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台滑雪
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
跳台滑雪(Skijumping),簡稱“跳雪”,是以滑雪板為工具,在專設的跳台上以自身的體重通過助滑坡獲得的速度比跳躍距離和動作姿勢的一種雪上競技項目。它是滑雪運動的一個獨立分支,在國際體育分類學上被列為滑雪運動。運動員腳著特製的滑雪板,沿著跳台的傾斜助滑道下滑。藉助速度和彈跳力,使身體躍入空中,使整個身體在空中飛行約4-5秒鐘后,落在山坡上。
跳台滑雪起源於19世紀的挪威,1924年,跳台滑雪被列為冬奧會項目;1972年首屆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行。該項目從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即被列為比賽項目。根據國際滑雪聯合會規定,在冬季奧運會及世界滑雪錦標賽的跳雪比賽中,設有70米級和90米級台的兩個跳雪項目。從1964年第九屆冬奧會開始統一跳台級別,才分別規定為上述的70米和90米兩種。這並不單指跳台高度,還包括跳台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長度80-100米。1976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將標準坡度和大坡度分別由K70和K90改為K90和K120。1982年,吉林市成立了跳台滑雪隊。1984年,中國國內舉行了首次跳台滑雪比賽。2003年,中國跳台滑雪隊獲得贊助並常年在奧地利訓練。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是利用自然山形特別建造的跳台進行的一種滑雪運動。因此跳台滑雪也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從1964年開始,國際滑雪聯合會規定跳雪比賽的統一跳台級別為70米和90米兩種。跳台助滑道的坡度為35至40度,長度為80至100米。滑雪者兩腳各綁一塊專用的雪板,經助滑道起飛,根椐從台端到著陸坡的飛行距離和動作姿式評分。
跳雪運動非常具有挑戰性,運動員起跳后,時速可高達每小時100公里,稍有不慎就會發生事故,因此跳台滑雪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本屆都靈冬奧會,跳台滑雪僅設男子K90個人、K120個人、K120團體3個小項。
跳台滑雪起源於19世紀的挪威。
1860年,來自挪威德臘門(Drammen)地區的兩位農民,在克里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鎮舉行的首屆滑雪比賽大會上,表演了跳台飛躍。同年,出生於挪威南部特勒馬克地區(Telemark)摩耶達爾村(Mogedal)的桑德拉·諾德海姆(Sanddlanordheim)曾不拿雪杖跳過30餘米。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30餘年。他因發明滑雪板固定器而被譽為滑雪運動的奠基人。
1862年,首次跳台滑雪比賽在海德馬克郡東部的特呂西爾(Trysil)舉行。
1879年,挪威在奧斯陸郊外舉行了首屆跳台滑雪賽。
1883年,跳台滑雪被作為正式項目納入了霍爾門科倫滑雪大獎賽。
1900年,挪威人比約默·尼爾森(Bjamenilsen)表演了第一個傳統跳躍,遠度是17米。
1902年,另一名挪威人尼爾斯·耶斯特萬格(Nilsgjestvang)採用同樣的方法跳出了41米。
1924年,跳台滑雪被列為冬奧會項目。
1925年,世界錦標賽開始舉辦該項目,當時稱之為國際滑雪聯合會跳台滑雪賽。
1926年,瑞士格勞賓登州的蓬特雷西納(Pontresina)首先建成了K點超過60米的跳台。
1927年,在瑞士聖莫里茨K70的跳台落成。
1931年,挪威運動員西格門德·魯德(Sigmundruud)最先將飛行距離提高到81.5米。
1934年,西格門德·魯德的弟弟比爾格·魯德(Birgerruud)採用上體加大前傾,兩臂前伸的姿勢又將世界紀錄提升到92米。
1936年3月15日,年僅17歲的奧地利運動員瑟普·布拉德爾(Seppbradl)在法國夏蒙尼錦標賽上笫一個以101.5米的成績突破100米。
