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片子

北京官話中的京師片口音

京片子意指北京方言,屬於北京官話中的京師片口音。京片子的特點是入聲消失,擁有大量兒化。

今北京市轄境內絕大多數口音都屬於京師片,如東城西城、海淀區、朝陽區等。僅有部分郊區縣有特殊的方言,如平谷區的平谷話;延慶區屬北京官話與晉語過渡的延慶話;懷柔區、密雲區以及順義區的北京官話-懷承片。

淵源


北京這個千年古都是由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共同建立起來的。從隋唐時期開始,北京已經是邊陲重鎮,一直到遼時代,不斷有各少數民族佔據北京地區,因此在歷史上,北京話和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阿爾泰語系的語言不斷產生交流,也和各地的漢語方言有頻繁的接觸,語言和社會一樣,越是封閉,發展就越慢;越是開放,發展就越快。
一千多年來,北京話就始終處在這種十分開放的環境中。現代的北京話和其他地區的漢語方言比較,可以說是發展最迅速的漢語方言。到了元代,北京成了首都,雖然是蒙古族統治,但官方場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與本地方言有所結合,形成了大都話。大都話是現代普通話的原型和基礎。
朱元璋滅元后,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話再次發展,北京民間方言以河北口音為主,而官方則使用中國四千年前就已產生的“雅言”,由於各個時代的雅言不同,明初的雅言即河南官話。到朱棣遷都北京,大批高級官吏和家屬從南京移居到北京,加上之前留守在北京的大量軍隊以及從全國各地陸續徵召來的工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和北京話接觸最頻繁的已經不再是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的語言,而是來自中原和長江以南的各地漢語方言。因此,基於《洪武正韻》的江淮官話等也對北京方言產生了一定影響。到這時,大都話逐漸發展成熟,已經和現代的北京話差別不大了。明徐孝《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中所記的音系代表了明萬曆年間的北京話,證實了這一點。
到了清中期,清宮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話,滿語仍是國語,但不再充當官話。雍正時期還曾設“正音書館”,全國推行北京話,規定讀書人聽不懂北京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甚至童生不得考秀才。清朝的官方語言上是滿漢雙語制。滿族人進入北京後學說漢語北京官話,又把自己的滿語音韻和發音習慣、特色文化辭彙帶入自己的滿式漢語,於清末形成滿漢語言成分融合的京腔旗人話。

解釋


指北京人。以前管北京無業遊民叫京花子,管北京話叫京齒兒,管北京城區叫京門子,管北京官僚叫京僚子。

歷史


北京土話有400年歷史
北京土話的歷史有多長
北京土話是現代北京話的一部分,歷史比北京城短,只有400年,從清朝開始。之前的遼、金、元時期,北京人以講中原話為主,從元曲就可以看出,元曲四大家關、白、馬、鄭,有三個都是北京人,但他們說的是河北地方話。
元朝時北京人以河北口音為主
元代北京成了都城,但官方場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與本地方言有所結合,形成了大都話,河北移入人口較多,所以北京民間方言以河北口音為主。朱元璋滅元后,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話漸漸式微。明代前期,安徽移民大批湧入,江淮官話等也對北京方言產生了一定影響。
京片子
京片子

構成


北京土話由哪些成分構成?
清入關后,前期和中期上朝都用滿洲話,漢臣必須學習滿語,但民間出現了旗下話、土話、官話三者雜糅的趨勢,北京土話是這三者結合的產物,北京話音調高,就是受東北話影響,很多方言辭彙也來自東北土話。清代北京話分文讀、白讀兩種,文讀是舊的標準音,讀書人多用,到了清後期,基本失傳,只剩下了白讀,指老百姓間比較口語化的表達。

影響


北京土話中哪些是受到滿語影響的?
土語里很多輕聲來自滿語,比如薩其馬,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滿語辭彙,南方人說這三個字的時候跟新聞聯播里說的一樣,很規矩。而北京話里把“薩”的音加重,“其”和“馬”都是輕聲。再如扒拉、划拉、了特、咯吱、央格等等,都是滿語,“央”就是滿族話。
京片子
京片子

