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
屠岸
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本名蔣壁厚,筆名叔牟,江蘇省常州市人。1946年肄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
歷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幹部,華東地區文化部副科長,《戲劇報》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主任及副總編、總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2011年11月,獲得“2011年中國版權產業風雲人物”獎。
2017年12月16日,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
1931年至1942年,讀小學、中學,之後曾就讀上海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系。大學後期加入秘密的讀書會,與朋友們合辦油印詩刊《野火》,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
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開始寫作並翻譯外國詩歌。
1948年翻譯出版了惠特曼詩選集《鼓聲》。
1949年上海解放后,在上海市文藝處從事戲曲改革工作,後任華東《戲曲報》編輯,翻譯出版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詩歌工作者在蘇聯》。
1956年至1962年任《戲劇報》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翻譯出版了南斯拉夫劇作家努西奇的名劇《大臣夫人》。1963年以後任劇協研究室副主任。
1973年以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主任,總編輯。
屠岸
1999年7月任中國作家協會詩人代表團團長訪問台灣,參加“兩岸女性詩歌學術研討會”。
2001年9月應英國諾丁漢大學的邀請訪英講學,在該校演講《詩歌與詩歌翻譯》。
2007年10月應西班牙政府外交部“亞洲之家”的邀請,赴西班牙,在巴塞羅那“亞洲之家”講演,題為“與西班牙朋友們談中國詩歌”,時年84歲。
2001年《濟慈詩選》譯本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2004年被中國譯協列入文學藝術資深翻譯家名單。2011年11月12日,獲得“2011年中國版權產業風雲人物”獎.
2012年5月,當選為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妻子方谷綉、女兒章燕都是英語翻譯。
屠岸,原名蔣璧厚。他的父親蔣驥曾留學日本,是一位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母親叫屠時,1912年畢業於武進女子師範學校,是該校第一期畢業生,在江蘇、湖南、遼寧、北京等地的中學執教,寫詩、作曲、繪畫、彈琴樣樣都行,是一位傑出的才女。他學魯迅用母親的姓做筆名的姓,所以筆名為屠岸。
屠岸的作品
翻譯出版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在1950年,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他最好的戲劇在文學史上是並列的,屠岸非常喜歡它們的含義深刻,韻律優美,但擔心它們與當時的革命氣氛不協調。胡風先生的話解除了他的顧慮,胡風先生說:“文學作品是影響人的靈魂的東西,這樣的作品不僅對今天的讀者有用,對將來的讀者也有用。”令屠岸感到欣慰的是“文革”中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手抄本還在邊疆的知識青年中流傳。
從四十年代起屠岸就對濟慈的詩情有獨鍾,不僅因為濟慈用美來抗衡社會的醜惡,與屠岸的價值觀相吻合,而且由於濟慈只活了25歲,22歲得了肺結核,屠岸也在22歲得了肺結核,這在當時是可怕的病,屠岸把濟慈當作冥中知己,好像超越了時空在生命和詩情上相遇。幾十年來濟慈的詩與他的靈魂相互交融,困難時讀莎士比亞和濟慈的詩成為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文革”時在“五七”幹校,他和妻子一起背誦濟慈的《夜鶯頌》、《秋頌》驅逐心中的苦悶,所有的書被抄走了,但心中鐫刻的詩文是抄不走的,這些作品還能背誦。厚積而薄發,1997年出版的屠岸譯《濟慈詩選》成為他譯詩生涯的高峰,並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現場照片
譯詩憑悟性,寫詩憑靈感。屠岸先生寫詩與譯詩齊頭並進,依然沒有停歇,他在床頭放了紙筆,一有靈感就記錄下來。他的第一個詩歌創作高潮是在1941年至1943年,第二個創作高潮是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三個創作高潮則是從九十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年至耄耋依然保持豐沛的詩情,詩篇充滿激情又內蘊深邃,正如他出版的詩歌集的題目所道:深秋有如初春。
屠岸
譯著有惠特曼詩集《鼓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莎士比亞長篇敘事詩《魯克麗斯失貞記》(與屠笛合譯)、斯蒂文森兒童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國》(與妻子方谷綉合譯)、《英美著名兒童詩一百首》、《英美兒童詩精品選》三種、《英語詩歌精選讀本》(英漢雙語)、《迷人的春光――英國抒情詩選》(與卞之琳等合譯)、《我聽見亞美利加在歌唱---美國詩選》(與楊德豫等合譯)、《濟慈詩選》、《英國詩選》。
編輯《田漢全集》(任副主編),選編有《外國詩歌經典100篇》(與章燕合編)。《濟慈詩選》譯本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彩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