1937年,正式定名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並將1924年冬奧會跳台滑雪比賽定為第一屆世界錦標賽。
1948年,世界錦標賽改為兩年一次。
1950年,聯邦德國運動員約瑟夫·韋勒(JosefWeller)創造了127米的世界紀錄。
20世紀50年代中期,瑞典運動員安德烈亞斯·代舍爾(AndreasDaescher)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滑翔姿勢:身體進一步前傾,兩臂向後貼緊體側。
1960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從1962年開始將跳台滑雪由1項增加到2項,將K70定為標準坡度,K90為大坡度。
1967年,挪威選手拉爾斯·格里尼(LarsGrini)在維克松(Vikersund)又將世界紀錄提高到150米。
到20世紀70年代,奧地利運動員安東·因瑙爾(AntonInnauer)和南斯拉夫運動員波格丹·諾爾契奇(BogdanNorcic)又連續創造了174米、176米、181米的世界紀錄。
1976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將標準坡度和大坡度分別由K70和K90改為K90和K120。
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運動員飛翔的距離更是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先是捷克斯洛伐克運動員帕維爾·普洛茨(PavelPloc)於1983年創造了181米的世界紀錄,接著芬蘭運動員馬蒂·尼凱寧(MattiNykanen)在義大利又以191米將這一紀錄刷新。
1982年,隨著跳台滑雪的普及,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增設團體賽。同年,吉林市成立了跳台滑雪隊,並派出教練員和運動員赴日本訓練。
1984年,中國國內舉行了首次跳台滑雪比賽。此後,跳台滑雪被列入冬季全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85年,瑞典運動員揚·伯克洛夫(JanBoklov)在滑翔過程中率先將兩個滑雪板的板尖向外分開形成“V”形。
1988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將團體大坡度納入冬奧會,從而使冬奧會跳台滑雪由2項增加到了3項。
1991年,在黑龍江背亞布力場建成了第一座70米P級跳台。同年的比賽成績為73米。
1992年,所有獎牌獲得者採用的都是“V”形姿勢。同年,中國首次派隊員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
1994年3月17日,奧地利運動員安德烈亞斯·戈爾德伯格(AndreasGoldberger)第一個突破了200米大關,他的成績是202米。
2003年,中國跳台滑雪隊獲得贊助並常年在奧地利訓練。
跳台滑雪
裝備要求
一、跳台雪板
跳台雪板寬11-13厘米,長275厘米。原先多用純木料製成.每副雪板重約8千克。由高強度尼龍纖准等合成材料製成,重量輕,彈性和韌性強。跳台雪板的板底裝有6條雪槽增強滑行時的穩定性。
二、跳台固定器
跳台固定器包括前固定器、彈簧弓、彈簧弓調整器和緩衝膠墊。前固定器原多為鐵質,現改為高強度尼龍或塑料的。前固定器的作用是固定鞋尖。彈黃弓子為鋼絲製成,彈性很強。不易拉斷,固定鞋跟的部分是彈簧弓,可因鞋抬起的角度改變而被拉長併產生張力,起到固定跟的作用;彈簧弓與彈簧弓調節器相連接的那部分是無彈性的軟體鋼絲,套在調節器上,彈簧弓調節器固定在前固定器之前,其螺絲扣可松可緊,松則鞋跟可抬起較高,緊則鞋跟抬起較低。
三、跳台連身服
跳白連身服是由高強海綿扣尼龍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壓制而成的上衣與褲子酌連體服轉。跳白連身服質地柔軟而挺拔,穿著舒適合體,可保持良好的形體,晦棉厚度適中且富有彈性,既可保暖又可緩衝因摔倒而產生的衝撞力;表層的尼龍面光滑耐磨,既可減小因摔倒而產生的摩擦力又可減小空氣阻力。
跳台鞋為高質牛皮面和硬底製成,鞋后腰置入弧形鋼片,鞋腰前幀與鞋臉形成一定角度。
五、跳台頭盔
跳台頭盔體積較其它頭盔小些.輕些,側面沒有耳孔.