例子


例子1:說你一大老爺們兒家,一大清早兒的就站在當院滿嘴跑火車,半點兒不著調。我隔著窗戶紙這都運一腦門子氣了,您這是唱的哪齣兒啊?對,沒錯,就說你呢。
例子2:你還別跟我揣著明白裝糊塗。原本一老實巴交的人,學會耍貓兒膩了,成天介當街晃蕩打油飛,時不時的整出點湯兒事,再不就是胡吃悶睡。你自個兒照照鏡子去,好嘛,活的越大越抽兒抽兒,整個一嘎雜子琉璃球。成天逮誰跟誰扯皮不說吧,辦事兒也沒個準譜兒,交代你屁大點兒的事兒,你說你放了我幾回鷹了?合著我那點兒吐沫星子全打了水漂兒了!你瞧你平時那個德行,樣兒大了你!裝的人五人六兒的,還挺象那麼回事的。實際上滿肚子的幺蛾子,除了整天遊手好閒,要嘛就是鼓搗點兒嘎七馬八的事兒出來。要是結識了個有點兒來頭的,好嘛,你拉多晚兒也得老著臉死命的巴結上。實在閑的發慌,也是跟那幫小混子起鬨架秧子,打聯聯。走在街上看見個半老徐娘你都不錯眼珠兒的盯著人家看。哪天遇上個概兒不吝的,給你一板兒磚,你就知道什麼是肝兒顫了。你說你們家老爺子也怪不容易的,千傾地一根苗,還巴望著你能出息,平地扣餅呢。你不但一點長進沒有,還成天讓老爺子吃掛落兒,給老爺子折騰的五脊六獸的,跟著你轉磨磨。一數落你幾句,你就蹬鼻子上臉,長行市了你,嫌老爺子絮叨兒,車軲轆話來回說。踏實了吧?那點兒家底兒全讓你攘禿嚕了吧?蹦子兒沒有看你還能鼓搗出什麼花花腸子來。就欠讓你成天介吃棒子麵糊兒糊兒,頂多白饒你一碗涼白開遛遛縫兒。還甭跟我耍哩格兒楞。敢情你也有腳底下拌蒜,掰不開鑷子的時候兒,平時那大嘴叉子一張不挺能白活的嗎?麻利兒著呀,怎麼變沒嘴兒葫蘆兒了?費了半天的吐沫,我也不跟你嚼舌頭了,借光兒,我找個豁亮的地兒燜得兒蜜去了。
例子3:我待見你,甭介,挨牆靠壁兒,挨牌兒,插車,自己gě兒,話碴兒,上趕著,敢情,落忍,邪乎,邪性,較勁兒……你姥姥的,你丫找抽吶(北京土話),麻利兒,顛兒了,屁顛兒屁顛兒,逗悶子,撂挑子,捅簍子,倆人門得兒蜜,看哈樂奔去,穿汗沓兒,踏拉板兒,水舀子,熱水竄兒,把兒缸子,大肚兒累塞,哈拉八西的,歸置歸置,餑餑匣子,婁一眼,怯不溜丟的。哎呦喂!就手兒,gái摟,lála。

概述


北京話屬於北京官話,流傳於北京城區。有人把北京話、北京話口音濃重的普通話稱為“京片子”。
漢語標準語(普通話、國語等)以北京話為基礎。儘管如此,北京話和普通話還有一定的區別,華北官話的內蒙古方言、東北官話的哈爾濱話要比北京話更接近普通話。北京話的兒化音現象比普通話強得多,語言綿軟,曾受到滿式漢語的一定影響。而且還有相當一批地方性辭彙,在下層居民中保留更多,常被上層北京人貶稱為“衚衕兒的話”。也經常有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來形容北京話。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的北京話已經不同於20世紀初期的北京話,(如老舍、愛新覺羅溥儀等人的錄音),但是在京劇念白中的北京話,仍然使用近似清宮廷中的滿式漢語,音韻與當代北京話相比顯得更輕快。
通常指的北京話是指北京市區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縣的方言。

