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性資產剝離
經營性資產剝離
經營性資產剝離是指企業剝離與企業的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資產給其他公司,如企業經濟效益較差的或技術落後的資產等。
按照剝離業務中資產與主營業務的相關性來分,資產剝離也可以劃分為 經營性資產剝離和非經營性資產剝離。
經營性資產是指企業用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資產,包括車間、廠房、其他建築物、機器、工具儀器、管理工具等固定資產;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等流動資產以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技術秘密等無形資產。
企業經營性資產剝離是企業資產重組的重要內容之一。經營性資產剝離一般出於以下原因:
1、改變公司的市場形象,提高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
雖然市場具有選優汰劣的功能,但是該功能畢竟有局限。因為完全充分的市場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屢屢出現。如交易一方所掌握的信息經常多於對方。同樣,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實際價值也可能在市場中無法得到準確的反映。即市場並不是總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價一個企業的市場價值。尤其是對於一些企業集團,由於經營範圍比較廣泛,涉及較多的投資領域,使得市場投資者以及證券分析人員對其所涉足的複雜業務及領域無法做到正確理解和判斷,因此可能導致對其市場價值或股票價值評價較低。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應當仔細分析導致市場投資者和證券分析人員對其市場價值評價較低的原因。如果確實是由於公司所經營的某一領域或行業的業務導致上述結果,則可以通過資產剝離,改善投資者和證券分析人員的看法。一般是由於企業經營而需要剝離的該項業務效益不佳或虧損,或者由於該業務前景微妙或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導致投資者缺乏信心;也可能是由於企業的某項投資風險過大,導致該企業的股票受到牽連而下跌或貶值。
2、滿足公司的現金要求。
對於大型集團公司來說,有時需要大量的現金以滿足主營業務的擴張,或者減少企業債務負擔。儘管通過銀行借貸或者面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可以籌集到大量現金而滿足需要,但是由於借貸將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而募集發行股票則成本太高、需要時間太長,還要具備相當嚴格的條件,因此企業通過剝離部分非核心或非相關業務,既可以籌集到大量資金,又可以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擺脫戰線過長、資金投向分散的不利境地,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選擇。在所謂“槓桿收購”中經常發生為了償還收購過程中形成的巨額債務,而部分出售被收購公司的資產或業務,以滿足收購公司對現金流量的巨大需求的實例。另外,公司企業也可以通過出售其盈利業務獲得資金以償還債務、彌補損失,從而擺脫破產的命運,使公司得以繼續存活下去。
3、擺脫經營虧損的包袱。
企業的有些子公司或部門,或者某些業務,由於利潤水平低或者因經營不善而正在發生虧損,以及達不到初期利潤增長的預期目標,對整個企業的盈利造成拖累。為了避免這些業務、部門、子公司可能造成對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利潤增長的影響或形成障礙,應當將這些業務、部門或子公司作為企業資產剝離的首選對象,除非這些業務、部門或子公司是為了滿足企業的長遠發展或符合企業的戰略性發展計劃而投資的。
4、消除負協同效應。
通常來說,公司企業收購和兼并其他公司企業、或者發展某項業務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兩個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即希望通過優勢互補來達到共同發展、相互促進、完善服務、提高競爭力等目標。這些現象就是所謂“協同效應”。但是根據國外有關實證研究證明,在全部兼并和收購業務中,有50%以上沒有實現預期的購併目標,許多企業在購併其他企業或企業部門之後若干年,又不得不將其剝離出去。造成企業購併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比如公司決策人員的發展戰略的偏差,或購併過程中管理人員的判斷失誤,也可能是企業之間在“軟體”方面的不兼容性,如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價值取向等的巨大差異,導致兩個企業無法實現“無縫銜接”等。無論如何,如果企業的某些業務對於實現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是不重要的,或者不適合於企業的其他業務的發展,即可能產生或已經產生負協同效應的話,企業應當儘快地剝離這些業務。這也是導致企業資產剝離的一個重要原因。
5、滿足經營環境和企業戰略目標改變的需要。
由於市場形勢千變萬化,科技水平、消費結構、意識形態、審美觀念、國家政策以及經濟發展都會造成企業間競爭態勢的變化,因此,企業在市場經營中必須審時度勢,不斷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為了適應經營環境的變化,實現企業經營方向、戰略目標的轉變,資產剝離是一種較為常見和有效的辦法。企業可以將不適應市場變化的業務出售,以換取資金、抽出精力、調整人員投入到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業務中,可以有力地促進該業務的發展。另外一種情況是企業所經營的某一業務的市場競爭過於激烈,以該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科研開發能力以及銷售服務網路等條件,很難取得成功,這時企業應當退出該業務的競爭,可以避免損失,同時獲得資金髮展其他優勢業務。
6、政府根據反壟斷法律強制剝離企業的一部分資產或義務。
壟斷行為的概念及其判斷標準在各國以及各個時期都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如果企業的行為被法院認定為壟斷行為,極有可能被強制剝離某些資產或業務。如目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案,主審法官認定該公司的行為已經觸犯美國反托拉斯法,最終的判決結果可能是微軟公司被肢解為六個公司。美國歷史上發生過多起政府起訴大型公司觸犯反托拉斯法,而企業最終被迫將其資產剝離出去的案例,如著名的洛克菲勒鋼鐵公司、摩根公司、杜邦公司、AT&T公司等。