六、跳台手套
跳台手套為五指分開的手套.質料不限。
七、跳颱風鏡
跳颱風鏡的鏡框較窄且軟,緊貼面部,運動員戴上風鏡時既防風雪又便於觀看前下方。
跳台滑雪場地包括跳台、裁判塔和教練員台。冬奧會和世界錦標賽還應備有電梯和供運動員使用的暖房。跳台可以就山形修建,也可以用建築材料架設。跳台滑雪線路由助滑道、著陸坡和停止區組成。助滑道包括出發區段、斜直線區段、過渡曲線區段以及起跳台。其寬度不得少於2.5米。兩側須設有界牆。
跳台滑雪的台級由K點距離W來決定。W指從跳台起跳邊緣到K點的曲線距離。K點則是著陸區評分坐標原點,此點可根據台級大小調整,以原點向兩側延伸的與運動員跳躍方向相垂直的線,就是距離監視裁判員和距離測量員用以評定運動員跳躍距離的標準線。根據規格,跳台的級別可分為小型台(W20-45米)、中型台(W50-70米)、標準台(W75-95米)、大型台(W100-120米)以及飛翔台(W145-185米)。標準台、大型台及大型台團體為冬奧會項目。
著陸坡的寬度,標準台不得少於7.2米,大型台不得少於9.6米,並將此寬度不斷地擴大到K點。跳台滑雪的裝備有滑雪板滑雪靴、滑雪服、頭盔、護目鏡以及手套。滑雪板的長度一般是身高加80厘米或者身高X1.46,最長不得超過270厘米。
世界滑雪錦標賽
世界冰雪運動的重要賽事。1925年由國際滑雪聯合會創辦,一般每年一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迫終止,1948年恢復后改為每兩年一屆,並規定與奧運會重疊時以奧運會代替。
世界盃滑雪賽
1966年國際滑雪聯合會創辦以高山滑雪項目為主的是世界盃滑雪賽。採用系列比賽形式,從第一年12月至第二年3月間在世界各地連續比賽,按多次比賽的綜合成績評選出年度的優勝者。每年一次。
冬季奧運會滑雪比賽
世界上最重要的滑雪比賽,並取代舉辦之年的世界滑雪錦標賽。1924年,在第1屆冬季奧運會上,滑雪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36年增設女子項目。
亞洲冬季運動會(簡稱冬亞運)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簡稱亞奧理事會)主辦,每4年一屆。第一屆於1986年成功舉辦。
世界綜合性運動會,是國際大學生聯合會為促進各國大學生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增進世界大學生之間的友誼而設立。1959年在義大利都靈舉辦了首屆大學生運動會,之後每兩年一屆,從未間斷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冬季運動會
全國性冬季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1959年2月,第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瀋陽市和吉林市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生運動會
中國全國性大學生綜合性運動會。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全國大學生體協聯合舉辦。運動會在省會城市舉行,每四年一屆,第一屆大學生運動會於1982年8月10-19日在北京市舉行。
男子項目 | 女子項目 | 混合項目 |
---|---|---|
個人標準台 | 個人標準台 | 混合團體 |
個人大跳台 | ||
團體 |
跳台滑雪是利用跳台進行的一種跳躍滑雪比賽。跳台根椐自然山形建成,分70米級和90米級。1879年在挪威的奧斯陸舉行了第一次正式比賽。滑雪者兩腳各綁一塊專用的雪板,板長2.30-2.70米,寬11.5厘米,板底有3-5條方向槽。比賽時運動員不用雪杖,不藉助任何外力,以自身體重從起滑台起滑,經助滑道獲得110公里/小時的高速度,於台端飛后,身體前傾和滑雪板成銳角,兩臂緊貼體側,沿自然拋物線在空中滑翔,在著陸坡著陸後繼續自然滑行到停止區,然後根椐從台端到著陸坡的飛行距離和動作姿式評分。依椐評表換算得分,決定名次。距離計算採取"2舍3入法",如60.20米作60米;60.30米則作60.50米;60.70米作60.50米,60.80米則進為61米。姿式的最高分為20分,在評姿式分時,跳躍得分佔重要比例,成功的可得6-20分,失敗則得0-12分。
