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武家堡村的結果 展開
- 陝西旬邑縣職田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武家堡村
- 山西省河津市小梁鄉下轄村
- 貴州貞豐縣平街鄉下轄村
武家堡村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武家堡村
武家堡村位於太谷縣城西3公里處,全村有5個居民組,523戶,農業人口1601人,勞動力692人,其中黨員45人,耕地3425畝。2009年糧食總產量2864噸,農業經濟收入3732萬元,總費用25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28元。
我村西通太茅路,東靠108國道和太太路,交通非常便利。武家堡村依託本村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共有拱棚75個,溫室大棚28個。武家堡村的肉雞養殖規模比較龐大,現有雞棚53個。
王相卿,山西太谷縣人,由於他身材高大,臂力過人,故人稱“王二疤子”,是清朝晉商中著名的旅蒙商號“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出身貧苦,早年,由於生活所迫,到右玉縣殺虎口為人當傭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要御駕西征噶爾丹,山西右玉縣的殺虎口,正是大軍由內地通向蒙古大草原的必經之路,王相卿認為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先是在清軍當伙夫,服雜役,在服役中,他隨軍兼做點小生意,後來,他認識了也是為了生存而做隨軍貿易的張傑和史大學,由於志向相投,機會相同,於是,他們3人結拜成異姓兄弟,並脫離兵役,決定合夥做生意,想謀一番大事業。但由於初始生意不佳,做了一年,3人還不得溫飽,而且環境很艱苦,張、史2人心灰意冷,就返回家鄉另謀生計,但王相卿意志堅決,決定一個人留下來繼續經營。沒過幾年,康熙皇帝征討噶爾丹大獲成功,殺虎口便成了軍事重地,軍隊糧草都要在那裡集結,以保證前方長駐軍隊的衣食住行,於是王相卿商機大起,生意日漸好做,他為了擴大經營,招了一個學徒,同時又寫信把張傑和史大學請回來繼續合作,並成立了“吉盛堂”商號。由於3人齊心協力,生意愈做愈大,到康熙末年,他們又把“吉盛堂”改成“大盛魁”,並將總號地址移到了烏里雅蘇台,後來又遷到歸化(今呼和浩特)城中。又經過他們的數十年苦心經營,最終把“大盛魁”辦成旅蒙晉商專做蒙俄貿易、夥計達6000餘人、商隊駱駝近20000頭、年貿易總額達上千萬兩銀子的著名大商號,王相卿也成了壟斷蒙古市場的商界巨頭。以後又經過十幾代人努力,“大盛魁”競在蒙古大草原上稱雄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