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李瑋,女,1986年出生。新聞傳播學院網路新媒體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4-2008年,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就讀新聞學本科,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8-2010年,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就讀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提前攻博資格。
2010-2013年,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就讀新聞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3年7月至今,在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網路新媒體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2013-2015年兼任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秘書。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研究方向
傳媒符號學,傳播與社會發展。
所授課程
《新媒體概論》《傳播學教程》《媒介環境學》。
發表論文
1、《新聞報道的親和力研究:背景、現狀與框架》,西南民大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0期,CSSCI來源期刊;
2、《讀蓋伊·塔奇曼<做新聞>——兼論新聞經典的邊界拓展問題》,編輯之友,2011年第6期,CSSCI來源期刊;
3、《媒介、媒體及其延伸概念的辨析與規範》,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CSSCI擴展來源期刊,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3期傳媒欄目篇目輯覽;
4、《社會管理網路化與網路管理社會化——基於網路媒介雙重特性的社會管理路徑研究》,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CSSCI來源期刊,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20期社會學欄目篇目輯覽;
李瑋照片
李瑋照片
5、《試對“伴隨文本”理論進行修正與擴展——與趙毅衡教授商榷》,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6、《論新聞圖片中的符號修辭與意指實踐——試引入一種符號學分析方法》,新聞界,2012年第23期,CSSCI擴展來源期刊;
7、《從“反映論”到“對話觀”——論多重語境下新聞的轉向》,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年第6期,CSSCI來源期刊,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4期傳媒欄目篇目輯覽;
8、《從“客體之真”到“符號之真”——論新聞求真的符號學轉向》,國際新聞界,2013年第6期,CSSCI來源期刊;
9、《重識新聞專業主義——從“媒介-傳者-語境-效果”四維切入》,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10、《論新聞副文本對新聞收受與解釋的影響》,新聞界,2014年第1期,CSSCI擴展來源期刊;
11、《新聞何以經典:一種社會建構的思考》.編輯之友,2014年第2期,CSSCI來源期刊;
12、《論學術論文的伴隨文本——兼論其對學術質量認定的影響》,理論與改革,2014年第3期,CSSCI來源期刊;
13、《分岔性與層控性:新聞文本中的符號衍義》,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4年第6期,CSSCI來源期刊;
14、《論趙毅衡伴隨文本理論的三個比較優勢》,當代文壇,2015年第1期,CSSCI來源期刊;
15、《交叉與融合:新聞傳播研究的符號學進路——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的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新聞符號學研究”主題綜述》,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8期,CSSCI來源期刊;
16、《傳播符號學:理論、應用與方法——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現代傳播,2015年11期,CSSCI來源期刊;
17、《修辭:符號意指的構建方式》,中外文化與文論,2015年第3期,CSSCI來源集刊;
18、《語境變遷下的新聞“定義”再思考》,符號與傳媒,2016年第1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7期觀點摘編。
學術著作
《新聞符號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個人專著。
主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輿論編碼的符號機制與策略研究(14CXW027),2014.6-2017.12,在研;
2、陝西省社科基金:意識形態感性化傳播的符號學機制與策略研究(2014K10),2014.08-2016.12,在研;
3、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類項目:陝西城市社區傳播提升研究——基於實地觀察與深度訪談的實證研究(14JK1704),2014.10-2016.12,在研;
4、西北大學科研基金項目(人文社科類):新聞編碼的符號策略研究(13NW22),2013-10-2016.07,已結項。

社會活動


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會副秘書長。

獲得榮譽


2014-2015教學年度“優秀教師”稱號,中共西北大學委員會、西北大學,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