這項運動非常具有挑戰性,運動員起跳后,在空中滑行時,有一種飛翔的感覺,時速達100公里。因此,跳台滑雪也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
跳台滑雪比賽中的跳台由助滑坡、著陸坡、停止區組成。
比賽時每個國家單項限報4人,團體限報一個隊4名運動員。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跳台滑雪項目圖標比設有90米級(原為70米級)、120米級(原為90米級)和團體3個男子項目。滑雪者兩腳各綁一塊專用的雪板,板長2.30-2.70米,寬11.5厘米,板底有3-5條方向槽。比賽時運動員不用雪杖,不藉助任何外力,以自身體重從起滑台起滑,經助滑道獲得110公里/小時的高速度,於台端飛后,身體前傾和滑雪板成銳角,兩臂緊貼體側,沿自然拋物線在空中滑翔,在著陸坡著陸後繼續自然滑行到停止區,然後根椐從台端到著陸坡的飛行距離和動作姿勢評分。跳台滑雪有5名裁判員。裁判員根據比賽選手兩次(飛行)姿態判分,姿態得分與距離得分相加,距離分以飛行的米數來行算。飛躍姿勢裁判共5名,每人打分佔20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滿分為60分。距離計算採取“2舍3入法”,如60.20米作60米;60.30米則作60.50米;60.70米作60.50米,60.80米則進為61米。姿式的最高分為20分,在評姿式分時,跳躍得分佔重要比例,成功的可得6-20分,失敗則得0-12分。跳台滑雪的技術動作包括四部分分別是助滑、起跳、空中飛行和著陸。說明:NH跳台(普通台):起跳高度1635米,到達高度1528米LH跳台(大台):起跳高度1650米,到達高度1528米。
(NormalHillIndividual)比賽從資格賽開始,世界盃賽排名前15
跳台滑雪愛好者名的選手不需要參加資格賽,直接晉級決賽。剩下的選手都要在資格賽爭奪35個決賽名額。決賽共有2跳,第一跳50個人全部參加,取成績最好的35人參加第二跳。第二跳的順序是按照第一跳的成績從低往高倒著進行。大台男子單人(LargeHillIndividual)大台男子單人比賽規則和普通台男子單人一樣,只不過它是在大台上進行的。大部分的跳台滑雪世界盃都是在大台上進行的,一個賽季只有一兩站是在普通台上進行的。大台男子團體(Team)在這項比賽中,每個隊有四名選手。比賽分為兩輪,第一輪比賽每個隊先跳一個人,隨後每隊跳第二個人,然後是每隊的第三個人,第四個人。每個隊四名選手合計得分算總分。排在前八名的隊伍才能參加第二輪比賽,第二輪比賽的出發順序和單人比賽相同,按照成績從低到高,最終總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技術要點高山滑雪運動的技術比較複雜,但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滑降技術,其中包括直滑降、斜滑降、橫滑降、過起伏地段、突陡坡,以及在各種地段應採用的高、中、低姿勢的滑行技術。第二類是轉彎技術。轉彎有大迴轉、小迴轉之分,速度、幅度都不一樣,但總的基本技術、力學原理還是一致的。轉彎的基本技術包括:犁式、半犁式、半犁擺動、剪式、踏步、側蹬、雙板平行、雙板平行跳躍、單杖或雙杖支撐轉彎以及單腳支撐跨步蹬動轉彎等。助滑助滑是為了在起跳端造成更快的初速度,以延長空中飛行距離的一種技術。在順著助滑道的傾斜面前進時,運動員兩腿盡量深蹲,上體前傾成流線型姿勢,力求與雪面大致平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小空氣阻力。起跳起跳是整個技術動作的關鍵,起跳動作的好壞決定著運動員的成績。由於助滑的最快速度可達每秒鐘30多米,因此,掌握起跳的最佳時機是衡量運動員技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起跳用力的方法與跳高或跳遠都不相同,確切地說,它不是跳而是兩腿快速下蹬的動作。運動員順著助滑道快速滑行,一般當雪板尖到達台端時立即起跳,上體向前伸展。空中飛行運動員只有保持大膽、沉著、穩定和善於控制雪板的空中飛行姿勢,才能獲得理想的成績,這時,運動員的上體應充分伸展,上體與下肢間稍有曲折,兩雪板平行並與腳底呈銳角上仰,上體與雪板基本保持平行,兩臂伸直貼放於身體兩側。著陸經過助滑、起跳和空中飛行,最後再完成正確成功的著陸動作,就使整套動作連貫一致,一氣呵成,運動員由此便可獲得高分。著陸時,應具有彈性和穩定性,兩腳成弓箭步前後分開,身體重量分別落於兩腳,雪板後跟略領先於板尖著陸,兩腿屈膝做緩衝,兩臂左右平伸,以維持身體平衡。落地后,保持平衡姿勢順利滑到終止區,全部動作即算完成。