以上六種資產剝離的動因,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除了第六種之外,都有可能成為資產剝離的主要原因或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原因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相繼發生;可能單一發生,也可能複合發生。
對於是否剝離經營性資產,以及剝離哪些經營性資產,需要企業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和決定。一般來說,如果某一項非主營業務的經營性資產屬於朝陽產業,其生產經營狀況較好,市場佔有率較高,在同業競爭中佔有優勢,或者其經營開發等的市場前景較好,或者投資者對該項或該類資產有一定偏好,一般不應當加以剝離,可以通過組建控股子公司,投入資金、引進技術,為其獨立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當然,為了集中精力搞好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可以將其出賣給相關公司或企業以獲得較多的資金,加大對本公司主營業務的投資,為其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對於屬於夕陽產業的經營性資產,如果效益較差,市場佔有率較低或者前景暗淡的話,則應堅決加以剝離。資產剝離可以為整體性剝離,如將公司整個非主營業務的相關資產全部加以剝離;也可以是部分剝離,如僅將某一條生產線剝離出去,出賣給購買方。資產剝離一般是對企業的現有資產加以剝離。企業的在建項目或資產是否應當加以剝離,需要根據企業的利潤趨向和利益趨向進行判斷。
一般來說,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利潤數額是一定的。而在建的經營性資產雖然可以為企業增加資產總量,但是卻不能在一定期間內產生效益。這樣就會造成企業利潤率的下降,影響企業的資金積累和投入,影響企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企業的經營決策人應當謹慎從事,在增加企業資產總量和維持企業利潤率之間進行選擇,以確定是否對在建的經營性資產進行剝離。另外,如果企業準備上市的話,也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對在建的經營性資產加以剝離。企業所能募集到的股票數量一般取決於企業的利潤額和企業形象等因素;在建的經營性資產雖然可以增加企業的資產總量即增加股本總額,但是卻無助於增加所能募集到的股票數量。
1、選擇專門的資產剝離操作人員
公司或企業準備進行經營性資產剝離時,可以從本公司或企業內部選擇相關部門的員工參與資產剝離的方案設計與具體操作,也可以從外部聘請專業人員為本公司或企業制定資產剝離方案,參與資產剝離的操作。這取決於公司或企業內部部門的設置,以及資產剝離工作量的大小、實施資產剝離方案的難易程度,以及公司或企業與外部專業顧問機構之間的關係狀況。大型公司或企業一般都設有財務部、計劃部甚至專門從事資產剝離工作的部門。這些部門和員工由於平時的業務內容和知識背景與資產剝離或市場購併多有關聯,因此熟悉資產剝離程序、方法、方案等。由他們主持公司或企業的經營性資產剝離工作,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避免本公司或企業的商業秘密被外部所知曉。中小企業或公司由於缺少專門部門和人員從事資產剝離工作,因此應聘請、委託外部專業機構或人員操作資產的剝離。這些機構通常包括投資銀行、專業購併與剝離顧問公司、經紀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顧問公司等。這些專業機構都有購併和剝離方面專家和專業人才,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或公司有效地完成一項資產剝離方案。
2、製作資產剝離備忘錄
企業實施資產剝離方案應當製作資產剝離業務的備忘錄。該備忘錄的主要內容一般應當包括:公司資產剝離的原因;公司的歷史和背景;公司目前的狀況;公司的外來發展潛力;公司產品生產線狀況(如果是一家製造業公司);公司的服務能力(如果是一家服務業公司);公司的財務狀況(包括公司3-5年的損益表;目前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短期財務狀況預測等)。
3、確定可能的購買者
公司或企業進行經營性資產剝離時,應當區分待剝離資產的性質,採取不同的對策。如果屬於朝陽產業,即該資產的運營情況、市場前景、市場佔有率等方面的情況比較好,可以採取組建控股子公司的方式對該資產加以剝離;如果屬於市場前景比較暗淡,市場佔有率比較低,或者屬於夕陽產業的經營性資產,則應當採取出售的方法加以處理。出售經營性資產時,可以由專業機構或人員(包括本公司或企業以及外部專業顧問機構)擬訂一份可能的購買者名單,然後確定通過拍賣或個別談判的方式出售該資產。採用何種方式取決於準備出售的資產的特點、市場效率、管理人員的期望和偏好等因素,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確定。選擇個別談判的方式出售資產的,應當在能夠控制的基礎上同時與數個有購買意向的公司或企業接觸,首先確定符合條件的購買者的範圍,發現前期接觸即不能達成一致的,應當立即放棄,轉向其他有意向者,以免浪費時間、錯過時機。接觸中初步達成一致的,立即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經營性資產剝離的另外一個方法是拍賣。拍賣具有高效率、簡易性、易控制、透明度高等優點。通過拍賣出售資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大數量的潛在購買者吸引過來,成本較低,且不受外界干擾;同時可以避免尋找談判對象、多次談判等談判中的各種麻煩;另外由於拍賣的最後期限是確定的,因此出售方可以控制資產出售的進程及市場的反應,消除個別談判中的時間延誤。同時拍賣也有不利之處,如保密性差,容易泄露相關知識產權、非專利性技術或者商業秘密等;會引起公司員工的不安,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容易引起競爭性反應,使公司或企業的競爭對手獲得有關內幕或信息,參與拍賣活動;容易引起市場反應,如果公司或企業資產剝離的決策正確的話,市場會有積極反應;但是也不排除市場的不利反應,如股票價格下跌、公司資信下降等。有時還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公司或企業的信心。總之,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如果沒有必要的話,最好選擇前一種方法,即個別談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