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跡,指消滅做壞事的痕迹。如:消贓滅跡。如《戰國策·齊策三》:“蘇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滅跡也。”就是這個意思。
1. 亦作“滅跡”。1.消滅痕迹或蹤跡。
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三國 魏
嵇康《家誡》:“或偶知其私事,與同則可,不同則彼恐事泄,思害人以滅跡也。”
2. 從世俗社會中消失行跡。謂退隱。
三國
曹植《潛志賦》:“退隱身以滅跡,進出世而取榮。”明高啟《樹屋佣贊》:“當是時,申屠子龍滅跡芒碭之間,以樹為屋,自同傭人。”清
顧炎武《哭楊主事廷樞》詩:“滅跡遂躬耕,猶為義聲唱。”
3. 猶絕跡。
陳毅 《初游青島》詩:“一切寄生蟲,滅跡不待言。”
開頭相同:滅覆 滅口 滅此朝食 滅沒 滅景 滅磨 滅化 滅倫 滅火機 滅親 滅亡 滅拂 滅棄 滅澌 滅頂 滅息 滅劫 滅種。
結尾相同:交跡 朕跡 勛跡 針跡 敗跡 捕跡 遜跡 銷聲匿跡 浪跡 道跡 塗跡 霸跡 劣跡 慢跡 檢跡 筆跡 不拘形跡 閉門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