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浮鷗
鷗形目鷗科動物
白翅浮鷗(學名:Chlidonias leucopterus)是鷗科、浮鷗屬下的一種小型水鳥。夏羽嘴暗紅色,腳紅色。頭、頸、翕和下體黑色。翼灰色,翼上小覆羽白色,腰、尾亦為白色,飛翔時除尾和翼有部分白色外,通體黑色。冬羽嘴黑色,腳暗紅色,頭、頸和下體白色,頭頂和枕有黑斑並與眼后黑斑相連,且延伸至眼下。背和兩翅灰褐色,翅尖暗色。
白翅浮鷗主要棲息於內陸河流、湖泊等水體,常成群活動,多在水面低空飛行,主要以小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分佈於歐洲南部、亞洲中東部、澳大利亞。保護等級為低危。
夏羽頭、頸、背和下體黑色。尾上和尾下覆羽白色。尾銀灰色,呈淺叉狀。翅上覆羽銀灰色,小覆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羽干白色,內側羽緣具楔狀白斑。第2-4枚初級飛羽外側及其以內的初級飛羽內外側均沾珠白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鴿灰色。冬羽額、前頭和頸側白色。頭頂黑色而雜有白點。從眼至耳區有一黑色帶斑,並常和頭頂黑斑相連。頦、喉白色而雜有黑色斑點。背、腰灰黑色,中央尾羽鴿灰色。下體白色,微沾灰黑色。
幼鳥和冬羽相似。但頭頂為黑褐色,背、肩及翅上小覆羽灰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污白色。外側2對尾羽內側白色。尾羽羽干白色。眼前緣和眼后耳區有黑色斑點。翅上中覆羽色淺,而具黑褐色羽於紋,在翅上形成淡包斑。下體白色。虹膜暗褐色。嘴紅色,冬季黑色。腳紅色,冬季暗紫紅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62-80g,雌性63-77g;體長雄性228-266mm;雌性200-255mm;嘴峰雄性25-29mm,雌性22-30mm;翅雄性190-221mm,雌性196-220mm;尾雄性62-74mm,雌性66-80mm;跗跖017-21mm,雌性16-18mm。
白翅浮鷗
白翅浮鷗主要棲息於內陸河流、湖泊、沼澤、河口和附近沼澤與水塘中。有時也出現在沿海沼澤地帶。
白翅浮鷗常成群活動。多在水面低空飛行,覓食時往往能通過頻頻鼓動兩翼,使身體停浮於空中觀察,發現食物,即刻衝下捕食。休息時多停棲於水中石頭、電柱、木樁上或地上。
歐洲的比利時、法國、義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東北部、匈牙利、德國、愛沙尼亞、波蘭東部、烏克蘭西部及俄羅斯(北至莫斯科),在亞洲北至西伯利亞,東至蒙古、薩哈林島及烏蘇里,南至土耳其、伊拉克及烏茲別克西南部,及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遷徙時途經地中海地區及伊朗,非洲(有時南達好望角)、馬達加斯加、南亞、馬來西亞地區、澳大利亞及紐西蘭越冬;有時分佈於葡萄牙、兩班牙、瑞士、奧地利及捷克;偶爾分佈於俄羅斯西北部、瑞典、丹麥、荷蘭及巴貝多。
白翅浮鷗分布圖
白翅浮鷗的繁殖期為6-8月。常數對或數十對在一起繁殖。營群巢。通常營巢於湖泊和沼澤中死的水生植物堆上。巢屬浮巢。主要用蘆葦和水草堆集而成。每窩產卵通常3枚,偶爾少至2枚和1枚,或多至4枚。卵的顏色為赭色或褐色,被有深灰色或黑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9-39×21-27mm。雌雄輪流孵卵。
白翅浮鷗是單行種,無亞種分化。
白翅浮鷗
•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