跳台滑雪
(LargeHillIndividual)
跳台滑雪愛好者大台男子單人比賽規則和普通台男子單人一樣,只不過它是在大台上進行的。大部分的跳台滑雪世界盃都是在大台上進行的,一個賽季只有一兩站是在普通台上進行的。
(Team)
在這項比賽中,每個隊有四名選手。比賽分為兩輪,第一輪比賽每個隊先跳一個人,隨後每隊跳第二個人,然後是每隊的第三個人,第四個人。每個隊四名選手合計得分算總分。排在前八名的隊伍才能參加第二輪比賽,第二輪比賽的出發順序和單人比賽相同,按照成績從低到高,最終總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
國際滑雪聯合會:國際滑雪聯合會是滑雪界國際間的最大官方組織,全世界160個國家的滑雪協會均是其會員單位,總部在瑞士首都伯爾尼。
國際大學生聯合會:國際大體聯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負責協調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體育活動在亞洲宣傳奧林匹克理想,保證四年一屆的亞運會順利舉行,總部設在科威特。
中華人民共和國滑雪協會:(簡稱中國滑雪協會)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所承認的管轄滑雪的全國業餘體育組織,會址設在北京。全國各省、自治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滑雪協會或其它系統性滑雪組織為協會的團體會員。
揚達:捷克男子跳台滑雪運動員。他是2005年跳台滑雪世界盃挪威站、捷克站、芬蘭站、瑞士站LH跳台冠軍,2005年跳台滑雪大獎賽波蘭、義大利、日本站冠軍。
跳台滑雪運動員(3張)
尼凱寧:芬蘭跳台滑雪運動員,有世界“跳雪之王”美稱。他曾跳出182米和185米的世界紀錄。1985年他又以187米和191米再次創世界紀錄。1981年獲70米跳台世界青年冠軍。1982年他獲90米跳台世界冠軍。1988年他獲冬奧會70米和90米跳台金牌,之後獲團體賽金牌,同年獲世界盃全能冠軍。
李雪堯:中國女子跳台滑雪運動員。她是2008-2010年三屆全國錦標賽冠軍;第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跳台滑雪K90米女子個人冠軍。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運動是起源於挪威,相傳,古時的挪威統治者想出一種處罰犯人的刑法,就是把犯人兩腳各縛一塊雪板,從有雪的高山往下推,讓他自行滑下,當通過斷崖的凸處時,身體就會拋向空中,再落在山下后摔死。後來,這種跳下滑雪的動作就逐漸地演變成現代的跳雪運動。
跳台滑雪是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根據國際滑雪聯合會規定,在冬季奧運會及世界滑雪錦標賽的跳雪比賽中,設有70米級和90米級台的兩個跳雪項目。在1964年以前的8屆冬季奧運會中,由於跳台規格不統一,只能以主辦國的跳台為標準進行比賽。從1964年第九屆冬季奧運會開始才統一跳台級別,才分別規定為上述的70米和90米兩種。這並不單指跳台高度,還包括跳台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長度80-100米。
跳台滑雪運動由於跳台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氣溫、溫度、風向、風力及雪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跳雪的性能也就隨之變化。因此,跳雪比賽只有最好成績,而沒有世界紀錄。
中國跳台滑雪運動水平發展較低,從2003年開始,中國跳台滑雪隊獲得贊助並常年在奧地利訓練,經過2年多的訓練,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較世界高水平運動員還有一定差距。
