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弁

漢語詞語

武弁,漢語辭彙,拼音是wǔ biàn,指武冠;武官。出自《後漢書·崔駰傳》。

唐朝關於武弁的記載


據《舊唐書 . 輿服志》記載:“武弁,平巾幘,侍中、中書令則加貂蟬,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皆武官及門下、中書、殿中、內侍省、天策上將府、諸衛領軍武候監門、領左右太子諸坊諸率及鎮戍流內九品已上服之。其親王府佐九品以上,亦准此。”

唐朝時期武弁的使用人群


章懷太子墓《客使圖》
章懷太子墓《客使圖》
從上面的一大段記載我們就可以看出,武弁的使用人群主要是武官,門下省、中書省、殿中省的文官,內侍省的侍臣,和太子府、各位親王府、各藩鎮的外職事官等,當然,必須都是流內九品官。
武弁的使用人群:
• 武官
• 文官:六省中的門下省、中書省、殿中省
• 侍臣:內侍省
• 天策上將府
• 諸衛領軍武候監門
• 太子府、親王府、地方官:左右太子諸坊諸率、親王府佐九品以上、鎮戍流內九品已上。

唐朝時期武弁的樣式


籠冠的淵源和演變
籠冠的淵源和演變
漢代的武弁,用很細的紗製作的籠冠,冠兩側系纓,籠冠裡面是平巾幘。隋、唐兩代都承漢制,武弁的樣式都與漢代大致相同,只是籠冠的外形有了一些變化。
隋代的武弁,籠冠的外形,上下兩邊基本相同,左右兩邊有點弧形的外擴。
唐代的武弁,籠冠的外形,上邊略短,下邊略長,整體形狀呈等腰梯形。
另外,唐制中還規定,若是侍中(門下省長官)、中書令(中書省長官),則在武弁上加“貂蟬”,就是以黃金製作成蟬形的金璫附於冠額正中,寓意清高、超拔之意,並且在冠上插貂尾,侍左者插左邊,侍右者插右邊。

武弁相關的詩文


1. 《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遊》

西安石刻《凌煙閣功臣圖》王珪線描圖
西安石刻《凌煙閣功臣圖》王珪線描圖
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遊
——韓翃(唐)
兩年戴武弁,趨侍明光殿。
一朝簪惠文,客事信陵君。
簡異當朝執,香非寓直熏。
差肩何記室,攜手李將軍。
玉鐙初回酸棗館,金鈿正舞石榴裙。
忽驚萬事隨流水,不見雙旌逐塞雲。
感舊撫心多寂寂,與君相遇頭初白。
暫誇五首軍中詩,還憶萬年枝下客。
昨日留歡今送歸,空披秋水映斜暉。
閑吟佳句對孤鶴,惆悵寒霜落葉稀。

2. 《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

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
——儲光羲(唐)
昆明濱滇池,蠢爾敢逆常。天星耀鈇鑕,吊彼西南方。
冢宰統元戎,太守齒軍行。囊括千萬里,矢謨在廟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蒐兵自交趾,茇捨出瀘陽。
群山高嶄岩,凌越如鳥翔。封豕驟跧伏,巨象遙披攘。
回溪深天淵,揭厲逾舟梁。玄武掃孤蜮,蛟龍除方良。
雷霆隨神兵,硼磕動穹蒼。斬伐若草木,系縲同犬羊。
餘丑隱弭河,啁啾亂行藏。君子惡薄險,王師恥重傷。
廣車設罝梁,太白收光芒。邊吏靜縣道,新書行紀綱。
劍關掉鞅歸,武弁朝建章。龍樓加命服,獬豸擁秋霜。
邦人頌靈旗,側聽何洋洋。京觀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釋義】
(1).武冠。《後漢書·崔駰傳》:“鈞(崔鈞)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唐 韓翃 《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遊》詩:“兩年戴武弁,趨侍明光殿。”清 趙翼 《紀夢》詩:“閱罷邸抄正午倦,忽夢遷官戴武弁。”
(2).武官。唐 儲光羲 《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詩:“劍關掉鞅歸,武弁朝建章。”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袁可立)公嘗查盤海上兵餉,一武弁遺公三倭刀。不納,然心識其為琉球物也。”《明史·熹宗紀》:“國家文武並用,頃承平日久,視武弁不啻奴隸,致令豪傑解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雖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還不妨事。”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謙遜著,說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曉得服從上官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