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霜霉病

甜瓜霜霉病

甜瓜霜霉病,是一種針對甜瓜發作的真菌性病害,俗稱“跑馬乾”。該病害主要針對溫室全年種植瓜類,可不斷發生。此病一旦發生,通常控制不住,而且流行極快,造成中下部葉乾枯,並很快向上發展,損失也大。為害的真菌為古巴假霜黴菌,屬於鞭毛菌亞門,常年存活不斷侵染。該病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為害癥狀


甜瓜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苗期染病,子葉上產生水漬狀小斑點,后擴展成淺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葉背面長出灰紫色霉層。成株染病,葉面上產生淺黃色病斑,沿葉脈擴展呈多角形,清晨葉面上有結露或吐水時,病斑呈水浸狀,後期病斑變成淺褐色或黃褐色多角形斑。在連續降雨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或融合成大斑塊,致葉片上卷或乾枯,下部葉片全部乾枯,有時僅剩下生長點附近幾片綠葉。果實發育期進入雨季病勢擴展迅速,減產30~50%。
以成株期結瓜后最易發病,且損失也大。開始葉背出現水浸狀斑點,葉正面呈淺黃色病斑,受葉脈限制病斑成多角形(但不如黃瓜明顯)。濕度大時病部葉背長出灰色霉層。葉面病斑後期變黃褐色,並很快融合成大斑,使葉捲曲乾枯。

病原形態特徵


孢囊梗1~2枝或3~4 枝從氣孔伸出,長165~420微米,多為240~340微米,主軸長105~290微米,佔全長的2/3~9/10,粗5~6.5微米,個別3.3微米,基部稍膨大,上部呈雙叉狀分枝3~6次;末枝稍彎曲或直,長1.7~15微米,多為5~11.5微米;孢子囊淡褐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具乳突,大小 15~31.5×11.5~14.5微米,長寬比為1.2~1.7;以遊動孢子萌發;卵孢子生在葉片的組織中,球形,淡黃色,壁膜平滑,直徑28~43微米.

傳播途徑


甜瓜霜霉病多始於近根部的葉片,病菌5~6月在棚室黃瓜上繁殖,後傳染到露地黃瓜上,7~8月經風雨傳播到甜瓜上引致發病。相對濕度高於83%,病部可產生大量孢子囊,條件適宜經3~4天即又產生新病斑,長出的孢子囊又進行再侵染。病菌萌發和侵入對濕度條件要求高,葉片有水滴或水膜時,病菌才能侵入。

發病條件


對溫度適應較寬,15~24℃適其發病。生產上澆水過量或澆水后遇中到大雨、地下水位高、株葉密集易發病。
多始於近根部的葉片,病菌經風雨或灌溉水傳播。病菌萌發和侵入對濕度條件要求高,葉片有水滴或水膜時,病菌才能侵入,相對濕度高於83%發病迅速。

防治方法


(1)選用黃河蜜瓜、紅肉網紋甜瓜、白雪公主、隨州大白甜瓜等抗霜霉病的品種。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化肥氮、磷、鉀配合施用。
(2)避免與瓜類作物鄰作或連作,有條件的採用避雨栽培法。
(3)7~8月雨後不宜澆水,若需水應澆半溝水。切忌大水漫灌。
(4)合理施肥,及時整蔓,防止生長過嫩,保持通風透光。
(5)營養防治。甜瓜開花后,畝用尿素0.2kg、白糖(或紅糖)0.5kg,對水40-50kg葉面噴施,每5-6天1次,連噴4-5次,或畝用"高美施UA-102營養素"等有機活性液肥500倍液50-70 kg噴施於葉面及根部土壤,7-10天1次,連噴2次,以增強植株抗性,預防發病;也可用3kg生石灰對水50kg,浸泡24-48小時,濾出清液噴施,既能殺菌,又能促進根系吸收養分和養分在植株體內的運轉、利用,增強抗病能力。
(6)植物殺菌。發病初期,畝用小尖椒、生薑或大蒜各0.2kg搗碎,包於紗布中,置入50kg水中濾出汁液,混勻后噴施,3天後再噴1次,之後每7天噴1次,再連噴2-3次。
(7)7、8月甜瓜發病初期噴灑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15%莊園樂水劑200倍液、15%消滅靈水劑600倍液,每667平米噴對好的藥液70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噴后4小時遇雨須補噴。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對72%克露、克霜氰、霜脲錳鋅(克抗靈)及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產生抗藥性時,可改用69%安克錳鋅水分散粒劑或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