1971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1972年首屆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行。該項目從第一屆冬運會即被列為比賽項目。
跳台滑雪
冬奧會的滑台滑雪比賽設90米、120米和團體三項。按兩次飛躍距離分和飛躍姿勢分計算成績。
飛躍距離分因距離不同而不同。飛躍姿勢裁判共5名,每人打分佔20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滿分為60分。團體賽由4人組成,按120米跳台的合計得分計算。
利用自然山形特別建造的跳台(70米或90米)所進行的一種滑雪運動。滑雪者著用長2.30~2.70米、寬11.5厘米、板底有3~5個方向槽的專用跳台滑雪板,不帶雪杖,不借任何外力,從起滑台起滑,在助滑路上取得較高速度后,在台端引伸跳躍,身體和雪板保持銳角狀態在空中飛行,在著陸坡著陸后,繼續滑行至停止區停止。
這項運動起源於挪威。1879年,在挪威奧斯陸舉行了第1次正式跳台滑雪比賽。比賽按飛躍者從台端起跳至著陸坡止的飛躍距離,並根據助滑路、起跳、空中、著陸、停止等幾個動作的姿勢進行評分;距離和姿勢按評分表換算得分,計算名次。正式比賽以兩次跳躍綜合計分排列名次。跳躍距離按“2舍3入”方法進行計算:如距離是60.2米,則舍0.2為60米;如為60.3米,則將0.3進為0.5,得60.5米;如為60.7米時,則舍0.2,為60.5米;如為60.8米,則進為61米,其餘以此類推。姿勢評分是從規定的最高分20分中,扣除跳躍、著陸、空中等出現錯誤的失分,其標準是成功的跳躍在20~6分之間評分,跌倒的在12~0分之間評分。
為了能達到更大的跳躍距離和能使動作做得利落大方,現代世界跳台滑雪技術要求跳躍者身體前傾,與滑雪板盡量平行,以便能更好地運用飛行中的空氣升力,減少空氣阻力。此外,兩手不做多餘的前擺和后振動作,兩手和臂通常緊貼在身體兩側,使身體沿自然拋物線滑翔,在著陸時很自然地能與地面坡度圓滑相接。這項運動極為壯觀,對培養勇敢、果斷、沉著、機智等意志品質,甚有價值。
跳台滑雪的基本技術分為5個部分:助滑、起跳、空中飛行、著陸終止區滑行。
助滑是為了在起跳端造成更快的初速度,以延長空中飛行距離的一種技術。運動員沿著35°-379坡的助滑道下滑加速,在順著助滑道的傾斜面前進時,運動員兩腿盡量深蹲,上體前傾成流線型姿勢,力求與雪面大致平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小空氣阻力。
起跳是整個技術動作的關鍵,起跳動作的好壞決定著運動員的成績。當運動員以每秒25米以上的速度下滑至台端的起跳板(它與助滑道成9°-11°角仰起)時,運動員向上奮力--跳,身體被跑向空中。由於助滑的最快速度可達每秒鐘30多米,因此,掌握起跳的最佳時機是衡量運動員技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起跳用力的方法與跳高或跳遠都不相同,確切地說,它不是跳而是兩腿快速下蹬的動作。運動員順著助滑道快速滑行,一般當雪板尖到達台端時立即起跳,上體向前伸展。
運動員只有保持大膽、沉著、穩定和善於控制雪板的空中飛行姿勢,才能獲得理想的成績,為了減少前進的空氣阻力和增加升力,運動員的上體應充分伸展,身體應與雙滑雪板平行,與水平面成8°-10°的傾斜角並維持平穩,上體與下肢間稍有曲折,兩雪板平行並與腳底呈銳角上仰,兩臂伸直貼放於身體兩側,沿著拋物線軌跡向前飛落。
經過助滑、起跳和空中飛行,最後再完成正確成功的著陸動作,就使整套動作連貫一致,一氣呵成,運動員由此便可獲得高分。著陸時,應具有彈性和穩定性,兩腳成弓箭步前後分開,身體重量分別落於兩腳,雪板後跟略領先於板尖著陸,兩腿屈膝作緩衝,兩臂左右平伸,以維持身體平衡。落地后,保持平衡姿勢順利滑到終止區,全部動作即算完成。
在下滑通過K點(著陸坡轉為平地處)后,尚需保持平穩,繼續滑行並可作適當的制動減速動作(有的場地此段為逆坡滑行自動減速),最後以急停動作停止在終止區。規則規定,飛行距離及各階段的技術動作完成情況,兩項滿分各為60分。比賽規定每人跳飛兩次,得分總和多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