破譯


“酒糟鼻子赤紅臉兒,光著膀子大褲衩兒。腳下一雙趿拉板兒,茉莉花茶來一碗兒。燈下殘局還有緩兒,動動腦筋不偷懶兒。黑白對弈真出彩兒,贏了半盒小煙捲兒。你問神仙都住哪兒,衚衕兒裡邊兒四合院兒。雖然只剩鋪蓋捲兒,不願費心鑽錢眼兒。南腔北調幾個膽兒,幾個老外幾個色兒。北京方言北京范兒,不捲舌頭兒不露臉兒。”這是一個北京哥們兒編的順口溜兒,從中不難看出北京話的特點。
北京是千年古都,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習俗和語言。久而久之,便產生出了極富有本地特色的京腔京韻北京話。北京人說話愛加兒化音;閑談中總會蹦出幾句密碼一樣的北京土語。
這帶兒化音的北京話最起碼在一百年前咱們老祖宗就這麼說,老北京話里的兒化音真是門兒學問,說話哪兒帶“兒”,哪兒不帶“兒”,沒準譜兒!這絕不能亂加,例如北京的地名,西便門兒就要加,前門,天安門就一定不能加,如果亂加說錯了,讓挑理兒的人聽見回頭一準兒說您怯勺。
藥方兒、片兒湯話、悶得兒蜜、貓兒膩、肝兒顫、坦兒哄、煙兒煤、點兒背、碗兒糕……兒,還是不兒,這對剛來北京的外地人來說,都是個問題。
北京話確實很好玩兒,有句話說“渴不死東城,餓不死西城”,說的是北京打招呼的方式,東城人見面兒第一句話是“喝了么您呢”(北京人有早上喝茶的習慣);西城人則會說“吃了么您呢”。論起來,要真說北京土話,您都不見得明白人家說什麼呢,打個比方,有人沖您說,“瓷器(器輕聲),這哪兒去呀?”聽懂了嗎?人家是跟你說,朋友(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那是好朋友的意思),這是要去什麼地方呀?
除了愛說些密碼式的土語,北京人還有說俏皮話的傳統,一張嘴,這俏皮話可就跟著來了,兩口子吵架,這進來勸架的先來一句,“呦,這怎麼話說的,您這可真是飯館的菜,老炒(吵)著呀!”就這一句,許吵架的兩位就都能逗樂了。
要說老北京嘴上的密碼,真是三天三宿也說不完,要是您真想破解北京話的密碼,還是找個北京人坐下來沏壺茶和他神侃一會兒比什麼都管用。

