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東至縣第一中學,系池州市示範高中。學校坐落於縣城新城區教育園區,背靠梅城河,斜倚白象山。校園內古樹蒼翠,綠草如茵,環境幽雅,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該校創建於1942年,它是在前至德縣立中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49年4月,至德解放,人民政府定校名為皖南行政公署至德初級中學。1958年,東流、至德兩縣合併,遂改名為東至縣第二中學,始招高中班。1961年,學校更名為梅城初級中學。“文革”時期,再度更名為東方紅中學。1974年,東方紅中學劃分兩部,分部遷往堯渡街獨立建校(即現東至縣第二中學),本部遂定名為“東至縣第一中學”。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16人,學歷合格率100%。其中中高級職稱者佔67%,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青年骨幹教師”2人次,市“教壇新星”1人,縣“傑出教師”1人,縣“學科帶頭人”2人,縣“教壇新星”1人,縣“教學能手”9人。研究生在讀4人。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行政班),在校生2000多人。

辦學理念


東至一中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德育教育為主旋律,以環境育人為突破口,秉承“以人為本、以德治校、以和興校”的辦學理念,狠抓教學質量。學校對校園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量化考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近幾年,該校先後培養了6位市、縣級高考狀元。金慶華(應屆生),當年高考全縣文科第一名,畢業於中南政法大學;李永青(應屆生),當年高考全縣文科應屆第一名,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王軍(應屆生),當年高考全縣體育類第一名,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胡幸平(應屆生),當年高考全縣理科應屆第一名,畢業於北京大學;魏娜(應屆生),當年高考體藝類全市第一名,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

校園文化


校訓

博、雅、和、誠

校風

崇真、揚善、求實、創新

教風

厚德博學、敬業愛生、誘思啟發、教書育人

學風

尊師守紀、勤學勤思、主動靈活、探實求真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校園環境


學校坐落於縣城新城區教育園區,堯渡鎮梅城路一百二十八號(郵政編碼247201),背靠梅城河,斜倚白象山。校園內古樹蒼翠,綠草如茵,環境幽雅,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學校佔地近100畝,建築面積達三萬平方米。建有成片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學生公寓、教工俱樂部。所有設施,一應齊全。

弦聲文學


東至縣第一中學《弦聲報》創辦於1998年。該報以“豐富語文第二課堂,推動校園文化”為宗旨,每年在新生中吸收一批具有寫作、美術、書法、繪畫、攝影等特長的小記者,並有專門的指導教師。通過10多年的努力,《弦聲》輔導學生在《語文月刊》、《語文報》、《遼寧青年》、《新安晚報》等130多家公開報刊上發表文章1400多篇,在作文競賽中獲獎200多人次。有4名同學加入作家協會,有6名同學成為國家大型期刊的封面人物。2001年,《弦聲》獲“全國中語會優秀校報校刊獎”;2002年,獲“雨花杯”優秀社團獎;2003年,《弦聲》獲“美文核心期刊”稱號;2004年獲教育部關工委“核心文學社”稱號;2006年,獲“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弦聲》獲安徽省校報校刊評比一等獎。中國作協《詩刊》原常務副主編丁國成、《人民文學》原主編韓作榮、安徽省作協主席段儒東、著名作家石楠等先後為本報題辭或來信。《安徽青年報》、《皖江晚報》、《池州日報》、池州市電視台等多個媒體均對本報成果予以報道。《弦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興趣,是素質教育的良好形式。

知名校友


王恆
1983年12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2010年受邀上海世博會,參加生命陽光展示館活動,向五大洲朋友現場展示中國書畫藝術;200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廣告系藝術設計專業,入選中國大學生年度百強人物;2008年,被奧組委選拔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東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