裝機88.4萬千瓦的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和本市
中壩鎮衛生院
中壩鎮衛生院
自建的青蓮電廠,保證這裡有富足的電力資源;川西北石油礦區為全鎮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天然氣。
交通通訊:寶成鐵路江油車站距該鎮僅2公里。城內與火車站之間的公共汽車、計程車川流不息。綿(陽)江(油)公路,平(武)江(油)公路、中(壩)雁(門)公路交匯於中壩。涪江幹流縱貫全鎮。鎮內通訊設施齊全,基本形成了較完善的現代通訊網路。人均手機和固定電話佔有率居全市第一。
金融保險業:轄區內有人行、中行、工行、農行、建行、證券交易所、投資公司、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十多家,資金實力雄厚,金融工具齊全,良性資產比例高。另外,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理念靈活、管理科學、競爭力強。
餐飲娛樂業:鎮內文化娛樂設施和服務設施齊全。高檔次的賓館有6家(星級賓館5家),旅館30多家。大小飯店、特色名優小吃遍布大街小巷,且生意興隆。餐飲、娛樂業十分發達。可容納3萬餘人的大型體育場館已建成投入使用。今日的中壩鎮,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平直寬闊,綠化帶星羅棋布,各種設施配套齊全,市場興旺,一派繁榮景象。
鎮境內的江油一中為省重點中學,江油中學為國家級重點中學。鎮轄學校8所,其中,初中一所、小學5所、幼兒園3所,在校學生6500餘人,另有成人教育中心一所。全鎮普及了小學教育,全日九年制義務教育得到了較好的實施。鎮內有江油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九0三醫院、中壩鎮醫院及下屬衛生、個體醫療室20多家,醫務人員1000餘人,病床800餘張,中、高級醫務人員130餘人,醫療衛生條件優越。
為讓受災居民早日住上放心房,江油市中壩鎮及時發放補助金,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城鎮住房重建維修又好又快推進。截至目前,全鎮房屋維修加固已開工32875戶,完工21693戶。及時發放補助資金。該鎮認真核實申報家庭收入狀況,以社區為單位組織居委會代表對申請進行評議,並經代表簽字后在居委會轄區及集中安置點張榜公示,公示無異議的再由鎮上派專人入戶審核。同時,對補助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和核算,根據房屋的受損程度,以戶確定資金補助標準,按照“按戶計算,按棟結算”的原則,加固完工後將資金撥付給負責修復加固的組織(或施工)單位。嚴把工程質量關。該鎮選出20餘名優秀黨員組成服務隊,進行相關政策法規、業務技能培訓后,深入社區,對施工進度、質量進行督查;嚴格執行項目合同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質量責任終身制等規章制度,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建築安全;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傳授簡單的建築常識,與專家、幹部一起對竣工房屋進行驗收。
發展規劃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機遇和挑戰,該鎮充分發揮交通、通訊、人才、資金、技術、環境等優勢,在堅持“科教興鎮”、“工業興鎮”的基礎上,把“發展作為主題、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力度,確保全鎮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將旅遊、交通、房地產、商貿等作為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加速發展進程。把中壩建成以工業為主體、建築、商貿和第三產業綜合發展的多功能現代化中等城市。

旅遊


李白的故鄉

中壩鎮[四川江油市中壩鎮]
中壩鎮[四川江油市中壩鎮]
江油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鄉。中壩建有李白紀念館太白公園。李白紀念館集紀念、研究、旅遊於一體。館園建設採用整體規劃設計,巧妙布局。現在建成鋼筋水泥結構的太白堂、太白書屋、臨江仙館、曉雅齋、歸來閣、醉仙樓、懷謝軒、香雲軒、花雨軒、問水榭、長廊照壁等配套設施。這些展現出古貌唐風格調的建築群,頗具豪雄,莊重或典雅,靜穆的氣勢。李白紀念館依託各具特色的紀念建築群和豐富多彩的史跡陳列發展旅遊業,配合景點建設設置旅遊服務設施。開館以來已接待日本、新加坡、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波蘭、奧地利、瑞士及美、英、法、德、加拿大等國外及國內遊客5000餘萬人次。太白公園,以碧波蕩漾,流水潺潺的昌明河兩岸自然園林為中心,揉合人工藝術,形成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獨特園林景觀。公園隨昌明河東西走向,帶狀分佈,佔地160餘畝。主建築大雅樓、環水長廊、觀瀑亭、七星橋、遊樂場、茶園、酒家等依水取勢,或掩映在楊柳之中,或聳立於綠蔭之上,風光綺麗,勝景迭出,引來東西南北、國內國外各方遊客到此觀光,年均接待量超過一百萬人次。此外,中壩鎮距川西北有名的竇團山風景區僅20多公里,距旅遊勝景“佛爺洞”18公里,“白龍宮”半小時可達,這些景點,每天都有幾十趟公共汽車從中壩出發往返接送遊客。同時,中壩還處於成都到九寨溝的黃金旅遊線上,來去在中壩駐足,領略一下江油山水風光,風土人情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