京話註解


丫----這個詞在北京話中可謂是比較戲劇化的,丫原指女子,在老北京有罵人的話叫做“丫頭養的”意為某人是女子未婚而生的孩子,丫頭指未婚的女子。在老北京罵人如果有這句話則事態就相當激烈了,很有可能被罵的人會拔刀相向。
近幾十年演變為“丫挺的”丫還是指未婚女子,後面的“挺的”兩個字跟“狗日的小日本子”其中的“日的”意思近似,但遠遠沒有“日的”一詞流行的廣泛。雖然還是侮辱罵人的話,但已經不是非常激烈的言語,在關係密切的朋友或發小兒之間已經可以使用,開始向口語中帶有侮辱性人稱代詞轉變。
(例1:我跟你說,昨天我打這丫挺的來著。)我跟你說,昨天我打某人來著。對被打的人帶有侮辱性的稱呼。
(例2:你丫挺的不能這麼辦事兒吧。)在關係非常密切或發小兒關係的兩人之間的稱呼中用。
再後幾十年現代簡化為一個字“丫”,且侮辱性的含義越來越低,這也是受到社會開放化的影響,畢竟現代未婚媽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所以“丫”也變成了北京話里一般性的人稱代詞,甚至非常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詞原來的含義了,但是老北京人尤其是老人,聽到這個詞還是非常反感的,千萬不可亂用,或當著老人的面兒用這個詞。
(例1:你丫怎麼才來呀。)(例2:昨天球賽我們贏了,他們丫都不是對手。)
雞賊----小氣,吝嗇,暗藏私心。指心眼兒多的人,(例:你丫那麼雞賊呀。)
砸窯兒----為了不與大家分享偷偷藏起來,現代延伸另一含義為,在一個關係密切的小群體內出爾反爾(例:咱們說好的今天一起去,你這不砸窯兒嗎?)
間壁兒----老北京土語,讀音jièbiěer讀音類似界別兒,指旁邊非常近的,原指隔壁的房間,僅一牆之隔。(例1:衚衕口兒商店的間壁兒新開了一個茶館。)
不插門兒----老北京土語,指差不多了,(例1:都9點多了,不插門兒你趕緊回家吧。)
顛兒----老北京土語,形容詞,形容走的非常快,或走路人的心情(例1:時間太晚了,我先顛兒家了啊。)
(例2:你看他那個德行,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
嘬癟子----源自天津話,指自己把自己弄到尷尬無法下台的意思,是一句流傳廣泛的俏皮話的濃縮版:老太太吃柿子嘬癟子了。(例1:嘬癟子了吧,看你怎麼辦。)
二把刀----讀音為er不能讀成兩把刀,指經驗不足,不熟練。(例1:你敢把車給他開,他開車就是一個二把刀。)
哩咯兒嚨----讀音līgèerlēng,老北京話,意為耍花招兒,或讓人覺得是騙人的話,(例1:你跟我說實話,少跟我弄這個哩咯兒嚨。)
局器----仗義,大方,豪爽,遵守江湖道義正直的人。
土鱉----形容沒見過世面不開眼的人。
小力笨兒----在店鋪或車站碼頭做粗活、雜活的學徒。
翻車----北京土話,即翻臉的意思。
練家子----北京土話,會武術的人。
瞎了----北京土話,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或者亂了。(例1:挺好的一個事兒讓你弄瞎了。)
(例2:幫我解開吧,一捲兒線都讓我弄瞎了。)
念央兒----北京土話,跟人說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讓旁邊的人聽見。
衚衕中觀望的老人
衚衕中觀望的老人
摔咧子----北京土話,發脾氣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話,服軟的意思。
大拿----北京土話,能作主管事的人。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爐子的鐵棍,也叫通條。
末末了兒----北京土話,最後、最終的意思,有時也簡化為“末了兒”。
概不論(論,音“吝”)----京城新土語,一概不管的意思。
顛兒了----撒腿跑了,也作“顛菜”。
橫----北京土話“橫是”的簡化音讀音與“哼”相同,“橫是”是“橫豎”的變讀,有大概、反正、也許的意思。
唏溜兒----北京土話,說話用鼻子吸氣,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寫作吸溜兒。
點兒背----北京土話,“點兒”,指遭遇、運氣,背指倒霉,“點兒背”的意思是運氣不好,倒霉。
遭踐----北京土話,踐讀輕音,埋沒、糟踏的意思,自各兒把自各兒給遭踐了,即自殺的含義。
貓著----北京土話,閑呆著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義。
替----也叫“T”,即人民幣,屬於道兒上的黑話。
打漂兒----即無職無業,在社會上閑逛。北京土話。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雷子----黑話,即便衣警察。
底兒掉----北京土話,指老底,底細。(例:昨兒個夜裡回家,路上遇見個雷子,上來就盤問我,把我問了個底兒掉。)
掃聽----北京土話,四處探聽,掃聽與打聽不同,“掃”帶有更為主動的意思,一般口語還是用打聽,(例:勞駕,跟您打聽一下XXXXX。)掃聽更多用在說別人打聽的行為,且有逢人就問的含義,(例:那個人掃聽什麼呢?)
逗牙籤子----北京土語,開玩笑的意思,與“逗咳嗽”、“逗悶子”、“逗哈哈兒”等類似。
消停----北京土語“停”讀輕音,踏實的意思。
玩蠍了虎子----北京土話,蠍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輕快,人不易抓住。“玩蠍了虎子”的意思是讓人摸不著,形容人比較滑頭。
撒癔症----北京土話“症”讀輕音,夜間到處亂逛,癔症本是一種病症,此話是引申過來的。
把不住----北京方言。把,是動詞,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發小兒----北京方言“發”讀頭髮的發,從小一塊長大的。
老家兒----北京土話,指父母。“老家兒”讀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語。
掉腰子----北京土話,耍花招。(例:讓你趕緊去,還不快點兒,別在這掉腰子了。)
念秧兒----北京土話,沒話找話,聊天,說話的意思。
哪一齣兒----北京土話,什麼事兒的意思,是一齣戲的簡化。指錯誤,或不是一回事兒。(例:讓你弄個房屋買賣合同,你弄的這是哪一齣兒呀,這裡面怎麼還有租金?)
完菜----北京新流行語,完蛋的意思。此語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來,“菜”作為後綴詞語,並沒有實際意義,如北京話中的“戲”作為後綴一樣。指事情到了或強調無法收拾的地步。(例:這事兒完菜了,我是沒轍了。)
暈菜----北京新流行語,暈了的意思,“暈菜”與“瞎菜”,“完菜”等也與東北話“虎”類似,指某人犯傻,不理解,做錯了事,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例2:讓他把我說的都暈菜了。)
炸廟兒----北京土話或炸了廟兒了,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源自俏皮話:老和尚搬炸彈,炸了廟兒了。炸廟兒一般為語出驚人,或眾人吃驚且議論紛紛的意思,(例1:他那麼一說就炸廟兒了。大家說什麼的都有。)
(例2:住嘴,別說了,你沒事兒炸什麼廟兒,大家別聽他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燈泡兒----北京土話,被人當晃子利用的人的謔稱。含義為關了燈說悄悄話,兩口子的床頭話,燈泡兒意為不讓他們說,更多指妨礙別人說話的人,最常用在妨礙戀愛階段男女說悄悄話的人。(例:還不趕緊走,讓人家兩人說說,你在這兒當什麼電燈泡兒。)
上趕著----北京土話,主動的意思。實際上在事態中是被動了,有巴結的意思。(例:老話兒不是常說嘛,上趕著不是買賣。)意為做買賣要兩個人都有意願才行,一方不願意,另一方巴結著也不容易成。
姥姥的(的讀“逮”)----北京土話,感嘆詞語,作驚訝狀時用。
走了眼----即把東西看錯了,北京土話,用在這裡是引申,即分析問題不正確。老北京古玩行兒常用的詞兒。
撂高兒打遠兒----北京土話,朝遠處看。
麻利兒----北京土話,趕快,快點的意思。此語必須加兒化韻,“利兒”讀輕聲。
嘿兒嘍著----讓小孩騎在自己的脖子上。
忤窩子----北京土話,生性怯懦,靦腆,膽兒小的意思。泛指經常在家不外出,用於形容今天的宅男宅女正合適。
閃----北京新流行語,閃開,躲避,捨棄的意思。最多用在於離開,逃跑。
(例1:好吧,那就這樣了,我先閃了,明天見。)(例2:警察來了還不快閃。)
張八樣兒----北京土話,不穩重的意思。
錯來----北京土話,其實的意思。
老著臉----北京土話,舍臉的意思。
見天兒----北京土話,天天的意思。
軸----北京方言,指脾氣執拗,一根筋。(例:這事兒你別范軸,換個角度想想不就沒事兒了嗎。)
甩片湯話----甩閑話。

分佈信息


A-Z
A
礙事兒:不方便
暗門子:暗娼
熬鷹:也做熬大鷹,不得已而徹夜不能睡眠。主要跟當時人喜歡玩鷹有關,因為鷹習性兇猛,剛捉回來后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鷹的野性被消磨
B
拔塞子:指放屁
白齋:白吃白喝的意思
不開面兒:不給人留情面
迸磁兒:鬧彆扭
棒棰:外行
半熟臉兒:有些面熟
把得緊:控制的緊。“誰的錢都把得特緊”
不老少:表示多“還真不老少”
倍兒:特別、非常的意思。“那樓倍兒高”
辦:解決
甭(介):不用
棒棰:外行
閉了眼:死亡
拔譜兒:挺胸,揚眉吐氣的樣子,也可表示強硬蠻橫的態度
扳杠:話語固執己見,糾纏不清
拌蒜:因累或多飲,行走艱難
變著方兒/法兒:想盡各種辦法“變著方兒給我找事”
不得勁兒:不是滋味。得,dêi,三聲“這些天老覺著不得勁兒”
拔份兒:高人一籌
掰:斷交“那人是個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
板兒爺:騎三輪車的人
傍:依*“傍大款”
暴:過量“昨天有人請客,暴搓一頓”
不吝:不在乎“這人什麼都不吝”
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疏遠“我跟他八竿子打不著”
白霍:說話不著邊際“沒事盡瞎白霍”
C
菜了:完了。“死菜了”
慈悲:心地善良
搓火兒:生氣、憋氣。例:“今兒這事兒,真讓人搓火兒。”
成心:存心,故意。“你不是成心嗎”
吃掛落兒:錯誤地受到牽連。“我也知道設若我不肯笑,她也得吃掛落”
處窩子:見人不敢說話
彩兒:精彩“語言上得有彩兒”
殘:殘廢“手都寫殘了”
操蛋:沒有起色、出息,沒有良心
cei(左卒右瓦):打敗;碎了“還是不是讓人給cei了”
蹭:不花錢的享受“蹭飯、蹭吃蹭喝”
插(cha二聲):交通混亂堵塞“路都插上了”
抄:碰巧“你可算抄上了”
趁:擁有“別看他不起眼,趁好幾百萬”
攢:編寫“剛攢了個本子”
撮:吃飯“今天去撮海鮮”
車軲轆話:總是說重複的話“你怎麼老說車軲轆話”
吃心:多心“人家說別的事兒,你吃什麼心啊”
抽兒抽兒:縮短及收縮變小“我的這件衣服已經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
出溜:滑動,動作迅速“這小孩真討,跟地出溜似的”
呲兒人:斥責別人,而被別人訓斥叫挨呲
遲累:負擔
D
段子:一段故事或笑話的簡稱
大邑兒:太陽
大拿:某方面的專家
大馬金刀:言其舉止大方,不羞怯,不畏縮
打奔兒:奔兒是吻的意思,打奔兒指結吻
底兒掉:非常徹底
點兒背:運氣不好的意思
點個卯:到那兒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
逗悶子:尋開心
逗秧子:鬥嘴
捯(音dáo)氣兒:微弱的呼吸“躺在那捯氣兒”
打嗑唄兒:優柔寡斷或說話含糊
顛兒:走跑。“吃飽了,顛兒吧!”
斷了念想兒:別再想了
大概齊:差不多
逗悶子:開玩笑。“沒事兒別在這兒逗悶子。”
抖摟:“摟”讀輕聲,一般此詞疊用。(1)擺弄、抖動之意。例:“那幾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長時間了,拿出來抖摟抖摟吧,見見風。”(2)說一說,亮出來之意。“他那點兒事兒,給他抖摟抖摟。”
兜圈子:有話不直說,顧左右而言他,兜起圈子來
打這兒:從此之後“打這兒起,他是他我是我”
打住:到此為止,別再說了。
抖機靈兒:顯示自己,特指輕浮表現,含貶意。“你別在我這兒抖機靈了”
蹲班:留級
燈泡兒:借某人來當陪襯或作幌子,以達到某種目的。被借用的人就是“燈泡兒
多新鮮呢:沒什麼可奇怪的
遞牙籤子:沒話逗話
大老爺們兒:大男人。“你一個大老爺們兒,怎麼這麼小氣呀!”
打聯聯:在一起瞎混“你可少和吳先生在一塊兒打聯聯”
打油飛:無目的的遊盪
打水飄兒:行動沒有回報的
底兒掉:徹底“家裡被翻了個底兒掉”
跌份:丟面子“這都不知道,真跌份”
逗咳嗽:耍貧嘴“沒事少跟我這兒逗咳嗽”
捯飭:打扮,修飾“都幾點了,還捯飭”
大發兒:過分,過度。“這次錢可花大發了”
嘚啵:嘮叨個沒完“少嘚啵嘚啵的”
墊補:吃些零碎食品“飯沒好,先點補點”
掉金豆子:小孩兒哭
頂缸:代人受過
打喜兒:給對方好處費。一般是暗中相送,帶有一定回扣的性質
打卦:正琢磨這事兒的意思
打小鼓兒:的老北京沿街敲著小鼓吆喝,收購舊貨的人
打狼:許多人積聚而行
E
二把刀:技術不過關,不熟練,北京話與之相對的是二把刷子
二百五:說話不當,行為不符合常規的人
二五眼:人的識別能力差
F
發小兒:也叫“發孩兒”,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放鷹:錢財全部喪失
放話兒:聲稱,說明
犯牛脖子:犯牛脾氣,使性子的意思
G
葛色:怪癖,不好相處
該幹嗎幹嗎去:對比較討厭的人,想說滾蛋,語氣稍輕
硌你腳了,耽誤你腳落(lao)地了:別人無意踩著你而沒有表示歉意,諷刺的說法
跟:在,多用在“哪兒”“那兒”之前。“你跟哪兒發財呢?”
哥們兒:朋友親近的稱呼
得:行了,好了的意思。有時也做語氣重詞。“這菜做得了。”
“得!你看這事兒怎麼弄的。”
挎chi,喀chi:括的意思。“用小勺挎chi玻璃,讓人鑽心的難受”
概摟:聚斂東西“什麼都往家裡概摟”
骨(gu)碌兒:一節兒,一段的意思。“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兒紅顏色。”
過:過分“這事兒,你可有點過了”
敢情:當然或原來如此“敢情你還在呵”
擱著:處在某人的地位“這事兒擱著我這兒,准沒問題”
隔三差五:斷斷續續“他總是隔三差五地送點東西”
硌應:厭惡、厭煩“這人真讓人硌應”
夠瞧的:有威風或指脾氣大“這回可夠瞧的”
過節兒:小的矛盾
裹亂:添亂,從中插入干擾的意思
H
花子:乞丐
汗攤:貼身小褂兒,一般不帶袖子。
哈喇味:一般指受潮發霉的乾果。
喝兒摟著:一般指讓小孩騎在自己肩膀上。
盒兒錢:盒兒指骨灰盒,這個詞的意思是養老送終的費用,猶如過去的一句土話:棺材板錢
回頭:以後,有機會。例:回頭我幫你理理髮
齁(一聲):用於吃到嘴裡的時的味道。很的意思,有時也指過甜或過鹹的膩。“這糖齁甜”
話密:話多
候著:等
毀:污衊,損壞“你就毀我吧”
海:音hǎi,多“人多得海了去了”
忽音hú捋:拂去塵土
壞醋:也作壞菜,事情結局不好。北京還有句歇後語“老西兒《山西》跳腳----壞了醋了”
J
局子北京土話,公安局
今兒,明兒,后兒,昨兒,前兒:指今天,明天,後天,昨天,前天,有時也在後面加一“個”字。
擠兌:排擠,排斥,逼迫,有時叫“擠得”
見天兒:天天。
進去;進局子:進公安局,即蹲大獄
嚼穀:吃喝的意思
將將兒:剛才
叫板:挑戰“跟我叫板是吧?”
急赤白臉:心急而臉色改變
假招子:虛情假意“凈來這假招子”
筋道:東西有咬勁“這面真筋道”
京片子:指北京人。以前管北京無業遊民叫京花子,管北京話叫京齒兒,管北京城區叫京門子,管北京官僚叫京僚子
京油子:京籍油滑的人
街上的舅舅:北京人過去常愛說的一名罵人的話,頗能代表北京人罵人不帶髒字的語言“藝術”,它實際上包含:“我你舅舅”的意思
假科里:假模假式,虛偽的意思
K
摳門兒:小氣,吝嗇。例:“這人可摳門兒呢,跟他可借不出什麼東西。”
裉節兒:ken四聲關鍵時刻
塊兒:身上的肌肉
侃,侃爺: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說的人。例:(1)“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2)“那主兒整個一個侃爺,沒幾句真的。”
溜溜兒:從始至終。“我溜溜兒等了一下午”
開涮:開耍、戲弄、玩弄“沒事老拿我開涮”
侃大山:高談闊論無所不談
苦不英兒:略帶苦味“別看苦瓜,吃慣了,苦不英兒的還真好吃”
L
姥姥:相當於哼、胡說、你敢等“就你也管我的事兒,姥姥”
老趕:對外地人的蔑視。但有時也含有詼諧的成份
遛彎兒:散步“您老哪遛彎兒去”
露怯:露讀音為漏,北京話漏出就是露出來的意思,丟臉的意思。“得,露怯了吧”
老:總或很得意思,如同南方人說“好”代替“很”。總,“老乾這個也有煩的時候”很,“他老早就起來了。”
隋隋:看看。“你那本書看完了,讓咱也隋隋”。
遛兒早兒:早晨起來散步。“遛早兒去呀?”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你又給我撂挑子”
老公母倆:夫妻倆
掄:神侃,胡說八道“又在這胡掄呢吧”
拉和兒:拉關係
老家兒:老輩的人,多指父母“老家兒挺好的吧?”
拉幌繩:借一些事由神說海說,然後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有點兒像虛晃一槍的詞意
M
門兒清:麻將術語演變而來,意為明白,清楚。“這事我可門兒清。”
末了兒:最後。例:“末了兒,還挨了一頓批評。”
門臉兒:門臉有兩種說法:一是商店的門窗等外貌。二是指人的臉面,如五官等,此處是后一種說法
嘛:幹什麼,用在句前“嘛呢?”“嘛去?”
滿世界(輕聲):到處。“他一天到晚滿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麼呢。”
念央兒:有求於人又不直接說出,一邊自言自語讓人聽見
抹膩:細緻
抹挲(音mǎsǎ):輕輕拂衣服
(菜)碼兒:多是指放在麵條上的素菜“這炸醬麵不光麵筋道,麵碼兒也多”
貓兒膩:隱私,私情“就你們倆兒那點兒貓兒膩”
沒溜兒:不著邊際,沒正經。
悶得兒密:保密不聲張或背著人做事“那一對在公園裡悶得兒密”
面軟:臉皮薄的意思
茅房:廁所,官茅房就是公共廁所
抹不丟的:形容不好意思的樣子
明鏡兒:心裡很明白,例:小p是什麼人,他心裡跟明鏡兒似的。
N
牛:非常厲害的意思,帶有貶意。“你小子,別牛”
蔫兒壞:表面上沒什麼,心裡特別壞
蔫有準:心裡有數不說出來
蔫不唧:人不愛說話或精神不振
蔫土匪:不愛說話而心裡有數的人
能個兒:厲害,長本事。
那(nei)主兒:指那個人,含貶意。例:“那主兒脾氣可大呢,少招惹他。”
弄蹭了:引起誤會的話,導致雙方不和
你們家人叫你呢:對比較討厭的人,想說滾蛋,語氣稍輕。
念秧兒:求別人,但又不直說,而是在閑聊時總提及某事,給人暗示。“他那是跟你念秧兒呢,想讓你幫幫他。”
擰股:顛倒,相反
拿:要挾“關鍵時候,就拿我一把”
拿搪:推脫刁難
膩味:厭煩、煩躁“天天吃盒飯,早膩味了”
P
貧嘴:油嘴滑舌
批:聲音嘶啞“都唱批了”
屁顛兒屁顛兒:高興得來回奔跑的樣子“聽就這麼點事兒,就美得屁顛兒屁顛兒的”
盤兒靚原來是北京小流氓的黑話,盤兒即臉,靚,即漂亮,盤兒靚,就是長得漂亮。後來這個詞兒成了北京人的流行語
Q
且:長時間,很長時間。“這事,你且等吧”
起膩:男女之間親熱的樣子。“你們倆甭在這兒起膩”。
怯勺:不懂事理,露怯
圈子:女流氓
勤行:指餐飲行業
R
肉:木訥、遲鈍、慢性子,辦事不利落
二忽:猶豫不決的意思,
弱了弦子:對半身不遂者的謔稱
軟底子:不光彩的經歷
S
涮:騙,耍的意思。“你小子,又涮我”
水喉:水龍頭
上了發條:形容說話的勁兒沖,不留情面
死旮旯兒:旮旯,角落。
死心眼兒:實心,老實。“死心眼兒不是”
順:偷
事兒:麻煩,啰嗦的意思。“嘿,你可真事兒”
說難聽點兒,……:從壞的方面看此事,給個鋪墊
死心眼兒:思維不靈活“死心眼兒不是”
誰跟誰呀:表示關係特別好。“咱倆誰跟誰呀,不用這麼客氣。”
喪梆:說話不和氣,脾氣不好,帶有怒氣
傻冒兒:傻,也代指傻子。“你別傻冒兒了”
折(念shě;):事情壞了“讓他辦事,准折”
撒鴨子:放開腳步跑“一聽這話,他撒鴨子就跑”
臊:害臊“你說這話,我都替你臊得慌”
上臉:越說越不聽“你這孩子老是登鼻子上臉”
滲:休息一段時間,“滲滲他,看他自己急不急”
瘮得慌:嚇人。
事兒:愛挑剔,麻煩事情多。“讓你拿你就拿著,別那麼多事兒”
順毛兒驢:喜歡聽人讚美,不喜歡聽批評的人
順竿兒爬:迎合別人的話
四稜子:做事不靈活
酸不唧兒:有點酸,但不讓人討厭“酸不唧兒的,味道正合適”
碎嘴子:話多。
碎催:指伺候人、為人奔走的人,帶有貶意。
生簧:生事,惹是生非的意思
刷夜:即有家不回,夜裡在外閒蕩
撒癔症:夜間到處亂逛
T
塔兒哄:北京土話,混事兒的意思,塔兒讀輕音
聽蛐蛐兒:叫北京土話,死的意思
添堵:北京土話,找麻煩,讓對方膩歪的意思
套瓷:拉近乎,搞好關係。例:“別跟我套瓷,沒用。”
挑眼了:挑理,怨別人辦事不合規矩
套磁:套近乎。
塔兒哄北京土話,混事兒的意思,塔兒讀輕音
挑眼了:挑理,怨別人辦事不合規矩
塌了秧兒倒閉,關張,事情不成功
聽蛐蛐兒叫:死的意思
W
味兒:臭味道大。“真味兒。”
X
歇:休息,完。“你給我歇了吧”
鞋倍(輕聲)兒:鞋子的意思。
瞎,抓瞎,沒戲:不行。“抓瞎了吧?”
蝦米了:傻了眼。弄明白了怎麼回事兒,而束手無策
下套兒:下圈套的意思。
行頭:衣服,裝束,打扮的意思
下巴頦兒底下打滴溜兒:意有所仰求於某人
小妹妹兒的:老北京人的一句罵人話,即“小妹妹養的”簡略。“小妹妹養的”也就是*子養的
消停:踏實、安靜
Y
油兒:滑頭。含貶意。例:“嘿,他可油兒著呢,你可鬥不過他。”
玩幺蛾子:耍花招兒的意思,例:你少給我~。
一繃子北京土話,很長時間的意思。如同“一晃兒”,但比“一晃兒”的含義要時間和長
洋落兒:吃剩下或用剩下的東西。落,讀烙。最初洋落兒指洋貨,後來通用
眼毒:過去買賣人的術語,即獨具慧眼的意思。別人沒年來的東西,他能識別。毒眼,就是眼毒。也稱作“眼獨”
痒痒筋兒:也做痒痒肉兒,愛好的事情。“聽說書是她的痒痒筋兒”
悠著:適當地“幹活悠著點兒”
要菜:擺譜、擺架子“別在這兒跟我要菜啦”
Z
找抽:找打
掙臉:爭氣,爭光
軸脾氣:執拗、固執
嘴皮子:說話的功夫。“磨嘴皮子”“耍嘴皮子”
走嘴:本來不想說,沒留神說出來了。“說走了嘴了,趕緊轉舵。”
再說吧:指不了了之吧。“咱們的事兒再說吧。”
這當兒:這時候,這個節骨
張兒:由一張“大團結”這個詞引申來的。大團結即十元人民幣,一張是十元。由此又引申到人的年齡,一張為十歲
支著兒:給人出主意“沒轍了,快給我支點著兒”
嘬癟子:有苦說不出
說話要走:說話,就是馬上,很快的意思,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個口語。
西:這事真“西”,大概就是邪門的意思。
圈子:妓女的稱呼
挑費:日常生活的消費
支棱:豎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